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志論
本經有《血氣形志篇》,血氣之立乎外者,為形;血氣之存乎內者,為志。刺志者,得其內之所存以為刺也。如形本乎氣,氣本乎谷,血本乎脈,而形氣谷氣血脈,有虛實常反之道,得其虛實常反而刺治之,斯為刺志也。
黃帝問曰∶愿聞虛實之要。虛實之形,見于外;虛實之原,根乎內。故愿聞虛實之要,認為刺志之道。
岐伯對曰∶氣實形實,氣虛形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谷盛氣盛,谷虛氣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脈實血實,脈虛血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虛實之要,有常有反。人之形身,氣為之主,故氣實則形實,氣虛則形虛,此虛實之常也。若反常也,氣實而形反虛,氣虛而形反實,則病。人身之氣,谷為之主,故谷盛則氣盛,谷虛則氣虛,此其常也。若谷盛而氣反虛,谷虛而氣反盛,則病。人身之血,脈為之主,故脈實則血實,脈虛則血虛,此其常也。若脈實而血反虛,脈虛而血反實,則病。
帝曰∶如何而反?岐伯三言反此者病,故問如何而反。
岐伯曰∶氣盛身寒,此謂反也。氣虛身熱,此謂反也。谷入多而氣少,此謂反也。谷不入而氣多,此謂反也。脈盛血少,此謂反也。脈少血多,此謂反也。氣盛身寒,此謂反也,八字,古本簡脫,今補。夫氣實則形實,若氣盛身寒,則氣實形虛,此謂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