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決定心態,心態決定命運。陽光普照的心靈之路是溫暖而光明的,當我們擁有了陽光思維,形成了陽光心態,又怎會懼怕黑暗?沖破濁浪,駛向平靜而美好的彼岸吧!
如何控制情緒,取決于你是如何思考的。當你對許多問題的結果報有一種積極的愿望時,你就會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在遇到問題時就此沉淪。如果你的思維是正確的,你的觀念和心態就是正確的。當你用正思維去思考問題、面對生活時,你的世界里將不再是一片荒蕪的沙漠,一定會有閃爍的星星,也一定會有燦爛的陽光。
正確的思維帶給你陽光的生活
一切問題都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樣糟,關鍵在于我們是否有正確的思維。這種正確的思維,就是一種正確的世界觀,是一種積極的、面向目標的、力圖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思維正確,心態就正確,能夠積極地去應對,就沒有什么解決不了的問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位名叫瑪莉的英國婦女隨她的軍官丈夫駐防在北非的埃及,住在靠近沙漠的營地里,軍營的條件是很差的。
他們居住的木屋總是悶熱難當,連陰涼一點兒的地方溫度也在30攝氏度以上,狂風裹挾著沙土總是呼呼地吹個不停。軍營里沒有幾個家屬,周圍住的又全是不懂英語的土著居民,生活毫無色彩,日子實在難熬。而且丈夫經常要出去執行各種各樣的任務,這讓一個人在家的瑪莉總是感到非常寂寞。她給遠在祖國的父親寫信傾訴,多少流露出要回家的意思。父親的回信很快就收到了,信中寫了這么一句話:“有兩個罪犯從監獄里望向窗外,一個看到的是高墻和鐵窗,一個看到的是月亮和星星。”
瑪莉拿著父親的信看了又看,想了又想,覺得父親說得很對。
“好吧!”她振作起精神,“我這就找月亮和星星去。”于是她走到屋外,和鄰近的土著居民交朋友,并請他們教她烹飪當地的食品,用泥土做陶器。開始交往時是有些艱難的,但他們很快就熱情地接受了她,瑪莉也開始融入當地人的生活之中,漸漸地迷上了這里的風土人情。
不久之后,瑪莉還研究起了曾經讓自己無比厭煩的沙漠。很快,沙漠在她眼中成了神奇迷人的地方。她經常請土著朋友們引路到沙漠的深處探險,請當地人講沙漠的特點,還讓遠在倫敦的親友幫她寄來了當時能找到的關于沙漠的所有著作,并認真地閱讀。而且她還將她在沙漠里取得的點滴知識都寫進了自己的日記,她的生活因此變得充實起來,甚至有些忙碌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由于在中東、非洲的沙漠地區不斷發現石油,人們對沙漠的認識和興趣開始大增,瑪莉因為她的知識成為了英國知名的沙漠專家。
幾十年后,當有人向瑪莉問起取得事業成功的經驗時,她說到了月亮和星星的故事。她說:“是父親教給了我對生活的態度,這種態度是我事業的源泉,它使我終身受用。”
不錯,瑪莉女士找到了自己的“星星”,她不僅不再長吁短嘆了,而且獲得了很大的成功。那么我們呢,我們又該得到什么樣的啟示呢?
如果你的思維是正確的,你的觀念和心態就是正確的。當你用正思維去思考問題、面對生活時,你的世界里將不再是一片荒蕪的沙漠,一定會有閃爍的星星,也一定會有燦爛的陽光。
積極地解決問題是走上成功之路的開始
毋庸置疑,積極的心態是正思維最直接的表現,更是成功的基礎。拿破侖·希爾研究了美國最成功的500個人的生平,還結識了這些人當中的許多人。他發現這些人的成功故事中都有一個不可缺少的元素,那就是具有積極的心態。這些人即使屢遭失敗但仍舊斗志昂揚,信心不滅。在他看來,只有能克服不可思議的障礙及巨大失望的人才能獲得巨大的成功。他的話跟美國發明家布卡·T.華盛頓的話相似:“我明白了,成功的大小不是根據這個人達到的人生高度來衡量的,而是根據他在成功路上克服的障礙的數目來衡量的。”
世界巨富福勒就是一個令人嘆服的典范。
福勒小時家里很窮,他的母親生了7個孩子,為了生計,他5歲參加勞動,9歲之前就像大人一樣以趕騾子為生。但有一天,他母親的一番話改變了他的人生:“福勒,我們不應該這么窮。我不愿意聽到你們說:‘我們的窮是上帝的意愿。’我們的貧窮不是上帝的緣故,而是因為你們的父親從來就沒有產生過致富的念頭。不僅是你們的父親,我們家庭里任何人都沒有產生過出人頭地的念頭。”
“念頭”這個詞沉重地擊打著福勒的心房。
福勒開始思考如何致富。他讓關于走向富有的念頭占據了全部心思,而把雜念統統拋到腦后。他選擇了肥皂業。于是,他像我們現在很多推銷員那樣挨家挨戶地推銷起肥皂。12年之后,他終于有了2.5萬美元。這時,福勒獲悉供應他肥皂的那家公司要拍賣出售,售價是15萬美元。福勒興奮極了,由于興奮他竟然忘記了自己只有2.5萬美元。他與這家公司達成協議,先交2.5萬美元作為保證金,然后在10天之內付清余款,否則,那筆保證金——也就是他的全部財產——將不予退還。福勒興奮地只說了一個字:“行!”
