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人性和素養的思考——

那些機敏謹慎的人,往往會交上好運

談天性——只有長期養成的習慣,才能多少改變人的天性

人的天性雖然是隱而不露的,但卻很難被壓抑,更很少能完全根絕。

即使勉強壓抑,只會使它在壓力消除后更加猛烈。紀律和教育能使天性稍微規矩一些。只有長期養成的習慣,才能多少改變人的天生氣質和性格。

一個人如果想戰勝天性,那他給自己規定的任務就不能過大或過小。因為任務過大,他就會屢遭失敗,進而心生氣餒;任務過小,盡管常常得手,但不會有大的進步。剛開始練習時最好有所借助,就像學游泳的人借助氣囊或葦筏一樣。等過一段時間后,就應該在不利的條件下進行練習,就像學舞蹈的人穿上厚底鞋排練一樣。練習的難度大于實際的難度,那就會熟能生巧,取得完美的效果。

假如天性頑強,制勝艱難,那就得一步步來:首先及時地扼制天性,就像有人生氣時默念24個字母[1],希望把怒氣壓下去一樣;然后,逐漸減量(就像一個人戒酒,從動不動就干杯,到每餐只喝一小口);最后完全戒除。當然,要是一個人有決心和毅力一舉解放自己,那就再好也不過了:

誰能瞬間掙斷磨胸的鎖鏈,解脫正在受罪的自己,

誰就是決心爭取靈魂自由的人[2]。

“矯枉必須過正”這一古訓很有道理,就是說把天性像棍子一樣彎向相反的一面,以便它在放開后能彈回來,從而達到矯直的目的。不過必須明白,我們所說的相反的一面,并不是彎向惡習的一面。

一個人最好不要一鼓作氣地硬要讓自己養成一種習慣,而應該有所間斷。因為雙方停戰,一則有助于新生力量得到增援,出現旗開得勝的局面;二則一個人的做法不可能總是盡善盡美,一鼓作氣的情況下不僅會鍛煉自己的能力,還會鍛煉自己的錯誤,極易導致二者兼收并蓄的習慣。除了適時的間歇外,恐怕沒有任何辦法可以補救這種局面。

當然,一個人也最好不要過于相信自己能戰勝天性,因為天性能潛伏很長時間,一有機會,一有誘惑,它就會借機復活。就像《伊索寓言》中貓變的姑娘一樣,她嫻靜地坐在餐桌的一頭,可是只要有耗子從她面前跑過,她就忍不住現出原形。因此,一個人要么完全避開這種機會,要么跟它經常接觸,讓自己慢慢對誘惑免疫。

一般來說,一個人的天性在三種情況下最容易顯露出來:一是在私人的空間里,因為這種場合不需要裝模作樣;二是在感情沖動時,因為情緒一激動人就可能忘乎所以;三是出現新情況或新考驗時,因為在這時候習慣已經不起作用。

天性與職業相合的人是非常幸運的。相反,有的人干著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他們經常對人說:“我的靈魂與天性不合已經太久了。”在學習方面,如果一個人強迫自己學違背天性的東西,那他必須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如果是學符合自己天性的東西,就沒必要安排固定的時間,因為他的心思已經飛到學問里面去了。對這種人來說,只要他能記得為別的事情和學習留下足夠的時間就行啦。

一個人的天性中不是生香卉,便是長野草。所以,我們要適時地灌溉前者,鏟除后者。

談性善——善的定義就是有利于人類

如果要給“善”下一個定義的話,我個人認為善的定義就是有利于人類。這也是希臘人常說的“仁”或現代英文中的“人道精神”,可是用這兩個詞來表達似乎又不夠完善。我把善稱為一種習慣,而把性善稱為一種天性的傾向。

善是人類所有優秀品德和高尚精神中最偉大的一種,更是上帝的特性。如果失去了它,人類就只不過是一些忙忙碌碌、不做什么好事的家伙,很低劣,不比那些可憎的害蟲好到哪里去。善跟神學三德[3]中的“愛”相一致,也許有時會犯錯誤,但它永遠不會過分。過分追求權力會使天使墮落成魔鬼[4],過分追求知識會使人類的祖先失去樂園[5],但在仁愛方面沒有過分的事,不管是天使還是人類,都不會因為過分仁愛而遭遇不幸。

向善的傾向在人的天性中早已根深蒂固,而且深到一定的程度,就算不把仁愛施給別人,也會施給其他的生物。就像我們在某些人身上看到的那樣,雖然他們比其他民族要殘忍,但他們對禽獸卻很仁慈,對狗對鳥都能施舍。據布斯帕吉斯[6]的記述,君士坦丁堡有個信仰基督教的青年,由于戲弄一只長喙家禽,差一點被當地人用石塊打死。

