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現在整容的人群不僅僅局限于明星了,各行各業的某些人都想要修飾自己,想讓自己變得更漂亮,然后希望可以找個好工作,嫁個好老公。在品質和才能決定前途的年代里,相貌的重要性卻一再凸顯出來,頗為值得深思,難道只有內在美不行嗎?

在常人眼里,“以貌取人”就是將人的容貌言行等外在的標準作為對人進行評判和選取的標準。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以貌取人已經開始與選官制度相聯系。

閻步克教授對此問題有著深入的研究,他發現,選官中“以貌取人”最初來源于儒者和先秦貴族對容止和威儀的重視,儒家的禮儀中有專門的“容禮”,儒家經書中還有很多關于君子應該具備的“威儀”的規定;而在先秦“威儀”也被認為是“君子”這個階層的固有屬性和高貴教養。

在如今的社會環境里,雖然政府努力貫徹人員選用時的公平公正原則,企業也以找到才學識兼備的人才為首要目標,可是在千年的文化傳統的熏染之下,加之目前人才供求方面的買方市場,很多人依然有著這樣以貌取人的習慣。

對于以貌取人的現象,國外的專家也做過一些實驗。比如心理學家蘭德和賽格爾就做過一個實驗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人的身材和相貌會讓別人產生一些偏見。

實驗的內容是,讓一些男人來看論文,要求在看完論文后給出評價。在文章的最后貼著作者的照片,這些照片有漂亮的,也有丑的,不過都是女性。

結果發現,無論這些文章實際上質量如何,那些漂亮、有魅力的女性寫的文章大部分被認為是好文章。而實際上,這些照片只是實驗者隨機貼上的,文章并不是那些女人寫的。

為了進一步證實這個觀點,實驗者又找了一些人假扮法官。他們給了這些“法官”三組罪案資料,上面寫的罪行程度相當。其中兩組在材料后附有“罪犯”的照片:一組眉目清秀,另一組面目可憎,而第三組沒有照片。實驗者請“法官”為這些人定罪量刑。

結果顯示,第一組多被判無罪,第二組多被判“有罪”,而第三組則介于二者之間。

其他的心理學家也組織過類似的實驗。他分別讓一位戴金絲眼鏡、手持文件夾的青年學者,一位打扮入時的漂亮女郎,一位挎著菜籃子、臉色疲憊的中年婦女,一位留著怪異頭發、穿著邋遢的男青年在公路邊搭車,結果顯示,漂亮女郎、青年學者的搭車成功率很高,中年婦女稍微困難一些,那個男青年就很難搭到車。

這個故事說明,人的外貌不同,隨之就會有不同的際遇。事實上人的容貌丑俊和自身能力與素質并沒有什么關系,但是在生活里,人們仍然傾向于那些外表出眾的人。一般情況下,某身材好、長相英俊的人讓人羨慕并愿意與之親近,相反,自身條件差的人容易受到冷遇。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光環效應。其實這一效應并不僅僅說的是外貌。比如一提到名牌大學的畢業生,我們不僅會認為他們有學識,還會連帶地認為其人格、能力等各方面都很出眾。反之,如果某個人的名聲很不好,我們就會覺得他一無是處,見到他就會覺得很別扭,即使他改過了人們一時也很難接受。此外,如果一個騙子穿上西裝,打上領帶,裝出一副斯斯文文的樣子,我們大多數情況下也會覺得他很可靠。

盡管相貌較好,外表打扮時尚的人,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能占到便宜,但是我們必須了解的是,外貌不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有能力、有素質的因素,這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認識方法,在這樣的認識下,會發生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因此切記,以貌取人是要不得的。

你怎么能比我好呢

有些人在面對“別人比我好,別人有這個我沒有”這種情況時,心里肯定很不是滋味,于是潛意識中就希望占有屬于別人的東西。當無法占有時,便去破壞別人的東西,力圖把別人拉回到和自己一樣的起跑線上。忌妒人的人常有挫折感和憤憤不平的情緒,這種情緒容易互相感染,所以,他們很容易抱團去對付那些優秀的人。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種現象,當別人看到自己身邊的人在某些方面超過自己,心里就會產生一種不舒服的感覺,比如,看到同事得到獎勵時,忍不住就會背地里說些不好的話等,這種“見不得別人好”的行為是人類忌妒情感的一種表現,也是一種較普遍的社會現象。

心理學家阿倫森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把用來做評判對象的人設計成四種類型,分別是:優秀但犯錯誤型、優秀且不犯錯誤型、不優秀且犯錯誤型、不優秀但不犯錯誤型。

