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 木人剩稿
  • 佚名
  • 3330字
  • 2015-12-16 15:55:29

吳君虬居士問。六祖大師云。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佛言因戒生定。因定發慧。佛祖之言。豈不互相乖耶。師曰。佛祖元同一個鼻孔。言無有二也。心平者。菩薩本源心地戒也。菩薩之心。猶如大地。輿載一切。生長萬物。初無分別。是以用香涂之而不生愛。以穢涂之而不生嫌菩薩之心。亦復如是。觀大地如赤子。眾生禮拜贊嘆。而不生喜眾生瞋罵毀辱。亦不生嫌。故曰能忍如地。是為心平。心平即戒。戒外無心。何勞更持。更持則頭上安頭矣。禪。亦云定。亦云三昧。梵語三昧。華言調直定。亦云正定。亦云正心行處。謂人之心。從無始時來。常曲不端。得此正心。行處。心即端直。心。行既直。何用更修禪耶。是則因戒生定。因定發慧。佛祖之言。互為始終不相乖異明矣。但今凡夫淺識。執泥文字不悟佛祖隨機說法搓圓捺匾。以甜易苦之權宜。故多生疑惑而障自悟門也。居士曰。弟子不因此問。焉得萬目開張。便禮謝而退。

王公輔從仙城來象林。禮和尚訖云。昨大佛寺。石蓮禪師上堂。田居士出問云。竿木隨身事如何。蓮曰逢場作戲。進云如何是逢場作戲。蓮曰者個。進云如何是者個。蓮喝一喝。某甲不甘。特來請決和尚。師曰你試舉看。公云竿木隨身事如何。師曰要行便行。要住即住。進云如何是逢場作戲。師曰明來明打。暗來暗打。公欣然禮謝。次日一僧到參。復舉前話云。竿木隨身事如何。師曰捩轉乾坤。進云恁么則逢場作戲去也。師曰。竹梢上搖鈴。

僧問。路逢死蛇莫打殺。無底籃子盛將歸來。既是死蛇為甚么莫打殺。師曰。再犯難容。進云籃子何時失卻底。師曰問取提籃人進云。盛將歸來作么生。師曰供養驢唇長老。僧禮退。

藩下田居士問。前公爺。甚信用天主教。擇日改造衙門。皆依其教。而公爺不及見工竣。而卒于外。某未諳其教。請和尚示之。師曰。天竺亦有天主。或事大自在天。或事大梵天王。然梵天王。前生為樵夫。見火燒山。而救滅之。因存無量生命。住壽過一劫。此天地初成時。梵王獨住一劫。未有梵侶。后起念云。愿諸有情。來生此處。作是念已。梵子即生。天竺外道不測。便執梵王是常。梵子無常。故天竺四品人皆事之。一婆羅門。執云從梵王口生。(婆羅門。華言梵志。亦云凈行。似此方之儒者。)二剎帝利。執云從梵王齋生。(剎帝利。是大國王種。)三商賈。執云從梵王脅生。四農人。執云從梵王腳生。故各各事之。其大自在天王。住色界頂。字威靈帝。主領三千大千世界。梵王是娑婆世界主。住色界初禪二禪兩楹之中。主領小千世界。今西洋天主邪教。妄無根本。不知以何天為主。余三十年前。已見其書。杜撰俚語。其名其字甚鄙陋。又謂一切人民。及三教圣人。皆從天主生。故不宗事而事天主。今有無識之人。多信其教。昔云棲大師三筆。已有三辯。余不須重論矣。竹窗三筆云。一老宿言。有異域人。為天主之教者。子何不辨。予以為教人敬天善事也。奚辨焉。老宿曰。彼欲以此移風易俗。而兼之毀佛謗法。賢士良友。多信奉者。故也。因出其書示予。乃略辨其一二。彼雖崇事天主。而天之說。實所未諳。按經以證。彼所稱天主者。忉利天帝也。一四天下。三十三天之主也。此一四天下。從一數之。而至于千。名小千世界。則有千天主矣。又從一小千數之。而復至于千。名中千世界。則有百萬天主矣。又從一中千數之。而復至于千。名大千世界。則有萬億天主矣。統此三千大千世界者。大自在天王是也。彼所稱最尊無上之天主。大自在天視之。略似周天子。視千八百諸侯也。彼所知者。萬億天主中之一耳。余欲界諸天。皆所未知也。又上而色界諸天。又上而無色界諸天。皆所未知也。又言天主者。無形。無色。無聲。則所謂天者。理而已矣。何以御臣民。施政令。行賞罰乎。彼雖聰慧。未讀佛經。何怪乎立言之舛也。現前信奉士友。皆正人君子。表表一時。眾所仰瞻。以為向背者。予安得避逆耳之嫌。而不一罄其忠告乎。惟高明下擇芻蕘而電察焉。(一)。又聞彼云。梵網言一切有生。皆宿生父母。殺而食之。即殺吾父母。如是則人亦不得行婚娶。是妻妾吾父母也。人亦不得置婢仆。是役使吾父母也。人亦不得乘騾馬。是陵跨吾父母也。士人僧人不能答。如之何。予曰。梵網止是深戒殺生。故發此論。意謂恒沙劫來。生生受生。生生必有父母。安知彼非宿世父母乎。蓋恐其或己父母。非決其必己父母也。若以辭害意。舉一例百。則儒亦有之。禮禁同姓為婚。故買妾。不知其姓則卜之。彼將曰。卜而非同姓也。則婚之固無害。此亦曰。娶妻不知其為父母。為非父母則卜之。卜而非己父母也。則娶之亦無害矣。禮云。倍年以長。則父事之。今年少居官者。何限其舁轎引車。張蓋執戟。必兒童而后可。有長者在焉。是以父母為隸卒也。如其可通行而不礙。佛言獨不可通行乎。夫男女之嫁娶。以至車馬僮仆。皆人世之常法。非殺生之慘毒比也。故經止云。一切有命者。不得殺。未嘗云一切有命者。不得嫁娶不得使令也。如斯設難。是謂聘小巧之迂談。而欲破大道之明訓也。胡可得也。復次彼書杜撰不根之語。未易悉舉。如謂人死其魂常在。無輪回者。既魂常在。禹湯文武。何不一誡訓于桀紂幽厲乎。先秦兩漢唐宋諸君。何不一致罰于斯高莽操李楊秦蔡之流乎。既無輪回。叔子何能托前生為某家子。明道何能憶宿世之藏母釵乎。羊哀化虎。鄧艾為牛。如斯之類。班班載于儒書不一。而是彼皆未知。何怪其言之舛也。(二)。復次。南郊以祀上帝。王制也。曰欽若昊天。曰欽崇天道。曰昭事上帝。曰上帝臨汝。二帝三王。所以憲天而立極者也。曰知天。曰畏天曰律天。曰則天。曰富貴在天。曰知我其天。曰天生德于予。曰獲罪于天。無所禱也。是遵王制。集千圣之大成者。夫子也。曰畏天。曰樂天。曰知天。曰事天。亞夫子而圣者。孟子也。天之說。何所不足。而俟彼之創為新說也。以上所陳。倘謂不然。乞告聞天主。倘予懷妒忌心。立詭異說。故沮壞彼主教。則天主威靈洞照。當使猛烈天神下治之。以飭天討。(三)。

