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康熙朝 (1)
- 東華錄選輯
- 蔣良騏
- 4933字
- 2015-12-19 11:30:33
順治十八年辛丑(一六六一)春三月戊午(初九日),平西王吳三桂奏:平馬乃土司,擒其酋龍吉兆。
乙丑(十六日),授浙江提督田雄二等侯、福建提督馬得功三等侯。
夏四月乙酉(初六日),兵部遵旨議覆:『粵西接壤苗猺土司,誠屬要地。都統線國安應以都統、太子少保、三等伯鎮守廣西,加征剿將軍;總管定藩下官兵,再撥與綠旗官兵三千員名,駐扎桂林府。令廣西提督楊遇明領廣西提標兵六千赴廣東,再于廣東稍緩地方兵丁酌調一千,改為廣東提督標兵;楊遇明以原銜充廣東提督。楊遇明缺,應將廣西左翼總兵官馬雄升補;統原額兵五千,仍駐梧州。原任兩廣總督王國光應加鎮海將軍,撥八旗漢軍兵二千;每翼副都統各一員、每旗參領二員、每參領下防御二員、驍騎校各一員,俱令攜帶家口,赴廣東駐防。王國光、沈永忠、楊遇明應駐潮州等處要地,著會同平南王尚可喜及督、撫商榷具奏。至軍機事務,亦公同酌議』。從之。
丙午(二十七日),以許世昌為福建巡撫(巡按江西御史內升侍郎)。
五月乙丑(十七日),廣東巡撫董應魁奏:『逆渠鄧耀竊踞廉州之龍門歷有年所,撫之愈驕,頻寇雷陽。臣與平南靖南二王、督臣商調官兵直搗龍門,蕩其巢穴。鄧耀遠遁高趾,交趾發兵逆擊,殺賊無算。鄧耀削發竄匿粵西被獲,應請正法』。下部知之。
六月戊寅朔,浙江提督田雄奏辭侯爵,兼請解提督任。得旨:『卿擒獲福王投誠,功大。又隨大兵攻戰,勞績甚多;鎮守海疆,宣力有年。故特授侯爵,以示眷酬。宜祗遵成命,并殫忠猷,以副倚任;不必遜辭』。
癸卯(二十六日),福建巡撫徐永楨奏:『提督馬得功剿平逆賊李月高、許于敬,其余黨下海者皆掩殺無余』。下部察敘。
秋閏七月癸未(初六日),安南將軍、內大臣達素奏:『據海澄公黃梧招撫鄭芝龍屬下偽都督萬儀、萬祿等擒偽中匡伯張進、偽總兵朱受,拆毀所據銅山城垣房屋,率偽官一百八員、兵四千四百名、兵民家口萬余渡海來歸』。得旨:『萬儀、萬祿等識時向化,傾心投誠;殊可嘉尚!著從優議敘。海澄公黃梧實心效績,招徠有方;并著議敘』。
辛卯(十四日),諭吏部、兵部:『海寇入犯江南時,提督梁化鳳奮勇效力,同滿兵擊敗賊眾;及賊奔竄往犯崇明,梁化鳳星往應援,保全孤城,功亦不小。敘功時,授世襲阿達哈哈番,止足賞其江寧捷功。應再敘崇明捷功,加授世職,以示鼓勵。至于崇明守城文武各官,堅心竭力,拒賊全城;深為可嘉!亦應各加世職,以示鼓勵。俱著察明。從優議敘。彼時江南數百里內從賊者多,惟安慶固守城池,不肯從逆;亦屬可嘉。守城各官,亦著察敘具奏』。
八月壬子(初六日),吏部遵旨議覆:『尹大器舉首鄭芝龍在獄私與逆子鄭成功往來通信密行事款,鞫勘俱實;授拖沙喇哈番』。得旨:『尹大器,授拜他喇布勒哈番』。
戊午(十三日),諭戶部:『前因江南、浙江、福建、廣東瀕海地方偪近賊巢,海逆不時侵犯,以致生民不獲寧宇;故盡令遷移內地,實為保全民生。今若不速給田地、居屋,小民何以資生!著該督、撫詳察酌給,務須親身料理,安插得所,使小民盡沾實惠;不得但委屬員草率了事。爾部即遵諭速行』。
