音信句——寫所念之人音信不來,而社日前,雙燕卻又飛回,有“燕來人不來”之意。社:社日,是古代祭神的日子。《荊楚歲時記》:“社日,四鄰并結宗會社,宰牲牢,為屋子樹下,先祭神,然后享其胙。”這里的社是指春社。燕又稱社燕,春社前來,秋社后去,是一種候鳥
【析】這首詞寫思婦畫樓望歸
上片首二句寫女主人公精心妝扮后的形象:第一句從服飾寫其美麗,身上穿著用金線繡成的鳳凰雙飛的衣裳;第二句從情態寫其嬌艷,用比喻手法寫女主人公像牡丹花經過夜間微雨洗濯過后一樣明麗,“明鏡”二句寫思婦的微妙情態。或許是她自己的揣測,或許是從旁處聽到了什么傳聞,她估計自己所懷念的人可能快回來了,才著意地妝扮一番。妝成后,還恐有所不適,又對著明鏡反復地照看,便覺得自己消瘦了,這消瘦的原因自然是為離愁別緒所纏繞。“新妝”,說明因愛人不在,平時也極少臨鏡盛妝了
下片寫她妝成后的活動和心情。“畫樓”二句,寫女主人公妝后登樓遠望歸人,她望了很久,還不見愛人歸來,而只見欄桿之外柳絲低垂,這是通過對她活動的描寫來表露其心情。結尾二句,補足余意,直寫惆悵和失望:不僅未見人歸來,連確切的音信也不曾有過。但是,春季社日之前,雙雙燕子,卻是那么按時而來,真是人不如燕,絲絲哀怨,已寓于此
其八牡丹花謝鶯聲歇,綠楊滿院中庭月。相憶夢難成,背窗燈半明。翠鈿金壓臉,寂寞香閨掩。人遠淚闌干,燕飛春又殘
【注】牡丹二句——寫暮春時的花月景色。鶯:鳴禽類,體小,鳴聲清脆,宛轉如歌,故稱“鶯歌”
相憶二句——意思是由于相思之切,難以入夢,眼前唯見窗背面的燈光搖搖晃晃,半明半暗,更覺孤凄。《花間集》中,用“背”字24 處,多數是“背靠”、“背面”之意;但有時也可作“閉”、“掩”之類的動詞解,如張泌的《浣溪沙》“繡屏愁背一燈斜”,毛熙震《菩薩蠻》“小窗燈影背”等
翠鈾句——寫閨中人的頭飾。翠鈿(diàn 佃):用翡翠石或珠玉金銀等制成的形如花朵的首飾。白居易《長恨歌》:“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金壓臉:金玉飾物遮住了臉,形容頭飾富麗
人遠二句——想到遠去的愛人,淚珠縱橫。闌干:交錯縱橫的樣子。《長恨歌》:“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析】這首詞寫因懷人而徹夜不眠
上片首二句寫外界環境:牡丹花開過了,鶯啼聲聽不見了,時已暮春,楊柳滿院,月到中天,正是午夜時分。這里既寫了時間,又寫了空間。這些都是女主人公的外感因素。“相憶”兩句,點明在這暮春良宵之時,她傷懷念遠的情狀。因離別而相憶,輾轉反側,難以入夢,坐起沉思。室內半明半暗的燈光,既是“夢難成”的見證,又是當時凄寂環境的象征
下片深入一層,寫她在此情此景中的感受。因為“寂寞香閨掩”這樣孤獨、寂寥,所以,過去用來妝飾的翠鈿之類,現在也感到是多余的,只好任它遮著臉。末二句是發自內心的感嘆:多少個不眠之夜呵,人遠天涯,獨守空閨,淚流滿面,凄涼孤寂,現又到了燕飛春殘的時候!這不僅與首二句的時節相呼應,而且把女主人公深感逝水年華,稍縱即逝的痛楚情緒,曲折地表現出來。這正如《白雨齋詞話》所說“領略孤眠滋味,逐句逐字,凄凄惻惻”
