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不斷提高競爭力才能持續發展
- 做強小公司勝于做大大公司
- 張俊杰編著
- 881字
- 2016-01-12 17:02:03
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
——安迪·葛洛夫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公司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才能比競爭對手做得更好,從而實現持續發展。
王永慶是名震海內外的臺灣“塑膠大王”,他在創業的過程中,始終以堅韌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提升公司和產品的競爭力,做到了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20世紀50年代,臺灣政府考慮發展塑膠工業,并派遣化學工業的專家出國考察,最后認為在臺灣生產塑膠根本無法與日本競爭。當時,出身貧寒的王永慶已經通過經營米店積累了一筆財產,但是對塑膠一竅不通。不過,他認為臺灣生產燒堿,這可以為塑膠生產提供豐富的氯氣資源。
1954年,王永慶與人合作創建了臺灣第一家塑膠公司。當時,臺灣對塑膠的月需求量只有20噸,而王永慶的塑膠公司每個月的產量卻達到了100噸,于是產品大量積壓。面對這種情形,股東們開始要求退股。王永慶走投無路,傾盡家產購買了公司的所有產權,開始獨家經營。
接著,王永慶試圖通過增加產量、降低成本和售價吸引海內外的客戶,但是沒有任何效果。要知道,市場上的日本產塑膠粉質量很好,而且價格更便宜,王永慶的產品根本沒有市場競爭力。
后來,王永慶轉變思路,提出了新的經營策略——再建一個塑膠加工廠。原來,王永慶要把塑膠“賣”給自己的塑膠加工廠,然后出售塑膠成品。結果,塑膠加工廠投產后,兩廠互補的生產優勢立即大放異彩,王永慶在臺灣塑膠市場上所向披靡。
不久,王永慶又把塑膠業與木材業結合,先后建立了“新茂木業有限公司”、“臺灣化學纖維有限公司”,開始生產新穎、別致、利潤大的特種工業品。就這樣,王永慶不斷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始終讓公司保持著強大的競爭優勢,一路發展到今天。
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一個公司想要避免落伍和被淘汰,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一些公司在市場競爭中迅速成長壯大以后,很快陷入了衰落,其根本原因就是經理人沒有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調整經營策略,讓公司的產品和服務時刻保持強大的競爭優勢。經理人要始終明確這樣一點,不斷提高公司的競爭力,才是真正的“做強”,才能保證組織持續發展、長盛不衰。這既是公司經營者永遠需要探索的課題,也是經理人能否成就大業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