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快魚吃慢魚,領先者最強
- 做強小公司勝于做大大公司
- 張俊杰編著
- 1529字
- 2016-01-12 17:02:03
現代公司發展,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
——約翰·錢伯斯
在強手如林、人才濟濟的商戰中,一旦機會來臨,許多公司都會蜂擁而上,展開激烈的較量。這種局面是由資本逐利的本性決定的,反映的是資本的意志。幾個競爭對手向一個目標進擊,這是力量的角逐、智慧的比拼,更是速度的較量。
2005年10月,批批吉服飾(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PPG”)成立。PPG沒有任何形式的實體店、廠房和流水線,員工總數不到500人,但其銷售規模和成長速度讓國內傳統服裝企業難以望其項背。這家“快公司”的成功,得益于它成功復制了戴爾的直銷模式,以最快的速度成為服裝市場上的領先者。
“學戴爾,把襯衫當電腦賣”,這對PPG經營模式的生動概括。具體來說,PPG的商業模式是,將PPG品牌男裝交給位于長三角地區的七家合作企業貼牌生產,PPG負責產品質量的管理,然后通過無店鋪的在線直銷和呼叫中心方式,不通過傳統的零售渠道,將產品直接交到消費者手里。
PPG的經營模式有一個最大的好處,那就是降低了產品成本并減小了庫存壓力,在給公司減輕負擔、形成優勢的同時,也把真正的實惠留給了消費者。
PPG的成功,可以總結出許多經驗,歸結為一點就是一個“快”字。第一,把戴爾直銷模式以最快的速度運用到服裝市場,并取得了成功。第二,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優勢,降低經營成本,比對手更快一步贏得了先機。我們看到,已經有跟隨者接踵而來,但是他們無疑已經落后了一步。第三,采用“貼牌”生產方式,通過直銷手段,以最快的速度把質優價廉的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滿足了市場需求。第四,打造虛擬公司,適應了網絡信息時代“速度第一”的要求。PPG公司只有幾百名員工(差不多一半為呼叫中心電話接線員),沒有自己的實體銷售店,沒有大規模的倉儲設施,物流外包,完全是一個虛擬公司;而消費者從網絡上、平面媒體上看到PPG的服裝照片后,如果滿意就可以立即定貨,并能在短時間內接到貨物,這適應了人們快節奏的生活。
PPG先踏出了一小步,取得了與以往完全不同經營業績,這就是網絡信息時代快魚吃慢魚的商業法則。在這里,公司規模的大小已經無關緊要了,最強的是領先者。在此,經理人要堅持這樣一個觀念:商業競爭究竟鹿死誰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速度,在方向、條件不變的前提下,速度與力量成正比。
一個小公司的速度越快,那么它的競爭力就會越強。與大公司相比,小公司的特點是規模小,反應速度快。因此,小公司要善于抓住時機,一旦時機成熟,就應快速采取行動。許多大公司對市場行情、信息了如指掌,市場預測也深思熟慮,但是由于組織決策環節煩瑣,戰略決斷時猶豫不決,結果貽誤了商機,失去了許多發展機會。
步入快速的競爭時代,競爭早已不局限于小范圍的爭奪。競爭的邊界日漸打破,商場變成了商海。面對“快魚吃慢魚”的生存挑戰,小公司發揮自身優勢果斷出擊、靈活經營、先人一步,就能以最快的速度進入“無人競爭”的差異化市場,取得驕人的業績。
商業環境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現在則是“快魚吃慢魚,慢魚被淘汰”。所以,公司要想在群“魚”中立于不敗之地,首先應建立起快速的反應機制,包括快速的客戶反應、快速的市場反應、快速的交付和快速的服務提供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做出快速的應對和準確的把握,有的放矢地進行市場戰略規劃和部署,有選擇地采取攻防戰略,并快于競爭對手做出變化反應。
“快魚吃慢魚”,其實就是“搶先戰略”。從反應速度、靈敏度上來說,小公司比大公司更適合采取這一策略。那些迅速成長的新型公司,一定要克服盲目膨脹的心理,避免無端增大運營成本、降低辦公效率,走出“做大”的誤區。經理人要牢記一點,適量的人力資源,恰到好處的公司規模,可以保持公司長期高效的運營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