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暄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注意對象。寒暄要因人而異,不要對誰都是一個調。
2.要注意環境。在不同的環境下,要進行不同的寒暄。
3.要注意適度。寒暄要適可而止,過多的溢美之詞則會給人以虛偽客套之感。
總之,恰當的寒暄,能給不快的人以安慰,給久別重逢的人以關懷,給鄰里親友以歡樂,并由此溝通感情,聯絡友誼,促使人際交往達到水乳交融的佳境。
讓別人愿意聽你說話
有些人說話雖然在內容上不占優勢,但他的說話方式卻會給人一種非常舒服的感覺。那么,使對方愿意聽我們說話并把他步步引入對話的絕佳境地有什么技巧呢?
1.風格明快
生活中大多數人不喜歡晦暗的事物,即使草木也需要陽光才能生長。同樣,給人陰沉感的談話,會讓人有疑慮感、厭惡感及壓迫感;反之,說話簡潔明快,則容易讓人接受。
2.聲音獨特
有的人說話的聲音給人一種享受,因為他們的嗓音實在是很動人。他們談話時,非常注意說話的聲音,而選擇說話的聲音,完全依靠他們的天賦、個性及所要表達的情感而變化。有條件的話,你可自我充當對象,把自己的話錄下來再仔細地聽,你可能會吃驚地發現,自己說話竟有那么多毛病。這樣經常檢查,發音的技巧就會不斷提高。
3.語氣肯定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很容易因為某些微不足道的事就感到自尊心受損。如此一來,你要在談話中稍不注意說話的方式方法,他會立即反射性地表現出拒絕的態度。所以要對方聽你說話,首先得先傾聽對方要表達些什么。所謂“說話語氣肯定”并不是指肯定對方說話的內容,而是指留心對方容易受傷害的感受。
4.語調自然
自然的聲音總是悅耳的,在交談中我們應該注意,交談不是演話劇,無論你用什么樣的語調,都應自然流暢,故意做作的聲音只能事與愿違。當你交談的對象不是一個人,而是許多人時,應采用以下的技巧:當前一個人聲音很大時,你開始說話時就可以壓低聲音,做到低、小、穩;當前一個人音量較小時,你的開始句就要略提高嗓門,清脆響亮,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5.習慣用法
人類生存在當今的語言環境中,對于語言擁有自己的運用標準,一旦不符合標準,就會產生不協調的感覺,其中包括語氣與措辭。在人際關系中,確實有必要根據實際情況或對方是誰而分別使用適當的語言。如果不分親疏遠近,一律以和同事談話時的措辭來談,那么對方將不會老老實實地聽我們說話。
“太好了”、“好棒喲”、“真可怕”這些都是一般女孩子說話時常會冒出來的感嘆詞。當然,這也是一種感情洋溢的表現。一句話若沒有抑揚頓挫,則流于平淡,引不起對方的興趣,若能添一些感嘆詞,則能活躍彼此之間的談話氣氛,但要適可而止,過多的感嘆詞亦會抹殺言辭的重要性,使對方不能分辨你的意思。
6.思路清晰
當之前的談話爭論不休而且沒有頭緒時,你站出來講話,就要力求語句簡短,聲音果斷,有條理。
在大眾場合發言時,你要想清楚自己講什么,怎么講,講到什么程度。再者最好不要夾在中間,要么趕在前面,要么最后再講,這樣才能使人印象深刻。
獲得他人好感的八種方法
說話也能獲得別人的好感,我們建議可以從下面八個方面入手:
1.多提善意的建議
當一個人關心你時,只要這份關心不會傷害到自己,并且對方還提了一些善意的建議,你當然會欣然接受,對這個人產生好感。那么,反過來你對別人若也如此,別人也會同樣對你產生好感。
滿足他人自尊心最佳的方法就是善意的建議。當對方是女性時,僅說“你的發型很美”,只不過是句單純的贊美詞;若是說“稍微剪短,看起來會更可愛”,對方定能感受到你對她的關心。若是能不斷地表示出此種關心,對方對你必然更加親切信任。
2.偶爾暴露一兩個自己的小缺點
有時坦率地暴露缺點,反而會迅速獲得對方的信任,給對方留下一個正直、誠實的深刻印象。
但是,暴露自己的缺點并不是毫無保留地將所有的缺點都暴露出來,如此做,反而使人認為你是個毫無可取之處的人,因而喪失了對你的信任。
暴露的缺點只要一兩個就可以了,可使他人把這一兩個缺點和其他部分聯想在一起,因而產生其他部分毫無缺點的感覺。但這絕不是狡詐,只是交際的策略和需要。因為也沒有人會拿自己的缺點和別人交往。“這個人有點小缺點,但是其他方面挑不出毛病來,是個相當不錯的人”類似上述的想法就能深深植入他人的心中。
3.記住對方所說的話
一位心理學家應邀去演講,不料主辦方卻問他:“請問先生的專長是什么?”他頗為不高興地回答:“你請我來演講,還問我的專長是什么?”
