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痘起于相火,耳為腎竅,故紋兆耳后,直面細,紅而潤者為上,粗而斜紫而亮者為中,曲而雜紫而黯者為下。若以久近論之,則紅紋直上而不明瑩者,一歲之征也。紅紋邪掠而隱于重膜之間者,八九月之征也,紅紋橫截而映肉分者,半載之征也。青紫紋直上有魚刺者,兩月之征也。青紫紋邪掠者,四旬之征也。青紫紋橫截者,一月之征也。紫紋盤結者,時日之征也。然時日之間,更有十驗焉。如兩耳垂珠冷,一也。 冷,二也。手足指尖冷,三也。眼昏花黑,自不分明,四也。眉縐戚戚不開揚,黃亮,五也。發熱而臉赤唇紅,六也。或身頭痛而乍熱乍涼,七也。氣呵欠而不通利,八也。睡中、或時挫聲,九也。夢寐,或時閃攝,十也。十者之中,若犯四五,痘必見矣。
耳結吉兇圖
枳剌紋枳剌紋是紋名枳剌紋,大者紫,小者赤,其候熱蒸一已而出,痘于右地角兩耳后,必然稠密致變癢塌而死,或變黑陷而死。
柏葉紋柏葉紋是紋名柏葉紋,微紅色必輕,若紫色則重癥也,壯熱四五日而也。痘于兩眉上必然稀少,吉之兆也。
弓紋弓紋是紋名曰弓紋,色青,肝之候,其癥輕,色紅者更輕。出痘時必壯熱,三日乃出于地角兩頤間而稀少。
碎絲紋碎絲紋是紋名碎絲紋,細碎而且亂。其色赤者,心之候也。青者,肝之候也。二者俱吉,至于出痘,心壯熱四五日而方出,于兩眉上,并印堂準上必稀少而無斑泡之患。
批發紋批發紋是紋名批發紋,其色微紅輕,紋細多而難見,必仔細照著,顏色與肉一樣,無異,乃肝之候也。至于出痘時,必發熱四日而方出,于印堂上,不上百粒之數,乃吉兆也。
梅枝紋梅枝紋是紋名梅枝紋,大紋紫,小紋紅,耳有小點,亦紅,心腎二經之候。至于出痘時,隨熱即出,必先出于兩耳后,痘色必紫黑陷,發疔而死。
人字紋人字紋是紋名人字紋。其色紫黑,乃腎之候也。至于出痘,必然發熱二日,而即出痘于兩頤間,稠密無縫,兇之兆也。必至變生雜病而死。
十字紋十字紋是紋名十紋。其色青黑,青為肝候,黑屬腎候。至于出痘則發熱三日,而先出于兩鬢邊,出雖稀少,必致發渴飲水而死。
針入沙紋針入沙紋是紋雖名曰針入沙紋,其色紫黑,乃腎候。至于出痘,心發熱一日,即出于 間,稠密而色赤,間有白泡,必至發疔而死。
凡耳后筋紋似水紅色者,為正;杏紅色者,次之;大紅色者,宜退火;紫黑青色者,皆不治。又須條均直上耳尖而無分枝者為上,若分枝纏繞者,雖淡紅亦因其或橫過發際者,多不可救。
驗眼目
目者,心之所使,神所寓焉。凡初熱而目倦不開者,是將放標也。目中汪汪,若水者,麻疹也。赤色者,熱甚也。連 之肝風也。直視者,肝熱也。發搐目竄者,風火相搏也。痘未成膿而腫消目開者,毒反內攻也。收靨已后而目閉不開者,毒滯心腎也。
收靨不齊而跟生翳障者,毒流于目也。靨后而直視不轉者,腎絕也。上竄者,心絕也。
非泣而淚自出者,肝絕也。微瞑者,氣脫也。血貫瞳子者,火勝水竭也。及諸病閉目搖頭者,此陽脈不治,謂之心絕,并為不治。
驗頸項
頸項者,生氣之本也。《經》曰:天氣通于肺,地氣通于嗌,天食人以五氣,喉者,氣之所由也,故喉主天氣。更地食人以五味,咽者,味之所由也。故咽主地氣。是以頸項者,乃肝之俞,又咽喉之管束,陰陽之道路也。三陽之脈,自頸而上,三陰之脈,自頸而遠,故痘瘡之候,頸項欲疏。若纏項而稠密太甚者,謂之鎖項,則廢其管束,阻其道路,上不得降,下不得升,內者不出,外者不入。《經》曰: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并病深而項軟者,骨敗也,并死不治。