阿倫森分別找來了四名大學生扮演這四個角色,然后讓同樣是大學生的被試者憑自己的主觀看法給這四個人打分,顯示對他們的喜歡程度。

結果是,優秀但犯錯誤型贏得了最高支持率,成了最受歡迎的人。

扮演優秀但犯錯誤型的人的錯誤其實很微小,只是在談話的時候打翻了一杯咖啡。但比起其他類型,卻贏得了差距如此大的支持率,一杯咖啡的效用不容小覷。

扮演優秀且不犯錯誤型的人則收到了最低的支持率。人們認為他咄咄逼人,讓人望而生畏,不但沒有想要與他認識交往的愿望,反而從第一眼就不喜歡他,不愿與他接近。

優秀且不犯錯誤型的人真的就這么讓人討厭?其實不然,這些都是隱藏在人內心深處的忌妒心理作怪,當這種忌妒心理發展開來,就會形成程度較深的忌妒。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自己存在的忌妒心理,開始表現出一些具體行為,通常的表現就是抬高自己來貶低別人。當你表現出來的忌妒已經脫離正常做出極端事情,傷害他人或者傷害自己的時候,說明這已經是非常強烈的忌妒了。

其實,忌妒的心理從人與人之間的競爭關系中孕育,其根源在于占有欲沒有得到滿足。由忌妒而產生掣肘、造謠中傷、孤立他人等種種行為,都屬于消極行為,對人有害,于己無益。忌妒別人的人往往把精力用于對抗而不是發展,最終自己也得不到發展和進步,害人害己。戰國時期軍事家龐涓就是因為忌妒,加害自己的同門孫臏,挖去其膝蓋骨,致使孫臏殘廢。但在最后的魏齊之戰中,還是由于忌妒心理,在面對孫臏時過于急功近利,喪失了正常的判斷,結果死于孫臏手下。龐涓的忌妒心已經達到變態的程度,結果害了別人,也送了自己的性命。

人不可能是全世界的王者,總有別人會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強。當看到別人比自己優秀時,忌妒的心理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們不需要把忌妒放在那么可怕的位置。因為除了傷害,忌妒也可能轉化為奮進。當人心中有了正確的評價標準,也就有了克服不良忌妒的前提。好妒者應該把別人的成功,別人的好視為對自己的鞭策和挑戰,尋找自身未被開發的潛能發展,從自我發展中提升自我價值感,這樣,人們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補償內心的忌妒,也能夠在實際中縮小與忌妒對象的差距。

人為什么會害羞

害羞的人對別人表現出來的面部表情的判斷能力相對較弱,他們始終難以解讀出那些憤怒和毫無感情的面部圖片。也可以說他們是因為不善于“察言觀色”,那些寫在臉上的感情交流信號對他們的作用太小了。

當我們大部分人都和諧地融于社會交往中,害羞內向者似乎就成了異類。其實,害羞是一種正常反應。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威廉·加德納教授說:“它是人類性情表現的一方面。”

盡管如此,心理學家們依舊熱衷于對這一現象的研究。心理學家薩姆·帕特納姆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一間屋子里擺放上充滿童話色彩的肥皂泡泡、萬圣節的化裝面具和會發出響聲的玩具,把孩子們放到屋子里讓他們自由玩耍。有些孩子一見到泡泡便興奮地跑上前去;有些孩子則對那些會發出聲響的道具頗感興趣,當一戴著骷髏面具的人出現在他們面前時,他們還會高興地尖叫;有些則靜靜地站在一旁觀察;還有些孩子哭了起來。

薩姆·帕特納姆把孩子們的不同反應記錄下來。薩姆·帕特納姆試圖通過這些反應來回答一個問題:為什么有的人安于現狀,對新事物感到緊張恐懼?在探尋未知世界的過程中,為什么有人勇往直前,也有人最終退縮?帕特納姆研究的正是這種奇特的心理狀態。許多科學家都相信,人之所以會害羞的原因就在于此。而實驗結果也證明,那些對新環境抱有抵觸情緒的人,更愿意將自己的想法埋在內心深處,他們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傾向于產生緊張和消極的情緒。

通過觀察研究對象的行為,并對他們進行腦部掃描以及基因測試,科學家們已經解開了一些疑問。他們發現,羞怯是一種復雜的,從一定角度來說,還是有益的心理行為。當我們在面對陌生人的時候,首先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就是害羞,這種害羞情緒可能都蓋過了緊張,也蓋過對陌生人那種半信半疑的猜度和焦慮。

