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 黃帝素問直解
- 高士宗
- 956字
- 2015-12-12 16:06:49
會陰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干,令人欲飲,飲已欲走,刺直陽之脈上三 ,在蹺上 下五寸,橫居,視其盛者出血。漯,音沓。會陰在大便之前,小便之后,任督二脈相會于前后二陰間,故曰會陰。任脈統(tǒng)任一身之陰,督脈總督一身之陽。會陰腰痛,陰陽皆虛,痛上漯漯然汗出,陰氣虛而陰液外注也。汗干令人欲飲,飲已欲走,陽氣虛而陽熱外馳也。任督腰痛,當(dāng)從陽以瀉陰,故刺直陽之脈。直陽太陽,與督相合之脈也。從蹺從上刺其三 。三 者,刺陽蹺之申脈,太陽之 中,又蹺上 下,當(dāng)相去五寸之承山,皆有血絡(luò)橫居。視其盛者,刺出其血。由此言之,則蹺與 ,及蹺上 下,但刺橫居之血絡(luò),不必拘于穴也。
飛陽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怫怫然,甚則悲以恐,刺正陽之脈,在內(nèi)踝上五寸,少陰之前,與陰維之會。飛陽,陰維之脈也。陰維之脈,起于足少陰之筑賓,今日飛陽者,《經(jīng)脈》論云,足太陽之別,名曰飛陽,去踝七寸,別走少陰,是飛陽乃別出于太陽,而仍走少陽也。怫怫,怒貌,痛上怫怫而腫,如怒起狀。陽維腰痛,痛上怫然腫。此陰維腰痛,痛上亦怫怫然,甚則少陰心虛而恐。少陰腎虛而恐,刺式陽之脈,在內(nèi)踝上五寸,乃陰維之 ,筑賓穴也。與少陰相合,故曰少陰之前,與陰維之會。
昌陽之脈,令人腰痛,痛引膺,目 然,甚則反折,舌卷不能言,刺內(nèi)筋為二 ,在內(nèi)踝上,大筋前,太陰后,上踝二寸所。陰蹺之脈,亦起于跟中,循內(nèi)踝而上,上循胸里,出人迎,交目內(nèi) ,起于足少陰之別,合于足太陽,故曰昌陽。腰痛則不能上循胸里,故痛引膺,不能上交于目,故目 然,甚則少陰左陽不相交接,致病太陽之反折。少陰之舌卷,不能言,當(dāng)刺足內(nèi)廉之筋,左右為二 ,申明內(nèi)筋在足內(nèi)踝上大筋之前,太陽所過之后,上踝二寸所,乃陰蹺之 ,交信穴也。
散脈令人腰痛,而熱,熱甚生煩,腰下如有橫木居其中,甚則遺溲,刺散脈,在膝前骨,肉分間,絡(luò)外廉,束脈,為三 。散,上聲。散脈,沖脈也。沖脈起于胞中,秉陰血而澹滲皮膚,一為太陽通體之解脈,故曰散脈,血不充于皮膚,故腰痛而身熱,脈不散于胸中,故熱甚生煩,不能右循背里,故腰下如有橫木居其中,不能從胞中而四散,故甚則遺溲。刺散脈,當(dāng)在膝前之骨,犢鼻穴也。及肉分間,三里穴也。絡(luò)外廉,上廉穴也。三里在肉分間,乃足陽明之合穴,故曰束脈。刺前骨、刺肉分、刺外廉,是為三 。
此一節(jié),言奇經(jīng)八脈從腰而上,令人腰痛,各有取刺之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