其九滿宮明月梨花白,故人萬里關山隔。金雁一雙飛,淚痕沾繡衣。小園芳草綠,家住越溪曲。楊柳色依依,燕歸君不歸
【注】滿宮二句——見明月、梨花而念及故人。宮:《經典釋文》:“古者貴賤同稱宮,秦漢以來,惟王者所居稱宮焉。”這里的宮,即一般住宅之意,非指皇宮。關山:泛指途中的山山水水,原意是關塞和山岳
金雁二句——見金雁雙飛,不禁涕淚沾衣。此處金雁,指閨人看見繡衣上的雙雁。又:劉貢父《中山詩話》:“金雁,箏柱也。”言見箏柱而思遠方之人
小園二句——小園芳草正綠,春光正濃;家住在越溪之僻靜處,更易觸景生情。越溪:古代越國美女西施浣紗之處,這里有以西施之美相比況的意思。曲:彎曲之處
楊柳二句——見柳色依濃含情,燕已歸來而所念之人卻不歸。依依:柔弱搖曳之貌。《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析】溫庭筠詞的女主人公大都是閨閣婦人,這首詞獨寫民間女子,寫她懷念情人的情景
上片從高處、遠處寫來。首句寫室內月光通明,暗示出又是一個不眠之夜。女主人公走到窗前一望,月光下,梨花盛開,分外明亮,室內室外,一派潔白,境界是凄清的。再舉目遠眺,關山重重,擋住視線,而她的情人就在看不見的萬里關山之外。“金雁”二句,緊承上句,由遠寫到近,正因為人我相距萬里,看不到,呼不應,所以思念之情尤其急切,以至于一夜接著一夜的不能入睡,有時,只好繡著金雁雙飛的衣裳,而相思的淚痕,沾滿了繡衣
下片則從近處著墨,“小園”二句,為女主人公的自我介紹,也是她對遠隔萬里的情人的呼喚:你知道嗎?我們家溪水邊的小園,春草又綠了,你怎么還不回呢?末二句又由近及遠,“楊柳色依依”是外界景物,“燕歸君不歸”是外界景物而引起的慨嘆:門外楊柳,又像情人離去時那樣依依含情,燕子飛去又飛回了,可是所念之人還不見回還。以物而反襯人,感情真摯
其十寶函鈿雀金囗囗,沉香閣上吳山碧。楊柳又如絲,驛橋春雨時。畫摟音信斷,芳草江南岸。鸞鏡與花枝,此情誰得知?【注】寶函句——寫閨婦起床不久,枕套上還留有首飾。寶函:華美的枕套
金囗囗:鈿雀、金囗囗均為枕頭上的妝飾
沉香句——在沉香閣上看見了吳山碧色,春意盎然。沉香閣:泛指華貴的樓閣。李白《清平調》之三:“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吳山:泛指江蘇浙江一帶的山丘。白居易《長相思》:“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驛——古代供傳遞公文的人和來往官員住宿換馬之所,又稱“驛站”
鸞鏡二句——意思是每日對鸞鏡,飾花枝,此中情意,又有誰知呢?又,可解釋為:相思之情無人理解,只有眼前的妝鏡和花枝知道,“枝”與“知”是諧音雙關。鸞鏡:范泰《鸞鳥詩序》:“罽(jì計)賓王獲彩鸞鳥,欲其鳴而不能致。夫人曰:‘嘗聞鳥見其類而后鳴,可懸鏡以映之。’王從其言,鸞睹影悲鳴,哀響中宵,一奮而絕。”以后,人們就稱鏡子為“鸞鏡”
【析】這首詞也是寫離別相思之情
