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漢書》(1)

<;讀史指南>;

《漢書》,又稱《前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編撰,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由于《史記》只寫到漢武帝的太初年間,因此,當時有不少人為其編寫續篇。班固的父親班彪對這些續篇感到很不滿意,遂親自為《史記》作《后傳》六十五篇。

班彪死后,年僅22歲的班固,動手整理父親的遺稿,決心繼承父業,完成這部接續巨作。不料,工作開始幾年,有人上書漢明帝,告發班固私作國史。班固被捕入獄,書稿也被全部查抄。他的弟弟班超上書漢明帝說明班固修《漢書》的目的是頌揚漢德,讓后人了解歷史,從中獲取教訓,并無毀謗朝廷之意。后來無罪開釋,漢明帝更給了班家一些錢財,幫助他們寫下去。

漢明帝頗賞識班固的才能,召為蘭臺令史,秩俸為二千石,后轉遷為郎。當時蘭臺令史傅毅是他的同事,二人皆以文聞名,班固與弟班超書曰:“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這就是文人相輕的典故。班固又奉詔完成其父所著書。《漢書》為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漢書》的記載,以西漢一朝為主,上起漢高祖元年,下終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漢書》體例上全承襲《史記》,只是改書為志,把世家并入列傳,全書有十二紀、八表、十志、七十列傳,凡一百篇,共八十余萬言。和帝永元元年,班固隨從車騎將軍竇憲出擊匈奴,參預謀議。后因事入獄,永元四年死在獄中。那時《漢書》還有八表和《天文志》沒有寫成,漢和帝叫班固的妹妹班昭補作,馬續協助班昭作了《天文志》。班昭是“二十四史”中絕無僅有的女作者。

<;故事精選>;

1.斬蛇而起漢高祖——《漢書·高祖紀》節選

漢高祖劉邦是沛縣豐邑中陽里人,他的母親曾在湖岸上休息,夢中與神相交。當時雷電交加,他的父親太公前往看視,就看見蛟龍伏在妻子身上,不久妻子懷孕,便生下了劉邦。

劉邦天生容貌奇異,高鼻梁,龍形的眉宇,左腿有七十二顆黑痣。他生性寬仁愛人,心地開闊,不拘小節。但是他不肯干家里的活計,長大了當上泗上亭長,偏偏又嗜酒好色。常到王老太、武大娘酒店賒酒吃,武大娘、王老太發現高祖每次來店中飲酒,店家就多售酒好幾倍。因此每到年終,這兩家總是毀掉欠債契券,不向劉邦要債。

劉邦曾經去咸陽服役,在觀看秦始皇出行時,嘆息說:“唉呀,大丈夫就應當這樣威風啊!”

單父人呂公與沛縣縣令是好友,為躲避仇家就在沛縣安了家。沛中豪杰、官吏聽說縣令有貴客,都前往相賀。蕭何任縣廷功曹,主管接收禮品錢財,向客人們宣布:“賀錢不滿一千的,坐在堂下。”劉邦向來輕視諸官吏,在拜帖上偽稱說“賀錢一萬”,實際上不帶一錢。傳報進去,呂公大驚,站起迎接到門口。蕭何說:“劉季愛說大話,很少辦成事。”但呂公見高祖相貌貴氣,便請他坐上座。酒宴結束后,呂公暗示高祖留下。呂公說:“我少年時喜好給人相面,但從沒有見過像你這相貌的,希望你自愛。我有一個親生女兒愿嫁與你。”酒宴過后,呂婆對呂公發怒說:“你當初稱女兒是寶貝,想要把她許配貴人。為什么這次把女兒隨便許給劉季?”呂公說:“這不是女人所能知道的。”呂公女就是后來的呂后,生孝惠帝、魯元公主。

劉邦當亭長時,呂后與兩個孩子住在田舍,有一老父路過要點水喝,老父給呂后相面說:“夫人是天下貴人。”看見孝惠帝,說:“夫人所以當貴,就是因為這個男孩子。”相魯元公主,也都主貴。劉邦也請老父為其相面。老父說:“剛才相遇的夫人兒子都因您的緣故大貴,您的相貌貴不可言。”高祖致謝說:“真如老父所說,決不會忘記您的大德。”但到劉邦富貴時,已不知老父在什么地方。

劉邦以亭長身份為縣里押送犯人前往驪山勞動,犯人在路上多逃走。估計到了驪山就跑光了,于是行至豐西澤中亭,大家停下來喝酒,劉邦就釋放了所送犯人,說:“諸位都走吧,我也從此逃跑啦!”