有時,人性中這種向善的傾向也會犯錯誤。意大利流傳著一句諺語:“過分的善良,有如一個傻瓜。”意大利有一位著名的學者,名叫馬基雅維利[7],他也曾直言不諱地寫道:“基督教的教義使善良的人成為軟弱的羔羊,以供惡霸之徒享用。”他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的確找不出一個律法、一個宗教或者一個學說,像基督教那樣推崇“善”。因此,為了避免被人誹謗,或者遭遇危險,最好深入研究一下,如此優良的習性究竟存在什么樣的不足。

追求對別人行善是值得稱道的,但如果受到別人的外貌和妄想的蒙騙,讓對方牽著鼻子走,那就會讓自己變得輕信、軟弱,并把惡霸之徒當作誠實的人。

當然,也沒必要把一顆寶石給《伊索寓言》中的公雞,因為它需要的僅僅是一顆麥粒。上帝在這方面也給我們好好地上了一課,《圣經》中說:“天父讓太陽照好人,也照歹人;天父降雨給行善之人,也降雨給作惡之人。”[8]的確,上帝的雨露滋潤、陽光普照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但是,上帝絕不會不把財富,更不會不把榮耀和美德平均地賜給每一個人。一般的恩惠可以人人共享,但特殊的恩惠就要選擇對象給了。

在行善的時候,我們還應注意一點,那就是不要毀了自己。神給我們的旨意是:要像別人愛你那樣去愛別人。《新約》里有這樣一句話,“變賣你所有的東西,施舍給窮人,然后跟我走”[9],即,除非你跟著神走,否則不要變賣你所有的財產。也就是說,如果你沒有什么天命,就不要那么做。用少量的財富同樣可以做善事,如果一味用大量財富去做善事,而自己卻能力有限,那無異于用微泉去灌溉大河。大河還沒有變寬,泉水卻早已干涸,實在是缺乏理智!

人們不僅會因為正道的指引而向善,有的人天生就具有向善的傾向,同樣,與此相反,有的人天生就有向惡的傾向,因為這些人生來就對別人的善行視而不見。向惡傾向比較輕的就是脾氣不好,口無遮攔,經常與人作對,或故意刁難別人。但是重的就會生出嫉妒之心,并對別人造成傷害。當看到別人遇到災難時,這種人就像是發了利市一樣,總會乘機落井下石一番。他們還不如那只舔拉撒路[10]傷口的狗,倒像是蒼蠅,只要一見血就要叮上來興奮地叫個不停。這些憤世嫉俗的家伙從事卑劣的勾當,盡管自己的院子里沒有一棵樹,卻時刻不忘引誘人們去上吊。

他們跟雅典的泰門完全不一樣[11]。向惡傾向屬于人類天性中的錯誤,但它們卻是造就大政客的最佳材料。他們猶如彎曲的木材(稱曲材、肋材)一樣,非常適合造船,因為船是要在海上顛簸的。但曲材不適合做棟梁之才,即不能用于造房屋,因為房屋需要根基牢固。

善的天性有很多的要素和標志。假如一個人對外鄉人也能彬彬有禮,那他就可以被稱為世界公民,因為他的心不是一個跟其他陸地隔離的孤島,而是一片與五洲四海相通的大陸。如果一個人能同情別人的苦惱,那他就是一棵高貴的樹,定可割傷自己,也要為傷者提供止痛的藥膏。

要是一個人能輕易原諒和寬恕別人的過錯,那他的心靈必然植根在傷害之上,任何人或事都傷害不到他。假如一個人能對微小的恩惠表示感謝,那就說明他所重視的是人們的心,而不是微不足道的錢財。

最后,如果一個人有圣·保羅[12]的至善至美,為了拯救兄弟們的靈魂,心甘情愿接受基督的詛咒,那他就具有了神圣的天性,這種品格是跟主耶穌的品格相一致的。

談自私——自私者的那種聰明,是一種老鼠式的聰明

螞蟻這種生物雖然看似渺小,可它們卻精于為自己打算。但對于一座花園或果園來說,它往往被視為一種大害。自私的人就像螞蟻一樣,不同的是他們所危害的是公眾的利益。人應當理智地將利己之心與公共的利益區分開來。在為個人謀求利益時,不要傷及他人利益,更不可危害到君主與國家的利益。

人在本性中習慣把自己當作地球,所以免不了會把個人的私利設定為各種行為的軸心。但請不要忘記,宇宙之間還共有著另外一個軸心[13]。在所有的天體中,只有地球以自我為中心轉動,其他天體都在圍繞著別的天體運轉。對于一位君王來說,他可能有資格這樣做,因為他個人的利益等同于國家的利益。而對于廣大臣民來說,自私自利則永遠是一種壞的品質。假如人們把一切事物都按個人利益的需要加以扭曲,其結果必然會危害到國家和君主。

因此,君主在選擇臣仆時絕不能挑這種人,特別不能讓這種人有獨攬大權的機會。否則這種自私的家伙一旦得勢,他們就可能為個人的私利而犧牲君主和國家的利益,成為最無恥的貪官污吏。事實確實如此,為了個人的蠅頭小利、些微妒意,貪官污吏們想盡歪門邪道,置君主和國家的利益于不顧。他們所圖謀的不過是身家的幸福,損害的卻是君主的宏圖大業。俗話說,“燒掉大家的房子只圖烤熟自己的一個雞蛋”,這正是那些謀取私利者的本性。

