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 黃帝素問直解
- 高士宗
- 958字
- 2015-12-12 16:06:49
腎肝并沉,為石水。并浮,為風水。并虛,為死,并小弦,欲驚。腎肝并沉,則肝氣下沉于腎,故為石水。石水,腎水也。腎肝并浮,則腎氣上浮于肝,故為風水。風水,肝水也。腎肝并虛,則水不生木,故為死。腎肝并小弦,則虛而受邪,故欲驚。欲驚,正虛邪擾之意。
腎脈大急沉,肝脈大急沉,皆為疝。心脈搏滑急,為心疝。肺脈沉搏,為肺疝。腎脈大急沉,腎氣受邪而下入也。肝脈大急沉,肝氣受邪而下入也。邪氣下入,故皆為疝,或為腎之水疝,或為肝之筋疝也。心脈搏滑急,則心氣受邪,故為心疝。《脈要精微論》曰,診得心脈而急,病名心疝,少腹當有形也。肺脈沉搏,則肺氣受邪,故為肺疝。肺疝,氣疝也。
三陽急,為瘕。三陰急,為疝。承上文瘕疝之意而言,三陽脈急,陽不和陰,則為瘕。三陽,太陽也。三陰脈急,陰不和陽,則為疝。
三陰,太陰也。此臟脈陰陽經氣不和,發為瘕疝之奇病也。
脾脈外鼓沉,為腸 ,久自已。腸 ,泄瀉也。脾脈外鼓沉,言脾土之氣,鼓動于外,不能四布復下也。如是,則津液不行由經隧,故為腸 ,土氣內逆,腐穢當下,故日久自已。
肝脈小緩,為腸 ,易治。易,去聲。肝脈小緩,肝臟虛而氣機和緩也,故為腸 ,則當易治。
腎脈小搏沉,為腸 下血,血溫身熱者,死。腎脈小搏沉,腎臟虛而熱邪下搏也。故為腸 ,當主下血。血溫于內,身熱于外,火炎血竭,故死。
心肝 ,亦下血,二臟同病者,可治。心肝 ,言心脈肝脈不和,而病腸 也。亦下血,亦為腎脈之腸下血也。心肝二臟同病,而為腸 者,主木火相生,故為可治。
其脈小沉澀為腸 ,其身熱者死,熱見,七日死。肺朝百脈,其脈小沉澀,肺氣虛也。肺氣虛而腸 ,其身復熱,乃陰津泄于下,陽熱浮于外,泄于下則下而不上,浮于外則外而不內,陰陽離脫,故死。熱見七日,不能環復,故七日死。
胃脈沉鼓澀,胃外鼓大,心脈小堅急,背膈偏枯。男子發左,女子發右,不喑舌轉,可治,三十日起。背,舊本訛皆,今改。此舉胃腑之脈,以足上文五臟之意。心主脈,而五臟之中皆有胃脈。會胃脈沉鼓而澀,胃氣不行于外矣。胃脈外鼓而大,胃氣不行于內矣。沉鼓澀,外鼓大,皆非胃土柔和之脈,胃脈如是也,心脈復小堅急,不能合胃脈而行于前后,則背膈偏枯,不能合胃脈而行于左右,則男子偏枯發左,女子偏枯發右,胃絡上通于心,而舌為心之竅,故不喑舌轉,則胃絡通于心,心氣通于胃,故其病不可治。三十日,則榮衛血氣一周,故病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