九月丙戌(初十日),諭刑部:『近覽爾部章奏,徐勝等被擄下海、旋經投歸,仍按律擬罪。但念此輩先雖從賊,乃能不忘故土,乘間來歸;著免罪。以后凡有此等投誠者,俱著免罪』。
兵部題:『銅山偽都督郭義、蔡祿、羅珰等率眾投誠,應請議敘』。得旨:『郭義、蔡祿,俱授左都督,加太子太保;仍給三等阿思哈尼哈番,世襲八次。羅珰,授右都督;仍給三等阿達哈哈番,世襲四次』。
丁亥(十一日),調浙江總督趙國祚為山東總督、云南貴州總督趙廷臣為浙江總督。改四川陜西總督李國英為四川總督,以山西巡撫白如梅為陜西總督;改江南江西總督郎廷佐為江南總督,以江西巡撫張朝璘為江西總督。以貴州巡撫卞三元為云南總督、內秘書院學士劉清泰為河南總督。改廣東廣西總督李棲鳳為廣東總督,以廣西巡撫于時躍為廣西總督。
冬十月己酉(初三日),「海賊」鄭芝龍并其子鄭世恩、鄭世蔭等照謀叛律,族誅;鄭芝豹當鄭成功變叛時即投誠來歸,并其子俱免死。
庚申(十四日),以浙江定海縣舟山人民內徙,免其順治九年至十二年逋賦。
康熙元年壬寅(一六六二)春正月甲午(二十日),平南王尚可喜奏:『逆賊蕭國隆劫掠廣、肇二府,臣遣兵水陸進剿,自順治十八年八月至九月,平賊寨武定屯等一十三處。蕭國隆窮迫,焚巢投水身死;擒殺賊黨一千五百余人,獲軍器、船馬無算。廣、肇地方悉平』。下部議敘。
二月戊申(初四日),浙江總督趙國祚奏:鄭逆下偽官柳會春等五十九人率眾投誠。
庚午(二十六日),先是,平西大將軍平西王吳三桂、定西將軍內大臣公愛星阿等奉命征緬,兩路進兵;于順治十八年十一月初八日,會師木邦。偽晉王李定國先奔景線,偽鞏昌王白文選遁據錫波,憑江為險,官兵自木邦晝夜行三百余里,臨江造筏;將渡,白文選復奔茶山。吳三桂、愛星阿遣總兵官馬寧等率偏師追之,自領大軍直趨緬城。先遣人傳諭緬酋,令執送偽永歷朱由榔;否則,兵臨城下,后悔無及。十二月初一日,大軍至緬城;緬酋震懼,遂執朱由榔獻軍前,殺偽華亭侯王維恭等一百余人。總兵官馬寧等追及白文選于猛養,白文選降;滇南平。十二月初十日,大軍凱旋;吳三桂、愛星阿等匯疏上聞。得旨:『覽王等奏,大兵進抵緬城,偽永歷及其眷屬全獲無遺;偽鞏昌王白文選逃奔茶山,大兵晝夜追及,白文選并偽官四百九十九員、兵丁三千八百余名、家口七千余名全軍歸降,獲馬象甚多。具見王等調度有方、將士同心戮力,克奏膚功;朕心深為嘉悅!在事有功官兵,著從優議敘』。
三月己亥(二十六日),遣官往浙江、福建、廣東安輯投誠官民。
夏四月庚戌(初七日),福建總督李率泰奏:『定海小埕賊眾盤踞,臣密會靖藩各調官兵擊走之。又萬安所先經遷毀,續被偽鎮楊宣等筑壘新城;臣復密會提臣馬得功調撥官兵夾剿,賊不能支,揚帆遠遁』。下部知之。
五月癸未(十一日),諭禮部:『平西王吳三桂鎮守秦、蜀、綏輯滇、黔,撫順剿逆,茂著勛勞。偽永歷朱由榔以明室遺孽煽集黨羽,妄稱尊號,竊據一隅;歷年以來,屢煩王師征剿,疆圉弗寧。今王奉命統領滿、漢大兵出邊進討,于順治十八年十二月內直抵緬甸,擒偽永歷及其眷屬、又降偽鞏昌王白文選并偽官全軍;此皆王殫忠奮力,運籌謀略,調度有方,遂使國威遠播,逆孽蕩平,功莫大焉。宜加殊禮,以示眷酬。著進封為親王;應行事宜,爾部察例具奏』。