更為嚴重的是,這種人往往能輕易取得君主的信任。為了達到利己的私欲,他們總是不擇手段地討得君主的歡心,當其自私的目的達到后,他們的所作所為也會更加肆無忌憚。

自私者的那種聰明,是一種老鼠式的聰明,先不顧一切打洞掏空房基,然后在房屋將倒塌前立即搬遷;是一種狐貍式的聰明,先欺騙熊來為自己挖洞,事成后將熊轟走的;是一種鱷魚式的聰明,在即將吞噬落入口中的獵物時,卻假惺惺地流下悲哀的眼淚。

就像西塞羅在評論龐培[14]時所說:“只愛自己卻不知如何愛人的人,遲早會引火而自焚。”因為他們時時都在謀算如何犧牲別人來成全自己的愿望,而到頭來命運之神會讓他們成為自我的祭品。要知道,即便一個人再精于為自己謀算,他也無法捆縛命運之神的翅膀。

談嫉妒——嫉妒是一種最糾纏不休的情感

在人類的各種情感中,愛與妒是最容易令人入魔的,它們都能激發出強烈的欲望,使人產生聯想。并且,在看到令人愛或妒的對象時,人們極易通過視覺的反饋生出或愛或妒的情感,特別是看到那些令人入魔的對象時。當然,前提是確實存在入魔這種東西。《圣經》中將嫉妒比喻為“兇眼”[15],占星家把不祥的星相[16]叫作“惡容”。所以有人說,人們在做出嫉妒行為時,其目光也會散發出惡意。那些善于察言觀色之人發現,風頭正勁之人通常會遭受最猛烈的嫉妒之火。因為這種時候,人們往往會沉醉于外在的風光中,內心松懈下來,因而最易受到打擊。而且,他們風光的景象會直接刺激善妒之人,使其嫉妒之心更加銳利,為自己招來嫉妒。

下面我們來集中探討一下哪些人容易嫉妒別人、哪些人易遭人嫉妒、公妒與私妒的區別。至于其他的細微之處,就等適當的場合再進行討論。

身無長處之人容易嫉妒他人的才能,因為那些才華橫溢之人總是讓他們望塵莫及。而他們內在貧瘠,所以通常會借助壓制他人的幸福來得到心靈的滿足,尋求一種平衡感。

多事、愛打聽的人容易生嫉妒之心。嫉妒原本就是一種不安分的情感,它一直游走于世事中,等待尋隙而入的機會。俗語說:“愛管閑事的人必定心懷惡意。”這類人通常抱著看好戲的心態打聽別人的事情,而絕不是因為這些事關系到他們的自身利益。況且,一心忙自己的事的人,幾乎沒空閑時間去嫉妒他人。

貴族中人常對白手起家的新貴心懷嫉妒,因為這些往日的窮小子居然跟他們平起平坐,這讓他們覺得自己的身份地位下降了。這種錯覺,就好像人們在看著前進中的物體,總會有一種自己在后退的感覺。

殘疾人、閹人、老人與私生子也容易有很重的嫉妒心。因為他們都具有無法克服的缺陷,只有想方設法詆毀他人,才能彌補彌補自己的不足。如果是具有偉大品格的人有這些缺陷,那他們會努力把自己變成英雄豪杰,并希望人們都這樣議論他:某位宦官或瘸子竟建立如此豐功偉績。對這部分人來說,這種議論無疑是一種無上的榮耀,令他們感覺自己創造了奇跡。像歷史上的宦官納西斯[17]、跛子阿蓋西勞斯[18]和帖木兒[19],就都屬于這種英勇之士。

那些歷經磨難重新站起來的人也多有嫉妒之心,因為這些人曾經被時代所拋棄,所以他們把別人的苦難看作對自己以往痛苦的補償。

凡事都想出頭且見一行愛一行之人也是善妒的。因為,盡管他們做過不少事情,但是免不了會有技不如人的地方。哈德良皇帝[20]就是這樣的人,他時常對詩人、畫家以及能工巧匠心生嫉妒,因為他自己在這些方面都有一些天賦,而且老想著跟他們一決高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温泉县| 准格尔旗| 攀枝花市| 稻城县| 咸宁市| 房产| 南涧| 商丘市| 交城县| 安阳市| 定边县| 柳林县| 克什克腾旗| 深圳市| 元朗区| 洛浦县| 海城市| 洮南市| 安福县| 曲靖市| 拉孜县| 深泽县| 丹东市| 冀州市| 深泽县| 西宁市| 思茅市| 怀化市| 大悟县| 汝州市| 铁岭县| 西和县| 扶沟县| 亳州市| 积石山| 尼勒克县| 大宁县| 巴塘县| 原平市| 冕宁县| 英吉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