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3章 序跋之屬一(7)

《請禱致福》十九卷。

《請雨止雨》二十六卷。《泰壹雜子候歲》二十二卷。

《子贛雜子候歲》二十六卷。

《五法積貯寶臧》二十三卷。

《神農(nóng)教田相土耕種》十四卷。

《昭明子釣種生魚鱉》八卷。

《種樹臧果相蠶》十三卷。

右雜占十八家,三百一十三卷。

雜占者,紀(jì)百事之象,候善惡之征。《易》曰:“占事知來。”眾占非一,而夢為大,故周有其官。而《詩》載熊羆虺蛇眾魚旐旟之夢,著明大人之占,以考吉兇,蓋參卜筮。《春秋》之說訞也,曰:“人之所忌,其氣炎以取之,訞由人興也。人失常則訞興,人無釁焉,訞不自作。”故曰:“德勝不祥,義厭不惠。”桑谷共生,大戊以興;雊雉登鼎,武丁為宗。然惑者不稽諸躬,而忌訞之見,是以《詩》刺“召彼故老,訊之占夢”,傷其舍本而憂未,不能勝兇咎也。

《山海經(jīng)》十三篇。

《國朝》七卷。

《宮宅地形》二十卷。

《相人》二十四卷。

《相寶劍刀》二十卷。

《相六畜》三十八卷。

右形法六家,百二十二卷。

形法者,大舉九州之勢以立城郭室舍形,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數(shù)、器物之形容以求其聲氣貴賤吉兇。猶律有長短,而各征其聲,非有鬼神,數(shù)自然也。然形與氣相首尾,亦有有其形而無其氣,有其氣而無其形,此精微之獨(dú)異也。

凡數(shù)術(shù)百九十家,二千五百二十八卷。

數(shù)術(shù)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職也。史官之廢久矣,其書既不能具,雖有其書而無其人。《易》曰:“茍非其人,道不虛行。”春秋時魯有梓慎,鄭有裨灶,晉有卜偃,宋有子韋。六國時楚有甘公,魏有石申夫。漢有唐都,庶得粗觕。蓋有因而成易,無因而成難,故因舊書以序數(shù)術(shù)為六種。

《黃帝內(nèi)經(jīng)》十八卷。

《外經(jīng)》三十七卷。

《扁鵲內(nèi)徑》九卷。

《外經(jīng)》十二卷。

《白氏內(nèi)經(jīng)》三十八卷。

《外經(jīng)》三十六卷。

《旁篇》二十五卷。

右醫(yī)經(jīng)七家,二百一十六卷。

醫(yī)經(jīng)者,原人血脈經(jīng)落骨髓陰陽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湯火所施,調(diào)百藥齊和之所宜。至齊之得,猶磁石取鐵,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愈為劇,以生為死。

《五藏六府痺十二病方》三十卷。

《五藏六府疝十六病方》四十卷。《五藏六府痺十二病方》四十卷。

《風(fēng)寒熱十六病方》二十六卷。

《泰始黃帝扁鵲俞拊方》二十三卷。

《五藏傷中十一病方》三十一卷。

《客疾五藏狂顛病方》十七卷#

《金創(chuàng)疭瘛方》三十卷。

《婦人嬰兒方》十九卷。

《湯液經(jīng)法》三十二卷。

《神農(nóng)黃帝食禁》七卷。

右經(jīng)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

經(jīng)方者,本草石之寒溫,量疾病之淺深,假藥味之滋,因氣感之宜,辯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齊,以通閉解結(jié),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熱益熱,以寒增寒,精氣內(nèi)傷,不見于外,是所獨(dú)失也。故諺曰:“有病不治,常得中醫(yī)。”

《容成陰道》二十六卷。

《務(wù)成子陰道》三十六卷。

《堯舜陰道》二十三卷。

《湯盤庚陰道》二十卷。

《天老雜子陰道》二十五卷。

《天一陰道》二十四卷。

《黃帝三王養(yǎng)陽方》二十卷。

《三家內(nèi)房有子方》十七卷。

右房中八家,百八十六卷。

房中者,情性之極,至道之際,是以圣王制外樂以禁內(nèi)情,而為之節(jié)文。傳曰:“先王之所樂,所以節(jié)百事也。”樂而有節(jié),則和平壽考。及迷者弗顧,以生疾而隕性命。

