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1章 康熙朝 (14)

  • 東華錄選輯
  • 蔣良騏
  • 4695字
  • 2015-12-19 11:30:33

十一月癸亥(十四日),定遠平寇大將軍貝子章泰、征南大將軍都統賴塔等奏:『十月初八日臣等統率滿、漢官兵進薄云南省城下,并力環攻,賊勢惶迫無措。二十八日夜,偽將軍線緎、吳國柱、吳世吉、黃明、原任都統何進忠、原任巡撫林天擎等謀擒逆首吳世璠、郭壯圖以獻;吳世璠聞變自殺,郭壯圖及其子郭宗汾自刎死。二十九日,線緎率眾出城降,遂擒首謀獻計之偽大學士方光琛及其子方學潛、侄方學范至軍前磔之。戮吳世璠尸,傳首京師。偽官弁一千五百八十余員、兵五千一百三十余名俱投誠:云南平』。得旨:『覽貝子等奏,統領滿、漢官兵遵奉成命恢復云南省城,疆宇蕩平。具見籌劃周詳,調度有方,剿撫并用,克奏膚功;朕心深為嘉悅!著從優議敘具奏』。

十二月戊子(初九日),敘恢復海澄、廈門、金門十九寨功,授福建提督楊捷三等阿達哈哈番。

癸巳(十四日),召議政王大臣、大學士、學士、九卿、詹事、科道等官至干清門,命大學士勒德洪等傳諭曰:『頃九卿等以大憝既除、寰宇底定,奏請上朕尊號。朕思曩者平南王尚可喜奏請回籍時,朕與閣臣面議,圖海言斷不可遷移;朕以三藩俱握兵柄,恐日久滋變,馴致不測,故決意撒回。不圖吳三桂背恩反叛,天下騷動;偽檄一傳,四方響應。八年之間,兵民交困。賴上天眷佑、祖宗福庇,逆賊蕩平。倘復再延數年,百姓不幾疲敝耶!憶爾時惟有莫洛、米斯翰、明珠、蘇拜、塞克德等言應遷移,其余并未言遷移、吳三桂必致反叛也。議事之人至今尚多,試問當日曾有言吳三桂必反者否?及吳逆倡叛、四方擾亂,多有退而非毀,謂因遷移所致。若彼時朕諉過于人,將會議言應撤者盡行誅戮,則彼等含冤泉壤矣!朕素不肯諉過臣下,即令部院事有錯誤,朕亦自任。朕自少時以三藩勢焰日熾,不可不撤;豈因吳三桂反叛,遂諉過于人耶!今亂賊雖已削平,而瘡痍尚未全復;君臣宜益加修省,恤兵養民,布宣德化,務以廉潔為本,共致太平。若遂以為功德,崇上尊稱,濫邀恩賞,實為可恥』!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一六八二)春正月戊辰(二十日),議政王大臣會議「逆賊耿精忠等分別凌遲處斬」具題。得旨:『耿精忠革去王爵,著即凌遲處死。其子耿顯祚革去散秩大臣,著即處斬。徐文耀、王世瑜、白顯中、江元勛、曾養性、王振邦、蔣得〈車宏〉、劉進忠,俱即凌遲處死。黃國瑞、林芳孫、廖廷云、李似桂、夏季旺、呂應斗、武灝、司定猷、沈偉、郭景汾、羅萬里、祖宏勛、陳儀、陳斌、呂八,俱著即處斬。耿精忠、劉進忠首級,著梟示。田起蛟、金鏡、李學詩、陳夢雷,俱從寬免死。內系旗人,給與伊本主為奴;系民,入官給披甲新滿洲為奴。余如議』。

二月丙戌(初八日),調董國興為福建巡撫。

辛卯(十三日),敘恢復海澄、廈門、金門功,給福建總督姚啟圣拜他喇布勒哈番又一拖沙喇哈番。

夏四月甲午(十七日),先是,福建提督施瑯奏:『賊〈舟宗〉久泊澎湖,悉力固守。當此冬、春之際,颶風時發,我舟驟難過洋。臣見在練習水師;又遣間諜通臣舊時部曲,使為內應。請俟明年三、四月間進兵,可獲全勝』。上允之。至是,施瑯奏:『夏至南風盛發,不可進兵;請至十月大舉』。上命議政王大臣集議,僉謂師期不便屢遷,應檄總督姚啟圣、提督施瑯克期于夏至后進取臺灣。得旨:『進剿海寇,關系重大。總督姚啟圣、提督施瑯身在地方,將海面形勢,賊中情狀審察確實,如有可破、可剿之機,著協謀合慮酌行剿撫,毋失機會』!

