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9章

氣交變大論篇第六十九

五運主歲有太過不及之氣交。有勝復之變易。故以名篇。

黃帝問曰。五運更治。上應天期。陰陽往復。寒暑迎隨。真邪相薄。內外分離。六經波蕩。五氣傾移。太過不及。

專勝兼并。愿言其始。而有常名。可得聞乎。(五運更治者。五運相襲而更治之也。上應天期者。每運主期年之三百六十五日。上應周天之三百六十五度也。陰陽往復者。有余而往。不足隨之。不足而往。有余隨之也。迎隨、往來也。真邪相薄者。有德化之祥。有變易之氣也。內外、表里也。六經、三陰三陽之六經。五氣、五臟之氣也。此言民感勝復之氣而為病也。專勝兼并者。太過不及之歲。所勝之氣專勝。有勝復之氣兼并。如委和之紀。是謂勝生。其果棗李。其谷稷稻。其味酸辛。其色白蒼。其畜火雞。其音角商是也。始者。天氣始于甲。地氣始于子。子甲相合而歲運立矣。)岐伯稽首再拜對曰。昭乎哉問也。是明道也。此上帝所貴。先師傳之。臣雖不敏。往聞其旨。(言道由師傳。不假自得。)帝曰。

余聞得其人不教。是謂失道。傳非其人。慢泄天寶。余誠菲德。未足以受至道。然而眾子哀其不終。愿夫子保于無窮。

流于無極。余司其事。則而行之。奈何。(修道之謂教。易曰。茍非其人。道不虛行。垂教后世。以保子孫黎民于無窮無極者。大圣之業也。事、陰陽通變之事。則、法也。)岐伯曰。請遂言之也。上經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常久。此之謂也。(上經謂上世先師所傳之經。能知天地人三才之道。可通于無窮。究于無極也。)帝曰。

何謂也。岐伯曰。本氣位也。位天者。天文也。位地者。地理也。通于人氣之變化者。人事也。故太過者先天。不及者后天。所謂治化。而人應之也。(氣位者。五運六氣。各有司天紀地主歲主時之定位也。天位者。在天之呈象也。位地者。

地理之應六節也。人居天地氣交之中。隨四時陰陽之變化者。人事也。故運氣之太過者。四時之氣。先天時而至。歲運之不及者。四時之氣。后天時而至。此歲運之變化。而人應之也。金西銘曰。蒼 丹素元。天之象也。風寒暑濕燥火。

天之氣也。)帝曰。五運之化。太過何如。岐伯曰。歲木太過。風氣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減。體重。煩冤。腸鳴。腹支滿。上應歲星。歲木太過。則制勝其土氣。故民應之而為脾病也。飧泄食減。腸鳴腹滿。皆脾土之病。脾主肌肉四肢。故體重煩冤者。土傷而不能制水。水氣上乘于心也。上應歲星。光芒倍大。歲星、木星也。木運太過。諸壬歲也。甚則忽忽善怒。眩冒巔疾。(此言淫勝太甚。則反自傷也。善怒。肝志之病也。厥陰與督脈會于巔。故眩冒巔疾。)化氣不政。生氣獨治。云物飛動。草木不寧。甚而搖落。反脅痛而吐甚。沖陽絕者死不治。上應太白星。(化氣、土氣也。

風木太過。是以化氣不能章其政令。生氣、木氣也。風勝則動。是以在上之云物飛動。在下之草木不寧。反脅痛而吐甚者。淫極而反招損也。食氣入胃。散精于肝。肝氣虛逆。故吐甚也。沖陽、胃脈也。木淫而土氣已絕。故為不治之死證。

上應太白星明。太白、金星也。蓋歲運太過。畏星失色。而兼其母。歲木太過。則鎮星失色。而火之熒惑亦無光矣。熒惑失明。故太白得見而復勝其木。此交相承制。自然之理也。)歲火太過。炎暑流行。金肺受邪。民病瘧。少氣。咳喘。

