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0章

木之子欲復之。而金之子能勝之。是以赤氣后化也。寒雨。寒水之氣。金之子也。長氣后發。而收藏之令早行。故萬物為之賊害。而其谷不成也。蟲感雨濕之氣而生。夏秋之交。土氣用事。而反為寒雨所勝。是以蟲食甘黃。而脾土受邪也。

肺開竅于鼻。故咳而鼽。鼽者。鼻流清涕也。上應熒惑復耀。太白減明。張玉師曰。陽明燥金司天。則少陰君火主終之氣。故赤氣后化。而白氣始屈也。其谷不成。當與其谷白堅對看。蓋火主長氣。金主收成。上節火制其金。是以華實齊化。其谷堅成。此收殺氣盛。寒雨早行。而長氣后發。四時失序。故其谷不成也。如云其谷蒼。其谷白堅。其谷丹。其谷。其谷堅芒。其谷 。其主 谷。皆當在成物上論。如云其谷不成。元谷不成。蒼谷乃損。秀而不實。其谷不登。

斯在敗上論也。)歲火不及。寒乃大行。長政不用。物榮而下。凝慘而甚。則陽氣不化。乃折榮美。上應辰星。(歲火不及。水反勝之。故寒乃大行。而長政不用也。夫萬物得長氣而榮美。夏長之氣。被寒折于上。故物榮而下。凝慘。陰寒之氣也。太陽之氣生于寒水之中。如凝慘太甚。則陽氣不生化矣。萬物得陽氣而榮。陽氣不化。而榮美乃折矣。上句言寒勝于上。則長氣不能上榮。下句言寒凝于下。則陽氣不能施化于上。水氣勝。當上應辰星增耀。歲火不及。六癸歲也。)民病胸中痛。脅支滿。兩脅痛。膺背肩髀間。及兩臂內痛。郁冒朦昧。心痛。暴喑。胸腹大。脅下與腰背相引而痛。

甚則屈不能伸。髖髀如別。上應熒惑辰星。其谷丹。(火運不及。寒乃勝之。則陽氣不能施化。故為此諸痛。所謂寒勝為痛。痹也。郁冒朦昧。寒濕之氣冒明也。水寒乘心。故心痛。心主言。故暴喑也。夫太陽主諸陽之氣。生于寒水之中。

寒淫太甚。則生陽自虛。屈不能伸者。其病在筋。太陽主筋。陽氣虛。不能養筋故也。太陽氣之為病。腰似折。髀不可以曲。 如結。 如別。是為踝厥。上應熒惑失色。辰星倍明。火受其制。故其谷丹。)復則埃郁。大雨且至。黑氣乃辱。

病溏腹滿。食飲不下。寒中。腸鳴泄注。腹痛。暴攣。痿痹。足不任身。上應鎮星辰星。玄谷不成。(此水淫甚而土氣復也。埃、土。郁、蒸也。濕土之氣。郁蒸于上。是以大雨且至。所謂地氣生而為云為雨也。六元正紀大論曰。太陰所至為濕生。終為注雨。黑氣、水氣也。辱、下也。土氣復而水氣乃伏也。 溏腹滿。足不任身。皆寒濕之證。蓋水寒太甚。而又濕土復之。故為此諸病也。上應鎮星增明。辰星減耀。寒濕相勝。而無燥熱之化。是以元谷不成。)歲土不及。

風乃大行。化氣不令。草木茂榮。飄揚而甚。秀而不實。上應歲星。(土運不及。木反勝之。故風乃大行。而土之化氣。

不能章其政令也。風主生物。土主成物。故草木雖茂榮。而多不成實也。上應歲星增光。土運不及。六己歲也。)民病飧泄霍亂。體重腹痛。筋骨徭復。肌肉 酸。善怒。臟氣舉事。蟄蟲早附。咸病寒中。上應歲星鎮星。其谷 。( 、動也。

飧泄霍亂。體重腹痛。肌肉 酸。皆風木傷土之病。徭、搖同。根結篇曰。所謂骨徭者。搖故也。筋骨搖動。乃厥陰少陽之病。風木太過。故筋骨復搖而善怒也。土氣不及。則木無所制。故臟氣舉事。而蟄蟲早歸附也。咸病寒中者。水寒上乘。而火土衰也。上應歲星增光。鎮星失色。土受其制。故其谷 。)復則收政嚴峻。名木蒼凋。胸脅暴痛。下引少腹。

