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釋曰又諸有為法。謂色等五蘊者。標有為法也。為者作也。此有為法眾緣造作。故名為有彼為故。名為有為 問過現眾緣造作故。可說名有為。未來既未造。如何名有為。答是彼過現造作類故。故名有為。如乳如薪。飲兒乳時。可名為乳。未飲名乳。飲流類故 正燒名薪。未燒名薪。燒流類故。色等者。等取受想行識。名為五蘊。亦世路言依有離有事等者。正辨異名 亦世路者。世謂三世。路即是法。世所依故。謂過去法。是世已行。現在法。是世正行。未來法。是世當行。故有為法是三世路。世之路故。名為世路。依主釋也。又解此有為法。可破壞故。名之為世。無常所依。故名為路。世即是路。名為世路。是持業釋也 故論云。或為無常。所吞食故 解云。有為被無常遷。無常是能吞食也。言謂言語。以聲為體。此言所依。即名俱義 言俱義者。取有為義。此所詮義。與能詮名。俱墮三世。故名俱義 無為雖義。不墮三世。不名俱義。非言依也 有離者。離謂永離。即是涅槃。一切有為。有彼離故。名為有離。如有財者名為有財 有事者。事是因義。有為有因。故名為有事。頌文等者。等取有果。有為有果。無為無果。是故有為。名為有果。如是等類。是有為法。差別眾名。

其次第二。明有漏異名頌曰。

有漏名取蘊  亦說為有諍

及苦集世間  見處三有等

釋曰有漏名取蘊者。煩惱名取。能執取生死故也。蘊從取生。故名取蘊。從因為名。如草糠火。火從草糠生。名草糠火。或蘊屬取。故名取蘊。從屬為名。如帝王臣。臣屬帝王。名帝王臣。或蘊生取。故名取蘊。從果為名。如華果樹。生華果故名華果樹。言有諍者煩惱名諍。觸動善品。損害自他。故名為諍。此有漏法。諍隨增故。名為有諍。有彼諍故。猶如前說有彼漏故。名為有漏。苦者苦諦。三界有漏。違圣心故。總名為苦。非是苦受。逼迫之苦。以彼苦受唯欲界故 集者集諦。有漏諸法。招集苦故。名之為集 世間者。是可毀壞義。有漏諸法。有二種壞。一四相壞。二對治壞。故名世間。無漏道諦。雖四相壞。闕第二對治壞。故不名世間。亦名見處者。見謂五見。身見。邊見。邪見。見取。戒禁取。此有漏法。見所住處。故名見處 名三有者。欲有。色有。無色有諸有漏法。有三種義。得名三有。一三有因。因即集諦。二三有依。依即苦諦。三是三有。攝具此三義。故名三有。等者等取有染。如是等類。是有漏法。差別眾名。

從此第二。正明體性。就中有三。一總辨體性。二別釋名義。三諸門分別。就總辨體中分三。一正出體。二明總攝。三顯開合。就第一正出體中分三。一明色蘊。二明三蘊。三明識蘊。就明色蘊中分二。一正立蘊二立處界。就立蘊中分二。一開章。二別釋。且初開章者。論云前言色等五蘊謂有為法。色蘊者何。頌曰。

色者唯五根  五境及無表

釋曰五根。眼耳鼻舌身。五境色聲香味觸及無表色。此十一種。名為色蘊。

從此已下。依章別釋。就此有三。一釋五根。二釋五境。三釋無表。且初釋五根者。頌曰。

彼識依凈色  名眼等五根

釋曰。彼者。彼前眼等五根也。識者即眼耳鼻舌身識也。眼識等五。依止眼等五根。從依得名。名眼識等。頌言彼識彼能依識故名彼識。依凈色者。彼識所依。五種凈色。名眼等五根。眼等五根。體清凈故。如珠寶光。故名凈色。

