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5章

  • 人子須知
  • 徐繼善
  • 4833字
  • 2015-12-17 14:56:47

此卷專論龍有山壟、平岡、平地之不同,初落、中落、末落之不一;又有生死、強弱、順逆、進退、福病、刦殺之殊,出脈受穴,入首結局之異,皆龍家之肯綮也。

論龍分三勢

《經》曰:“五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其行也,因地之勢;其聚也,因勢之止。是故氣囿于形。”而形分三勢焉,曰山壟之勢,曰平岡之勢,曰平地之勢也。何謂山壟之勢?其龍踴躍奔騰,起伏頓跌,磊落低昂,《葬書》所謂“若伏若連,其原自天。若水之波,若馬之馳。”又曰:“勢如萬馬,自天而下。”吳公譬之“羣羊之出棧”者是也。李淳風名為起伏脈。何謂平岡之勢?其龍逶迤奔走,屈曲擺折,之東走西,活動宛轉,《葬書》所謂“宛委自復,回環重復。”又曰“逶走東西,或為南北。”吳公譬之“生蛇之出洞”者是也。李淳風名為“仙帶脈”。何謂平支之勢?其龍坦夷曠闊,相牽相連,珠絲馬跡,藕斷絲牽。平中一突,鋪氈展席,《葬書》所謂“隱隱隆隆,微妙玄通,吉在其中。”又曰:“地有吉氣,土隨而起;支有止氣,水隨而比。”吳公譬之“草蛇灰線”者是也。李淳風名為“平受脈龍”。雖變態不一,若難以定法拘。然大都不外此三勢耳。三勢不同,其融結力量輕重大小,本無二致。然所謂山谷多起伏格,平岡多仙帶格,平陽多平受格,亦只舉大概言之。要之,三格之龍皆起于高山大壟,而分落平岡平地,故雖山谷亦有落平岡平地而結穴者。平地中亦有墩埠忽然連起而結穴者,此則又為奇特。蓋山谷以起伏為常,而落平田則脫卸得清;平田以平受為常,而起墩埠則氣聚得旺。《經》曰:“高山大嶺多尖峰,不似平原一錐卓。”《賦》曰:“窮源千仞,不如平地一堆。”是言平地以墩埠為貴也。《經》曰:“山來壟右尖如削,盡起貪狼更高卓。此地如何不出文,只為峰多反成濁。”又曰:“或從高山落平地,或從大山落低小。不知山窮落坪處,穴在坪中貴無敵。”是言山谷以落坪為貴也。然起伏格雖星峰磊落,而平岡平地亦有星辰。惟是倒地平面,未易檢點。吳公《口訣》云:“眠倒星辰豎起看,卻與高峰同一樣。高峰萬仞受風吹,不是平波龍氣旺。”是故三勢之龍,各自有妙,未可以星峰高下論優劣也。如以天下大形勢論之,隴、蜀、兩廣多山,冀、周、齊、魯多平洋,吳越多岡埠,而人才在在有之。可見高山平地之融結,其稟有造化則一也。

左起伏格:一起一伏,大頓小跌,斷而復起,起而又斷。或高或下,有低有昂。卜氏云:“一起一伏斷了斷,到頭定有奇蹤。”宜星峰磊落,山勢奔騰,千峰聳秀,萬嶺巍峨,為得其本體。

左仙帶格:屈曲擺折,逶迤活動,如生蛇,如飄練,如之玄,如飄帶。卜氏云“脈若帶連,何必高昂之阜”是也。宜活動擺折,屈曲悠揚,為得其本體。

左平受格: 脈落平洋,一望無際,相牽相連,微有體勢,高一寸為山,低一寸為水。卜氏云“勢如浪涌,何須卓立之峰”是也。要平中有突,為得其體。

論龍三落

龍之落局,融結不一。而其大要有三:有初落,有中落,有末落。李淳風云:“龍有旺于初者,有盛于中者,有歸于盡者。”《明山寶鑒》云:“有少龍之穴,有中龍之穴,有盡龍之穴。”二說皆言初落、中落、末落之理,無異意也。然此三落之勢,特言融結力量之大者耳。其間分擘小康之穴尤多,固不可以小康為正三落之正,亦不可拘三落之正而棄小康之地,貴在人之通變矣。

