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3章

言欲生得起七。得定或九十者。且欲生得非得定者無間生七。謂欲界七。若初得定無間生九。加色.無色有覆無記。即潤生位。若久習者無間生十。加色威儀。故瑜伽六十九云。若已起靜慮.無色不退失者。彼從欲界善心無間。隨其所樂上地諸心及學.無學心欲起現前。先已善取彼行相故。于彼諸心如意能起。準此文意總說二善。今取生得。故起威儀 自從于十生者。亦從欲七并上三起。色界二心威儀有覆無色有覆。 據在欲說 或可。十二亦從上二方便善生 前說為好。鄰彼勝心非起生得 方便亦定七。初得定生九。自在起十三者。若方便善生欲七心。若初得定即能起九。加色定善。故六十九云。若先未起靜慮.無色。初欲生時要從欲界善心無間。初靜慮地善心得生。受生位中起上有覆。若久習者無間生十三。欲界六心。除其不善。色界三心方便有覆并及威儀。起無色二方便善心及以有覆。并學無學心。總望善說 從他生亦然者。亦從前十三此方便善生。

不善自地七余界有二說。定得無間生自地七。上地二說。一云若諸異生離欲界欲。雖不能伏欲見道惑。而定慚等力所制伏不起不善。即欲不善非為無間生上地心。以其迷理惑總不伏故彼得起。緣事無漸類等已伏。雖起迷理故非不善 二云既不能伏見所起惑分別見等。故容不善無間生色異熟生心威儀有覆。生無色二異熟有覆。總十二心 自上各七生者。從自地七亦上七生。從色有覆生得威儀并異熟生。據定姓人所知障說下不善起。非方便善勢強勝故。非業異熟。起非雜故。無色界三生得有覆異熟生心從十四生。若準初解但欲七起 有覆同十二者如第二師不善心說 從他十六生者。從自地七色界五心二善異熟有覆威儀無色四心。除色威儀故 生死等分別者。六十九云。退先所得二界定時。由染污心現前故退。此下染心從上善染無間而生。此說退定起下心者。又從上歿從上地善.染.無記無間。唯生下地染污。此說潤生從彼類起。又見道惑亦容上界三性間生。但除方便。義如前說 異熟唯生九自七二有覆者。生自地七上二有覆。即潤生位 亦從自七生者。六十九云。從欲界系若善若染污若無覆無記。無間遍生欲系一切。故知異熟亦自七起 威儀巧定九或十五不定者。生自地七上二有覆。亦潤生位。或十五不定者。得定自在從此二心亦可起二。若無工巧但起威儀。及二方便學無學心。或總不得。勢力劣故。約似欲心變化無記。生色善心。六十九說文如前引 二從他自七上二界不定者。威儀.工巧從欲七生。上界不定。上下間生從二有覆色界威儀生得異熟。或總不得。勢隔遠故。且約欲界心生他自。余者準知。恐繁故止。俱舍第七說與此別。披對可知。雜集第五但約生因。有其十種心生次第。略示大綱。亦不具述。

五識等無間有二師 問第二說因位何故不生無漏 答以因位五根第八相分。不可有漏不共必俱同境有漏發無漏識。明昧異故 問且如五根亦有有漏無漏種子。然異熟識許緣有漏不緣無漏但持不失。何妨五根亦起無漏持而不緣發無漏識。無漏相好亦復如是 答無漏種隱第八不緣。無漏根顯如何不緣。無漏相好不變非執故亦不緣不同五根。又云五根必覺受。未有五根八不緣。種子非覺受。自有種子八不緣 問初二果人得初近分無漏圣道。回心之后受變易生起何無漏 答第四定地。何以故。由此回心勝修習故得第四定。故瑜伽論第八十云。若有善修四神足者。或住一劫。或一劫余。彼文乘前雖約無學據決定說。今前三果若不善修應不住壽。既許得通方能住壽。故極熏修靜慮無色。瑜伽六十九云。云何愿智。俱分解脫利根羅漢。熏修邊際第四靜慮為依止故 雖說無學準知回心有學亦然。若無愿智云何能知壽將欲盡受變易耶 問既依第四無漏勝定方受變易。如何不斷下地惑耶。若許斷者應得不還方受變易。如何涅槃經云須陀洹人經八萬劫。斯陀含人經六萬劫 答雖起無漏依勝進道非無間道故不得果。故雜集第九。解入無色寂靜解脫未離色界欲云。謂諸圣者已得第四靜慮不求生無色。舍斷結道依勝進道。漸次能入無色界寂靜解脫定。此言未離色欲約不斷種。寂靜解脫定即滅盡定。小果尚爾。況回心已而不能耶 問準彼無學趣大時疾。有學回心何不取果 答雖知趣疾以厭小果所以不取。

