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 人子須知
  • 徐繼善
  • 3815字
  • 2015-12-17 14:56:47

這是中國古代堪輿家所認為的“大南龍”、“大北龍”喲。當時他們眼里的天下只有這么大,不知道還有更南的、更北的更大的龍脈。這要感謝全球衛星地圖了,連海底的龍脈都能看清。呵呵。

單從中國中原地區的龍脈看:昆侖龍左右龍和朝山也十分明顯:昆侖主脈經祁連、秦嶺后分為兩支,北支太行山為青龍,南支桐柏山大別山為白虎。

龍興中國

——踏尋龍的足跡

作者:孟廣順

摘自2004年《報告文學》第58期

中國的氣,是沿地勢由西流向東方的。由于氣的靈妙,氣聚之地大都出現許多大人物,通常把這種地方稱之為人杰地靈。而氣的源頭便是昆侖山。在國家地理上,它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貫新疆、西藏;東延青海境地內,長達2500多公里。它的西段是塔里木盆地和藏北高原的介山,西北東南走向。東段成東西走向,分出三支;北支為祁漫塔格山;中支為阿爾格山,東延至布爾汗布達山及阿尼馬卿山;南支為可可西里山,東延為巴顏喀拉山,在四川邊境與氓山和鄺山、郟山相會合。

對于昆侖這座大山,人們只知道它的高大雄偉,實際上它是中國乃至世界龍脈的發源地和鼻祖。古時便被看作為產生源氣之所。黃河由它發祥而出,它是生氣之源,物本之源。氣脈從昆侖山向全世界擴展,所發端出的五支龍脈,其中三支在中國,兩支向歐洲方向延伸出去,因而成為天下的主山。

中國的三支龍脈,從北方開始,以北干、中干、南干的形式,在中國的大地上流動,與黃河、長江等大水系有著密切的關系。自古,地理的基干龍脈對三支干龍的分法為:

北龍:沿黃河通過青海、甘肅、山西、河北、東三省等北部地區,延伸至朝鮮半島而止。實際上,北龍不應到朝鮮便終結,它相接于朝鮮的白頭山。也就是朝鮮的龍脈發于白頭山,但并未停止,只是隱入了海中,最后連接了日本列島。北京、天津等城市處于北龍之上。

中龍:通過黃河、長江之間的地區,包括四川、陜西、河北、湖北、安徽、山東,到達渤海終止;西安、洛陽、濟南等,均為中龍氣聚之所。

南龍:沿長江通過云南、貴州、廣西、湖南、江西、廣東、福建、浙江、江蘇等南部地區入海而停止,通常把香港、廣州、福州、南京、上海等城市劃為南龍。

這三條龍的干脈生出支脈,支脈又生出支脈,猶如人體血管和經絡一樣,遍布于中華大地。

三大干龍中,北龍和中龍的分法古今大相一致,惟獨南龍未被取得共識。唐代的大地理家楊筠松認為:江浙地區最平坦的當屬蘇州、松江、嘉興、湖州、常州五府;嘉興、松江的龍脈發自天目支脈,到杭州鳳凰山分出,沿江東北曲折而行后消失,到高亭忽然聳峙,進入海寧、海鹽;稍微靠中行走的有崇德、桐鄉、嘉興、秀水、嘉洋、平湖、松江,盡于西余等九峰,被太柳湖界開。稍靠外行走的,從上海到吳淞、江口為止;沿海往西靠內行走的,有曹水,各城郡都是西目的分支。湖州的龍脈發于東目支派,成為臨安、余杭;從安吉出發,經武康、歸安,終正于烏程,廣德、宜興的離墨是正龍盡頭。長興棄山是大龍的盡頭,都為南龍的分支。常州是發于京口的支脈,

接連丹陽,高原崗阜隱隱隆隆的是毗陵,與晉陵相連屬,支脈是夫椒、錫山;從晉陵沿太湖向東南行約六十里有洋山,方圓四十五里到天平山向東稍南斷伏,過金山。而金山出獅山。獅山又出索山,自此向東都是平原。三十里后聚為吳都,丹陽與武進交于濱江,再分支江陰;沿江往東偏南,虞山出現,便有常熟。北邊是大江,南面是昆湖,中間是平凰東南是昆山,東邊是嘉定、太倉,也到吳淞、江口而止。