次下第二釋五境者。頌曰。

色二或二十  聲唯有八種

味六香四種  觸十一為性

釋曰色二或二十者。色有二種。一顯。二形。或二十者。開為二十。顯色十二。形色有八。故成二十。顯色十二者。青黃赤白影光明闇云煙塵霧 形色八者。長短方圓高下正不正 日焰名光。月星火藥.諸焰名明。障光明生。于中余色。可見名影。翻此為闇。謂形平等名之為正。形不平等名為不正。余色易了。故今不釋 聲唯有八種者。一有執受大種為因有情名可意聲。二有執受大種為因有情名不可意聲。三有執受大種為因非有情名可意聲。四有執受大種為因非有情名不可意聲。五無執受大種為因有情名可意聲。六無執受大種為因有情名不可意聲。七無執受大種為因非有情名可意聲。八無執受大種為因非有情名不可意聲 有情身中。所發音聲。名有執受。謂言手等也。就中語業名有情名。能詮表故 拍手等聲名非有情名。不能詮表故 風林河等。所發音聲。名無執受大種為因。無執受中有情名者。謂化人語聲。此化人身。雖無執受。能詮表故。稱有情名。余義易知 味六者。苦酢醎辛甘淡別故 香四種者。好香。惡香。等香。不等香。有差別故。沉檀等名好香。蔥薤等名惡香。好惡香中增益依身名為等香。損減依身名不等香。無增損者。名好惡香。故好惡香中。各分出等不等香。故成四香 觸十一者。一地。二水。三火。四風。五輕。六重。七滑。八澀。九饑。十渴。十一冷。堅名地。濕名水。暖名火。動名風。可稱名重。翻此名輕柔耎名滑。粗強名澀。食欲名饑。暖欲名冷。飲欲名渴。冷饑渴三。是心所欲。非正目觸。因有三觸。發此三欲。故冷饑渴。是觸家果。而非是觸。今言觸者。從果為名。故論云。此皆于因。立果名故。如有頌曰。

諸佛出現樂  演說正法樂

僧眾和合樂  同修勇進樂

(解云。佛出現等。實非是樂。能生樂故。從果為名。觸亦如是)。

從此第三。明無表色。于中有二。一正明無表。二明能造大種。且初第一。正明無表者。頌曰。

亂心無心等  隨流凈不凈

大種所造性  由此說無表

釋曰亂心無心等者。明無表位 亂心者。此善無表。余惡無記心。名為亂心。亂善無表故 善心名不亂心。同善性故。此惡無表。余善無記心。名亂心。亂惡無表故 惡心名不亂心。同惡性故。故善惡心。通亂不亂 無記心。唯名亂。無無記無表故。故論云。亂心者謂此余心 無心者。謂無想定。滅盡定 等言。顯示不亂有心。謂亂心等。等取不亂心。無心等。等取有心。亂不亂心。散位一對。無心有心。定位一對。故頌等字義通兩處 隨流者。明無表相。隨謂隨順。性相似故。流謂流轉。相續起故。故論云。相似相續。說名隨流(相似名隨相續名流) 凈不凈者。出無表體。無表唯善惡。不通無記性。名凈不凈 大種所造性者。簡法也。為簡諸得諸得者。雖復通四位行相似相續濫無表相。然得非是大種所造。簡諸得故。是故復言大種所造。謂無表色。大種所造故 造者因義。因有五因。一生因。二依因。三立。四持。五養。此后當說 由此說無表者。結成。由此者。由此上三句。得立無表名。說者。顯此是師宗言。無表雖以色業為性同有表業。然非表示令他了知。故名無表。

此下第二。明能造大種于中有二。一實四大種。二假四大種。且初第一明實大種者。論云前言無表大種所造。大種者何。頌曰。

大種謂四界  即地水火風

能成持等業  堅濕暖動性

釋曰大種謂四界者。標也。三義釋大。一體寬廣故。謂四大種。遍所造色。其體寬廣。二增盛聚中。形相大故。謂大地大山。地增盛 大江大海。水增盛 炎爐猛焰。火增盛 黑風團風。風增盛 三能起種種大事用故。如地能持世界。火能壞初禪。水能壞二禪。風能壞三禪 一義釋種。與所造色。為所依故。故名為種。大則是種。故名大種。能持自性故。名為界。即地水火風者舉數。能成持等業者明用。地能成持用等者。等取水能成攝用。火能成熟用。風能成長用。堅濕暖動性者。出體。地堅。水濕。火暖。風動。

從此下第二。明假四大種者。論云云何地等。地等界別。頌曰。

地謂顯形色  隨世想立名

水火亦復然  風即界亦爾

釋曰地謂顯形色者釋假地也。地謂顯形色色處為體。謂青等地。依顯色立。長短等地。依形色立。此非實地。實地是堅。唯身根得。非眼根見。于顯形色。假立地名。是色處攝。眼所見也。隨世想立名者。釋立假所由。謂諸世間。相示地者。以顯形色。而相指示。佛隨世間想。立此假地名。水火亦復然者。釋假水火。此假水火。用顯形色。以之為體。例同假地。名亦復然。風即界亦爾者。釋假風。風即界者。此一師釋。無有假風。風即是界。界者體也。體即是動。世間于動。立風名故。立動為風。即是實風。故無假風 言亦爾者。此一師釋。許有假風。如前假地水火。依顯形色。立風亦如此。依顯形色。故言亦然。如世間說黑風團風。黑即是顯。團即是形。此用顯形。表示風故 問始自眼根。終于無表。世尊何故。說為色耶。答論有兩釋。第一釋云。可變壞故。名為色蘊(變者。顯剎那無常。壞者顯眾同分無常也)。誰能變壞(問也)。謂手觸故。即便變壞。廣說乃至。蚊虻等觸 此變壞者。即是可惱壞。義(答前問也。下文引證)故大德法救集義品中。作如是說。