初落龍

初落龍者,自祖山發下,離祖不遠即結頂,降勢過脈,起星結穴開局。朝山聳前,托山列后,或祖山作樂作障,而龍虎護衛,明堂融聚,下手重重,水口周密,四山團擁,骨肉一家,亦為眞結。但以其離祖未遠,故名初落。顧氏云:“初落由來近祖山,局勢必須完。”李氏云“龍有旺于初者”是也。

中落龍

中落者,自祖山發下,去祖已遠,迢迢而來,大頓小伏,中間忽起高山以為少祖。自少祖下,或六七節,或十數節,再起星辰結頂,降勢過脈,落局束咽融結。其大龍猶自作勢遠去,而分行卻在少祖之前。此處特一關局,未為大盡,故名中落。朝迎山則拜于前,護從山則障于后。其分去之山,回作我用,或為下手,為水口,為關攔,為托樂,為城郭,為關鎖。楊公云:“大地皆從腰里落,回轉余枝作城郭。”廖氏云:“中落余枝作城郭,吉氣于斯泊。”李氏云“有盛于中”是也。

末落龍

末落者,自祖山發下,迢迢行度,一起一伏,奔東走西,離祖極遠。山勢將盡,前去或臨大江大河,或臨大溪大湖,或臨田坂小澗,山脈已盡,再無去處。而于將盡未盡之際,頓起高山以為少祖。自少祖而下,或數節即結頂,降勢束氣,結咽成穴。或據江湖,或據溪澗,或下山一臂橫攔,或翻身逆張大局,而有隔水外洋朝拱。或脫落平洋,藏跡隱蹤,如蜘蛛墜樓,流星度漢,拋球閃跡,鋪氈仰掌,金盤金盆而作平地之穴矣。隔江隔河,遠山朝應。凡此皆規模宏大,局勢廣闊,三陽六建,莫不具備。廖氏云:“末落名為大盡龍,氣勢最豪雄。”李氏云“龍有歸于盡者”是也。然亦不必拘于據江臨河極窮盡處尋穴,必結穴之外有余氣,方是大龍末落之穴也。

按:諸書有言初落、中落、末落者,有言少龍、中龍、盡龍者,其義皆同。惟《泄天機》復有“分落后龍擘脈去”之說,而淳風《小卷》有“龍有歸于老者”之說。二說另為一例。要之,至理則老龍當與盡龍同科,分落宜與中落互論。但老者,大盡窮絕不可取;分落數節,短小不盡同,皆非龍家之美,在人以意會之。

論龍形勢十二格

《泄天機》龍格曰生,曰死,曰強,曰弱,曰順,曰逆,曰進,曰退,凡八格。以生、強、順、進為四吉,死、弱、逆、退為四兇,固為攸當。而《明山寶鑒》又有生、死、枉、福、鬼、刦、應、游、死、楫、病、絕,凡十二格。除生死二名相同,其應、揖、游、絕、鬼、刦之龍,各亦形同名異。如應、揖即順、進之屬,游、枉、絶即死、弱、退、逆之類。而福、病、刦、殺四格,猶出廖氏八格之外,亦不可遺。今合取之,共為十二格。《大全》中復有毒龍、枉龍、傷龍、蛀龍等名,無非病龍、殺龍、逆龍之類,茲不重收。下此又有所謂斗龍、衡龍、樞龍、機龍、胎息龍種種異名,則無理致,不敢取也。今將諸龍名義異同開列于下:

枉龍:祖山而下,局促不舒,全無收拾,即弱龍。

鬼龍:分枝擘脈,即刦龍。

游龍:悠然而去,即弱龍。

絕龍:孤單無力,水刦風吹,即死龍。

毒龍:枝腳反序,尖利帶殺,即逆龍。

枉龍:尊卑失序,大小無論,即退龍。

傷龍:傷損崩破,鑿斷來脈,即病龍。

蛀龍:穿鑿泄氣,空洞巖穴,即弱龍。

敗龍:氣脈枯竭,不生草木,即弱龍。

斗龍:枝腳反序,尖利帶殺,即逆龍。

衡龍:枝腳鋪揚,氣勢雄偉,即強龍。

樞龍:穴后一節高一節,即進龍。

機龍:枝腳順序,即順龍。

胎息龍:有起有伏,即生龍。

踏確龍:穴后一節低一節,即退龍。

孤龍:全無護從,即弱龍。

奴龍:枝腳偏枯,即從龍。

生龍者,星峰磊落,枝腳活弄,行度擺拽之謂也。《入式歌》曰“生是低昂多節目”,蓋其龍自出身以來,一起一伏,有低有昂,分牙布爪,左趨右閃,活動逶迤,如鸞翔鳯翥,如魚躍鳶飛,而皆有生意也。《寶鑒》云:“自祖山發足而來,大頓小伏,如生蛇之渡水,如啄木之飛空。至降勢出身,左右有腳。入穴端正,應案分明,謂之生龍。此龍最吉,必結富貴大地,主人丁生旺,弈世富貴。死龍者,峰巒模糊,腳手仿佛,本體直硬之謂也。《入式歌》曰“死是無起伏”,蓋其龍自離祖以來,粗頑臃腫,無起伏,無擺折。其勢如魚失水,如木無枝,如順水隨流,如死鰍死鱔,而皆無生意也。此格最兇,不能融結。縱有形穴,必為虛偽。若誤下之,主窮苦下賤,遂以死絕。雖作神壇社廟,亦不顯靈。強龍者,星峰逈異,枝腳撐拏,體格雄健之謂也。《入式歌》云“強是奔走勢力弘”。蓋其龍自離祖以來,形勢軒昂,力量盛大,擺折橫闊,行度自由,如猛虎出林,渴龍奔海,指爪攖拏,鱗甲堅立而強盛也。此格最吉。如融結成穴,主驟富驟貴,威名掀揭,一時功業強盛。

弱龍者,星峰骨瘦,枝腳短縮,本體攸緩之謂也。《入式歌》曰“弱是瘦崚嶒”。蓋其龍自離祖以來,飄飄散散,全無收拾。險峻嵯峨,浮筋露骨。尖小懶緩,隨斜無依。陷削而不充實,虛浮而不光彩。形如鵝頭鴨頸,敗柳殘花。勢如餓馬伏櫪,孤雁失羣,而怯弱欹攛也。此龍多遭風吹水刦,不能融結。縱有形穴,亦為虛偽。若下之,主孤貧伶仃,疾苦困弱。順龍者,星峰順出,枝腳順布,行度團聚之謂也。《入式歌》云“順是開掙向前往”。蓋其龍自離祖以來,尊卑有次,送從趨前,上下照應,左右環抱,有瞻戀之情,有照顧之意。如星拱北,如水朝東,而眷戀不忘也。此龍最貴,如融結成穴,主富貴綿遠,百子千孫,孝順和睦,多福多壽。逆龍者,星峰側立,枝腳逆趨,行度乖戾之謂也。《入式歌》曰“逆自望后去”,蓋其龍自離祖以來,高下不倫,忘前忽后,行度處橈棹不隨,入穴處龍虎不衛,如水之逆行,如鹢之退飛,而肆散背戾也。此穴最兇,縱有形穴,亦為不吉,主兇暴忤逆,盜寇軍配。亦有邊順邊逆者,子微云“一種半逆半順行,多為反戟禍不輕。長幼吉兇分左右,悖逆爺娘身受刑”是也。故逆龍切不可下。