而明代的劉伯溫考稱:南龍一脈,從峨眉山沿江東行后,一開始不知結局。從通州泛海勘察后,才發覺海鹽一帶的山脈是南龍的盡頭處。因為天目山雖為浙右鎮山,但山勢并未截止,而是蜿蜒而來,右挾黔浙,左帶苔水,直到海鹽長墻秦駐之間才終止。于是,以平松諸山為龍,左抱長江、淮河、泅水,以慶紹諸山為虎,右繞浙江曹娥之水,都朝拱著海鹽州。后邊的脈氣乘湖東出,前后以朝鮮、日本為岸,使南龍成為最大的干龍。

應當說,楊筠松和劉伯溫的論斷都很有道理。但南龍并未止于上海或海鹽,真正的南龍龍脈在福建繼續延伸人海,到達臺灣島后仍未到盡頭。

山在地上行,氣在地下走。中國地理上的三支干龍又是怎樣由西向東行進的呢?

——北龍之氣脈發于祁漫塔格山,行至南山口生出雅拉達澤山和錫鐵山;到達甘肅生發了祁連山,一直向東生發出拉北山、合黎山;進人青海形成了達坂山。達坂山生賀蘭山,賀蘭山生石嘴山,石嘴山生狼山,狼山生大青山;到山西先生發出太行山主脈,太行山生出長梁山、呂梁山,長呂二山又生出五臺山、恒山,五臺山、恒山又生出狼牙山等各支脈;到北京的南口關溝,與燕山相接。

太行山與燕山雖不屬同一龍脈,但仍為一氣。在南口燕山承接太行脈氣繼續東行進人河北,生發出霧靈山;往南又生發平谷的京東大峽脈,大峽脈向東生發出東陵所在的昌瑞山,昌瑞山東行生青龍山,直到秦黃島。霧靈山往北生出承德的風山,風山生發棋盤山,棋盤山生發遼寧的虎山;虎山往北又生兩支,一支為內蒙古的天山,吉林的興隆山,二山行到內蒙合生出大興安嶺。另一支為長白山,長白山形止而氣未止,朝鮮的脈氣與此相接,生出了白頭山和惠山;二山的脈氣隱于海中,直貫日本,生發出各列島才就此而止。

中龍之氣始于阿尼馬卿山,同時生發出兩支:北為甘肅的西傾山,西傾山生鼠山,鼠山生武山;氣沖陜西而生岐山,岐山又生秦嶺,與大巴山相接。南為氣人西藏先生出他念他翁山,他念他翁山生出沙離里山,沙離里山生出涼山,涼山生出大巴山,南北二氣在大巴山又合為一氣。大巴山主脈承接秦嶺之氣分生三支:南生發出二郎山,二郎山生名山,名山生邛山和崍山,邛崍二脈又生出岷山和峨眉山。岷峨二山生出樂山。中生湖北的武當山,武當山生河南的桐柏山,桐柏山氣聚成大別山;進人安徽,大別山生出潛山、霍山,二山生出嘉山,嘉山生含山,含山生冶山。北生河南的伏牛山,伏牛山生發了崤山、熊耳山,兩山又生出嵩山;氣人山東生發出微山和蒼山,二山之氣生出泰山,泰山又生徠山、沂山和魯山,三山擴展而生北圈山、蘭陵和長島,到此臨海為止。

——南龍之氣發于可可西里山,后生他念他翁山;入云南生出橫斷山和伯舒拉嶺,二氣往南生出高黎貢山,往北又發生二支:一生為哈巴雪山和玉龍雪山,過涼山后生出盤于云貴兩省的烏蒙山,烏蒙山又生湖南境內的巫峽、龍山、武陵山、雪峰山。四脈氣交而生南岳衡山。衡山之氣進入江西又生武功山和羅霄山;兩山脈氣化之成景岡山。以景岡山為少祖又生南北二支:北為九嶺山,九嶺山生廬山,廬山之氣貫于安徽又生發黃山;過安徽到浙江派生出天目山、莫干山和牛頭山。此后,牛頭山生煤山,莫干山生金山,最后匯于上海吳淞口和杭州灣。