這時,福勒已經把自己逼上絕路,但他感到的不是絕望,而是成功的興奮。福勒開始籌錢,由于做了12年的推銷員,他在社會上有著很好的人緣。朋友們借給他11.5萬美元,只差1萬美元了。但是,這時已經是規定的第10天的前夜,而且是深夜,所以那1萬美元就不是個小數目了。福勒發愁了。但是,致富的念頭使他沒有灰心。他在深夜再次走上街頭。成功之后的福勒在回憶起那個深夜時說:“當時,我已用盡我所知道的一切資金來源。那時已是沉沉深夜,我在幽暗的房間中跪下祈禱,祈求上帝引導我見到一個能及時借給我1萬美元的人。我驅車走遍61號大街,直到我在一幢商業大樓看到了第一道燈光。”
這便是福勒最著名的“尋找燈光”的故事。
這時已是深夜11點。福勒走進那幢商業樓,在昏黃的燈光里看到一個由于工作而疲乏不堪的先生。為了順利履行那份購買肥皂公司的協議,福勒忘記了一切,心中只有勇氣和智慧。他不假思索地說:
“先生,您想賺到1000美元嗎?”
“當然想嘍……”那位先生因為這突如其來的好運氣而有點驚惶失措。
“那么,給我開一張1萬美元的支票,等我歸還您的借款時,我將另付您1000美元的利息。”
福勒于是講述了他面臨的困境,并把有關的資料讓那位先生看。最后,福勒拿到了1萬美元。福勒由此開始邁進了世界巨富的行列。
福勒的故事無疑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不被困難折服的積極心態,的確是我們每個人邁上成功之路的開始。
對于許多渴望成功、渴望賺錢致富以改變自己貧窮命運的人而言,如何認識自己目前的“一無所有”,對其以后的發展至關重要。一般來說,持“反正我也是一貧如洗,再怎么努力奮斗也無濟于事”態度的人,必將貧困潦倒終生,并且一事無成;而抱“雖然我眼下一無所有,但是我將努力去奮斗”想法的人將成為真正的勝者,走上白手創業賺大錢的道路。
讓思維進入一條正確的軌道
有一位牧師正在考慮明天如何布道,卻總想不到一個好的講題,很是著急。可他六歲的兒子不時地來打擾他。為了安撫他的兒子,不讓他來搗亂,情急之下,他把一本雜志內的世界地圖夾頁撕碎,遞給兒子說:“來,我們做一個有趣的拼圖游戲,你回房里去,把這張世界地圖還原,我就給你一美元。”
兒子出去后,他把門關上,得意地自言自語:“哈,這下可以清靜了。”
誰知沒過幾分鐘,兒子又來敲門,并說圖已拼好。他大驚失色,急忙到兒子房間一看,果然那張撕碎的世界地圖完完整整地擺在地板上。
“怎么會這樣快?”他吃驚地望著兒子,不解地問。
“是這樣的,”兒子說,“世界地圖的背面有一個人頭像,人對了,世界自然就對了。”
牧師撫摩著兒子的頭若有所悟地說:“說得好啊,人對了,世界就對了——我已找到明天布道的題目了!”
還有一則故事:
天上有只鳥在飛。一位拄鋤田頭的人嘆氣道:它真苦,四處飛翔為覓一口食。
另一位依窗懷春的少女也正好在看這只鳥,她嘆氣說:它真幸福,有一雙美麗的翅膀。
面對同一種境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情、理解。滿懷激情,我們就會有一種振奮的感覺;失意悲觀,我們就會有一種痛苦或失落的感嘆。
現實生活中的種種情緒,會使人對境況產生相同的或近似的聯想、類比。人們很容易將思維編入既定的框架里,或滿足或失意或進取等,產生“命中注定”或“無法更改”的思維定式。當我們逐漸失去踏出限制我們的框架的勇氣時,就會將自己對人生的夢想和野心一個個拋掉,變得激情不再,悵然失意。
其實,人生的不同不是境遇的差異,而是心境的迥然。當我們的思維進入一條正確的軌道,能夠不受消極思想的影響時,眼中的世界也便是幸福的了。
記住,每天早晨醒來時,別忘了對自己說:“今天是這樣的嶄新和美好,我很幸運能擁有這樣的一天!”