《宓戲雜子道》二十篇。

《上圣雜子道》二十六卷。

《道要雜子》十八卷。

《黃帝雜子步引》十二卷。

《黃帝岐伯按摩》十卷。

《黃帝雜子芝菌》十八卷。

《黃帝雜子十九家方》二十一卷。

《泰壹雜子十五家方》二十二卷。

《神農(nóng)雜子技道》二十三卷。

《泰壹雜子黃治》三十一卷。

右神仙十家,二百五卷。

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聊以蕩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無怵惕于胸中。然而或者專以為務(wù),則誕欺怪迂之文彌以益多,非圣王之所以教也。孔子曰:“索隱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為之矣。”

凡方技三十六家,八百六十八卷。

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太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鵲、秦和,蓋論病以及國,原診以知政。漢興有倉公。今其技術(shù)晻昧,故論其書,以序方技為四種。

大凡書,六略三十八種,五百九十六家,萬三千二百六十九卷。入三家,五十篇,省兵十家。

班固-諸侯王表序

昔周監(jiān)于二代,三圣制法,立爵五等,封國八百,同姓五十有余。周公、康叔建于魯、衛(wèi),各數(shù)百里;太公于齊,亦五侯九伯之地。《詩》載其制曰:“介入惟藩,大師惟垣。大邦惟屏,大宗惟翰。懷德惟寧,宗子惟城。毋俾城壞,毋獨(dú)斯畏。”所以親親賢賢,褒表功德,關(guān)諸盛衰,深根固本,為不可撥者也。故盛則周、邵相其治,致刑錯;衰則五伯扶其弱,與共守。自幽、平之后,日以陵夷,至虖厄<阝區(qū)>河洛之間,分為二周,有逃責(zé)之臺,被竊鐵之言。然天下謂之共主,強(qiáng)大弗之敢傾。歷載八百余年,數(shù)極德盡,既于王赧,降為庶人,用天年終。號位已絕于天下,尚猶枝葉相持,莫得居其虛位,海內(nèi)無主,三十余年。

秦?fù)?jù)勢勝之地,騁狙詐之兵,蠶食山東,壹切取勝。因矜其所習(xí),自任私知,姍笑三代,蕩滅古法,竊自號為皇帝,而子弟為匹夫,內(nèi)亡骨肉本根之輔,外亡尺土藩翼之衛(wèi)。陳、吳奮其白挺,劉、項(xiàng)隨而斃之。故曰,周過其歷,秦不及期,國勢然也。

漢興之初,海內(nèi)新定,同姓寡少,懲戒亡秦孤立之?dāng)。谑瞧柿呀粒⒍戎簟9Τ己钫甙儆杏嘁兀鹜踝拥埽髥⒕艊W匝汩T以來,盡遼陽,為燕、代。常山以南,太行左轉(zhuǎn),度河、濟(jì),漸于海,為齊、趙。穀、泗以往,奄有龜、蒙,為梁、楚。東帶江、湖,薄會稽,為荊、吳。北界淮瀕,略廬、衡,為淮南。波漢之陽,亙九嶷,為長沙。諸侯比境,周匝三垂,外接胡、越。天子自有三河、東郡、潁川、南陽,自江陵以西至巴、蜀,北自云中至隴西,與京師內(nèi)史凡十五郡,公主、列侯頗邑其中。而藩國大者夸州兼郡,連城數(shù)十,宮室百官同制京師,可謂撟枉過其正矣。雖然,高祖創(chuàng)業(yè),日不暇給,孝惠享國又淺,高后女主攝位,而海內(nèi)晏加,亡狂狡之憂,卒折諸呂之難,成太宗之業(yè)者,亦賴之于諸侯也。

然諸侯原本以大,末流濫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橫逆,以害身喪國。故文帝采賈生之議分齊、趙,景帝用晁錯之計(jì)削吳、楚。武帝施主父之冊,下推恩之令,使諸侯王得分戶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陡。而藩國自析。自此以來,齊分為七,趙分為六,梁分為五,淮南分為三。皇子始立者,大國不過十余城。長沙、燕、代雖有舊名,皆亡南北邊矣。景遭七國之難,抑損諸侯,減黜其官。武有衡山、淮南之謀,作左官之律,設(shè)附益之法,諸侯惟得衣食稅租,不與政事。