驗胸腹
《經》曰:刺胸腹者,必避五臟,胸腹者,臟腑之郭也。又曰:膈盲之上,中有父母,蓋指心肺也,即所謂稱三倉之部位,故痘瘡輕者,則胸前全無。若胸腹太重者,必兇也。并病深而噪急,胸骨扇動者,是肺焦脹也。其左乳下動脈突出者,是宗脈絕也。
并為不治。
驗手足
夫四肢屬脾為諸陽之本,初發熱手暖足涼者,此正候也。蓋腎生足,腎不受邪,故能足涼,脾主手,脾旺循經,故克手暖。如初發熱而手尋衣領,及亂捻物者,肝熱也。
手搜眉目口鼻者,肺熱也。手足搐搦者,心肝風火相傳,手中足冷者,脾胃怯也。蓋四肢皆稟氣于胃,與臟胸道路稍遠耳。若脾怯不能為胃行其津液,乃不得至經,故即冷耳。如瘡已出現而手足多水泡者,此肝勝脾衰,鬼蜮來克,最宜急治,瀉肝補脾,以防瘡塌而死,然報點時,須兩手臂較諸頭而透出稍遲者,吉。恐先發松,則元首透出益遲矣。如應至不至者,此又脾胃氣虛,不能旁達四肢也。并遍身皆發而手足不透,或空殼者,皆是脾胃虛弱,津液耗竭,榮衛凝澀,不得流通灌溉四肢,故其毒亦郁而不發。如不能食者,死。能食者,必發癰疽。更有方始行漿,而他處未收,惟手足心先靨者,其后必生怪疾。若痘靨之后,而手足關節腫痛者,必毒未解散,須防發癰,至如痘未成漿而手足皮脫者,死。并瘡勢太甚,手足冷者,不治。及瘡癢而手足搔亂者,兇,并見而復隱起而復塌,其色紫黑者為腎乘脾也,不治。
驗黑陷
夫痘瘡變黑,有猶可治者;有不可治者,何歟?蓋此一癥,關系逆侯治之貴早,緩則蔓延傳變,倏出倏沒,迤邐而死,凡四圍有水,中心黑陷者,只用胭脂涂法,直待轉紅起胖而止,若起發有水,頂平而黑者,宜內服涼血解毒,劑中加燒人糞。外亦胭脂涂法,若大便不通者,此里熱熏蒸得之,宜內服清涼解毒疏利之劑,外用膽導之法。如泄瀉者,此處寒也,宜用大溫補氣之劑。痘若干黑腳根堅硬者,可用銀針刺去毒血,以油胭脂調四圣散納之,若再皮肉不 ,根脾不腫,煩躁悶亂不食者,決無生理也。
驗痘要略
凡痘發熱溫和,或乍涼乍熱,數日見點,粗肥顏色紅活,按之礙手,肉內有根核者,吉。如熱不多時一齊涌出,或頭額先見,按之無根者,兇。有肌肉微腫,狀如堆粟不分顆粒者,此氣滯血凝,毒瓦斯郁結也。有初出紅點漸變黑色,其硬如石者,此肌肉已敗,氣血中虛,不能載毒而出,反致陷伏也。有中心黑陷,四畔突起戴漿者,此血隨毒走,氣不為用也。有中心載漿,四畔干陷焦黑者,此氣附毒出,血不為使也。有頭戴白漿,自破潰爛者,此氣血不充皮膚敗壞也。有為水泡溶溶易破者,此火濕并行,氣虛不能斂束也。有為血泡,色紫易破者,此血熱妄行,不能自附于氣也。有瘡頭針孔,漿水自出者,此衛氣已敗,其液外脫也。并為不治。
驗寢寤
衛氣者,晝則行陽,夜則行陰,行陽則寤,行陰則寐,人之常也。凡瘡疹發熱,便昏腫者,蓋心主熱而脾主困,夫心受氣于脾,故發熱昏睡,此常候也。但起臥不時者,內有熱也。必多陷伏之變。如合面而臥者,是里熱也。總之,瘡疹始終安寢者,吉。蓋氣血強盛,榮衛流行則邪出于表而不在里,故乃神安,神安則志定,是以得安寢也。若氣血衰弱,榮衛滯澀,則邪在里而不在表,故乃內熱,蓋心惡熱,熱則神不安,神不安則志不寧,是以煩燥悶亂,譫妄而不得眠也。更有痘后而毒伏于中,是以神喪氣脫,僵臥如尸,呼之不應,飲食不知者,是為死痘,又不可作安寢論也。
驗飲食
