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伯曰∶顯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復行一步,土氣治之;復行一步,金氣治之;復行一步,水氣治之,復行一步,木氣治之;復行一步,君火治之。地理,地之五方五行也。六節,時之六氣六位也。以地理之五,而應六節之六,當分南北四隅,以定其位而應之。顯明者,東方日出,厥陰木王之氣也。厥陰位于東北,從東北而轉于東南,則厥陰顯明之右,少陰君火之位也。從東南而轉于正南,則君火之右,退行一步,少陽相火治之。從正南而轉于西南,則復行一步,太陰土氣治之。從西南而轉于西北,則復行一步,陽明金氣治之。從西北而轉于正北,則復行一步,太陽水氣治之。從正北而轉于東北,則復行一步,厥陰木氣治之。從東北而轉于東南,則復行一步,少陰君火治之,猶之顯明之右,君火之位之謂也。此地理之南北四隅,以應天時之六氣六位者如此。
六微旨大論附余注五運六氣司天在泉,皆以辭達意,闡明經旨,并不繪圖。茲地理應六節氣位,并非六氣主時之位,故繪此圖以曉之。至六氣主時,但以六氣主歲,六氣加臨之次,比類例觀總屬一理,毋須余言之喋喋也。
愚按地理應六節,論南北四隅方位,非六氣主時之位也。六氣主時,以正月朔日平旦為始,一氣主六十日,初之氣厥陰風木,二之氣少陰君火,三之氣太陰濕土,四之氣少陽相火,五之氣陽明燥金,終之氣太陽寒水?!读o大論》云∶六氣者,常以正月朔日平旦視之,睹其位而知其所在也。其氣當以立春為始,大寒為終,此三陰三陽之氣從陰而陽由一而三,環轉營運,天氣如是,人氣亦如是。前人圖式,訛以地理相應之位,為六氣主時之位,又扯大寒之氣為六氣之首,未免節氣有乖,三氣少陽,四氣太陰,不無陰陽倒置。且于五常政,《至真要大論》諸篇,次序不合。前人因訛傳訛,亟當改正。
相火之下,水氣承之;水位之下,土氣承之;土位之下,風氣承之;風位之下,金氣承之;金位之下;火氣承之∶君火之下,陰精承之。少陽相火位乎南,太陽寒水位乎北,是相火之下水氣承之也。
太陽寒水位乎正北,太陰濕土位乎西南,是水位之下土氣承之也。
太陰濕土位乎西南,厥陰風木位乎東北,是土位之下風氣承之也。厥陰風木位乎東北,陽明燥金位乎西北,是風位之下金氣承之也,陽明燥金位乎西北,少陰君火位乎東南,是金位之下火氣承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