(三筆判其以忉利天帝。為天主。忉利天人間一百歲。彼天為一晝夜。壽一千歲計人間歲。三千六百萬年。此是欲界第二天。居須彌山頂。名地居天世界壞時。則同壞。何能出于劫數。其大梵天王。壽一劫半。大自在天王。同色究竟天壽。一萬六千劫。世界壞時。此天不壞。以有阿那含三果圣人居住也。今此娑婆世界共有萬億日月須彌山四天下乃至梵天。故釋迦如來化千百億身。教住眾生。以一日月周行四天下光明所照臨。是為一世界。如是千世界中。有千日月。是為小千世界。爾所小千千世界。是為中千世界。爾所中千千世界。是為大千世界。一小千世界。如一貫錢。一中千世界如千貫錢。一大千世界如千千貫錢。故有萬億世界成則同成。壞則同壞。所言劫者。梵語劫波。此云長時。成住壞空。各有二十小劫。共為八十個小劫。總名一大劫一個小劫。共計一千六百八十萬年。二十個小劫。共計三萬三千六百萬年。成劫已過。壞劫未至。今當住劫第九個小劫減時。一大劫。共計一十三萬四千四百萬年。忉利天帝。梵語釋提桓因。華言能天主。謂能為三十三天主。昔為人時姓憍尸迦。修建迦葉佛舍利塔。三十二人助修。共生三十三天。憍尸迦為帝。三十二為王。共為三十三天。儒云上帝。道云玉帝。梵語忉利。華言三十三。)。

吳震飛居士問。維摩經中。維摩居士。凡見諸二乘聲聞弟子。即云唯而見諸菩薩大士。則云仁者。如是遇五百諸大聲聞阿羅漢。初皆云唯。如見舍利弗。便云唯舍利弗。唯目犍連。今據唯字之義。無非切。音微。是專辭。語辭。又訓獨也。又烏賄切。音委。諾也。應聲也。如曾子曰唯。凡彼人有語。此人方應諾。而舍利弗遇維摩未曾有語。維摩何以云唯。若作語辭訓之。應音微。似非本文。如遇諸大士。亦可云唯。何以遇諸聲聞。獨云唯。古今諸注。亦未見有釋。今請和尚。為弟子開千古之疑。師曰。此非華言。亦非胡語。乃天竺梵音。但有語而無義。天竺人見諸尋常同輩者。及后輩人。別久忽遇之。即呼云唯。然后乃敘余事。現今廣州府。常人相見。猶作此語。由昔晉齊梁唐宋代來。天竺賈客。并諸國商侶。常泛舶至廣州。而諸譯經法師。及高僧。多有附舶而至者。故昔廣府人多解梵音。兼海中諸國人語。以便貿易今之廣州鄰郡肇慶府。猶多作外國語。如稱外祖父則云公帝。外祖母則云婆帝。陽江縣。(肇府屬)喚外祖父為罨打。外祖母為阿低(阿俗作亞)。僧祗律云。比丘共公語時。不得喚阿公。阿郎。摩訶羅。應言娑路醯多。共母語時。不得言阿母。阿婆。應言婆路醯帝。然婆帝低。三字。與律文及外國言音。皆相近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阳县| 陇西县| 思茅市| 石家庄市| 苍山县| 炎陵县| 青田县| 江北区| 黄浦区| 本溪市| 柏乡县| 荥经县| 突泉县| 韩城市| 扶绥县| 南昌县| 宁国市| 古田县| 石城县| 中卫市| 东阿县| 科尔| 富平县| 玉山县| 谢通门县| 奈曼旗| 仙桃市| 绥德县| 神农架林区| 遂川县| 陈巴尔虎旗| 武强县| 大新县| 蛟河市| 峨山| 河间市| 榆树市| 抚远县| 上饶县| 瓮安县| 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