所緣緣中第二師說。第八相分皆杖質生。第三師云非諸有情種皆等故。西河雋法師云。因位第八不緣無漏。雖五性別非可為難。又如長養色一切有情勝劣不定上得為緣。雖五性殊何妨得慮。且為一解。長養色等雖或勝劣有情皆有。故得為緣。無漏種子有無無體不得所慮。又種多少不唯無漏。于諸有情且約有漏斷未斷別故得為難。正解如本 西明解云。第三師難第二師言。應無凡圣等異 此難非理。因八不緣無漏種故。又復前師但云自第八影必須枝質。非自無種必須變化。若以他有即例為質。應眼等起所有色等恒具彼影必枝質故。既眼等起或唯緣青等。故約自相必須杖他。非他所有皆須為質故。今此難約自所變有多種子。所對有情非必相似 今準難意通因果位。若果位八緣無漏種。或有有情無無漏種。若望此說自相無質若云依有為質無者不杖。何故不許于已有用杖彼質變。于自無用但自親緣即不杖質 然西明云。護法依自八變有用以難于他者。亦不應理彼師亦許有用變故。前第二卷變自他根。俱許有用非無用變。又難變器亦取有用。非是許有無用亦變。

論。除后剎那等。本釋義準。菩薩三心相見道中。前二初根。第三心去屬第二根。論文不簡除何見道最后剎那。總相說故。或依雜集總十六心隨他相說。雜集第九云。未知攝見。已知攝修。具攝無學。以薩婆多第十六心判屬修道故是隨他 或一剎那少故。隱之從多說修 又由小乘說。十六心緣于四諦。至第十六無所未知故已知攝 若大乘說總十六心通緣理智。道類智忍緣智已周。與有部別。故第十六已知根攝者。或依二乘。或依他轉。今據瑜伽唯識第九。菩薩相見復有三心。以法前真無間.解脫別.總建立。初二別觀。第三合法。即是重觀。二十六心皆云法真見道無間.解脫。故亦重觀。非未當知可當知故。又雜集第十云。如是十根先未知真。為欲得知修習轉故。名未知當知根。二心正知。故第三心即屬第二。雖是見道屬第二根。然要集云。菩薩不觀二十六。可如所言至第三心名已知根。然無文簡二十六心。又若唯觀真智十六可如所說。上下四諦十六如何。又瑜伽等云。初無相從世第一無間而生。三心.十六但云從此。不可即說真.相同時。由此道理真后三心 及二十六皆名相見 準此意說。不許本釋三心第三屬第二根 復云無相從世第一法無間而生者。謂本師許真.相同時義說前后 今謂不然。三心見道瑜伽五十五亦云從決擇分邊際善根無間而生 此論亦會諸相見道依真假說世第一法無間而生非唯無相 又二十六皆是重緣。何者二十六心俱法真見。即三心后重觀法彼。何非已知。若約觀俗。上下十六第十六心。未有智知應名當知。若云論說除后剎那者。論亦說云無所未知。即屬第二。故知雜集說前十五為未知者隨他相說。如說已知即攝修道。據自大乘第十六心雖已知根是見道故。故知諸說義意各別。然本疏中自分大小立三根別。