五且乙亥(二十八日),安塘筆帖式報稱:『大兵進取臺灣,以風大不得前;總督姚啟圣尚駐銅山,提督施瑯移泊云霄。聞海賊劉國軒等扼守澎湖諸隘,瞷我兵前進,即鈔襲其后』。于是議政王大臣等會議:『請檄總督姚啟圣、提督施瑯:若目前風大,未便進剿,即統官兵回汛,整飭舟師,相機再舉』。從之。

秋七月癸酉(二十八日),諭大學士等:『天道關于人事,彗星上見,政事必有闕失。其應行、應革者,令九卿、詹事、科道會議以聞』。于是尚書介山、侍郎沙賴、科爾坤等奏:請安插裁汰各省兵丁,令其得所。尚書魏象樞奏:請察裁兵中或有效力行間者,不令裁汰。尚書梁清標奏:今天下太平,凡事不宜開端,當以安靜為主。左都御史徐元文奏:請暫停臺灣進剿。侍郎杜臻奏:請全復浙省運丁裁扣錢糧。漢給事中、御史等奏:請潼關收稅免差。少詹事及滿給事中等奏:大同、宣府宜設滿州官兵,則無田產滿兵皆有裨益。上曰:『裁兵務使得所,慎勿汰及效力之人;另降諭旨。梁清標所言凡事不宜開端、當安靜,甚得為治之要。近總督姚啟圣奏稱十月進剿臺灣,可暫行停止;俟十月后再行定奪。復運丁錢糧及免差潼關收稅,令各所司議奏。大同、宣府設滿洲官兵事,宜令該部于議覆凱音布、噶爾泰等條奏時,一并確議以聞』。

八月壬寅(二十七日),福建總督姚啟圣奏:『閩省有綠旗兵,又有漢軍甲兵;進取臺灣、防守地方,業已足用。大兵似宜撤回』。上命將軍喇哈達等盡率福建大兵還京師。

冬十月己卯(初六日),福建提督施瑯奏:『臣于水師營中簡精兵二萬余、戰船三百艘,已足破滅海寇。請令督、撫趕辦糧餉給臣軍;而獨任臣以討賊,無拘時日。臣整理舟師,時加操練;但遇風利,即可進兵』。得旨:『進剿海寇,關系緊要。著該督、撫同心協力催趲糧餉,勿致遲誤。前姚啟圣具題「功罪定例」,交與施瑯遵行。海寇固無能為,鄭錦在時猶茍延抗拒;鄭錦死,首寇既除,余黨彼此稽疑、各不相下,眾皆離心,乘此撲滅甚易。施瑯相機自行進剿,極為合宜』。

丁酉(二十四日),兵部奏:『議敘應升京堂刑部郎中姚儀,奉有「才干素優,準改武職」之旨。查郎中與參領對品,參領既以總兵官用,郎中姚儀應授為都督僉事,以總兵官推用』。從之。

康熙二十二年癸亥(一六八三)春三月丙辰(十四日),以金鋐為福建巡撫(由督捕右侍郎遷)。

丁卯(二十五日),福建提督施瑯奏:『進剿臺灣,選派水陸官兵已足辦賊。平陽總兵官朱天貴所部之兵,似不必更留福建,虛糜糧餉;請發回原汛』。議政王大臣議如所請。得旨:『提督施瑯進剿臺灣,深入海島;朱天貴及原帶官兵仍留福建,在后策應,聽施瑯調遣』。