首句寫女主人公初起,但未明說,只用華美的枕頭旁邊留有金釵作暗示,這是溫庭筠慣用的手法。次句寫她起床后登樓遠望,吳山碧翠。這兩句看來只寫了單純的物象,其實這為后面寫情安排了必不可少的鋪墊。“楊柳”二句,是望中之景:楊柳如絲,驛橋隱隱,細雨紛紛,是一幅充滿了離恨的畫面。這楊柳如絲,春雨朦朧的景象,正如她往年與情人在驛橋邊離別的情景一樣。一個“又”字,使人如夢初醒,不禁纏綿往復
換頭二句,緊接春景寫來:在樓上看見岸邊春草萋萋,想起情人遠出不歸,連一點信息都不能傳到她所居住的畫樓里來。結尾二句用委婉、曲折的筆墨,寫出了她的怨情。鸞鏡與花枝,本為無情之物,但她每對明鏡,簪花涂脂,從鏡中看到自己如花的容貌,自然而然地聯想到青春易逝,春花易殘,于是,相思之情便更深切,可此情又有誰知呢?恐怕只有每天伴著自己的鸞鏡和花枝吧!這兩句情感是回旋的,由鏡與花而聯想到己,由己又推及到鏡與花。真是千回百轉,回腸蕩氣
其十一南園滿地堆輕絮,愁聞一霎清明雨。雨后卻斜陽,杏花零落香。無言勻睡臉,枕上屏山掩。時節欲黃昏,無聊獨倚門
【注】輕絮——喻楊花。又稱柳絮、柳棉
一霎(shà沙)——時間短促,一陣子
雨后二句——雨后又出現了西下的夕陽,杏花被雨打風吹而顯得零落疏稀。卻:又,再
無言二句——默默無語,睡意猶存的臉上顯得氣色勻和秀美;枕屏上所繪的山景因天色黃昏而暗淡了。勻:勻稱、均衡,引申為適中調和。杜甫《麗人行》:“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掩:遮掩,這里指枕前屏風上的山景已被物影遮俺
【析】這首詞寫女主人公黃昏時的惆悵
上片寫女主人公午睡醒來時周遭的自然景物。這是人物的背景:清明時節,滿園柳絮平鋪,過了一會,下起了如絲細雨,但很快雨過天晴,斜陽照映著園林,雨后杏花顯得格外嬌艷。在這畫幅背景中,已略略透露了主人公的心理狀態,這雨聲她是“愁聞”的,而嬌艷清香的杏花,在她的眼里,卻帶上了冷落的色彩,這是她自己感情外射的結果,是她在黃昏時刻孤獨、冷落的反映。上片的暮春晚景,雖是那樣光潤欲滴,但這景物本身所具有的衰暮性質以及這一片空虛寂寞的景象,早已形成了使人物黯然銷魂的氣氛
下片寫人物睡起寂寞無聊的情態:“無言”二句寫午睡初醒時的一瞬,繡枕與屏山掩映,女主人公顏色勻和。“無言”與上片的“愁聞”、“零落”相照映,極言其孤寂,最后二句寫時間混到黃昏,她十分空虛,獨倚閨門,心緒迷茫,百無聊賴
其十二夜來皓月才當午,重簾悄悄無人語。深處麝煙長,臥時留薄妝。當年還自惜,征事那堪憶。花露月明殘。錦衾知曉寒
【注】皓月皓潔的明月。當午:正當中天;孫綽《游天臺山賦》:“爾乃羲和亭午。”重簾:簾幕重重,說明閨深
麝煙——加有麝香的香炷,點燃時芳香彌漫
薄妝——淡妝
錦衾絲織品所制成的被褥。衾(qin):被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析】這首詞寫女主人公長夜難度的景況
上片“夜來”兩句,寫夜景清凄:皓月當空,重簾悄悄,一個“才”字,顯示了女主人公從初夜至午夜,都不曾入睡,深感夜長難熬,時間進展緩慢,怎么過了這么久才只是半夜呢?“深處”二句,承上而來,“深處”照應“重簾”,“麝煙長”照應“才當午”。因為她不能入睡,很可能也沒有燃燈,室內一切都是暗淡的,只有麝香亮著一點星火,冒著一縷青煙,如長夜之悠悠。“臥時留薄妝”,點出了女主人公的形態,從而轉入下片對往事的追憶
