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2章

爾時世尊。從彼差梨尼迦林出。安庠還至菩提樹下。時彼國內若男若女。困篤著床。萎黃重病。不可療治。難得差者。其人不久。欲取命終。然氣未斷。即送林中。以之為葬。而菩薩在苦行之時。于彼林內。有一婦女。名羅娑耶。氣猶未斷。對菩提樹。相去不遠。而其眷屬。棄舍委地。而彼婦女。遙見菩薩在道樹下修行苦行。見已內心生大敬信。生敬信已。從身脫衣。置于一邊。白菩薩言。大圣尊者。若仁從此苦行而起。得渡煩惱海之彼岸。滿足自愿彼時脫恐身無衣服可收取。我此糞掃衣。隨意所用。慈愍我故。時彼婦女。經歷時日。其命始終。以向菩薩。生正信故。氣斷之后。藉彼善根。即得上生三十三天。作天玉女。威德甚大。光相炳然。得成天身。神通自在。生彼天已。自發此念。我何業果。令我如是成就此身。而彼思念自識宿命。我于往昔。在人間時。作婦女身。以糞掃衣。布施世尊。隨意所用。藉彼善業。我今成就如是果報。彼復更念。世尊今既未受于我糞掃衣用。我猶尚得如是果報神通之力。況復世尊。納我衣用。豈可不得勝此果報

爾時彼天。以玉女身。放勝光明。于夜半時。往詣佛所。其光遍照。彼林樹間。到佛所已。頂禮佛足。卻住一面。彼玉女天即白佛言。善哉世尊。取我所施糞掃之衣。隨意所用。慈愍我故。而世尊受彼糞掃衣。為玉女天。生慈愍故。如來受已。告彼天言。來玉女天。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復受五戒。汝當長夜得大利益得大安樂。彼玉女天。聞佛語已。即白佛言。如世尊教。我不敢違。即受三歸并及五戒。時玉女天。見世尊受其糞掃衣。以是因緣。心大歡喜。踴躍無量。遍滿其體。不能自勝。彼玉女天。頂禮佛足。圍三匝已。即從彼處。沒身不現。

爾時世尊。發如是心。我今將此糞掃之衣。何處而洗。發是心已。帝釋天王。為如來故。去林不遠。化出一河。其水清凈。無有穢濁。帝釋天王。于河岸邊。更復化作三片大石。其第一石。擬世尊坐。其第二石。洗糞掃衣。帝釋天王。手自澆水。其第三石。洗衣訖已。擬曝使干。時曬衣石。以佛威神。從虛空飛。往到北天竺。為彼帝梨富娑商主等作于塔。為供養故。

摩訶僧祇師。作此說。如是次第七七日誦。或復有師說言。此事。經二七日。或復有師說言此事。經三七日。或復有師說言此事。經四七日。初一七日。諦心而在菩提樹下。第二七日。漸次移在不瞬眼塔

爾時世尊。從彼不瞬眼塔而起。起已至羅阇那樹下。到樹下已。經于七日。加趺而坐。受解脫樂。安禪不起。

爾時世尊。過七日已。正念正知。從三昧起。是時帝梨富娑。并跋梨迦。二商主等。從迦浮吒城發。漸至佛所。至佛所已。乃至略說。圍繞三匝。從佛而行。爾時世尊。從羅阇那樹下起已。安庠漸至目真鄰陀樹下而坐。到已乃至當說偈言。

爾時世尊。過彼七日。于晨朝時。著衣持缽。詣難提迦村主之家。到彼家已。卻在一邊。嘿然立住。為求食故。其村主女。既見世尊在門一邊嘿然立住欲乞求食。見已即從世尊。手內擎取于缽。將至家里。以好種種百味飲食。滿置其中。出奉世尊。而作是言。唯愿世尊。受我此食。慈愍我故。世尊受納善生村主女人食已。即告女言。來汝善生。受三歸依并及五戒。汝當長夜得大利益得大安樂。其善生女。聞佛語已。白言。世尊。如世尊教。我不敢違。即受三歸并及五戒。是時善生。最初人間。再受三歸及受五戒作優婆夷。所謂善生村主之女。是時世尊。從善生女受食。食已在彼菩提樹下而坐。受解脫樂。復經七日。

爾時世尊。過七日已。正念正知。從三昧起。于晨朝時。著衣持缽。安庠漸至斯耶那耶婆羅門家。到已住在其門一邊。嘿然求食。其斯耶那耶。既見世尊在門外立嘿然求食。見已即從世尊。乞缽執已。將入自家。以好種種百味飲食。種種羹臛。滿和缽中。持將奉佛。復白佛言。唯愿世尊。受我此食。慈愍我故。而世尊從斯耶那耶婆羅門邊。受得食已。即告彼言。來婆羅門。乃至應受三歸五戒。彼婆羅門。聞佛言已。如佛所教。而受三歸乃至五戒。是時世尊。從斯耶那耶婆羅門所。得飯食已。受持漸漸安庠行。至曼他那塔(隋言攪酪木塔)。食訖。如法[僉殳]衣。還向菩提樹下。加趺而坐。經于七日。乃至受于解脫之樂。