夏四月己亥(二十七日),議政王大臣等會議:『都統喇哈達自到浙江,并不前進剿賊;及降諭嚴趣,方進衢州。閩省初定,又不能攻破海澄縣賊眾。功罪相抵,應革去都統及恩詔所得拜他喇布勒哈番佐領。其父兄之三等阿達哈哈番,與應襲之人承襲』。上曰:『喇哈達不能攻海澄賊眾,以致賊眾圍困海澄;其后賴塔雖至,亦不能救援,情罪頗重。但隨康親王平閩有功,又歷任年久,能勝都統職任,且多有勞績;從寬降五級,留都統任并所襲阿達哈哈番,革去拜他喇布勒哈番佐領』。

五月甲子(二十三日),先是,福建總督姚啟圣奏:『海賊劉國軒遣偽官黃學赍書至,請照琉球、高麗等外國例,稱臣進貢,不薙發登岸;應否如所請,請旨定奪』。上曰:『臺灣賊皆閩人,不得與琉球、高麗比。如果悔罪薙發歸誠,該督、撫等遴選賢能官前往招撫。或賊聞知大兵進剿,計圖緩兵,亦未可料。共審察確實,倘機有可乘,可令提督即遵前旨進兵』。至是,姚啟圣奏:『遣福州副將黃朝用往諭劉國軒等,仍如前言』。上乃趣施瑯速進兵。

閏六月戊午(十八日),福建總督姚啟圣奏報:提督施瑯進剿臺灣,克取澎湖。

己巳(二十九日),福建水師提督施瑯奏報:『臺灣逆賊劉國軒知臣等將乘南風進剿,傾巢而來,堅守澎湖。凡沿海之處小船可以登岸者,盡筑短墻,安置腰銃。臣總統舟師,于六月十六日進發。署右營游擊藍理等以鳥船首先攻敵,時值潮水正發,前鋒數船被賊圍困;臣親駕船沖入,殺退賊〈舟宗〉。興化鎮臣吳英繼后夾攻,焚殺偽將軍沈誠等大小賊目七十余員、賊兵三千余名。十八日,進取虎井、桶盤嶼。二十二日,遣總兵官陳蟒、魏明等領船五十只為奇兵,直入雞籠嶼、四角山夾攻;又遣隨征總兵官董義、康玉等駕船五十只為疑兵,直入牛心灣牽制。又將大鳥船五十六只居中,分為八隊,每隊駕船七只,各作三迭;留船八十只為后援。臣指揮督率直進撲剿,賊船齊出迎戰。總兵林賢、朱天貴等繼進夾擊,自辰至申,我師奮不顧身,戮力殺賊,擊沈大小賊船一百九十四只,焚殺偽官三百余員、賊兵一萬二千有奇。劉國軒力不能支,乘快船從吼門潛遁。偽將軍楊德等一百六十五員,率賊兵四千八百余名倒戈投降。是役也,以七日夜破數十年盤踞之賊。抵澎之后,海不揚波。進師之時,潮漲四尺,以佐成功:此皆皇上天威所致。至各將土戮力用命,督臣姚啟圣親來廈門、餉運不匱;并請議敘。又總兵官朱天貴、游擊趙邦試陣亡,亦請優恤』。得旨:『據奏總統舟師、分配將士,將年久盤踞海逆深入進剿,屢次擊敗賊眾,斬殺甚多,燒毀打沈賊船,克取澎湖,招降偽官兵丁,得獲炮位等項:具見卿籌劃周詳、調度有方,官兵奮勇攻拔海洋險要重地,深為可嘉!在事有功人員,從優議敘。姚啟圣親至廈門彈壓,殫心催攢糧運、鼓勵將士克奏捷功,亦從優敘。朱天貴等,從優議恤』。

