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6章

冬水合腎。各以四時五行之氣。以名其藏焉。)帝曰。何以知其勝。岐伯曰。求其至也。皆歸始春。未至而至。此謂太過。

則薄所不勝。而乘所勝也。命曰氣淫不分。邪僻內生。工不能禁。(此論歲運之氣至。有太過不及。而皆歸始于春。蓋春為氣之始也。六元正紀大論曰。運太過則其至先。運不及則其至后。此天之道。氣之常也。運非有余。非不足。是謂正歲。其至當其時也。是以春未至而天氣溫和。此為至先。運之太過也。主歲之氣太過。則薄己所不勝之氣。而乘侮己所勝之氣也。至真要大論曰。氣至謂之至。氣分謂之分。至則氣同。分則氣異。所謂天地之正紀也。如所主歲運之氣。惟太過淫勝而不分。則民之邪僻內生。雖有良工。不能禁也。下經曰。太過者暴。不及者徐。暴者為病甚。徐者為病持。

是以太過之歲。如木淫不政。沖陽絕者。死不治。歲火太過。太淵絕者。死不治。故不及之氣。止云所生受病。而不致于工不能禁也。)至而不至。此謂不及。則所勝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勝薄之也。命曰氣迫。(春已至而天未溫和。是至而不至。此謂氣之不及也。主歲之運氣不及。則所勝之氣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勝薄之也。如歲木不及。則己所勝之土氣妄行。而所生我之水氣受病矣。木火之氣虛。則己所不勝之金氣。薄而侮之也。名曰氣迫。謂主氣不及。而所勝所不勝之氣。交相逼迫也。)所謂求其至者。氣至之時也。謹候其時。氣可與期。失時反候。五治不分。邪僻內生。工不能禁也。(此復申明氣淫不分之義。所謂求其至者。求其四時之氣。應至而至之時也。謹候其春夏秋冬之時。則春時之氣。

可期而溫。夏時之氣。可期而熱。秋時之氣。可期而涼。冬時之氣。可期而寒。失時反候。而五行所主之時氣不分。以致邪僻內生。而工不能禁也。朱濟公曰。此節添一也字有意。)帝曰。有不襲乎。(襲、承襲也。木承水而王于春。火承木而王于夏。土承火而王于長夏。金承土而王于秋。水承金而王于冬。五運之氣。交相沿襲而主治也。)岐伯曰。蒼天之氣。不得無常也。氣之不襲。是謂非常。非常則變矣。(言蒼天之氣。四時代序。自有經常。然五運之氣。有德化政令。

變異災眚之不同。設有不襲。是謂反常而變易矣。變易則為民病之災眚矣。)帝曰。非常而變奈何。岐伯曰。變至則病。

所勝則微。所不勝則甚。因而重感于邪則死矣。故非其時則微。當其時則甚也。(五運相襲。氣之常也。反常則為變易矣。

變常之氣至。則為民病矣。如春木主時。其變為驟注。是主氣為風木。變氣為濕土。變氣為主氣之所勝。而民病則微。

如變為肅殺。是主氣為風木。變氣為燥金。變氣為主氣之所不勝。而民病則甚。因而重感于邪則死矣。故變易之氣至。

非其克我之時。為病則微。當其克我之時。為病則甚。)帝曰。善。余聞氣合而有形。因變以正名。天地之運。陰陽之化。其于萬物。孰少孰多。可得聞乎。(此復言地氣與天氣相合。而后化生萬物之有形也。五常政大論曰。氣始而生化。氣散而有形。氣布而蕃育。氣終而象變。然而五味所資。生化有薄濃。成熟有多少。終始不同。蓋在天為氣。在地成形。形氣相合而化生萬物。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

物變已成而后定名。此皆天地之運。陰陽之化。然生化有濃薄。成熟有多少。故帝設此問焉。)岐伯曰。悉哉問也。天至廣。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大神靈問。請陳其方。(所謂太虛遼廓。肇基化元。萬物資始。五運終天。布氣真靈。總統坤元。幽顯既位。寒暑弛張。生生化化。萬物咸章。故曰大神靈問。神靈、指天地陰陽而言。言大哉天地陰陽之問也。

陳其方。言其略也。)草生五色。五色之變。不可勝視。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勝極。(草者。五谷五菜。概及果木而言也。蓋天三生木。故先言草木。而及于昆蟲萬物也。草生五色者。其色為蒼。其化為榮。其色為赤。其化為茂。其色為黃。其化為盈。其色為白。其化為斂。其色為黑。其化為肅。物極而象變。不可勝視也。草生五味者。其味為酸。

其味為苦。其味為甘。其味為辛。其味為咸。以草生之五味。而及于五菜五谷。五果五畜之美。不可勝極也。)嗜欲不同。

各有所通。(言人之嗜欲不同。而五味各歸所喜。如苦先入心。酸先入肝。五氣入鼻。藏于心肺。五味入口。以養五氣。

故各有所通也。)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氣、臊焦香腥腐也。在天為氣。故食人以五氣。在地為化。化生五味。故食人以五味也。)五氣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聲能彰。(天位居高。而包乎地之外。故五氣從外竅而內入于心肺。心肺居上為陽也。心榮色而華于面。故使五色修明。肺主聲。故音聲能彰也。)五味入口。藏于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地位居下。而處乎天之內。故五味藏于腸胃。以養五臟之氣。氣得味養。則陰陽和而相生矣。水谷皆入于口。其味有五。津液各走其道。氣和津成。而五臟之神乃自生矣。濟公曰。神氣為陽故曰生。津液為陰故曰成。)帝曰。藏象何如。(象者像也。論臟腑之形像。以應天地之陰陽也。)岐伯曰。心者。