犯人中的壯士愿跟隨他的有十幾人。劉邦帶著酒氣夜間從澤中小道穿行,讓一人在前邊探路,探路的人回報說:“前面有大蛇橫在路中,請回去吧。”劉邦卻走上前去,拔劍將蛇斬為兩段,道路通了。后面的人來到蛇死之處,看到一老婦哭泣。人們問老婦為什么哭,老婦說:“我的兒子是白帝子,變為蛇,躺在路中間,今天讓赤帝子殺了。”人們以為老婦不說實話,想讓她吃點苦頭,老婦卻忽然不見。這樣一來隨從的人更加敬畏劉邦。

劉邦隱藏在芒、賜山澤之間,呂后同別人一起來找他,常能找見。劉邦奇怪地問她,呂后說:“你所住的地方上空常有云氣.所以按著云氣方向總能找到你。”劉邦又很高興。沛縣的青年聽說此事后,更多的人愿意追隨他。

史家評論:到高祖即位,設置祭祀之官,便有秦、晉、梁、荊祝,代代祭祀天地,祭禮不絕,豈不是可信的嗎!由此推斷,還塑繼承堯的世運,帝王的運氣已經很盛,斬白蛇顯示符瑞,旗幟崇尚赤色,符合火德,自然相應,取得天命正統。

2.敬老求書張良——《漢書·張良傳》節選

張良字子房,他的祖先是韓國人。韓國滅亡后,張良的家奴有三百人,卻連弟弟死了都不發葬,以全部家財尋求高明的刺客殺秦王,為韓報仇。一次,他找到一個大力士,做了一個重一百二十斤的鐵椎。秦皇帝出巡到博浪沙時,張良和刺客伏擊秦皇帝,可惜卻誤中副車。秦皇帝大怒,大規模搜索主使者,張良只好改換名姓,逃避在下邳。

張良曾得空悠閑地在下邳橋上漫步,有一老人穿著粗布衣,走到張良面前,故意把鞋甩到橋下,回頭對張良說:“小子,去把鞋撿上來吧!”他有些詫異,最后還是強壓住心中的火氣,把鞋子從橋下撿上來了。誰知那老人得寸進尺,竟要張良幫他把鞋給穿上。張良想,撿都給撿上來了,穿就穿吧。這樣,他就給老人把鞋子穿上了。老人露出滿意的微笑,起身走了。但離開一里左右,老人又回來,說:“年輕人值得教誨。五天以后天剛亮時,你到這里來見我。”張良答應了。五天后天剛亮,急匆匆的張良看見老人已經到了。老人怒斥道:“沒想到老人和你相約你卻居然遲到?五天以后再來吧!”老者留下這句話后憤而離去。

五天后,張良起了個大早,但他還是遲到了。老人依然還是那句話:“五天以后再來吧!”五天后,張良半夜前去。過了一會兒,老頭也來了,笑道:‘“應該這樣。”拿出一編書,說:“讀了它便能當王者的老師。十年后,就能起事,十三年后,別忘了到濟北見我。我就是谷城山下的那塊黃石。”說完便離開不見了。天亮后看那書,是《太公兵法》。從此,張良精研奇書,果然在十年以后找到了用武之地。

十年后,陳涉等起事,張良也聚集少年一百多人,正巧沛公率幾千人攻占下邳,張良便跟隨了他。張良多次向沛公講《太公兵法》,沛公很高興,常采用他的計策。張良向別人說,都不明白。張良說:“沛公大概是天授之才。”便跟隨他不再離開。

在和老者別后的十三年,張良果然因公事來到濟北。當時,他正跟劉邦外出,路過濟北的谷城山。意有所感,他內心惆悵不已,茫然四顧,果然見到了山下那塊醒目的黃石。張良后來特意留下遺言,必須把黃石和他一起安葬。

史家評論:學者都懷疑鬼神之事,比如張良從老翁那兒得到書,也是怪事。高祖多次遭受困厄,張良常出力相救,難道能說不是天意嗎!

3.陳平計除范增——《漢書·陳平傳》節選

丞相陳平,年輕時家里貧窮,喜歡讀書。鄉里舉行社祭,陳平主持分祭肉,分得很公平。父老們都說:“陳平這孩子主持分祭肉,分得好!”陳平感慨地說:“要讓我治理天下,也會像分祭肉一樣公平!”

