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 黃帝素問直解
- 高士宗
- 979字
- 2015-12-12 16:06:49
玉機真臟論
帝與岐伯,論脈之大要,著之玉版。藏之臟腑,每旦讀之,名曰玉機,故名《玉機真臟論》。玉機者,心之神機,真臟者,藏之元真,神機轉而不回,藏真臟而不見,若回則不轉,真臟脈見,則死。帝反復申詳,以明玉機真臟之義。
黃帝問曰∶春脈如弦,何如而弦?承上編弦鉤毛石,而問所以致弦之故。
岐伯對曰∶春脈者,肝也,東方木也,萬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氣來,軟弱輕唐而滑,端直以長,故曰弦,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春時反脈何如?岐伯曰∶其氣來突而強,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實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氣,脈氣也,太過則外強。故病在外。不及則內虛,故病在中。
帝曰∶春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太過在外,不及在中,皆為何病?岐伯曰∶太過則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巔疾。其不及,則令人胸痛引背,下則兩脅 滿。肝脈太過,則令人善忘。傷寒論云∶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
忽忽眩冒者,風木上乘也。巔疾者。肝合督脈會于巔頂也。其肝脈不及,不能貫膈注肺,則令人胸痛引背,不能合少腸而樞轉,下則兩脅 滿。
帝曰∶善。夏脈如鉤,何如而鉤?岐伯曰∶夏脈者,心也,南方火也,萬物之所以盛長也,故其氣來盛去衰,故曰鉤,反此者病。長,上聲下同。來盛者,夏火之有余也;去衰者,如鉤環轉,稍末輕微也。此胃而有鉤,故名曰鉤。若夏時而反此脈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氣來盛,去亦盛,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盛,去反盛,此謂不及,病對中。來盛去亦盛,則脈氣太過,故病在外;來不盛,則里氣內虛,去反盛,則胃氣不諧,此脈氣不及,故病在中。
帝曰∶夏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如何?岐伯曰∶太過,則令人身熱而膚痛,為浸淫;其不及,則令人煩心,上見咳唾,下為氣泄。心脈太過,則火氣外浮,故令人身熱而膚痛,熱傷膚表,故為浸涇而成瘡;其心脈不及,則心氣內虛,故令人煩心,虛于上,則見咳唾,咳唾,咳唾涎沫也;虛于下,則為氣泄,氣泄者,后氣下泄也。
帝曰∶善。秋脈如浮,何如而浮?岐伯曰∶秋脈者,肺也,西方金也,萬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氣來輕虛以浮,來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輕虛以浮,毛而浮也,來急去散,則從內而毛浮于外,胃而有毛,故名曰浮。若秋時而反此脈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氣來毛,而中央堅,兩旁虛,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毛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毛脈而中央堅,兩旁虛,則脈氣太過,故病在外,毛脈而復微,此脈氣不及,故病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