人以水谷為本,故絕水谷則死。仲景曰:水入于經,其血乃成,谷入于胃,脈道乃行。水谷之悍氣為衛,精氣為榮,水去則榮散,谷消則衛亡,故痘瘡能食者,雖重亦吉,不能食者,雖輕亦兇。然有能食而死,不能食而生者,何也?蓋不能飲食者,是或臟腑內實,大便不行,有舊谷氣為養,而至瘡成之后,自能消谷思食矣。其能飲食者,是邪熱殺谷也。叔和所謂:口干欲飲水,多食亦饑虛是也。將不久而變生焉,惟疹家多不能食者,以口中不和而不思食,疹退而自能食也。且病日無多,又無灌漿大傷氣血,故無害耳。
驗諸痛
夫痘疹熱微,氣平神寧意適,此系佳兆也。如疼痛嘵嘵,煩躁不已,總屬兇征,然又有部位之分,時日之則焉。如痛在頭額,而在初熱時者,是火欲升也,治宜微表,在行漿時者,此虛腫痘胖,是系正候,在收靨時者,是風寒不謹,或血氣虛憊,浮火上逼耳。宜加詳治。如痛在咽喉而初熱時者,其屬火也,何疑?在起脹時痛極而嗽者,則喉中痘必繁密,在收靨者,則是火毒相聚,須防喘急而為惡候。如痛在皮膚而初起時者,是毒火欲泄而肌膚閉密也。在腫灌時者,則是毒化為膿,亦是正候在痂落后者,則是血枯不能榮養皮膚,兼之火灼于外耳。如痛在胸腹而初熱時者,是或飲食倍傷,或痘毒有伏,或舊有是疾,宜細剖治。如痛在腰膝,而初熱時者,雖曰腎經難治,然若視其唇不腫,口不穢、斑不見,熱不劇者,此是腎虛不能逐毒也。便宜升提達表,不可妄葉,用藥不可過涼,以致沉匿難出也。如在四肢作痛者,是或兒頑閃攝,氣不順舒,或經撲跌,血瘀凝滯,或脾陰不足,不能灌溉四肢,是皆驗痛之要略也。
驗四關說
夫兩手肘,兩足膝是為四關,蓋臟腑有十二原,出于四關,故四關之痘,最為緊要,身體之痘雖佳,而肘膝處或有變異,則周身之痘亦變而不能成漿矣。何也?蓋機關阻塞,氣不流行,則三百六十五穴皆閉矣。故四關,或有賊痘,成紫陷者,疔腫須急挑去,吮出惡血,以藥封之,否則,諸痘盡變,或以四肢為卒伍,卑賤之屬而忽之。如果則驗疾病安危者,何獨于兩手三部及兩足之沖陽太溪太沖也?
痘出約日法
夫痘初發,起于腎,二日傳肝,三日傳心,四日傳脾,五日傳肺,肺復傳腎,周而復死。幾十三時,二刻而移經,故五日半為一周。如同房有未出痘者,或近五日半而發,次則十一日,又次則十六日半,又次則二十二日,又次則二十七日半而發,宜察其形容,視其耳紋,詳其諸候,按其熱勢而定以日期,傳變此謂腎、肝、心、脾、肺者、取相生之義也。有謂腎、心、脾、肝、肺者,取相克所以相成,脾居四臟之中也。
驗痘疑似歌括
男面黃兮女面赤,喘急增寒又項急,口中氣熱呵欠頻,此是傷寒莫誤識。腮赤燥兮多噴嚏,四肢皆冷兼驚悸,鼻尖耳尖及尻涼,耳后紅絲皆痘意。
驗痘變癥死候
一凡忽于禁處,多生如雞子大腫毒,色黑紫而發喘者。
一凡勿瀉鮮血,或如死雞肝色者。
一凡唇青黑縮,咽喉腫閉,而口舌喉生黑白色瘡者,一凡忽被外風,手足搐搦,口吐涎沫,直視不醒,甚或肌肉而色青黑,口作鴉聲者。
一凡肚脹如鼓,氣喘煩躁,大熱發渴,口鼻出血者。
一凡瘡紫黑者。
一凡瘡子出后,遍身忽腫如瓜,氣喘急促者。
一凡面耳口鼻俱黑,四肢逆冷,項軟忽出大汗者。
一凡手足身體俱冷如冰,腎中黑縮,口吐腥臭氣者。
一凡忽被外風,喉中痰鋸,目閉多睡,頭上汗出如珠者。
一凡大熱燥煩喘急,服藥不退,反見面黑者,并皆不治。
一凡沉重痘癥,投劑而頓效者,須防有變。蓋服藥不應,固為不治,然服劑而頓見驟效者,因根本萎盡,藥力易于感動也。若藥勢一緩,或臟腑真氣不能發生,則初服暫得一效,繼進便難見功,況萬物發得早者萎亦早,成得快者,敗亦速,如杯水易涸易盈,長河難消難長也。故凡治療必漸獲效者,根深蒂固,永保無虞,不惟痘瘡即諸癥皆然也。此(張)臨癥屢驗,敢附說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