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祿大夫太子太傅禮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加一級柏鄉魏 公裔介墓志銘
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魏公傳
光祿大夫太子太傅禮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加一級柏鄉魏
公裔介墓志銘徐干學
光祿大夫、太子太傅、禮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加一級柏鄉公薨于里第,其孤以宅幽之銘屬其門下士崑山徐干學,且謂「先公生平有成命」;遂弗獲辭。
公姓魏氏;魏萬之后,分有晉國,子孫以國為氏。世有顯人,其尤著者漢高平憲侯相、唐鄭文貞公征;譜牒失傳,莫能詳其世次。元季,有寒臘者居鄗南之圣德村,是為柏鄉始遷之祖;數傳至孝廉壽。壽之后,世次乃可得而詳焉。壽生嚴。嚴生衡山知縣謙光,是為公之高祖考;謙光生大成,封文林郎、永成知縣,公曾祖考也。祖考純粹,萬歷甲辰進士,山西道監察御史。考柏祥,天啟辛酉,考授知縣,未仕;妣某氏。自高祖而下皆以公貴,贈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內秘書院大學士加一級;妣皆贈夫人。
公諱裔介,字石生,別號貞庵、又號崑林。自少沈默,寡言笑;穎悟絕倫。嘗讀書邑西山之桃源洞,講習經術世務;或終日端坐,究心于「明體達用」之學。會邑城兵亂,父子走避西山;游騎邀劫之,力斗得免。亂兵縱火焚,邑屋盡空;歲又大祲,人相食。因赴郡至欒城,題詩壁間;投筆嘆曰:『今寇盜縱橫,生民涂炭;將何日而蘇乎』!蓋「天下己任」之意,隱然見于此矣。
壬午,舉于順天。大清定鼎,中順治三年進士,選庶吉士。明年,改授工科給事中;丁艱。九年,補故官。明年,轉工科左給事中;又明年,升兵科都給事中。十二年,內升太常少卿,提督四驛館。未幾,擢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十四年,擢左都御史,恩詔加一級;坐事當落職,仍視事。明年,復遇恩詔,還職。已而以公建言多裨國是,加太子太保。十六年囗月,世祖章皇帝下罪己之詔,令群臣亦各自陳;公疏上,削去宮保及所增秩,官如故。其后上疏請清政本,以公糾參不早,并下吏議;旋以指陳有據,當還故官而世祖升遐。蓋終世祖之世十三、四年間,公歷官諫垣御史臺;今上御極之初,復居御史臺。踰年改元考績,復宮保,晉吏部尚書。康熙三年,入贊機政。嘗請告遷葬;事竣,趨還朝。十年,以疾乞歸,優詔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