秋七月丙申(二十七日),「海逆」鄭克塽遣偽官鄭平英等赍降表至提督施瑯軍前,總督姚啟圣轉奏請頒赦招撫。上命撰敕發姚啟圣同施瑯酌行,敕曰:『皇帝敕諭鄭克塽、劉國軒、馮錫范等:帝王撫御寰區,仁覆無外;即海隅日出之邦,無不欲其咸登衽席,共享升平。爾祖父自明季以來,出沒海洋,盤踞島嶼;本朝定閩之后,爾祖鄭成功竊據一隅,甘外王化。以及爾父鄭錦,茍延歲月,假息偷生;句引奸徒,窺伺內地。屢經剿撫,仍執迷不悟,頑梗怙終。至爾年方童稚,惑于黨類之言,妄思效爾前人,竄伏臺灣,恃為窟穴;倚險負固,飄突靡常:以致沿海地方里闬不寧,時遭兵燹之厄。朕念中外兵民皆屬赤子,何忍聽其久罹兵災,不加拯救!故特命提督施瑯選將練兵,整飭戰艦,揚帆進剿,直入大洋。旋據奏報,已克澎湖;爾抗拒大兵者殲滅殆盡,余眾敗遁臺灣。目今舟師進剿,指日蕩平。近據總督姚啟圣奏:爾等具奏請降,又據來使呈乞恩赦。朕體上天好生之心,薄海內外,率俾安全。特頒敕旨,前往開諭。爾等果能悔過投誠、傾心向化,率所屬偽官軍民人等悉行登岸,將爾等從前抗違之罪,盡行赦免;仍從優敘錄,加恩安插,務令得所。煌煌諭旨,炳如日星,朕不食言。倘仍懷疑畏、猶豫遷延,大兵一至,難免鋒鏑之危;傾滅身家,噬臍莫及!爾等其審圖順逆,善計保全,以副朕宥罪施仁至意』。

丁酉(二十八日),贈澎湖陣亡左都督平陽總兵官朱天貴太子少保,準一子為蔭生。

八月壬子(十三日),福建水師提督施瑯奏:『七月十五日,鄭克塽遣偽官馮錫珪等,偽侯劉國軒、偽伯馮錫范遣其弟偽副使劉國昌、馮錫韓等赍降表文稿詣臣軍前,請繳偽冊印,率眾登岸,以求安插。臣隨遣侍衛吳啟爵、筆帖式常在同馮錫珪等持榜示往臺灣曉諭偽官兵民,驗視薙發;即令鄭克塽等繕寫降表,并偽冊印一并赍送,以便代奏。至臺灣雖在海外,地方千余里、戶口數十萬;或棄、或守,伏候上裁』。得旨:『海洋遠徼,盡入版圖;積年逋寇,悉皆向化:具見卿籌劃周詳、剿撫并用,克奏膚功,朕心深為嘉悅!在事有功人員,該部一并從優議敘;余令議政王大臣會議以聞』。尋議:『臺灣應棄、應守,俟鄭克塽等率眾登岸,令侍郎蘇拜與該督、撫、提督會同酌議具奏』。從之。

戊辰(二十九日),福建水師提督施瑯奏:『臣于八月十一日,率領官兵自澎湖進發;十三日,入鹿耳門,至臺灣。十八日,鄭克塽及文武官俱已薙發;宣讀敕詔,鄭克塽等歡呼踴躍,望闕叩頭謝恩。所有鄭成功之子偽輔政公鄭聰等六人,鄭錦之子鄭克塽及其弟偽恭謹侯鄭克塽等九人,偽武平侯劉國軒、偽忠誠伯馮錫范等子弟及明裔朱桓等十七人,并續順公下官兵家口、海澄公家口,俱撥船配載,官兵陸續護送,移入內地;并移咨侍郎蘇拜及督,撫,聽其安插。其余偽文武各官家口,見在趣令起行;兵丁有愿入伍及歸農者,聽其自便。至于江浙、閩、粵各省被獲男婦,臣仰體皇仁,已悉令回籍。其冊印、扎付,已次第追繳;倉庫人民戶口冊籍、船艘軍器,俱令巡海道線一信等察收』。下所司知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叙永县| 盈江县| 宜章县| 攀枝花市| 绥芬河市| 乌什县| 峨眉山市| 淮阳县| 抚宁县| 韶山市| 泾川县| 开鲁县| 泰来县| 金堂县| 科技| 新沂市| 丹棱县| 延津县| 曲麻莱县| 德化县| 凌云县| 大方县| 会理县| 天柱县| 白水县| 石景山区| 庄河市| 宁城县| 前郭尔| 武功县| 黔西县| 石渠县| 建平县| 德惠市| 平山县| 沧源| 元谋县| 临江市| 嘉义市| 潜山县| 竹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