血溢。血泄注下。嗌燥。耳聾中。熱肩背熱。上應熒惑星。(火勝則克金。故金肺受邪。 瘧、暑熱病也。壯火食氣。故少氣。肺受火熱。故喘咳也。肺朝百脈。陽脈傷。則血溢于上。陰脈傷。則血泄于下也。肺乃水之生源。嗌燥者。火熱爍金也。腎開竅于耳。水源已竭。則腎虛而耳聾矣。中熱者。熱淫于內也。肩背者。肺之俞也。熒惑、火星也。火氣勝。

故上應熒惑。光芒倍大。火運太過。諸戊運也。)甚則胸中痛。脅支滿。脅痛。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內痛。身熱。骨痛。

而為浸淫。(此亢極而心火自傷也。膺胸之內。心主之宮城也。背為陽。心為陽中之太陽。故胸中膺背肩胛間痛。手少陰心脈出脅下。循 內。下肘中。循臂內后兼。是以脅支滿痛。兩臂內痛。身熱骨痛者。火亢而水亦傷也。浸淫、火熱瘡也。臟氣法時論曰。心痛者。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內痛。金匱要略曰。譬如浸淫瘡。從口流向四肢者可治。從四肢流來入口者不可治。)收氣不行。長氣獨明。雨水霜寒。上應辰星。(此金氣郁而水氣復也。收氣、金氣也。長氣、火氣也。雨水霜寒。寒水之氣復也。上應辰星當明。辰星、水星也。)上臨少陰少陽。火燔 。冰泉涸。

物焦槁。(上臨者。司天之氣。上臨歲運。所謂天符之歲也。戊子戊午歲。上臨少陰。戊寅戊申歲。下臨少陽。司天與歲運相合。火氣更甚。故水泉涸而物焦枯也。按諸陽年主太過。故止有戊子戊午戊寅戊申。及丙辰丙戌。有司天上臨。與歲運相合。其余木金土歲。無上臨也。)病反譫妄狂越。喘咳息鳴。下甚。血溢泄不已。太淵絕者死不治。上應熒惑星。

(病反者。火亢極而反自傷也。譫妄狂越。熱極之變證也。喘咳息鳴者。火上炎而鑠金也。心主血脈。下甚。則迫血下泄而不已也。太淵、肺金之俞穴也。火亢極而金氣已絕。故為不治之死證。上應熒惑。光芒倍大。熒惑、火星也。)歲土太過。雨濕流行。腎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樂。體重。煩冤。上應鎮星。(在地為土。在天為濕。故歲土太過。

雨濕流行。六元正紀大論曰。太陰所至為云雨。蓋濕土之氣。上升而為云為雨也。腹痛。謂大腹小腹作痛。乃腎臟之病。

土勝而水傷也。臟氣法時論曰。腎病者身重。腎虛者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樂。清、冷厥、逆也。腎為生氣之原。腎氣受邪。故手足厥冷也。意之所存謂之志。腎藏志。志不舒。故意不樂也。人之行動。藉氣 而血濡。腎乃血氣之生原。

故體重。煩冤者。水不能濟火也。歲土太過。故上應鎮星增明。鎮星、土星也。土運太過。諸甲歲也。)甚則肌肉萎。

足萎不收。行善 。腳下痛。飲發。中滿。食減。四肢不舉。變生得位。(肌肉四肢。脾土之所主也。飲者。脾氣不能轉輸。而為痰飲水飲也。中滿食減。土虛而不能主化也。此淫勝太甚。則反虛其本位而自傷也。故于四季月之十八日。土氣得位之時。而反變生此病。張玉師曰。以中土而可類推于他臟。如金病在秋。水病在冬。反病在于本位之時。)臟氣伏。化氣獨治之。泉涌河衍。涸澤生魚。風雨大至。土崩潰。鱗見于陸。病腹滿。溏泄。腸鳴。反下甚而太溪絕者。死不治。上應歲星。(臟氣、水氣也、化氣、土氣也。土勝則制水。是以臟氣伏也。泉涌可衍。涸澤生魚。濕淫太過也。風雨大至。木氣來復也。土崩潰。鱗見于陸。土敗而水泛也。腹滿、溏泄、腸鳴。脾土之虛證也。太溪、腎脈也。反下甚而太溪絕者。土敗而水反下甚也。水泛甚則腎氣絕矣。上應歲星倍明木反勝也。)歲金太過。燥氣流行。肝木受邪。民病兩脅下少腹痛。目赤痛。 瘍。耳無所聞。肅殺而甚。則體重煩冤。胸痛引背。兩脅滿。且痛引少腹。上應太白星。