趣求諸欲人  常起于希望

諸欲若不遂  惱壞如箭中

(此頌是釋迦菩薩。為多求王說也。此王性貪。欲采海寶。魔變為臣。來白于王。我能采寶。遂與王期。及至期日。魔不為來。其王憂苦。如箭在身。佛為彼王。說此頌矣。今引意證色可惱壞也)。又論云有說變礙故。名為色(第二師釋色義也變謂變壞礙謂質礙也)。若爾極微。應不名色。無變礙故。難第二釋也。由一極微不是積集。故無變礙也。此難不然。無一極微各處而住。眾微聚集。變礙義成(答也。現在無一極微各處獨住也。以五識依緣必應積集也。依謂五根緣謂五境。依緣極微既必積集變礙義成也乎)。過去未來。應不名色(難也。現在極微聚。可得名為色。過未眾微散。應不名為色矣)。此亦曾當。有變礙故。及彼類故。如所燒薪(答也。過去曾變礙。未來生法。當變礙故。故名為色。及彼類者。謂未來不生法。此不生法。雖非當變礙。是變礙類故。亦名為色。猶如火薪也)。諸無表色應不名色(難也。根境積極微。成變礙可名色。無表非極微。無變礙故。應非色)。有說表色。有變礙故。無表隨彼。亦受色名。如樹動時影必隨動(解云。釋無表難。總有三師。此是第一。雜心師釋也。影從樹上起。樹動影必動。無表從表生。表色無表色也)。此釋不然。無變礙故。又表滅時。無表應滅。如樹滅時。影必隨滅(解云。此是論主。破雜心師釋也。汝本以變礙。釋色。無表無變礙。如何成色。故云此釋不然。無變礙故。又破喻云。影從樹上起。樹滅影亦滅。無表依表生。表滅無表滅。然表滅時無表不滅。滅既不等。色豈同乎。又正理論破云。隨心轉戒不從表生。應當非色也)。有釋所依大種有變礙故。無表業亦名為色(此是第二有宗釋無表難也)。若爾所依。有變礙故。眼識等五。應亦名色(解云。此是論主破有宗也。無表依大種。隨大種名。為色。眼識等依五根。隨根識名色也)。此難不齊。無表依止大種。轉時。如影依樹光依珠寶。眼識等五依眼等根則不如是。唯能為作助生緣故(解云。此文有宗古師救也。彼言論主將五識依五根難無表色。此難不齊也。謂無表依大種。大種親因。如影依樹樹為親因光依珠寶。珠寶為親因。良由大種。望無表色。具生等五因。故名親依。由是親依故。大種名色。無表亦名色。也。眼等五根為增上緣。助生五識。但是疏依。而非親依故。眼識等不隨五根名為色也)。此影依樹。光依珠寶言。且非符順毗婆沙宗。彼宗影等。顯色極微。各自依止四大種故(解云。此是論主。破古師解。言有違宗失也。汝宗影之與光。各自有大種。以為親依。今言影依樹。光依珠寶。豈非違宗失乎)。設許影光依止樹寶。而無表色不同彼依。彼許所依大種雖滅而無表色不隨滅故(解云。此文是論主縱破古師。故言設許也。樹寶若滅影光必滅。大種若滅無表不滅。故言無表色。不同彼依也。依既不同為喻不成也)。復有別釋彼所難言。眼識等五。所依不定。或有變礙。謂眼等五根。或無變礙。謂無間意 無表所依。則不如是。故前所難。定為不齊。變礙名色理得成就(解云。此是第三。論主為正釋也。無表依大種。但是變礙依。不同五識通有二依。故無表依大種得名色也)。上來正明色蘊。

從此大文。第二正立處界者。頌曰。

此中根與境  許即十處界

釋曰此色蘊中。五根五境。于處門中。立為十處。于界門中。立為十界。上來二段不同。總是明色蘊竟。

其次第二。明受等三蘊者。頌曰。

受領納隨觸  想取像為體

四余名行蘊  如是受等三

及無表無為  名法處法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通市| 澄江县| 锦州市| 太保市| 宜都市| 崇义县| 于田县| 洪泽县| 龙岩市| 连南| 克什克腾旗| 康保县| 临安市| 嵊泗县| 沈丘县| 万宁市| 伊宁县| 加查县| 正镶白旗| 错那县| 合肥市| 毕节市| 汝南县| 伊川县| 永善县| 隆化县| 蓬安县| 福海县| 栖霞市| 灌云县| 唐河县| 崇州市| 灌云县| 明溪县| 团风县| 丰宁| 湟源县| 澳门| 讷河市| 怀来县| 蕲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