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2章

  • 黃帝素問直解
  • 高士宗
  • 599字
  • 2015-12-12 16:06:49

形苦志樂,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形苦志樂,則情逸身勞,故病生于筋。筋者,肝之所主也。治之以熨引,使血脈榮養于筋也。

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嗌,治之以甘藥。咽主地氣屬陰,嗌主天氣屬陽,形志皆苦,則陰陽并竭,故病生于咽嗌。咽納水谷,胃所主也;嗌司呼吸,肺所主也,咽嗌皆病,肺胃咸虛,故當治以甘藥。《靈樞·終始》節云∶陰陽俱不足,補陽則陰竭,瀉陰則陽脫,如是者,可將以甘藥,不可飲以至劑,如是者勿灸,即此義也。

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數,音朔,驚恐,因驚致恐,志之苦也。經絡不通,勞其經絡,形之苦也,形數驚恐,經絡不通,即上文形苦志苦也。病生于不仁者,恐傷骨,腎主骨,骨屬屈伸不利,故不仁也。治之按摩以通其經絡,醪藥以資其腎精。

是謂五形志也??偨Y上文,而言形志苦樂。病生于脈,病生于肉,病生于筋,病生于咽嗌,病生于不仁,是謂五臟苦樂之形志也。

刺陽明,出血氣;刺太陽,出血惡氣,刺少陽,出氣惡血;刺太陽,出氣惡血∶刺少陰,出氣惡血;刺厥陰,出血惡氣也。惡,去聲。此因三陰三陽,血氣多少而為刺法也。陽明常多血多氣,故刺陽明,出血氣;太陽常多血少氣,故刺太陽,出血惡氣;少陽常少血多氣,故刺少陽,出氣惡血;太陰常多氣少血,故刺太陰,出氣惡血;少陰常少血多氣,故刺少陰,出氣惡血;厥陰常多血少氣,故刺厥陰,出血惡氣也。此血氣有多少,形志有苦樂,天人有常數,灸刺有常度,而申明上編未盡之義者如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安县| 南木林县| 称多县| 林周县| 桓仁| 朝阳市| 东海县| 伊川县| 确山县| 蓝山县| 林州市| 阳西县| 光山县| 吉林省| 漠河县| 石林| 桐梓县| 乃东县| 泰宁县| 湖口县| 霸州市| 鹤峰县| 深州市| 郧西县| 海原县| 浏阳市| 荃湾区| 赤壁市| 乌鲁木齐市| 吉首市| 固原市| 阳高县| 工布江达县| 肇东市| 洮南市| 辰溪县| 伊宁县| 大港区| 岚皋县| 陵川县| 郁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