論。前三無色等者。本疏解云。彼無加行。又曾未起現行無漏故。取異生先修得者名現觀邊。雖不現行亦此根攝。修道得起。今者又準六十九文。資糧.加行.見道亦增。修道中起。彼解世俗智初中后際生起次第云。五見.貪等是染污等。諸世俗智應斷。應知為欲生起彼對治故起無倒見。是善有漏世俗智攝。乃至云。又即以彼世第一法所攝俗智。為依止故能入見道。升見道時即先所修善世俗智所有種子。由彼熏修皆得清凈。亦名為修。此則名為諦現觀邊諸世俗智。出見道已生起此智。證見所斷諸法解脫 此文通說三乘俱起故。次下文云。又能了知我已證得預流果等。故知大乘于見道前解脫分位。起無色善亦生無色。故知資糧通修無色。入見傍修論中不言。傍修之者唯根本位。唯是無漏。準論后解。無色亦有三無漏根。五十七云下三無色有十一根故。通漏.無漏。準此大乘不同有部入見道已更不現起 問若于修道四善根等皆得重起。何不雜亂 答亦不然。以位別故。若修道位非名善根。如見道種后亦生修不爾修道從何種起。雖見種生不名為見。后修道位雖彼種生。不名善根。又本無漏種在資糧.加行亦名彼道。雜集說為道諦攝故。皆許不雜故彼亦然。問在根本位傍修世俗。亦得名根本不 答名根本何失 非無漏故失 答言無漏者據現行說。據未知當知根說。非約種子 要集云。世俗非無漏。不得名根本者亦應無色無見道。不得名根本。雖無見道說為根本。雖有漏攝。相從名本故亦無失 問論云回趣大者。為證法空所起生空。順益法空可此根攝。有漏不順何亦此攝 答二乘生空有不順者。但舉回趣大乘。所修有漏皆順見道。傍修為根何失。故要集云傍修之者唯取無漏。世俗智等不資見道。可詳得失 要集等云。菩薩地前未起無漏。二乘生空無漏智者是彼種姓。非是菩薩。以量成立。生空無漏地前不起 今謂不爾。此論明說。或二乘位回趣大者。為證法空地前所起九地所攝生空無漏。彼皆菩薩此根所攝。今者不許豈不乖耶。二乘圣者回心向大。豈可不起無漏智耶。回心已前既名菩薩。所起無漏何非此根。法花經云。汝等所行是菩薩道。據不定者皆是此根。

問學無學法通漏無漏。云何后二皆唯無漏不通漏耶 答據增上義以立于根。有漏于諸諦現觀中非增勝故。若準雜集第十。后二亦通有漏.無漏。已知通憂。具知除憂。故此說無漏據增勝故 若爾初根應不通漏 答于異生中。此增勝故 問瑜伽五十七問云。幾根入初靜慮。答八。后三一分能入。一分不能 初言八者即總相說。謂信等五.樂.喜.舍根。后三一分能入。利根超果及入大乘。一分不能鈍根慧脫阿羅漢等 言第三亦八 然非即喜。此約為依能入彼說。故通喜根 非即彼者 非入彼地 第四靜慮及無色定七根能入 據樂為依入第四定。非無色定亦樂為依 或據鄰超。舉一顯余 后三云一能入有一不能。次第.惠脫三不能入超取第三。獨覺.菩薩此等能入 或通種.現非唯約現 問非樂.喜.舍三受俱生。如何皆說九根為體 答三無漏根通彼九根。非說剎那一一皆具。如依近分但有喜根。下三靜慮即有樂根。依第四定即有舍根。故但通說 問準大乘宗。非非想處亦有無漏。何故不言四無色定皆有此根。而五十七云非想地但只有八。準此即有信等五根及意.舍.命。無三無漏。何故爾耶 答準大乘宗雖有無漏。隨他相說故無無漏 或彼無漏以昧劣故非三根體 若爾何故此論復云從見道后所有信等無漏九根。一切皆是后二根體準此所難前釋為勝。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秀| 夹江县| 湖南省| 渭源县| 南靖县| 丹凤县| 山丹县| 汶川县| 荃湾区| 祁门县| 临夏市| 靖江市| 吴川市| 蓝山县| 张家川| 阿尔山市| 卫辉市| 洪雅县| 秀山| 天镇县| 迁安市| 班戈县| 扬州市| 花莲县| 昭平县| 建阳市| 万源市| 英德市| 丹巴县| 黔南| 文登市| 万宁市| 涟水县| 航空| 黄冈市| 石台县| 金门县| 安西县| 巴塘县| 于都县| 贵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