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于夏氣。(心主血。中焦受氣取汁。化赤而為血。以奉生身。莫貴于此。故為生身之本。心藏神而應變萬事。故曰神之變也。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氣血皆上于面。心主血脈。故其華在面也。在體為脈。故其充在血脈。其類火而位居尊高。故為陽中之太陽。而通于夏氣。夏主火也。濟公曰。榮為根。衛為葉。榮血為陰陽血氣所生之本。)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為陽中之太陰。

通于秋氣。(肺主氣而藏魄。故為氣之本。魄之處也。肺主皮毛。故華在毛。充在皮也。藏真居高而屬陰。故為陽中之太陰。而通于秋氣。秋主肺也。)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少陰。通于冬氣。(冬令之時。陽氣封閉。蟄蟲深藏。腎主冬藏。故為蟄封藏之本。蓋蟄乃生動之物。以比生陽之氣。至春一陽初生。而蟄蟲復振矣。腎為水臟。受五臟之精液而藏之。故為精之處也。發乃血之余。血乃精之化。故其華在發。腎主骨。故其充在骨也。腎為陰臟。而有坎中之陽。故為陰中之少陰。而通于冬氣。冬主水也。)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其華在爪。

其充在筋。以生血氣。其味酸。其色蒼。此為陽中之少陽。通于春氣。(動作勞甚謂之罷。肝主筋。人之運動。皆由乎筋力。故為罷極之本。肝藏魂。故為魂之居。爪者筋之余。故其華在爪。其充在筋。肝屬木。位居東方。為發生之始。故以生血氣。酸者木之味。蒼者木之色。木旺于春。陽氣始生。故為陽中之少陽。以通于春氣。張令韶曰。罷同 。書曰。有熊罷之士不二心之臣。肝乃將軍之官。故為罷極之本。)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榮之居也。名曰器。

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黃。此至陰之類。通于土氣。(足太陰獨受水谷之濁。為轉輸之官。腸胃主受傳水谷。三焦主決瀆水道。膀胱為水精之府。故皆為倉廩之本。脾藏榮。故為榮之居。器者。

生化之宇。具升降出入之氣。脾能運化糟粕。轉味而入養五臟。輸出腐穢于二陰。故名之曰器也。四白。唇之四際白肉也。口為脾竅而主肌。故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甘者土之味。黃者土之色也。脾為陰中之至陰。通于土氣。此節指脾而言。以腸胃三焦膀胱。并受傳水谷之精粗。故總為倉廩之本。受濁者為陰。故曰至陰之類。)凡十一臟。取決于膽也。

(五臟六腑。共為十一臟。膽主甲子。為五運六氣之首。膽氣升。則十一臟腑之氣皆升。故取決于膽也。所謂求其至也。

皆歸始春。)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陽。二盛病在太陽。三盛病在陽明。四盛以上為格陽。(此論臟腑之六氣。以應天地之六六也。左為人迎。右為氣口。蓋陽氣從左而行于右。陰氣從右而行于左。故以人迎以候三陽之氣。故者。承上文而言。

人之臟腑。以應三陰三陽之六氣也。一盛病在少陽。少陽主春升之氣也。太陽主夏。陽明主秋。四盛以上者。言人之陰陽。惟陽太盛。名曰格陽。蓋陽主在外。陽格于外。不得三陰中見之化以和之。此三陽之太過也。)寸口一盛。病在厥陰。

二盛病在少陰。三盛病在太陰。四盛以上為關陰。(寸口、手太陰之兩脈口。以候三陰之氣也。厥陰主乙木春生之氣。故寸口一盛。病在厥陰。二之氣少陰。四之氣太陰。四盛以上者。人之陰陽。惟陰太盛。名曰關陰。蓋陰氣主內。關陰于內。不得三陽中見之化以和之。此三陰之太過也。此論寸口人迎之病脈。以應四時之三陰三陽。即四時之六氣不平。而亦為三陰三陽之民病也。故六微旨大論曰。至而不至。來氣不及。未至而至。來氣有余。物生其應也。氣脈其應也。靈樞經曰。持其脈口人迎。以知陰陽有余不足。平與不平。天道畢矣。所謂平人者不病。不病者。脈口人迎。應四時也。

上下相應。而俱往來也。上下相應者。脈口與人迎平等。所謂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也。此言天地之陰陽。以應人之臟腑。

臟腑之六氣。以應天地之陰陽也。)人迎與寸口。俱盛四倍以上為關格。關格之脈贏。不能極于天地之精氣。則死矣。

俱四倍以上者。陰陽俱亢極也。贏、盈同。極、至也。蓋天有陰陽。地有陰陽。陽盛之下。陰精承之。陰盛之下。陽氣承之。陰陽承制。而交相生化者也。人生于天地氣交之中。陰陽和平。是為無病。如陰陽俱盛而不和。是不能及于天地陰陽精氣之承制。則死矣。此即六微旨之所謂亢則害。承乃制。制則生化。外列盛衰。害則敗亂。生化大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滨县| 土默特左旗| 丹阳市| 伊金霍洛旗| 慈溪市| 右玉县| 安平县| 顺平县| 苗栗市| 都兰县| 平塘县| 常德市| 平远县| 南川市| 西畴县| 栾城县| 罗山县| 密山市| 巴塘县| 天峻县| 宝丰县| 防城港市| 滨海县| 册亨县| 铁岭县| 郸城县| 新平| 郯城县| 平利县| 阿合奇县| 陆河县| 镇雄县| 镇宁| 天长市| 丹棱县| 井研县| 威海市| 永城市| 望城县| 中山市| 剑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