招待他人或是主動邀約他人見面,事先多少都應該先收集對方的資料,這是一種禮貌。換句話說,表現出自己相當關心對方,必然能贏得對方的好感。
記住對方說過的話,事后再提出來做話題,是表示關心的做法之一,也是說話的策略之一。尤其是興趣、嗜好、夢想等,對對方來說,是最重要、最有趣的事情,一旦提出來作為話題,對方一定會覺得很愉快。在面試時,不妨引用主考官說過的話,定能使主考官對你另眼相看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4.注意對方微小的變化
生活中,一般做丈夫的都不擅長對妻子表現自己的關心。比方說,妻子上理發店改變發型時,明明覺得她“看起來年輕多了”,卻不做任何表示,因而使妻子心里不滿,覺得丈夫不關心自己。
不論是誰,都渴求擁有他人的關心。而對于關心自己的人,一般都具有好感。因而,若想獲得對方的好感,首先必須積極地表現出自己的關心。只要一發現對方的服裝或使用的物品有些微小的改變,不要吝惜你的言辭,立即告訴對方。例如,同事打了條新領帶時,“新領帶在哪兒買的?”像這樣表示自己的關心,絕沒有人會因此覺得不高興。
另外,指出對方與往日的變化時,愈是細微和不容易發現的變化,愈使對方高興。不僅使對方感受到你的細心,也感受到你的關懷,轉瞬間,你們之間的關系就會遠比以前更親密。
5.呼叫對方的名字
歐美人在說話時,常說:“來杯咖啡好嗎,萊克先生?”“關于這一點,你的想法如何,萊克先生?”頻頻將對方的名字掛在嘴邊。這種做法往往使對方涌起一種親密感,宛如彼此早已相交多年。其中一個原因是他感受到對方已經認可自己了。
在我們的社會里,晚輩直接呼叫長輩的名字是種不禮貌的行為。但是,平輩之間借著頻頻呼叫對方的名字來增進彼此的親密感,應是個非常有益于彼此交往的方法。
6.注意細節,投其所好
有位朋友有個奇怪的習慣,總是把他人名片的背面寫得密密麻麻。與其說他是為了整理人際資料或是不忘記對方,倒不如說是為了下一次見面做好準備。也就是說,將對方感興趣的事物記錄下來,再度見面時,自己就可提供對方關心的情報作為禮物。即使只是見過一次面的人,若能記住對方的興趣,比方說是釣魚,在第二次、第三次見面時,不斷地提供這方面的知識或是趣事,借此顯示自己對對方的興趣很關心,就必然使對方產生很大的好感。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此種做法太過于功利主義。事實絕非如此,這種做法的確出于對對方的關心,更何況對對方也是真正有益的。若能經常保持此種姿態,結果必然能將一般通用的話題化為己身之物。換句話說,以長遠的目標來衡量,此種做法能成為表現自我的有力武器,以此迅速獲得對方對自己的好感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