至于哀、平之際,皆繼體苗裔,親屬疏遠(yuǎn),生于帷墻之中,不為士民所尊,勢與富室亡異。而本朝短世,國統(tǒng)三絕,是故王莽知漢中外殫微,本末俱弱,亡所忌憚,生其奸心;因母后之權(quán),假伊、周之稱,顓作威福廟堂之上,不降價(jià)序而運(yùn)天下。詐謀既成,遂據(jù)南面之尊,分遣五威之吏,馳傳天下,班行符命。漢諸侯王厥角稽首,奉上璽韨,惟恐在后,或乃稱美頌德,以求容媚,豈不哀哉!是以究其終始強(qiáng)弱之變,明監(jiān)戒焉。

班固-貨殖傳序

昔先王之制,自天子、公、侯、卿、大夫、士至于皂隸、抱關(guān)、擊A89者,其爵祿、奉養(yǎng)、宮室、車服、棺槨、祭祀、死生之制各有差品,小不得僣大,賤不得逾貴。夫然,故上下序而民志定。于是辯其土地、川澤、丘陵、衍沃、原隰之宜,教民種樹畜養(yǎng);五谷六畜及至魚鱉、鳥獸、雚蒲、材干、器械之資,所以養(yǎng)生送終之具,靡不皆育。育之以時,而用之有節(jié)。草木未落,斧斤不入于山林;豺獺未祭,罝網(wǎng)不布于野澤;鷹隼未擊,矰弋不施于徯隧。既順時而取物,然猶山不茬蘗,澤不伐夭,蝝魚麛卵,咸有常禁。所以順時宣氣,蕃阜庶物,蓄足功用,如此之備也。然后四民因其土宜,各任智力,夙興夜寐,以治其業(yè),相與通功易事,交利而俱贍,非有征發(fā)期會,而遠(yuǎn)近咸足。故《易》曰“后以財(cái)成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此之謂也《管子》云古之四民不得雜處。士相與言仁誼于閑宴,工相與議技巧于官府,商相與語財(cái)利于市井,農(nóng)相與謀稼穡于田野,朝夕從事,不見異物而遷焉。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子弟之學(xué)不勞而能,各安其居而樂其業(yè),甘其食而美其服,雖見奇麗紛華,非其所習(xí),辟猶戎翟之與于越,不相入矣。是以欲寡而事節(jié),財(cái)足而不爭。于是在民上者,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故民有恥而且敬,貴誼而賤利。此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不嚴(yán)而治之大略也。

及周室衰,禮法墮,諸侯刻桷丹楹,大夫山節(jié)藻棁,八佾舞于庭,《雍》徹于堂。其流至乎士庶人,莫不離制而棄本,稼穡之民少,商旅之民多,谷不足而貨有余。

陵夷至乎桓、文之后,禮誼大壞,上下相冒,國異政,家殊俗,嗜欲不制,僣差亡極。于是商通難得之貨,工作亡用之器,士設(shè)反道之行,以追時好而取世資。偽民背實(shí)而要名,奸夫犯害而求利,篡弒取國者為王公,圉奪成家者為雄桀。禮誼不足以拘君子,刑戮不足以威小人。富者木土被文錦,犬馬余肉粟,而貧者短褐不完,含菽飲水。其為編戶齊民,同列而以財(cái)力相君,雖為仆虜,猶亡慍色。故夫飾變詐為奸軌者,自足乎一世之間;守道循理者,不免于饑寒之患。其教自上興,由法度之無限也。故列其行事,以傳世變云。

班固-西域傳贊

贊曰:孝武之世,圖制匈奴,患者兼從西國,結(jié)黨南羌,乃表河西,列四郡,開玉門,通四域,以斷匈奴右臂,隔絕南羌、月氏。單于失援,由是遠(yuǎn)遁,而幕南無王庭。

