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瘧篇第三十六
此承上章以記刺瘧之法。故不曰論。
足太陽之瘧。令人腰痛頭重。寒從背起。先寒后熱。 然。熱止汗出難已。刺 中出血。( 音謁。此論三陰三陽經氣之為病也。太陽是動病者。腰似折。沖頭痛。太陽標陽而本寒。故先寒后熱。背為陽。故寒從背起也。 、如火之熾。 、暑熱氣也。太陽乃日中之陽火。故 然也。如熱在氣分者。熱止汗出。其病則愈。此乃經氣之兼證。故病難全已。當刺 中出血。以瀉在經之邪焉。按藏氣法時論曰。心病者。胸中痛。取其經少陰太陽。舌下血者。
其變病。刺 中血者。謂取手少陰之陰 穴也。此所謂 中出血。是亦當取項上之絡 。腰下之浮 矣。王氏曰。 中、委中也。盧子繇曰。此但詳足經而無手經者。經云風寒暑火。天之陰陽也。張兆璜曰。瘧之足經。與傷寒同義。蓋天之六淫傷人三陰三陽之氣。皆從足而起也。)足少陽之瘧。令人身體解 。寒不甚。熱不甚。惡見人。見人心惕惕然。熱多汗出甚。刺足少陽。( 音亦。解 、懈惰也。少陽主初生之氣。病則生陽不升。故身體懈惰。少陽主樞。寒不甚。熱不甚。樞象也。膽病者。心中 。恐人將捕之。少陽相火主氣。故熱多。少陽所生病者汗出。當取足少陽之俠溪。在足小指次指歧骨間。本節前之中。刺入三分。留三呼。此足少陽之榮也。)足陽明之瘧。令人先寒灑淅。灑淅寒甚。久乃熱。
熱去汗出。喜見日月光火氣。乃快然。刺足陽明跗上。(陽明者。兩陽合明。陽熱光明之氣也。病則反其本。而灑淅寒甚。
熱去汗出。則病氣去而喜見光明。復其陽明之本氣也。本氣復而仍取足陽明者。經邪未去也。故當取足跗上沖陽。刺入三分。留十呼。此足陽明原也。按三陰三陽之病。論在六氣。則不涉經絡之有形。是以見太陽之先寒后熱。少陽之寒熱從樞。如少陰之標寒本熱。此病無形之六氣也。又如膽病之恐人將捕。脾土之灌溉四旁。少陰之嘔吐。厥陰之腰痛。是又涉于有形之經。當知經不離乎氣。氣不離乎經。可分而可合者也。能明乎經氣之理。進乎道矣。王芳侯曰。日月光、明也。火氣、陽熱也。)足太陰之瘧。一令人不樂。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熱。一汗出。病至則善嘔。嘔已乃衰。即取之。(足太陰脾土主氣。主灌四臟。心肺居上為陽。肝腎居下為陰。脾為孤臟。中央土。間于陰陽之間。膻中者臣使之官。
喜樂出焉。膻中乃宗氣之所居。上出于肺。以司呼吸。經云。心系急則氣道約。約則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一令人不樂。好太息者。足太陰病瘧而上及于心肺也。腎病者寢汗出。肝脈緩甚而善嘔。所生病者為嘔逆。一汗出。病至則善嘔者。下及于肝腎也。病至者。言病至于肝臟則善嘔。嘔已則肝臟之病已衰。而即當取之。蓋言脾瘧而病至于四臟。見四臟之病已衰。而即當取之足太陰也。不嗜食。多寒熱。太陰之本病也。脾病而不能轉輸。故不嗜食。太陰居中土。間于陰陽之間。故多寒熱也。)足少陰之瘧。令人嘔吐甚。多寒熱。熱多寒少。欲閉戶牖而處。其病難已。(足少陰寒水主氣。