善太息。蟲食甘黃。氣客于脾。 谷乃減。民食少失味。蒼谷乃損。上應太白歲星。(土弱木亢。金乃復之。故收政嚴峻。

而名木蒼凋。病胸脅暴痛。下引少腹。肝木之病也。靈樞經曰。膽病者。善太息。蓋木郁則膽氣不舒。故太息以伸出之。

蟲感寒濕之氣而生。氣、水氣也。蟲食甘黃。氣客于脾。水侵土也。蓋土運不及。而臟氣舉事。故金雖復之。而子亦隨之。金氣復。則蒼谷乃損。水氣勝。則 谷乃減。民食少失味矣。上應太白增光。)上臨厥陰。流水不冰。蟄蟲來見。臟氣不用。白乃不復。上應歲星。民乃康。(上臨厥陰。己巳己亥歲也。厥陰在上。則少陽在下。是以流水不冰。蟄蟲不藏。

而臟氣不用。謂歲半以下。得少陽之火。而冬令不寒也。歲運之木。雖不務其德。而乘侮其土。然值厥陰司天。木氣不虛。故白乃不復。上應歲星增光。按勝氣在于歲半以前。復氣在于歲半以后。秋冬之時。木氣已平。金氣不復。故民乃得康矣。當知勝氣妄行。反自虛其本位。而子母皆虛。故復氣得以復之。如本氣不虛。則子氣亦實。復氣亦畏其子而不敢復矣。)歲金不及。炎火乃行。生氣乃用。長氣專勝。庶物以茂。燥爍以行。上應熒惑星。(金運不及。則所勝之火氣乃行。金不能制木。故木之生氣乃用。火之長氣專勝。生長之氣盛。故庶物以茂。火氣專勝。故燥爍以行。上應熒惑光芒倍大。歲金不及。六乙歲也。)民病肩背瞀重。鼽嚏。血便注下。收氣乃后。上應太白星。其谷堅芒。(瞀音務嚏音啻。

肺俞在肩背。故民病肩背。低目俯首曰瞀。經脈篇曰。肺是動。則病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鼽嚏、肺病也。血便注下。火迫血液下注也。金受其制。是以收氣至秋深而后乃行。上應太白失色。收氣乃后。故其谷后成。堅芒。成實也。)復則寒雨暴至。乃零。冰雹霜雪殺物。陰厥且格。陽反上行。頭腦戶痛。延及腦頂發熱。上應辰星。丹谷不成。民病口瘡。甚則心痛。(金弱火亢。水乃復之。故寒雨暴至。繼以冰雹殺物。乃寒水之變也。厥、逆。格、招也。秋冬之時。陽氣應收藏于陰臟。因寒氣厥逆。且格陽于外。致陽反上行。而頭腦戶痛。延及腦頂發熱。上應辰星倍明。水勝其長氣。

是以丹谷不成。水寒之氣上乘。迫其心火外炎。故民病口瘡。甚則心痛。)歲水不及。濕乃大行。長氣反用。其化乃速。

暑雨數至。上應鎮星。(數音朔。水運不及。土乃勝之。故濕氣大行。水弱而不能制火。故長氣反用。火土合化。故土之化氣乃速。而暑雨數至。六元政紀大論曰。太陰所至為化。為云雨。上應鎮星倍明。水運不及。六癸歲也。)民病腹滿。

身重濡泄。寒瘍流水。腰股痛發。 股膝不便。煩冤。足痿。清厥。腳下痛。甚則跗腫。臟氣不政。腎氣不衡。上應辰星。其谷 。(濕土太過。傷及腎陰。故為此諸病。靈樞經曰。陽氣有余。榮氣不行。乃發為癰。陰陽不通。兩熱相搏。

乃化為膿。又曰。寒邪客于經絡之中。不得復反。則為癰腫。此寒毒而無熱化。故發為寒瘍。流水而無膿也。寒氣上凌。

故煩冤也。水之臟氣。不能章其政令。水藏之腎氣。不得平衡。上應辰星失色。 、黑黍也。土制其水。故 谷得成。)上臨太陰。則大寒數舉。蟄蟲早藏。地積堅冰。陽光不治。民病寒疾于下。甚則腹滿浮腫。上應鎮星。其主 谷。(司天之氣。上臨太陰。乃辛丑辛未歲也。太陰濕土司天。則太陽寒水在泉。是以大寒數舉。而蟄蟲早藏也。寒氣數舉。故陽光不治于上。寒水在泉。故民病寒疾于下。甚則腹滿浮腫者。濕淫太過。而脾土受傷也。上應鎮星增耀。下主 谷有成。)復則大風暴發。草偃木零。生長不鮮。面色時變。筋骨并辟。肉 螈。目視 。物疏璺。肌肉胗發。氣并膈中。