下片頭二句似有“天生麗質難自棄”的意思,“那堪憶”也不是說不去回憶,而是說回憶當年的麗質豐姿,就更感今天“薄妝”的悲哀。這也是上片“皓月當午”、“重簾悄悄”、“麝煙長”那種最易引人進入深沉回憶的境界的效果
“花落”二句既寫明月自午夜至曉的漫長時間進程,又自然地表現了女主人公的縷縷哀愁。“花落月明殘”是她身世的自況,“錦衾知曉寒”是她處境的概括,寒夜孤獨,錦衾能知。葉嘉瑩《嘉陵論詞叢稿》說:“無限哀怨盡在不言中矣!”《栩莊漫記》評曰:“菩薩蠻十四首(指溫詞)中,全首無生硬字句而復饒綺怨者,當推‘南園滿地’、‘夜來皓月’二首。余有佳句而無章,非全壁也。”其十三雨晴夜合玲瓏日,萬枝香裊紅絲拂。閑夢憶金堂,滿庭萱草長。繡簾垂囗囗,眉黛遠山綠。春水渡溪橋,憑欄魂欲消
【注】雨晴句——雨后天晴,夜合花開得最爛漫的時節。夜合:夜合花,又稱“合昏”,俗謂馬纓花。周處《風土記》:“合昏,槿也,華晨舒而昏合。”因此花早晨開放而黃昏閉合,所以稱“夜合花”,玲瓏:精美,這里指花開正盛時
香裊——香氣流動。紅絲:指花片下墜。拂:飄動
閑夢二句——寫夢入金堂,見萱草滿庭,令人樂而忘憂。金堂:華麗的廳堂。萱草:又寫成“蘐草”或“諼草”。《詩經?衛風?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毛傳》:“諼草令人忘憂。”朱熹注:“諼草合歡,食之令人忘憂者。”囗囗(làshà錄漱)——下垂的穗子,流蘇一類的妝飾物
眉黛——畫眉用黛色,稱“眉黛”。白居易《新柳》詩:“須教碧玉羞眉黛。”據《西京雜記》說:司馬相如妻卓文君姣好,臉際常若芙蓉,眉黛如望遠山,時人效畫“遠山眉”。后來謂女子眉美為“遠山眉”
魂欲銷——魂魄像離開了軀體,形容神情恍惚,不能自主。銷:失散
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析】這首詞寫女主人公白日閑夢,夢后銷魂之情
開頭二句,寫在雨后陽光明麗之中,無數朵紅色的合歡花低垂著,美如雕玉;微風吹過,香氣飄動,花瓣流紅。“拂”字,將花謝花飛的景象寫活了。這二句興起男女愛情。女主人公在這靜謐的環境中午睡了,做著美好的夢。醒后回味夢中之事:到了華麗的居所,還見到萱草滿庭,這是一種令人忘憂的草。這里用草與開頭的花相關合
但夢還是夢,回憶畢竟還是回憶,都不能真正充實她的現實生活;她隔著垂有流蘇的繡簾在沉思,那帶愁意的眉頭像一抹碧綠的遠山;接著她又情不自禁地憑欄眺望,一江春水,從溪橋下緩緩流過,觸景生情,她深感自己的美妙年華,也如春水一樣緩緩流逝,不禁情思茫然
其十四竹風輕動庭除冷,珠簾月上玲玩影。山枕隱濃妝,綠檀金鳳凰。兩蛾愁黛淺,故國吳宮遠。春恨正關情,畫樓殘點聲
【注】竹風句——從竹叢中吹來的輕風,使庭階更清冷。除:廊階,臺階。張衡《東京賦》:“登自東除。”珠簾句——月上珠簾,顯影精美。玲瓏(linglong 零龍):精巧細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