進龍者,星辰迭次,枝腳均勻,行度有序之謂也。《入式歌》云“進是龍身節節高”。蓋其龍自離祖以來,辭樓下殿,精神俊異,起伏低昂,倫序不紊。自粗剝細,由老出嫩,如鳳覽德輝而下,如鴻戲水而飛,而進趨有漸也。此格最吉,如融結成穴,主文華弈世,富貴雙全,蟄蟄螽斯,滿門朱紫,發福悠長,進益不替。退龍者,星辰失次,枝腳不倫,而行度退后之謂也。《入式歌》曰“退時漸消條”。蓋其龍自離祖以來,本無正氣,勉強行度,始小終大,龍低穴高,如人之踏碓,如船之上灘,而高下失等也。此格最兇,縱有形穴,亦為不吉,主一發即退,無多力量。福龍者,祖宗貴而從衛多也。其龍自離祖以來,護從稠密,前后相應。枝腳雖不大揚,而有倉有庫;星峰雖不卓拔,而不惡不粗。但無大擺布爾。如有福之人,上得前人之蔭,下得奴仆之供,而坐享安樂也。主發福悠遠,富貴康寧和義。病龍者,本體雖美,而有瑕疵者也。其龍自離祖以來,稟氣偏駁,美中不純。出身行度,起伏頓跌,變動活走,雖皆可觀,而枝腳邊有邊無,邊生邊死,邊美邊惡。或一畔周密,一畔陷缺;或一節活動,一節死硬;或一邊圓凈,一邊破碎;或星峰美惡不一;或四山送從不周。凡此之類,皆謂病也。雖有結作,而禍福相半,好中不足,美事不周。

又有一等病龍,離祖以來,星峰秀麗,過峽周密,枝腳橈棹,蓋送纏護,件件合法。只是龍身當緊要處,或經鑿斷,或以崩頹,或蛟龍沖壞,或取土取石,或開窟井,或當穴踏路成坑,破損穴相。或穴頂開造寨廟,傷損星頭。或前葬已多,而鑿損眞穴。或誤開陽基而掘墾破壞。凡此之類,皆傷氣脈,故曰病龍,亦曰傷龍、蛀龍、殘龍。如人斷腰折頸,破面損頭,無能再續之理。縱有諸般美處,皆為無益。若誤下之,主兇敗廢疾,少亡孤寡。刦龍者,龍身分擘多也。自離祖以來,無有正條,東牽西拽,左分右擘,嫡庻不明,旁正莫辨,眞氣分散,龍脈不聚,全無收拾。《明山論》云:“分枝擘脈,或反或走,或離或析,或欹或側,或尖或石,或高而枯槁,低而薄弱,皆名鬼刦。”凡龍以分擘多者為刦,少者為鬼,在前者主官事,在后者主疾患是也。此格最兇,縱有形穴,必不可下。主盜賊侵刦,疾病官災。若刦去而復回,作我用者,不以此格拘。殺龍者,龍身帶殺而未經脫卸者也。自離祖以來,巉巖險壁,丑惡粗雄,露骨帶石,枝腳尖利,破碎欹斜,臃腫硬直。或全無跌斷過峽,或雖經脫卸,而惡形不改,觀之而毛骨悚,步之而心神驚。凡此之類,皆謂殺氣兇露,名曰殺龍,最為兇惡。若誤下之,主兇狠強梁,為嗜殺誅夷慘滅之應。

論龍出脈三格

凡龍之穿落纏變,皆有出脈,其格有三:曰中出、左出、右出。其融結力量大小輕重,皆于此決之。廖氏云:“穴后落脈要中出,中出方為吉。左出為輕右更輕,輕重此中生。”是眞偽美惡,禍福吉兇,皆胚胎于此,寔地學之關鍵,不可不察也。

以此為例,凡兩畔山形均勻者皆是,不論起頂降勢,或高或下。中出脈者,受穴之龍自離祖、出身、落脈及過峽、落穴等處,脈從中出,左右均勻,蟬翼仙帶,夾護齊整。或開帳貫中出脈,謂之穿心;或列屏臺蓋星,而脈從中落;或左右擺布均勻,而脈從中發,皆謂之中出脈。若護山周密,不被風吹,則其融結必眞,力量必大,主巨富顯貴。凡賢人君子,一切光明正大之士,皆中出脈所孕毓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竹工卡县| 抚松县| 安化县| 菏泽市| 淳化县| 天气| 英吉沙县| 古丈县| 阿合奇县| 胶州市| 大英县| 日喀则市| 水城县| 安吉县| 延寿县| 白沙| 钦州市| 蒲城县| 星座| 沭阳县| 株洲市| 淮北市| 怀来县| 拜城县| 北碚区| 特克斯县| 临潭县| 连州市| 台州市| 岱山县| 独山县| 岱山县| 芦山县| 农安县| 龙州县| 文登市| 安徽省| 保亭| 政和县| 独山县| 建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