痛于心腹。黃氣乃損。其谷不登。上應歲星。( 葉荒璺音問。水弱土勝。木后復之。故大風暴發。草偃木落。而生長不鮮澤也。陽明屬土。所主在面。故面色時變。辟、刑傷也。陽明主潤宗筋。諸筋皆屬于骨。陽明之中土氣傷。是以筋骨并辟也。 螈、動掣也。 者。眼目不明。因風勝而傷血也。物裂曰璺。物因風而破裂也。胗、疹也。風氣入于膈中。在上則痛于心。在下則痛于腹也。土主成物。土氣傷。故其谷不登。上應歲星光芒倍大。)帝曰。善。愿聞其時也。(謂四時亦有五運之勝復也。至真要大論曰。初氣終三氣。天氣主之。勝之常也。四氣至終氣。地氣主之。復之常也。蓋五運主歲所勝之氣。在歲半以前。所復之氣。在歲半以后。若夫四時之勝復。隨所主之時以勝之。亦隨所主之時以復之。與歲運之不同。故帝有此問。)岐伯曰。悉哉問也。木不及。春有鳴條律暢之化。則秋有霧露清涼之政。春有慘凄殘賊之勝。則夏有炎暑燔爍之復。其眚東。其臟肝。其病內舍 脅。外在關節。(一歲之中。有歲運之勝復。有四時之勝復。知歲與時。而運始詳悉。故伯曰悉哉問也。木不及則金當勝之。如春有鳴條律暢之化。則秋有霧露清涼之政。

此各守四時之本位。無勝無復。氣之和者也。如春有慘凄殘賊之勝。則夏有炎暑燔爍之復。其災眚當主于東方。其臟在肝。其病內舍 脅。肝之分也。外在關節。肝主筋也。余四時同義。張玉師曰。不及。謂歲運之不及。歲運不及。必有勝有復。如得時氣之和。則無勝復矣。)火不及。夏有炳明光顯之化。則冬有嚴肅霜寒之政。夏有慘凄凝冽之勝。則不時有埃昏大雨之復。其眚南。其臟心。其病內舍膺脅。外在經絡。(水不勝火。則火有明顯之德化矣。無勝則無復。冬得以章其寒肅之政令矣。不時、四時也。埃昏大雨之復。土復水也。其災眚當主在南方。其臟為心。其病內舍膺脅。膺胸之內。心之分也。外在經絡。心主血脈也。)土不及。四維有埃云潤澤之化。則春有鳴條鼓拆之政。四維發振拉飄騰之變。

則秋有肅殺霖霪之復。其眚四維。其臟脾。其病內舍心腹。外在肌肉四肢。(埃云潤澤。土之德化也。鳴條鼓拆。木之政令也。此氣之和平。無勝復也。振拉飄騰。木淫而勝土也。肅殺霖霪。秋金之復也。土王四時。故曰四維。曰不時。心者。胃脘之分。腹者。脾土之郛郭也。徐振公曰。四維者。乾坤艮巽之方。蓋東南西北。水火木金之正位。土王四季月。

故在四維。)金不及。夏有光顯郁蒸之令。則冬有嚴凝整肅之應。夏有炎爍燔燎之變。則秋有冰雹霜雪之復。其眚西。其臟肺。病內舍膺脅肩背。外在皮毛。(雹音薄。光顯郁蒸。火之化也。六元正紀大論曰。少陽所至為火生。終為蒸溽。此德化之常也。膺胸之內。肺之分也。脅內、乃云門天府之分。肺脈之所出。肩背、肺俞之分、皮毛、肺所主也。)水不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韩城市| 临沂市| 双辽市| 永顺县| 晋江市| 柏乡县| 阳朔县| 夏津县| 德昌县| 永康市| 会理县| 上杭县| 定结县| 吉安市| 麻江县| 布尔津县| 罗山县| 富源县| 沧源| 鄂尔多斯市| 清苑县| 诸暨市| 仙游县| 九寨沟县| 三河市| 武邑县| 伊宁县| 麟游县| 靖边县| 阿图什市| 区。| 德昌县| 西充县| 贞丰县| 汤阴县| 温州市| 河间市| 甘洛县| 绥中县| 河西区| 大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