辛丑(二十九日),平南王尚可喜奏:『總兵官許龍擒鄭成功之弟鄭成賜于廈門』。得旨嘉獎,下部議敘。
六月乙丑(二十四日),諭兵部:『京口水師船發往浙省定海,合浙省水師船,著設提督一員、總兵二員,駐扎定海。福建水師應設提督一員、總兵二員;此水師官兵應駐何處?每處應設官兵船若干?爾部會同大學士蘇納海、尚書車克速議秦聞』。
丙寅(二十五日),靖南王耿繼茂奏:『海逆鄭成功因其子鄭錦為各偽鎮所擁立、統兵抗拒,鄭成功不勝忿怒,驟發顛狂,于五月初八日咬齒身死』。下部知之。
秋七月壬午(十一日),靖南王耿繼茂奏:『漳州水師經制兵三千,原設游擊二,分為二營;恐兵多不便約束,請增游擊一,改為中、左、右三營』。從之。
冬十月己未(十九日),云南巡撫袁懋功奏:『據車里宣慰使刀木禱報稱:偽晉王李定國逃奔景線,染病身死』。下部知之。
十一月甲戌(初四日),刑部等衙門以朝審情實各犯具奏,內絞犯衛正元一案得旨:『衛正元身為江南巡按,當海賊入犯時,理應前進保守江寧;乃由太平退回鳳陽,本當處死。念其在世祖章皇帝時曾經摘發奸弊、糾參貪官盧慎言,今姑從寬免死,流徙尚陽堡』。
乙未(二十五日),靖南王耿繼茂奏:『偽鎮威將軍左都督楊學皋率所屬官兵三千余名、人民家口三萬有余投誠,請從優議敘』。得旨:『覽王奏,楊學皋率領官兵真心投誠,深可嘉尚!著議敘具奏。其歸順人民,聽其自便安插』。尋授左都督,加太子太保,給三等阿思哈尼哈番。
十二月丁未(初八日),京口鎮海將軍劉之源奏:『偽肇敏將軍陳文達擁兵海上十余年,今十月中統領舟師抵臺受撫;又偽總兵羅永德脫身來歸,呈繳偽印』。下部察敘。
己酉(初十日),靖南王耿繼茂奏:『總兵官吳萬福奉命招撫偽總兵王士鰲等歸誠』。下部察敘。
癸丑(十四日),靖南王耿繼茂奏:『自順治十八年九月起、至康熙元年七月止,陸續紹撫偽將軍、都督、總兵并副、參、游、守、千把總等官共二百九十員,兵共四千三百三十四名,家口共四百六十七名;請敕部酌議:各官給與銜俸、兵丁入伍支糧』。下部知之。
辛酉(二十二日),諭吏部、兵部:『貴州接壤云南,皆系巖疆要地;且苗疆雜居,與云南無二。其一切文武官員、兵民各項事務,俱著照云南例,令平西親王管理』。
丁卯(二十八日),裁福建海澄總兵官。
命福建水師提督帶兵四千,駐扎海澄縣;左路水師總兵官帶兵三千,駐扎閩安縣;右路水師總兵官帶兵三千,駐扎同安縣。
康熙二年癸卯(一六六三)春二月壬寅(初三日),湖廣提督董學禮奏:『前奉命會剿湖廣西山巨寇李來亨、馬騰霄、黨守素等,隨同鄖陽總兵官穆生輝、襄陽總兵官于大海、辰常總兵官高守貴統領官兵三萬人鑿山關道,以正月初五日進至李家店,遇賊兵萬余人;各路奮擊,斬馘過半,生擒偽總兵宗段,獲旗幟、器械無算,賊黨焚巢遁走。又別遣夷陵鎮將恢復歸州、巴東、巫山等處,直達夔州;并撫輯各處洞寨』。得旨嘉獎,下部議敘。