陳涉起兵在陳縣稱王以后,立魏咎為魏王,陳平帶著一些年輕人一道去臨濟投奔魏王魏咎。陳平向魏王提出建議,魏王沒有采納,又有人說陳平的壞話,陳平因此逃跑了。陳平歸降了漢王劉邦,與劉邦眾論天下大事,十分投機。

后來,楚漢戰爭到了最激烈的時刻,劉邦被項羽圍困在滎陽城內達一年之久,并被斷絕了外援和糧草通道。劉邦向項羽求和,項羽不許,劉邦十分憂慮。陳平向劉邦獻計,打算離間項羽和范增。劉邦贊成他的意見,就拿出四萬斤黃金,交給陳平,讓陳平隨意使用,不加過問。

陳平用大量黃金讓人在楚軍將領中公開散布,說范增、鐘離昧等人為項王領兵打仗,功勞很多,然而卻始終沒有得到裂土為王的封賞,他們都想與劉邦聯合起來,滅掉項氏,瓜分楚國的土地,各自為王。項羽驚疑不定。

有一天,項羽派使者到劉邦營中,陳平讓侍者準備好十分精致的餐具,端進使者房間。使者剛一進屋,就被請到上座,陳平再三問起范增的起居近況,大贊范增,并附耳低聲問:“亞父范增有什么吩咐?”使者不解地問道:“我們是霸王派來的,不是亞父派來的。”陳平一聽,故作吃驚地說:“我們以為是亞父派來的人呢!”便叫幾名小卒撤去上等酒席,隨后把使者領至另一間簡陋客房,改用粗茶淡飯招待。陳平則拂袖而去。使者沒想到會受此羞辱,大為氣憤。

回到楚營后,把情形一五一十地都告訴了項羽,霸王更加確信范增私通劉邦了。這時,范增向項羽建議應該加緊攻城,但是項羽卻拒不聽從。過了幾天,范增也知道了外面說他私通劉邦的謠言,并且感到項羽已不再信任自己了,于是他就對項羽說:“天下大事已基本定了,希望大王自己好好地干。我年歲大了,身體又不好,請大王準我回家養老吧!”

項羽十分薄情,竟然毫無挽留之意,同意了他的請求。范增十分生氣,在回家的路上,還沒有走到彭城,就因背上生了毒瘡而死去了。陳平就這樣除掉了項羽的一個重要謀臣。

史家評論:陳平的志向,在社下表現出來,投奔于混亂的楚、魏之間,最后歸依漢王劉邦,做了謀臣。到呂后時,事情多變故,陳平竟然平安,用智慧得以終老。

4.季布俠義得助——《漢書·季布傳》節選

季布是楚地人,為人俠義,愛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氣。項羽派他率領軍隊,曾屢次使劉邦處境艱難。等到項羽滅亡以后,高祖金懸賞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膽敢窩藏季布的論罪要滅三族。

季布躲藏在濮陽一個姓周的人家。周家說:“漢王朝懸賞捉拿你非常緊急,追蹤搜查就要到我家來了,將軍您能夠聽從我的話,我才敢給你獻個計策;如果不能,我情愿先自殺。”季布答應了他。周家便把季布的頭發剃掉,用鐵箍束住他的脖子,穿上粗布衣服,把他放在運貨的大車里,將他和周家的幾十個奴仆一同出賣給魯地的朱家。朱家知道這是季布,便買了下來安置在田地里耕作,并且告誡他的兒子說:“田間耕作的事,都要聽從這個傭人的吩咐,一定要和他吃同樣的飯。”

朱家便乘坐輕便馬車到洛陽去了,拜見了汝陰侯滕公。滕公留朱家喝了幾天酒。朱家乘機對滕公說:“季布犯了什么大罪,皇上追捕他這么急迫?”滕公說:“季布多次替項羽追擊皇上,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抓到他才干休。”于是朱家說:“做臣下的各受自己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項羽差遣,這完全是職分內的事。項羽的臣下難道可以全都殺死嗎?現在皇上剛剛奪得天下,僅僅憑著個人的怨恨去追捕一個人,為什么要向天下人顯示自己器量狹小呢!再說憑著季布的賢能,漢王朝追捕又如此急迫,這樣,他不是向北逃到匈奴去,就是要向南逃到越地去了。這種忌恨勇士而去資助敵國的舉動,就是伍子胥所以要鞭打楚平王尸體的原因了。您為什么不尋找機會向皇上說明呢?”汝陰侯滕公知道朱家是位大俠客,猜想季布一定隱藏在他那里,便答應說:“好。”滕公等待機會,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