故嘔吐甚。少陰標陰而本熱。故多寒熱。熱多寒少。本氣勝也。大凡病熱多而陽氣勝者易愈。寒多而陰氣勝者難已。欲閉戶牖而處者。陰寒甚也。故其病難已。本經曰。陽盡而陰盛。故欲獨閉戶牖而居。王芳侯曰。陽熱甚者。宜刺泄其邪。陰盛故不言刺也。)足厥陰之瘧。令人腰痛少腹滿。小便不利如癃狀。非癃也。數便。意恐懼。氣不足。腹中悒悒。刺足厥陰。(腰痛小腹滿。厥陰之經證也。木乃水中之生陽。故肝主疏泄水液。如癃非癃。而小便頻數不利者。厥陰之氣不化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經云。肝氣虛則恐。蓋肝藏之神魂不足。故意恐懼也。木主春生之氣。厥陰受邪。
故生氣不足。木郁不達。故腹中悒悒也。宜刺足厥陰之太沖。在足趾本節后二寸陷者中。刺入三分。留一呼。朱圣公曰。
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氣虛則恐懼矣。)肺瘧者。令人心寒。寒甚熱。熱間善驚。如有所見者。刺手太陰陽明。(肺者心之蓋。故令人心寒熱。心氣虛則善驚。如有所見。經云。心者。神之舍也。神精亂而不轉。卒然見非常物。宜刺手太陰之列缺。手陽明之合谷。列缺在手腕后寸半。刺入三分。留三呼。合谷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間。刺入三分。留六呼。
盧之頤曰。邪不干臟。列臟證者。非真臟之藏。乃臟募之氣化證也。莫仲超曰。邪入于五臟六腑募原之間。不干臟腑之氣。則為間日之瘧。干臟腑之氣。則為五臟六腑之瘧。涉于三陰三陽。則為六經之瘧。故曰瘧者。風寒之氣不常也。)心瘧者。令人煩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熱。刺手少陰。(心為火臟。心氣熱。故煩甚而欲得清水以自救。熱極生寒。故反寒多。寒久則真火氣衰。故不甚熱也。宜刺手少陰之神門。在掌后銳骨端陷者中。刺三分。留七呼。)肝瘧者。
令人色蒼蒼然。太息。其狀若死者。刺足厥陰見血。(蒼乃東方之青色。肝主色。故令人色蒼蒼然。膽病者善太息。膽附于肝。故肝病必及于膽。肝膽主春生之氣。膽氣升則臟腑之氣皆升。生陽不升。故其狀若死。刺足厥陰中封見血。在內踝前一寸半陷者中。仰足取之。伸足得之。刺入四分。留七呼。)脾瘧者。令人寒。腹中痛。熱則腸中鳴。鳴已汗出。刺足太陰。(脾為陰中之至陰。故令人寒。腹乃脾土之郛郭。故腹中痛。濕熱下行則腸鳴。上蒸則汗出也。鳴已汗出者。下行極而上也。宜刺足太陰之商丘。在足內踝下。微前三寸陷者中。刺入三分。留七呼。)腎瘧者。令人灑灑然。腰脊痛宛轉。大便難。目 然。手足寒。刺足太陽少陰。( 同旬。足少陰寒水主氣。故令人灑灑然。腰乃腎之府。故腰脊痛而欲其宛轉也。腎開竅于二陰。故大便難。 目搖動而不明。骨之精為瞳子。故目 然也。腎主生氣之原。手足為諸陽之本。邪病則有傷生氣。故手足寒也。宜取足太陽之委中。足少陰之大鐘太溪。委中在 約橫紋中央有動脈。大鐘在內踝后街中。刺入二分。留七呼。太溪在足內踝后跟骨上動脈陷者中。刺入三分。留七呼。)胃瘧者。令人且病也。
善饑而不能食。食而支滿腹大。刺足陽明太陰橫脈出血。(胃主受納水谷。故胃瘧者。令人病饑而不能食。中焦受邪。不能主化。故支滿腹大。橫脈、脾胃之橫絡脈也。)瘧發身方熱。刺跗上動脈。開其空。出其血。立寒。(此言瘧之寒熱。乃病在陰陽之氣分。當取于陽明太陰焉。夫三陽主表。三陰主里。瘧發身方熱。是邪將出于表陽。陽明者。兩陽合明。間于二陽之間。主行氣于周身。陽盛之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