(歲金太過。燥氣流行。則肝木受病矣。兩脅下少腹痛。肝病也。肝開竅于目。故目痛 瘍。肝虛。則耳無所聞也。臟氣法時論曰。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少腹。虛則目 無所見。耳無所聞。體重者。肅殺而甚。無生動之氣也。煩冤者。肝氣逆而不舒也。本經曰。腎虛、脾虛、肝虛。皆令人體重煩冤。玉機真臟論曰。肝脈不及。則令人胸痛引背。

下則兩脅支滿。太白、金星也。金氣勝。故上應太白增光。金運太過。諸庚歲也。張玉師曰。上節之兩脅下少腹痛。

病肝臟之氣也。下節復言兩脅滿。且痛引少腹者。病肝臟之經脈也。蓋運氣與臟氣相合。是以太過不及之氣。先病臟氣。

而后及于經脈。與四時所感風寒暑濕之邪。先從皮毛而入于經脈。從經脈而入于臟腑者之不同也。)甚則喘咳逆氣。肩背痛。尻陰股膝髀 足皆病。上應熒惑星。(肅殺太甚。則金氣自虛。而火氣來復也。喘咳逆氣。肺病也。肺俞在肩背。

故肩背痛。尻陰股膝髀 皆病者。金氣虛而下及于所生之水臟也。夫金淫太過。則反虛其本位。金虛不能生水。則火無所畏。而得以復之矣。故上應熒惑增光。)收氣峻。生氣下。草木斂。蒼干凋隕。病反暴痛 脅。不可反側。咳逆甚而血溢。太沖絕者死不治。上應太白星。(收氣、金氣也。生氣、木氣也。收氣峻利。而生氣下伏。是以草木斂而蒼干凋落矣。

暴痛 脅。不可反側者。肝膽病也。肝脈貫肺中。故咳逆甚。肝主藏血。故血溢也。太沖、肝之俞脈也。金氣強甚。上應太白增光。按上節之所謂燥氣流行。民病兩歲下少腹痛者。謂歲運之太過于歲半以下。故至夏而火氣得以復之。此復言收氣峻。病反暴痛 脅者。復淫勝于歲半以下也。秋冬乃金水當令之時。故至太沖脈絕。五運之氣同義。張玉師曰。

歲木太過。無金氣之復。則曰生氣獨治。謂獨主其一歲也。在歲金太過。至秋而復勝。故曰收氣峻。在秋冬之時。春陽之生氣已下。故曰生氣下。句法字法。各有不同。俱宜著眼。)歲水太過。寒氣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熱。煩心。躁悸。

陰厥。上下中寒。譫妄。心痛。寒氣早至。上應辰星。(水運太過。寒氣流行。故邪害心火。寒氣上乘。迫其火氣外炎。

故身熱心煩心悸者。水氣上凌于心也。躁者。火氣不交于陰也。陰氣寒甚。故厥逆于上。上下中寒者。三焦之火衰也。

心神不寧。故譫妄也。寒主冬令。此歲氣流行。故寒氣早至。辰星、水星也。水氣太甚。故上應辰星倍明。歲水太過。

諸丙歲也。)甚則腹大脛腫。喘咳。寢汗出。憎風。大雨至。埃霧朦郁。上應鎮星。(此水淫甚而自傷。所謂滿招損也。

臟氣法時論曰。腎病者腹大脛腫。喘咳。寢汗出。憎風。蓋水邪泛溢。土不能制之。則腹大脛腫。水氣上逆。則喘咳也。

太陽之氣。生于水中而主于膚表。水泛則源竭。太陽之氣。無從資生。表陽虛。故汗出憎風也。大雨至。埃霧朦郁。水淫而土氣復也。六元正紀大論曰。太陰所至為濕生。終為注雨。埃霧朦郁者。土之濕氣上蒸也。土氣復。故上應鎮星倍明。)上臨太陽。雨冰雪霜不時降。濕氣變物。病反滿腹腸鳴溏泄。食不化。渴而妄冒。神門絕者死不治。上應熒惑辰星(上臨太陽者。寒水司天之氣。加臨于上。乃丙辰丙戌二歲。即天符歲也。寒水交盛。是以雨冰雪霜不時降。冰雪者。