遭值文、景玄默,養(yǎng)民五世,天下殷富,財(cái)力有余,士馬強(qiáng)盛。故能睹犀布、玳瑁則建珠崖七郡,感枸醬、竹杖則開牂柯、越巂,聞天馬、蒲陶則通大宛、安息。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宮,薄梢、龍文、魚目、汗血之馬充于黃門,巨象、師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異物,四面而至。于是廣開上林,穿昆明池,營千門萬戶之宮,立神明通天之臺,興造甲乙之帳,落以隨珠和璧,天子負(fù)黼依,襲翠被,馮玉幾,而處其中。設(shè)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盧、海中《碭極》、漫衍魚龍、角抵之戲以觀視之。及賂遺贈送,萬里相奉,師旅之費(fèi),不可勝計(jì)。至于用度不足,乃榷酒酤,管鹽鐵,鑄白金,造皮幣,算至車船,租及六畜。民力屈,財(cái)力竭,因之以兇年,寇盜并起,道路不通,直指之使始出,衣繡杖斧,斷斬于郡國,然后勝之。是以末年遂棄輪臺之地,而下哀痛之詔,豈非仁圣之所悔哉!且通西域,近有龍堆,遠(yuǎn)則蔥嶺,身熱、頭痛、縣度之厄。淮南、杜欽、揚(yáng)雄之論,皆以為此天地所以界別區(qū)域,絕外內(nèi)也。《書》曰“西戎即序”,禹即就而序之,非上威服致其貢物也。

西域諸國,各有君長,兵眾分弱,無所統(tǒng)一,雖屬匈奴,不相親附。匈奴能得其馬畜旃罽,而不能統(tǒng)率與之進(jìn)退。與漢隔絕,道里又遠(yuǎn),得之不為益,棄之不為損。盛德在我,無取于彼。故自建武以來,西域思漢威德,咸樂內(nèi)屬。唯其小邑鄯善、車師,界迫匈奴,尚為所拘。而其大國莎車、于闐之屬,數(shù)遣使置質(zhì)于漢,愿請屬都護(hù)。圣上遠(yuǎn)覽古今,因時之宜,羈縻不絕,辭而未許。雖大禹之序西戎,周公之讓白雉,太宗之卻走馬,義兼之矣,亦何以尚茲!

班固-敘傳

班氏之先,與楚同姓,令尹子文之后也。子文初生,棄于瞢中,而虎乳之。楚人謂乳“穀”,謂虎“於菟”,故名穀於菟,字子文。楚人謂虎“班”,其子以為號。秦之滅楚,遷晉、代之間,因氏焉。

始皇之末,班壹避地于樓煩,致馬、牛、羊數(shù)千群。值漢初定,與民無禁,當(dāng)孝惠、高后時,以財(cái)雄邊,出入弋獵,旌旗鼓吹,年百余歲,以壽終,故北方多以“壹”為字者。

壹生孺。孺為任俠,州郡歌之。孺生長,官至上谷守。長生回,以茂林為長子令。回生況,舉孝廉為郎,積功勞,至上河農(nóng)都尉,大司農(nóng)奏課連最,入為左曹越騎校尉。成帝之初,女為婕妤,致仕就第,資累千金,徒昌陵。昌陵后罷,大臣名家皆占數(shù)于長安。

況生三子:伯、斿、稚。伯少受《詩》于師丹。大將軍王鳳薦伯宜勸學(xué),召見宴昵殿,容貌甚麗,誦說有法,拜為中常侍。時,上方鄉(xiāng)學(xué),鄭寬中、張禹朝夕入說《尚書》、《論語》于金華殿中,詔伯受焉。既通大義,又講異同于許商,遷奉車都尉。數(shù)年,金華之業(yè)絕,出與王、許子弟為群,在于綺襦紈绔之間,非其好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自治县| 普定县| 普兰县| 游戏| 洞头县| 达州市| 江津市| 安阳县| 蓬莱市| 当雄县| 洱源县| 拉萨市| 舟山市| 扎赉特旗| 西乌珠穆沁旗| 板桥市| 南漳县| 开原市| 洪泽县| 天全县| 黎平县| 南岸区| 庆安县| 三都| 连州市| 金山区| 拉孜县| 历史| 剑河县| 吉木萨尔县| 绍兴县| 自治县| 县级市| 绥滨县| 巴林右旗| 托克逊县| 青浦区| 墨玉县| 房产| 周至县| 光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