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 馮氏錦囊秘錄
- 佚名
- 4917字
- 2015-12-20 14:05:02
白術(shù) 檳榔 防風(fēng) 牽牛(半生半熟) 密陀僧 郁李仁 斑貓(糯米炒,各等分)為末,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臨臥,甘草檳榔湯下。至一日后,腹中覺痛,于小便中,取出如魚眼 毒為度。已破者自合,未破者自消。
太乙膏
治 子瘡甚效。
腦子(一錢) 輕粉(二錢) 乳香(二錢) 沒藥(四錢) 麝香(三錢) 黃丹(五兩) 用清油一斤,先下黃丹熬,用柳枝攪,又用 兒蔥七枝,先下一技,熬焦,再下一枝,蔥盡為度,不住手?jǐn)嚕U令熱得所,入腦子等藥,研細攪勻,瓷器盛之,用時旋攤。
一方用瀝青、蓖麻子,去殼,同研成膏,先用蔥椒湯,洗瘡凈,以紅絹攤膏,貼患處。
一方用白膠香一兩,瓷器內(nèi)熔開,去渣再熔,以蓖麻子六十四粒,研爛入膠內(nèi),更入油半匙,熬勻,滴水中,試軟硬得所,量瘡大小,以緋帛攤貼。先以蔥椒湯洗瘡凈,后貼一膏,可治三五瘡,并治惡瘡軟癤皆效。
一方用荊芥煎湯待冷,洗瘡后,看紫黑處,以針刺破,卻用雄黃,樟腦,為末,清油調(diào)捺三四次,候黃水出處,仍取未見日蚯蚓糞,如雞子大,一塊,火內(nèi)燒紅,穿山甲九片,微炙,為末,入乳香、沒藥少許,香油調(diào)搽甚妙。
又方以雞子 ,燒灰末搽。未破香油調(diào)敷,已破干搽。
夏枯草膏
用夏桔草,不拘多少,鍋內(nèi)煮爛,去渣,取汁熬膏,貼之。
胎毒諸瘡
后天諸毒易辨,先天所中難明,輕則發(fā)而為瘡也。起似風(fēng)癮,漸成細瘰,一作搔癢,即濕而流片如癬,自頭遍體,上下隨感而發(fā),其瘡有蟲,故名蟲胞,謂從胞胎而來也。總是濕火相乘,血熱毒盛,腠理愈開,淫毒益熾,癢為氣虛,楚屬血虛,其癥屬腑,旋久,而氣血而虛,則因熱而起,又因熱乘虛而內(nèi)攻矣。治宜托里解毒為上,然愈時而結(jié)聚于項者,六陽諸毒上沖,火毒炎上之征也。若初起便發(fā)于項者,胎毒壅盛上參陽位也。如發(fā)稀面有白屑,至久不愈者,即名禿瘡。亦有年長而患腦疳,白禿不生發(fā)者,蓋足少陰腎其華在發(fā),因疳熱血氣損少,不能榮發(fā)耳。有收在四肢者,是日久脾虛,濕毒感襲也。其驚瘡者,驚本無物,因蹉其血氣,在臟為積,在腑流溢皮膚,而為瘡也。練銀瘡者,眉間生瘡,是肺熱也。風(fēng)瘡者,亦發(fā)遍身,其形甚小,俗呼為疥也。
蟲窠瘡者,窠內(nèi)有蟲。如細蟣子是也。諸瘡治法,若痛癢不可忍者,及性急面黑而血熱者,宜苦寒,如芩連苦參之類。體胖之人,宜祛風(fēng)燥濕清火為主。如久病之后,濕蒸外達者,但事補托切勿多浴涂遏,致毒內(nèi)攻,然諸瘡雖屬心火,常用寒涼但熱則行,寒則凝,凝則毒反滯而難痊,故莫如透肌解毒和血養(yǎng)陰,則風(fēng)火息而燥癢除,且氣血充固,諸毒不能為患矣。若痘疹之后生瘡者,余毒未盡也。亦宜化毒和血。若瘡前發(fā)驚,與夫瘡后發(fā)驚者,皆因瘡而致也。并宜理瘡為主,至于一切胎毒,俱宜涼血清熱解毒,發(fā)散于外,切勿輕從外治,以致熱毒內(nèi)攻卒成不救,小兒臟腑嬌嫩。易入難出耳。若至瘡色焦枯,肚腹青黑者,生瘡而無膿汁者,或遍體皆瘡毒、發(fā)于肋或在少腹或在頂門腫起者,并皆不治。
療毒湯
治一切久遠痛癢諸瘡。