爾時世尊。過七日已。正念正知。從三昧起。于晨朝時。著衣持缽。漸漸行詣斯耶那耶親里眷屬四姊妹邊。四姊妹者。一名婆羅(隋言力)。二名摩低婆羅(隋言極力)。三名嵩陀梨(隋言端正女)。四名鉗(姜嚴反)婆迦梨(隋言瓦師)。到彼等家。在一面立。嘿然而住。為乞食故。其四姊妹。既見世尊嘿然立住。見已即從世尊。乞缽入家。盛取百味飲食。色妙具足。種種羹臛。滿置缽中。持以奉佛。復作是言。唯愿世尊。受我此食。慈愍我等。時世尊受彼四姊妹百種飲食。為慈愍故。受已即告彼姊妹言。來汝姊妹。從我受持三歸五戒。汝等當得長夜利益安隱樂故。彼四姊妹。聞佛語已。即白佛言。如世尊教。我等不違。即便共受三歸五戒。是時世尊。從彼姊妹。受布施已。安庠漸到曼他那塔。到已隨意如法飽食。還向菩提樹下而坐。受解脫樂。經一七日。

爾時世尊。七日已過。正念正知。從三昧起。于晨朝時。著衣持缽。安庠漸至羊子所種尼拘陀樹。未至樹邊。從菩提樹其間半路。見有一個放牛婦人。攪酪出酥。爾時世尊。漸至于彼牧牛婦所。到已去彼婦人不遠。嘿然而立。為求食故。時彼婦人。既見世尊去其不遠嘿然立住。見已即從世尊乞缽。滿中盛酪。以奉世尊。而白佛言。大圣尊者。受我此酪。為慈愍故。是時世尊。從彼婦邊。受得酪已。告彼婦言。來姊汝受三歸五戒。必當長夜大得利益獲安樂故。是時婦人。隨佛教受三歸五戒。是時世尊。隨意飽食。洗缽訖已。漸至羊子前所種蒔尼拘陀樹其下而坐。受解脫樂。經一七日。爾時世尊。過彼七日。正念正見。從三昧起。是時忽有諂曲求過一婆羅門。來詣佛所。到已共佛慰喻問訊。說種種語。卻住一面。而白佛言。瞿曇沙門。云何名為婆羅門也。婆羅門者。作何法用。凡有幾法。如來知已。即出如是師子吼音。而說偈言。

除滅一切諸罪業  是故名為婆羅門

清凈無有諂曲心  內外正定常安住

如法修行諸梵行  囗言心念亦復然

能于一切處無貪  是名婆羅門種姓

如是間中。凡八七日。前三七日。全不食啖。自余五七。方始求食。

爾時世尊。坐一三昧。其三昧名遍觀世間。而世尊以無上佛眼。觀世間時。見于世間。或有眾生。從地獄出。還墮地獄。或有眾生。從地獄出。生畜生身。或有眾生。從地獄出。受餓鬼身。或有眾生。從地獄出。受于人身。或有眾生。從地獄出。受于天身。

或有眾生。從畜生脫。受地獄身。或有眾生。從畜生脫。還生畜生。或有眾生。從畜生脫。受餓鬼身。或有眾生。從畜生脫。生于人間。或有眾生。從畜生脫。生于天上。

或有眾生。從餓鬼脫。墮于地獄。或有眾生。從餓鬼脫。還受餓鬼。或有眾生。從餓鬼脫。墮于畜生。或有眾生。從餓鬼脫。生于人間。或有眾生。從餓鬼脫。生于天上。

或有眾生。從人間死。墮于地獄。或有眾生。從人間死。墮畜生中。或有眾生。從人間死。墮于餓鬼。或有眾生。從人間死。還受人身。或有眾生。從人間死。生于天上。

或有眾生。從天上墮。生地獄中。或有眾生。從天上墮。落畜生中。或有眾生。從天上墮。受餓鬼身。或有眾生。從天上下。生于人間。或有眾生。從天上死。還生天中。

爾時世尊。見諸眾生。著于諸見。或有眾生。以于欲火。燒然其體。或嗔恚火。或愚癡火。熱燒其體。著于欲事。欲事惱故。即生歡樂。嗔恚癡等。一切亦然。而世尊見諸眾生等。為三毒火之所焚燒。即說如是師子吼言。此世間中。諸眾生輩。為有所纏。精勤造業。得于是形。身為大患。處處念著。所生邪意。即常增長。如所增長。即成此有。以有著故。于諸世間。有諸眾生。以有著故。還思念有。即成于有。而其彼等一切眾生。所有之處。即彼有處。受于有苦。若能滅于彼諸有苦。于此法入。學行梵行。是名梵行。若有沙門及婆羅門。以著有患。知出諸有。彼等皆名無著諸有。如是知已。能出諸有。我如是說。若復沙門及婆羅門。以有而說。欲脫諸有彼等一切不名脫有。我如是說。如是之人。墮于邪道。名受大苦。我如是說。舍于世間一切邪道。盡彼一切諸苦業果。既盡諸苦。即名無有。此是世間。眾生我見。各各皆以無明所欺。樂著諸有。著諸有已。即不能得解脫諸苦。若復有人。于一切處。觀察諸有。于一切處。未遠離有。而一切處。并在于有。既住在有。是名無常。是名為苦。是名無實。于無實法。如是如是。如實正智。應當觀知。若能如是正智觀者。即盡諸有。及愛盡已。于無有處。亦不心念。是則名為得滅。比丘既得滅已。即更不生于后世有。不受后身。即能降伏一切眾魔。即得勝于一切斗陣即一切處。得大利益。于諸有處。不念不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江县| 延津县| 漳州市| 湾仔区| 阿合奇县| 遂昌县| 百色市| 剑川县| 广元市| 宁夏| 三明市| 海宁市| 华蓥市| 梧州市| 伽师县| 贡嘎县| 开江县| 县级市| 托克逊县| 察哈| 北海市| 农安县| 临高县| 仁怀市| 靖边县| 永兴县| 侯马市| 大庆市| 中超| 华容县| 石渠县| 延长县| 张家港市| 英吉沙县| 五大连池市| 沙湾县| 嵊州市| 淅川县| 和田县| 景德镇市| 怀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