在這個時候,許多有名望的人物都稱贊季布能變剛強為柔順,朱家也因此而在當時出了名。后來季布被皇上召見,表示服罪,皇上任命他做了郎中。

史家評論:在項羽具英雄氣概的同時,季布能以勇敢在楚國出名,歷次戰勝敵人、拔取其旗幟,可稱為壯士啊!及至遇難淪為奴隸,也仍然茍且地活著而不改變,是什么原因呢?是因為他自負其才能.受到侮辱而不感到羞恥,是為了磨煉自身某些欠缺的品質。因而季布終于成為漢初名將。

5.蕭何買地自瀆——《漢書·蕭何傳》節選

劉邦稱帝后分封群臣,認為張良、蕭何、韓信是他最得力的功臣,這三人亦被稱為“漢初三杰。”其后,劉邦論功行賞,定蕭何為首功,封他為酂侯,食邑最多。

后來,陽夏侯陳稀舉兵謀反,自立為王,劉邦親自統率軍隊去平亂。韓信在關中謀反,呂后采用蕭何的計謀誅滅了韓信。劉邦聽到已經誅滅韓信的信息,派使者授予蕭何相國之職,增加封邑五千戶,命令五百士兵和一個都尉作為相國的衛士。

很多人都來向蕭何祝賀,惟獨陳平替蕭何憂慮。陳平對蕭何說:“災禍從此開始了。劉邦在野外蒙受日曬雨淋的辛苦,而你卻待在朝內,沒有蒙受箭和壘石的禍殃,增加你的封邑,為你增添衛兵的原因,是因為當前韓信在關中謀反,對你也產生了疑心。希望你能辭讓封邑,不接受護衛之卒,拿出全部的私家財物資助軍用。”蕭何聽從了陳平的計謀,劉邦很高興。

秋天,黥布謀反,劉邦親自統率軍隊去追擊他,多次派使者去問蕭何怎么辦。有人勸說蕭何說:“你要被滅族的時候快到了,皇上之所以多次問你怎么辦,是害怕你不久發動關中謀反。現在你何不多買田地,以低價格向人賒買物資來自己陷害自己?如果這樣,皇上一定會心安。”于是蕭何聽從了這個人的計謀,劉邦于是非常高興。

劉邦結束了對黥布的攻殺回來,百姓在路上攔住劉邦,向劉邦呈上狀紙告相國強行賤買百姓田地房屋的有數千人。劉邦回到京城,蕭何拜見劉邦,劉邦笑著說:“現今的相國就是這樣‘利民’嗎?”劉邦就把百姓上告的狀紙全部丟給蕭何,說:“你自己去向百姓謝罪。”

后來,蕭何替百姓請求說:“長安土地狹小,上林多有空地,荒廢在那里,希望發布命令讓百姓進入上林耕種,不收取禾桿,把它們留下作為野獸的飼料。”劉邦非常生氣地說:“你一定接受了商人的很多財物,這才來替他們請求要我的上林苑!”于是,把蕭何交給廷尉,戴上刑具,拘囚起來。過了幾天,王衛尉替蕭何求情,說:“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內,如果遇到對百姓有利的事情就替他們請求,這的確是宰相應做的事情。陛下為什么卻懷疑相國接受了商人的錢財呢!”于是劉邦派使者拿著符節赦免放出了蕭何。蕭何年老,一向恭敬謹慎,赤著腳入朝謝罪。劉邦說:“你為百姓請求耕種我的上林苑,我沒有答應你,我不過是桀紂那樣的一個國君,而你卻是個好相國。我故意拘囚你,是要讓百姓知道我的過錯。”

史家評論:蕭何因誠信謹慎守受到器重,與曹參、韓信一起征伐。天下平定后,順應百姓痛恨秦法的心理,依民心所向重新開始,二人同心,于是海內得以安定。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耒阳市| 内丘县| 赞皇县| 台中市| 浮山县| 高唐县| 临桂县| 泽州县| 岢岚县| 珲春市| 靖安县| 哈巴河县| 江都市| 万载县| 张家口市| 图木舒克市| 洮南市| 宣城市| 微山县| 金平| 竹北市| 彝良县| 江安县| 商城县| 安福县| 准格尔旗| 安溪县| 娄烦县| 钟山县| 新建县| 西乡县| 永城市| 介休市| 新乡县| 阳西县| 五台县| 成都市| 绩溪县| 治县。| 政和县| 乌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