胡麻 威靈仙 何首烏(生) 苦參 荊芥 石菖蒲 防風(fēng) 獨活 甘草 白酒煎服。
連翹解毒湯
治四肢腫濕諸瘡。
丹皮 牛膝 木瓜 金銀花 桃仁(湯浸去皮) 連翹 天花粉 甘草節(jié) 僵蠶 米仁 水煎服。
一方治膿泡瘡。用檳榔,磨菜油,加硫磺、細末,敷。
合掌丸
治沙瘡疥瘡。
大楓子(四十九粒) 水銀(二錢,制) 雄黃 海螵蛸(各五分) 枯礬 番木別 川椒(各三錢) 為末,用油胡桃肉搗丸。
又方水銀(二錢) 樟腦(三錢) 枯礬(三錢) 雄黃(四錢) 大楓子(四錢) 輕粉(三錢)鉛粉(三錢) 東丹(二錢) 熱菜油,或陳蠟燭油調(diào)捺。
月蝕瘡方
耳后月蝕瘡,用黃連、枯礬為末,或油調(diào)或干搽。
面上瘡方
面上生瘡,用胡粉、輕粉松香,為末,雞子煎油調(diào)敷。
面上耳邊生瘡,時出黃水,浸淫不愈,名香瓣瘡。 羊須 荊芥 干棗(去核,各二錢),各燒存性研末,入膩粉五分,每用少許油調(diào),先以溫湯洗凈。拭干,涂上即效。
白禿瘡方
窯內(nèi)燒紅土(四兩) 百草霜(一兩) 膽礬(六錢) 榆皮(三錢) 輕粉(一錢) 共為末,豬膽調(diào),剃頭后抹之甚效。
肥瘡方
松香(二錢,入蔥管,飯上蒸化后,待冷透,去蔥用) 真鉛粉(二錢) 東丹(八分)枯礬(一錢) 共研細末,熟香油調(diào)搽。
天行斑瘡,須臾遍身,皆帶白漿,此惡毒瓦斯。永徽四年,此瘡自西域東流于海內(nèi),但煮葵菜葉以蒜齏啖之即止。
天泡瘡方
天泡瘡,用通堅散及蚯蚓泥,略炒,研末,蜜調(diào)敷,妙。又方,小麥炒焦,為末,生桐油調(diào)敷,神效。又方,芭蕉根搗汁敷。
一方治血瘤肉瘤,以蜘蛛絲圈匝根上,久而自枯。
破結(jié)散
治五癭極佳,丹溪曰:癭氣先須斷濃味。
麥面(四分) 松蘿 半夏 貝母 海藻(洗) 龍膽草 海蛤 通草 昆布 枯礬(各三分) 為末,酒服一錢,日三服。忌鯽魚豬肉五辛,生菜毒物,二十日愈。有方加青皮。
點瘤贅方
神驗。凡瘤有六,骨瘤、脂瘤、肉瘤、膿瘤、血瘤、粉瘤。膿瘤即膠瘤也。惟粉瘤與膿瘤可決,余皆不可決潰。肉瘤尤不可治,治則殺人。
桑炭灰 棗木灰 黃荊灰 桐殼灰(各二升半) 蕎麥灰 以沸湯淋汁五碗,澄清,入斑蝥四十個,穿山甲五片,乳香冰片,不拘多少,煎作二碗,以瓷器盛之,臨用時入新鍛石調(diào)成膏,敷瘤上,干則以清水潤之,其效如神。
丹溪治丹瘤。蓖麻子,去殼研,入面一匙,水調(diào)搽之,甚效。
碧玉散
治癬。
銅綠 硼砂 白礬(等分) 為末,香油調(diào)搽。又方,檳榔(二錢) 蘆薈 輕粉 雄黃(各一錢) 大黃 蛇床子 槿皮(各三錢) 為末。先刮皮癬,后用米醋調(diào)藥涂之。又方。
治頭面荷葉癬。用川槿皮,研細,醋調(diào)湯燉如膠,將癬抓破。搽敷即愈。
白礬散
治遍身生癬,日久不愈,上至頭面。
獨莖羊蹄根搗細,白礬研細,以極酸米醋調(diào)。抓破搽藥,隔日再搽,不過兩上即愈。又方,紫蘇,樟腦、蒼耳,浮萍,煎湯洗。又方,治牛皮血癬。用舊銀罐一個,蜂房灰五錢,枯礬三錢,研細末,香油調(diào)敷。
又治濕癬生癬丸方。浮萍于者一兩,蒼耳,蒼術(shù),苦參各一兩五錢,黃芩五錢,香附二錢五分,酒糊為丸,上身多食后,下體多食前,白湯送服三錢。
瘡方
治 瘡。
此多由腎臟虛寒,鳳熱毒瓦斯流注兩腳也。
乳香 沒藥 水銀 當(dāng)歸(各五錢) 川芎 貝母(各二錢五分) 黃丹(二兩五錢) 真麻油,除黃丹、水銀外,先將余藥用香油熬黑色,去渣,下黃丹、水銀,又煎黑色,用桃、柳枝攪成膏,油紙攤貼。