丁未(初八日),陜西總督白如梅奏:『提督王一正率興安總兵官于奮起、河北總兵官鮑敬進剿逆賊郝搖旗;至房縣橫水地方,偽羅軍門將萬余人拒戰。大敗之,殺賊兵無算,生擒賊一百七十三人徇于軍,大獲盔甲、器械』。下部察敘。
丁巳(十八日),兵部議準平西王吳三桂奏,請將云、貴二省總督、巡撫敕書撰入「聽王節制」四字。從之。
戊午(十九日),授投誠偽侯陳豹為慕化伯,給三等伯俸。
庚申(二十一日),兵部議覆:『廣東鎮海將軍王國光奏:總兵官許龍標下官兵奪獲賊船,生擒偽都督邵應祚,殺賊八十余名,擒賊伙十三名;為數無多,例不議敘。應令該督酌量獎賞,以示鼓勵』。得旨:『據奏官兵入海奪獲賊船、生擒偽都督,爾部比照陸地以擒殺無多、不準議敘,不合;仍著議敘具奏』。
三月壬辰(二十四日),荷蘭國遣出海王統領兵船至福建閩安鎮助剿「海逆」,又遣其戶部官老磨軍士丹鎮、總兵官巴連衛林等朝貢;上嘉之,各賜銀、幣有差。
夏四月辛丑(初四日),湖廣總督張長庚奏:『提督董學禮同各鎮將等由魚刺坡進抵長坪,于三月初九、初十日大破逆賊李來亨,擒殺賊黨;攻進雙龍觀、三白埡二關,逆賊焚巢遁走』,下部知之。
五月丁亥(二十日),湖廣提督董學禮奏:『提鎮各標將弁共招撫西山余黨洞寨一百四處,繳到偽敕印一百六十余件』。下部知之。
六月乙卯(十九日),兵部議覆:『平西王吳三桂奏:李定國之子李嗣興從邊外投誠,繳偽冊寶、印札、帶領官弁兵丁家口一千二百余名、象馬無算;應照例議敘』。得旨:『李嗣興,著授都統品級;以下各官,從優再議』。
秋七月甲午(二十九日),湖廣提督董學禮奏:『逆賊李來亨遁踞譚家寨,大兵四面圍守;六月二十七日五鼓,大霧,賊乘勢突出,分犯塘汛。各鎮標兵夾擊,斬首七百六十五級,生擒七十三名』。得旨:『事平察敘』。
八月己酉(十四日),靖南王耿繼茂奏:『偽尚書參知軍政事蔡雷鳴委曲開導海寇向化之路,密令其子偽侍郎蔡協吉、偽通政蔡源等攜眷來歸,真心效順;應請敘錄』。下部議。
庚戌(十五日),福建投誠偽同安伯鄭鳴駿奏報:『伊兄鄭泰集眾投誠,為侄鄭錦設計羈留,投繯自經;遺命子鄭纘緒統所部文武各官四百余員、水陸兵丁七千三百余名,各帶家眷駕舟艦一百八十余號直抵泉郡港口投誠,并繳偽敕印等件』。上深嘉之,下部議敘。
甲寅(十九日),以流賊余孽郝搖旗、劉體純、李來亨等竄伏鄖襄山中,猖獗梗化;命都統穆里瑪為靖西將軍、都統圖海為定西將軍,同都統輔國公宗室穆琛、護軍統領孫達里、都統覺羅巴爾布、護軍統領科爾昆統兵往剿。
乙卯(二十日),浙江巡撫朱昌祚奏:『偽侯周崔芝,乃鄭逆腹心;其子周家政棄逆效順,赍送偽印、關防,同其兄弟及偽鎮將領兵丁家口、百姓男婦齊進溫州黃華關,隨就近安插』。下部知之。
庚申(二十五日),授福建投誠偽同安伯鄭鳴駿為遵義侯、偽永成伯鄭纘緒為慕恩伯。
九月辛未(初七日),靖南王耿繼茂奏:偽慶都伯王秀奇投誠。
福建總督李率泰奏:『偽忠靖伯陳輝率文武偽官一百三十三員、兵一千六百名、家口八百余名投誠』。得旨嘉獎,下部議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