橫斷山和伯舒拉嶺所生另一支,先是滄山、寧靜山、怒山、無量山、哀牢山。五山之氣入老撾生發拾宋早再山;此山不但沒有南延反而回頭人廣西,生發十萬大山,十萬大山生出靈山,靈山生出云開大山,云開大山又生出大瑤山。大瑤山脈氣入廣東而生云霧山,云霧山之氣生發出佛山、中山和羅浮山,三氣匯成九連山,再生大庾嶺,大庾嶺生蓮花山;氣入福建而生武夷山,再生云山;氣入浙江則生出仙霞嶺、括蒼山,還生出南雁蕩山。

南龍在歷史上認為止于江浙。實際上,脈氣過海到達臺灣后仍未阻斷,而是越過巴坦群島,擴散至整個南亞地區,最后與發于昆侖山西南的氣脈合為一體,這便是昆侖山之氣人藏后生發的世界屋脊喜瑪拉雅山;由此山入氣行人印度而生發東高止山到斯里蘭卡。東來的氣脈經菲律賓于西南之氣相交,擴經周邊諸國至澳大利亞,南龍氣脈才算真正的終止。

對于伸向歐洲的兩支干龍,歷史上古人只認為由昆侖山生發,而沒有透露過它們的氣脈走向。這兩支干龍的脈向為西北、東北各一支:

——昆侖山之氣首先在北面生化了新疆境內的天山山脈。天山往西北,生出了慕士塔格山和公格爾山脈。二氣人塔吉克斯坦生出被前蘇聯命名的共產主義峰和列寧峰;經阿賴山又生吉爾吉斯山,再生楚伊犁山。擴散到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后,形成大高加索山。此山脈氣入羅馬尼亞生喀爾巴阡山,由喀爾巴阡山生發了橫跨法國、瑞士、澳大利亞的阿爾卑斯山,以至氣展歐洲各國,這支干龍最后經英國到西班牙才停止。

——天山往北偏東,先生北塔山和蒙古的阿爾泰山,由此山脈氣生發出汗呼赫山、杭愛山;入蘇聯(或俄羅斯)后,生出唐努山和薩彥嶺。這支氣脈過烏蘭巴托生雅布洛諾夫山,又生斯塔諾夫山,再生上揚斯克山和切爾斯基山。此氣過白令海峽到美國生出阿拉斯加山,入加拿大生出海岸山和落基山;繼續延伸至墨西哥而生出馬德雪山,最后到巴拿馬而停止。

氣的運行是不分國界的。地殼的運動和大陸板塊的組合都是“氣”運行的結果。地核中在蘊藏了豐富礦產的同時,蘊藏著巨大的能量,這種能量就是“氣”。人類有國家之分,而地氣卻不會因國家間的分隔而斷行,只是像人身上的經絡各走一脈而已。五大干龍的氣源都在中國的昆侖山,華夏民族被稱為中國,實有世界中心的涵蓋。長沙馬王堆一號墓中有一幅描繪昆侖山的圖像,它被龍神守護著。

氣隨山行。五大干龍或為中國的三大干龍,從西向東相生的萬千山脈中,大干生出小干,小干生出支干;支干生出大支,大支生出中支和小支,支又生支,每一處都有龍的支脈存在。但所有的龍脈都與水相隨,有山就有水。這是因為“水隨山而行,山界水而止。水無山則氣散而不附。山無水則氣塞而不理。”氣來有水導行,氣止由水界定。氣為水之母,有氣才有水。因此,中國的山川龍脈是以長江、黃河兩大水系為界的。自昆侖山始發氣脈后,泰山、華山、衡山、恒山和嵩山這五岳以及長江、黃河、淮河、濟水四瀆,便被看作是用來節制和疏導天地之氣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读书| 普兰店市| 信阳市| 桐柏县| 中江县| 贡嘎县| 东乡| 和龙市| 江津市| 韶关市| 广昌县| 敖汉旗| 靖江市| 宝坻区| 佛教| 东乡族自治县| 光山县| 虎林市| 宽甸| 马龙县| 黔江区| 龙海市| 永新县| 长兴县| 姚安县| 平武县| 聊城市| 克拉玛依市| 靖西县| 平遥县| 临颍县| 华坪县| 乌拉特中旗| 凤翔县| 平顶山市| 烟台市| 扶绥县| 蕉岭县| 井陉县| 邵武市| 望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