夾紙膏
治 瘡久不愈者。
乳香(三錢) 血竭(二錢五分) 沒藥(四錢) 郁金(五錢) 麝香(一錢五分) 牡蠣(五錢) 黃連 黃柏(各一兩) 大黃 黃丹(各一兩) 輕粉(三十貼) 為細末,清油調(diào)勻,攤油紙上,每一個貼三日,每日先用豆腐漿水洗三次,后貼膏藥。膏藥亦翻轉(zhuǎn)三次,兩層夾紙,以針刺眼透藥,臨用旋調(diào)。又方,用冬青葉,不拘多少,入香油內(nèi)煎成膏,攤帛用之。又方,用麻油四兩,白粘八錢,黃蠟五錢,川椒研細末二錢,銅青研細末三錢,先將白粘黃蠟入油內(nèi)熔化,次入川椒、銅青二味收之,以油紙作夾膏,銀針刺眼,敷百個,先以蔥椒湯洗凈貼之,日換三次,四五月痊愈。
治腳指縫爛瘡,得鵝時,取鵝掌黃皮,燒存性,為末,摻之。
治雞眼瘡方
用雞胃中食揩之,余者以石壓之,立驗。
青金散
治眉間疥癬。
用松香(二兩) 蛤粉(五錢) 青黛(二錢) 輕粉(三錢) 枯礬(三錢) 為末,燭油調(diào)搽。
治天蛇頭,用人糞、雄黃泥同搗,裹在患處即愈。
保生救苦散
治火燒熱油損,及一切狗齒損傷。
用生寒水石,不拘多少,為極細末,油調(diào)涂之。其痛立止,并不作膿。凡湯火初傷,慎勿以冷水塌之,及井底泥敷之,使熱氣不出,爛入肌肉。
又方治火燒。
以好酒洗之,再以鹽敷,則護肉不壞。如皮塌者,以酒熬牛皮膠敷遍體,傷者用好酒滿侵,溫即易之,則不死。又方,用水菜(即鮮蚌),連殼與肉,火中煉過,研細,菜油調(diào)敷。
又方用粘米炒黑,為末,將菜汁調(diào)敷神效。
神效當(dāng)歸膏
治湯火等瘡,肉雖傷而未壞者,用之自愈。肉已死者,用之自潰,新肉易生。
當(dāng)歸 生地(各一兩) 麻油(四兩) 黃蠟(一兩)先將歸地入油煎枯,去渣,入蠟熔,先攪勻,候冷。貼發(fā)背癰疽杖瘡尤妙。
又方治湯火瘡。用劉寄奴為末,先以粘米漿雞翎掃傷處,后以藥末搽上,不痛且無痕。
又方,用雞子清調(diào)大黃末,涂之。又方,雞子十余個,石器中熬自然油,搽之。又方。
以榆白皮末、豬脂油涂愈。又方,以冷燒酒澆淋甚妙。又方,用 豬毛燒灰,香油調(diào)涂患處。又方,用陳年白螺螄殼,火 為末,入輕粉研細,瘡破濕者干摻,不破清油調(diào)敷。又方,用麩皮炒黑灰為末敷,神效。此方有補性,始終皆可用之。又方,用蠟月豬膽涂黃柏,炙干,為末敷之。
熱酒傷。用糯米粉炒黑末,酒調(diào)敷之。
熱油燒損,以蜜敷之。有用扁柏葉,冷濃茶搗爛敷,神效。
治冬月凍瘡皮裂疼痛。用黃蠟一兩,熔化入松香三分,攪勻,每以溫湯洗拭患處,用前藥熔化滴入裂縫,經(jīng)宿即愈。又方,以五倍子為末,和牛骨髓填縫內(nèi)即好。又方,用煎熟桐油調(diào)密陀僧末敷。又方,用姜汁和陳酒煎熱洗。又方,以獨個蒜煨杵貼。又方,用生附子為末,麩水調(diào)敷,又方,治凍瘡久爛不愈,用糖塔餅勺內(nèi)炒成灰,研末一兩,加冰片少許,干摻即愈。又方,治凍瘡未穿,用白礬研末一錢,百沸湯半鐘,攪和,雞毛掃抹,烘干擦去,患處白屑,再掃再烘,藥盡而愈,肌肉如舊。
楊梅瘡方
朱砂(二錢) 雄黃(一錢五分) 苦參 荊芥 天麻 麻黃 面粉 牛蒡子 槐角子(各三錢) 為細末,用糖心雞子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雞湯或羊肉湯送下,一日一服。表出毒瓦斯,再不發(fā)。忌一月房事,神效。
梅瘡神效丸