許多因素都會使人害羞,單純的性格內向并非全部原因。如果你周末的時候更樂于待在家中陪父母,而不是去參加熱鬧的聚會,這并不說明你是個害羞的人。除非你這么做的原因是為了避免聚會給自己帶來焦慮感。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杰羅姆·卡甘認為:“較之一般的緊張與不安,人們與陌生人相處時感到的羞怯是一種更強烈的情緒。容易害羞的人往往性格內向,但性格內向的人卻未必都會害羞。”

盡管有了這樣的定義限制,我們周圍還是有許多害羞的人。卡甘說,即便不去考慮那些拒絕承認自己情況的人,社會中的害羞人群比例依舊達到了30%這一驚人數字。人們之所以容易情緒緊張有諸多原因。一項新的研究結果顯示,困惑與煩惱也是成因之一。

羞澀可能和性格內向有關,但不是所有性格內向的人都會害羞。

在人體內有一種化學物質叫作5-羥色胺,這是一種神經傳遞素,能夠影響人們的焦慮、沮喪等精神狀態。在對不同性格的孩子進行DNA分析的過程中發現,那些羞怯的孩子的大腦中,與5-羥色胺有關的基因更短。

雖然沒有完整的證據證明基因決定害羞之說,但許多人依然認為,它至少能產生一些影響。那些基因如此的人可能會更加羞怯,而且對壓力更為敏感。這一部分是天生的。

害羞的人社交能力一般都不是很強,如果說,生物多樣性使世界變得豐富多彩,那么,彼此的和睦共處無疑會讓生活更美好。正如拜特格里所言:“羞怯與否是個體差異的體現,它使我們的世界更多元。”其實害羞也會對人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那些害羞的孩子比開朗的孩子接觸的人要少得多,他們不喜歡去熱鬧、嘈雜的地方,而更加熱衷于學習和鉆研科學,所以他們接觸犯罪的概率也會相對小很多。

憶往昔,真的是過去太美好

現在的年輕人可能深有體會,回到家和父母聊天時,他們總是說:“想當年,我怎么怎么樣……”我家也是一樣。公公明年初就要退二線了,可能也受到之前老友退休的影響,現在的他就會經常和我們提起:“想當年,我自己一個人跑到東北和俄羅斯的交界處談判,那時候多好啊,現在老了,只能在家里待著陪陪你媽,養養花,遛遛彎……哎!”當年的父親也是響當當的人物,90年代的時候獨自一人跑去東北和人談判,最終追回幾十萬的欠款,挽回了瀕臨破產的廠子,如今卻只能數著日子等老。那么多的當年歲月啊,一去不復返!

有道是“好漢不提當年勇”。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一些人愛提當年勇,并喜歡對人敘說自己過去取得的成績及如何能干,這是因為自己能從美好的回憶中得到慰藉,享受那種甜蜜的感覺。尤其是面對挫折和困難時,人們首選的就是后退,期待自己能夠像以前一樣那么神勇,但是只是期待,卻沒有勇氣再去努力,努力讓自己的生活有更好的改變。人總是會有后悔的心理,并且容易沉浸在失敗的情緒中無法自拔,這時候就會沉浸在懷舊中,懷念過去的美好,懷念過去的種種,心理學家將這種心理現象稱為“回歸心理”,即迷戀過去,喜歡沉浸于過去的回憶中,認為過去比現在要美好。

任何人都會有過去,懷念一下過去的美好也是無可厚非的,過去能夠幫我們整理思路,知道過去是什么樣子,現在又是什么樣子。這樣的話能夠讓我們迅速調整狀態,預測自己的將來。

但是,如果你一味地緬懷過去,沉浸在里邊,否定現在和將來,就會逐漸喪失現實感。

李楠在上大學的時候和高自己一屆的學長戀愛了,兩人愛得轟轟烈烈。一轉眼,三年過去。這位學長畢業了,等待他們的并不是畢業后繼續交往,最終走入婚姻殿堂,而是毫無理由地分手。只是一天之內,這個男人搬走了自己所有的東西,還搬走了他們共同買的家具,像空氣一般從李楠的世界里消失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泽库县| 商南县| 海盐县| 潮安县| 滁州市| 东港市| 大姚县| 桐城市| 芒康县| 临汾市| 浪卡子县| 颍上县| 始兴县| 柯坪县| 大余县| 洛南县| 杭锦后旗| 托里县| 康保县| 仙桃市| 喀喇| 大悟县| 大足县| 兰坪| 凉山| 博客| 买车| 平陆县| 台江县| 常熟市| 新和县| 平原县| 扶绥县| 石楼县| 汤阴县| 镶黄旗| 湄潭县| 龙南县| 台北市| 达州市| 射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