用暗示改變你的精神狀態
拿破侖·希爾博士在《心理創富法》一書中認為,自我暗示是一種樹立正確財富觀念的好辦法,并且首次提出六個自我暗示的“黃金”步驟。
第一步,你要在心里確定希望擁有的財富數額。籠統地說“我需要很多、很多的錢”是沒有積極作用的,你必須確定你所要求的財富的具體數額;
第二步,確確實實地決定,你將會付出什么努力與代價去換取你所需要的錢——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這回事;
第三步,規定一個固定的日期,一定要在這日期之前把你要求的錢賺到手——沒有時間表,你的船永遠不會“靠岸”;
第四步,擬訂一個實現你理想的可行性計劃,并馬上進行——你要習慣“行動”,不能夠再耽于“空想”;
第五步,將以上四點清楚地寫下——不可以單靠記憶,一定得是白紙黑字;
第六步,不妨每天兩次大聲朗誦你寫下的計劃的內容。一次在晚上就寢之前,另一次在早上起床之后——當你朗誦的時候,你必須看到、感覺到和深信你已經擁有這些錢!
以上的幾個自我暗示步驟看似簡單,其實非常重要,所以希爾博士在書中反復叮嚀:“對一些沒有接受過嚴格心靈鍛煉的人來說,以上六個步驟是行不通的……請你先記住,將這些步驟傳下來的人不是沒有完善意識和致富勇氣的平庸之輩,而是一些在經濟和政治領域中頗為成功的杰出人物。”
希爾博士的自我暗示步驟使我們深刻認識到自我暗示的重要性與激勵作用。而這種暗示正是一種正向思維的引導和強化。因為,人們的意識會形成一種“心理導向效應”,即人的內心都會有一種強烈的接受外界暗示,通過語言、聲音等傳播媒介樹立形象的渴望。
所以,我們在心里為自己描繪的形象,就決定了我們的未來。暗示往往是無法改變的,因為它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我們的成長。這就要求我們的這種暗示必須是正確且積極的。
提高自我價值需要不斷地激勵自己。心理學上激勵的含義,主要是指激發人行為的動因,使人具有一股內在的動力,從而為期望目標做出努力的心理過程。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威廉姆·詹姆斯經研究發現,一個沒有受到激勵暗示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1/5左右,而當他受到激勵暗示時,其能力可以發揮至4/5。這就是說,同樣一個人,在通過充分激勵后,所發揮的能力相當于激勵前的三至四倍。
著名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說過:“世界上每一件事都是人抱著希望做成的。”人們基于對環境的認識,進而產生了價值感和期望,導致需要,而需要又引起動機。但動機是否必定產生相應的行為,取決于目標的實踐可行性。
我們在追求成功時,不妨設想一下目標實現時激動人心的情景,這種情景會對我們構成一種暗示,它能夠成為我們努力的動力,提高我們的挫折耐受能力,讓我們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
忽略險境,一切都沒有想象的那么糟
走獨木橋的時候,我們都有這種感覺:心怦怦直跳,害怕一個不小心就會掉下去,結果越是害怕,就越不敢向前走。這就是思維導向的問題,當你陷入恐懼情緒中時,如果不能自拔,恐懼就會不斷加劇,直至把你帶向一個悲劇的結果。其實,只要我們能夠轉變思維,忘記背景,忽略險惡,專心走好自己腳下的路,我們就能輕松愉快地快步到達目的地。
弗洛姆是美國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一天,幾個學生向他請教:心態會對一個人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他微微一笑,什么也不說就把他們帶到一間黑暗的房子里。在他的引導下,學生們很快就穿過了這間伸手不見五指的神秘房間。接著弗洛姆打開房間里的一盞燈,在這昏黃如燭的燈光下,學生們才看清楚房間的布置,不禁嚇出了一身冷汗。原來,這間房子的地面是一個很深很大的水池,池子里蠕動著各種毒蛇,包括一條大蟒蛇和三條眼鏡蛇,有好幾條毒蛇正高高地昂著頭,朝他們“咝咝”地吐著信子。就在蛇池的上方,搭著一座很窄的木橋,他們剛才就是從這座木橋上走過來的。
弗洛姆看著他們,問:“現在,你們還愿意再次走過這座橋嗎?”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作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