綿花核(半升,炒黃) 肥皂核(半升,炒) 槐花米(半升,炒) 廣膠(半升,麩皮拌炒) 馬料豆(半升,炒) 麻子(半升,炒) 為末,雄豬膽汁為丸,每服五錢,酒下。生在上身者,加穿山甲二兩,土炒。
熏楊梅瘡方
雄黃 沉香 血竭(各三分) 乳香 沒藥 朱砂(各五分) 黑鉛 水銀(各一錢) 為末,均作紙捻七條,用香油點燈,放床上,令病患兩腿抱住,上用單被通身蓋之,口含冷水,頻頻換之,則不損頭目,一日用三條,后每日用一條,熏之有效。
經(jīng)驗治楊梅瘡方
麻黃 穿山甲 白芷 威靈仙 蟬蛻(各二錢) 黃 (二錢) 上用生羊肉一斤,水五碗,煎三碗,將肉取起,入藥,在湯內(nèi)煎至二碗,熱服,蓋被出汗為度。
治楊梅瘡后腫塊方
冷飯團(十五兩) 防風(fēng) 木通 薏苡仁 防已 茯苓 金銀花 木瓜 白鮮皮 皂角刺(各五錢) 白芥子(四錢) 歸身(七錢) 上作三十服,每用水煎,空心午飯前,晚飯前,各一服,忌雞魚生冷,房事及煎炒茶酒十余日,立效,虛弱人加人參五錢,其妙不可盡述。
楊梅結(jié)毒方
土茯苓(五兩) 甘草(六分) 天花粉 蟬蛻(去足) 麻黃根(各一錢) 肥皂子(七個)皂角子(七個 杏仁(七粒,去尖) 僵蠶(一錢,全足) 上俱忌鐵器,水三碗,煎一碗。
毒在上,食飽服,毒在下,空心服,二十帖見效。楊梅瘡十年,五十帖痊愈。忌面、胡椒、犬肉、房事、發(fā)物、燒酒、蒜,為妙。
解毒至寶神丹
治楊梅結(jié)毒,一切熱毒。久患骨蒸熱毒流注,六脈俱數(shù),用之清熱解毒神效。
人參 三七(微火焙,研細,二錢) 嫩滑石(研細,三錢) 真琥珀(研細末,四分)珍珠(生,研細末,四分) 生甘草(曬燥,研細,一錢) 各研極細,和勻,每服二分,加至三四分,人小者一分加至二分。萆 三錢,煎湯調(diào)服。
神應(yīng)散方
肥皂核(燒存性,五錢,研為末) 何首烏 天花粉 荊芥 防風(fēng) 苦參(各一兩)薄荷葉(五錢) 共為末,分作十服,每日用新鮮土茯苓八兩,雄豬肉四兩,入前藥一服。用水七碗,煮爛去渣,其肉聽食,其湯代茶飲之,不過十日痊愈,再無余毒。如善肉者可作大劑與之。
廣瘡廣癬方
輕粉(一錢) 辰砂 雄黃(各五分,研細) 蜜丸,均作九丸,每日酒下三丸,三日服完,不可間一日,若第四日服,遂不應(yīng)。忌鹽與飯,宜食淡面為佳。并忌勞腥,時刻以水漱口,不可間斷,夜臥口含筆管,亦時漱齒,七日收口痊愈,以毒從齒縫而出,全在漱口去毒,用無后患。
梅瘡擦藥方
水銀(一兩) 膽礬 枯礬(各五錢) 麝香(二分) 先將礬香于石器中研細,后入水銀,加香油少許研勻,分作三服。勿令婦人雞犬見之,密臥在床,不可見風(fēng),以右手托藥。
擦左腳底,右亦如之,擦?xí)r須吃參湯補接,壯者擦一服,出汗為度,弱者止擦半服,微汗即止。若病患無力,代擦亦可。擦完仰臥,用被蓋暖掩臍,更用帕子包頭,再擦手心,連擦三日,食淡粥七日。若口齒發(fā)腫,涎水火也。用綠豆湯含吐。
洗楊梅瘡藥方
臭梧桐 野菊花 金銀花 三味煎,傾入舊馬桶內(nèi)熏之,一日二次,有痔漏加枸杞子。
楊梅瘡楊梅風(fēng)方
土茯苓(四兩) 川歸(二錢) 金銀花(二錢) 皂莢子 甘草(一錢) 木瓜(一錢)牛膝(二錢) 防風(fēng)(一錢) 熟地(二錢) 羌活(一錢) 川芎(一錢)水煎三鐘,三次服。又方,土茯苓(四兩) 金銀花(五錢) 皂角(五錢) 以上三味煎湯,另用大肥皂核,燒存性,為末,每用三分,前藥煎熟調(diào)服。
梅瘡膏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