寒水之變易也。雨水下降。則土濕而物變。民病腹滿腸鳴溏泄。食不化者。皆水泛土敗之證也。脾土不能轉輸其津液。

故渴。濕氣冒明。故妄冒也。神門、心脈也。水氣甚強。故上應熒惑失色。辰星倍明。)帝曰。善。其不及何如。岐伯曰。悉乎哉問也。歲木不及。燥乃大行。生氣失應。草木晚榮。肅殺而甚。則剛木辟著。柔萎蒼干。上應太白星。(歲氣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是以主歲之木運不及。則金之燥氣大行。木之生氣失時而應。是以草木晚榮。辟、刑也。

著、著也。肅殺之氣太甚。故雖堅剛之木。亦受其刑傷。而柔萎者則蒼干矣。金氣反勝。故上應太白增光。木運不及。

六丁歲也。)民病中清 脅痛。少腹痛。腸鳴溏泄。涼雨時至。上應太白星。其谷蒼。(中清者。清涼之氣乘于中。而中氣冷也。脅痛少腹痛。肝木病也。食氣入胃。散精于肝。行氣于筋。肝氣虛逆。而更兼中清。故腹鳴溏泄也。金氣清涼。

故涼雨時至。金能生水也。金氣勝。故上應太白光芒倍大。夫五谷受在地五行之氣。而生長化收藏者也。木受金制。故其谷色蒼。)上臨陽明。生氣失政。草木再榮。化氣乃急。上應太白鎮星。其主蒼早。(陽明燥金。臨于司天之上。乃丁卯丁酉二歲。所謂天刑歲也。歲木不及。而又上臨金氣。是以木之生氣失政。草木受金刑而再榮。木不及則不能制土。

故化氣乃急。金土之氣勝。上應太白鎮星光明。木受金制。故主蒼色早見。即制則生化之義。按諸陰年主不及。故止有丁卯丁酉。及己巳己亥辛丑辛未歲。其諸癸諸乙歲。無曰天之合勝也。張玉師曰。化氣乃急。故草木得以再榮。)復則炎暑流火。濕性燥。柔脆。草木焦槁。下體再生。華實齊化。病寒熱瘡瘍。 胗癰痤。上應熒惑太白。其谷白堅。(脆音翠音肺胗疹同痤才何切。復者。母郁而子復也。火、大火。流、下也。夏秋之交。大火西流。暑熱鑠金矣。長夏濕土主氣。因暑熱而濕性反燥。故萬物柔脆。草木焦槁。火主長氣。故下體再生。夫夏主華而秋主成實。火制其金。是以華實齊化。寒熱瘡瘍癰胗。皆暑熱病也。上應熒惑增光。太白減耀。其谷白堅。堅、實也。蓋秋主收成。因火制之。故早實也。)白露早降。收殺氣行。寒雨害物。蟲食甘黃。脾土受邪。赤氣后化。心氣晚治。上勝肺金。白氣乃屈。其谷不成。

咳而鼽。上應熒惑太白星。(此復論上臨陽明之歲。金氣用事。故至夏秋之交。白露早降。收殺氣行。而火復在后也。蓋不及之歲。所勝之氣妄行。而反自虛其位。故復氣得以勝之。今上臨陽明。金氣原盛。金氣盛。則金之子氣亦能勝火。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襄城县| 永善县| 道孚县| 康平县| 达拉特旗| 霸州市| 清水县| 凤翔县| 康定县| 东至县| 阿拉尔市| 青海省| 昌宁县| 高安市| 奈曼旗| 深水埗区| 萨嘎县| 金湖县| 喀喇| 石台县| 璧山县| 金山区| 南投县| 雷州市| 昆山市| 收藏| 开封市| 石泉县| 九台市| 柳州市| 白河县| 平利县| 吉木乃县| 宁晋县| 大田县| 潜江市| 深泽县| 湖口县| 曲阜市| 永川市| 营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