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縱觀人類歷史,始終不斷前行,推動它的就是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詞匯,“學習、學習、再學習”。因為愛學習,匡衡鑿壁偷光;因為重視學習,孟母三次搬家;因為享受學習,65歲的老人十幾次沖刺司法考試;因為倡導學習,我們的祖國才由建國初期的一窮二白飛速發展成為世界經濟大國,才有了嫦娥探月超越千年夢想的壯舉。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停止學習,就會落后,就會被知識拉下馬,就會被淘汰。不學習就會落后,不學習就會被知識拉下馬,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

當我們確立了終身學習的思想之后,首先要正確地評估自己,了解自己已經掌握什么,工作中最缺乏什么,然后確定應該補充什么,可以根據自己的工作生活需要,選擇重點學習。同時,要把終身學習當作一種貫穿于整個一生的思想,注重學習的連續性和一貫性。這樣,我們才能有良好的觀點,才能衡量我們所經歷過的變化究竟是正面還是負面的,而且我們所衡量的依據不再是恐懼,反而會是正能量,是機會意識。

只有“活到老,學到老”,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鉆研業務,勇于探索創新,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和專業水平,才能在時代的天空下開創出屬于自己的一片領地。所以,讓我們重視學習的意義,拿起學習的武器,享受學習的樂趣,把終身學習當作一種理念來堅守和踐行吧!

【實用寶典】

終身學習不是叫你埋頭苦干地去學習各樣的知識,也不是單純指書本上的學習。知識不但可以來源于書本,更多的是來源于生活。終身學習需要培養科學的學習習慣:

(1)主動學習的習慣。主動學習,意指把學習當作一種發自內心的迫切需要和愿望,堅持不懈地進行自主學習、自我評價、自我監督,必要的時候進行適當的自我調節,使學習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具體地說,主動學習的習慣主要包括六個方面的內涵:一是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情;二是對學習有如饑似渴的需要,有隨時隨地只要有一點時間就要用來學習的勁頭;三是對自己的學習及時有效地進行評價;四是主動調節自己的學習行為,以適應不同的環境和需要;五是遇到困難時能夠堅持不懈;六是要正確對待別人的幫助。

(2)不斷探索的習慣。不斷探索,就是在未知的領域里,憑借自己的興趣愛好、憑借自己的發現和尋找進行學習,多方尋求答案,解決疑問。培養不斷探索的習慣,一是要對周圍某些事物、現象,對聽到和看到的觀點、看法有濃厚的興趣;二是要不斷豐富自己的信息資源;三是要對新事物有開放的心態。

(3)自我更新的習慣。自我更新,就是不固守已經掌握的知識和形成的能力,從發展和提高的角度,對自己的知識、認識和能力不斷地進行完善。自我更新,需要不斷地對自己掌握的知識和能力進行聯系、推敲、質疑和發展。一是要對一切新信息和新事物持有開放的心態,對待信息要采取吸取精華、棄除糟粕的明智之舉;二是培養對新事物、新現象的敏感性;三是要善于進行反思;四是要擴大自己的視野,給自我更新開發知識源泉;五是虛心也是自我更新需要的重要素質;六是重視別人的意見,主動納言。

(4)學以致用的習慣。學不致用,當然無用;學以致用,自然會有用。養成學以致用的習慣,一是要經常觀察和思考;二是要學會“做”,這是這一習慣的核心;三是總結出實踐中蘊含的規律性的知識。

(5)優化知識的習慣。優化知識,就是指管理知識與處理信息。科學管理知識和處理信息需要做到這樣幾點:一是要對知識的內容與方法進行反思,如學習是否專一、收集的信息是否足夠、解析信息是否全面、是否有鉆研精神等,做到多思考、多復習;二是要學會有效地利用計算機和網絡,同時要在了解的基礎上避免對計算機和網絡的不良運用。

習慣秘笈

“改變”是一切進步的起點,而“學習”是改變的決定性因素。你永遠不知道時間過得有多快,但它一直是在改變。所以你現在就要準備好終身學習,迎接未來所有的改變!

第三節不懂就問,打造一顆有教養的頭腦

即使你是一個天才,你也不可能一通百通。一個聰明的人,他的聰明之處在于不懂就問,虛心地向他人求教。

——美國微軟公司董事長 比爾·蓋茨

一個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不懂的事情向別人請教是必要的。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愛因斯坦說:“我沒有什么特別才能,只不過喜歡尋根問底地追究問題罷了。”這些話都是告訴我們學習要誠實,不懂就要去請教別人。養成不懂就問的良好習慣,對我們的一生都是有益的。

很多偉大人物之所以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是與他們養成不懂就問的學習習慣分不開的。中國近代民主主義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就是最好的例子。

【精彩故事】

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讀書。那時候上課,先生念,學生跟著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樣。學生讀熟了,先生就讓他們一個一個地背誦。至于書里的意思,先生從來不講。

一天,孫中山來到學校,照例把書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學的功課。先生聽了,連連點頭。接著,先生在孫中山的書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孫中山念一句。孫中山會讀了,就回到座位上練習背誦。孫中山讀了幾遍,就背下來了。可是,書里說的是什么意思,他一點兒也不懂。孫中山想,這樣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壯著膽子站起來,問:“先生,您剛才讓我背的這段書是什么意思?請您給我講講吧!”

這一問,把正在搖頭晃腦高聲念書的同學們嚇呆了,課堂里霎時變得鴉雀無聲。

先生拿著戒尺,走到孫中山跟前,厲聲問道:“你會背了嗎?”

“會背了。”孫中山說著,就把那段書一字不漏地背了出來。

先生收起戒尺,擺擺手讓孫中山坐下,說:“我原想,書中的道理,你們長大了自然會知道的。現在你們既然想聽,我就講講吧!”

先生講得很詳細,大家聽得很認真。

后來,有個同學問孫中山:“你向先生提出問題,不怕挨打嗎?”

孫中山笑了笑,說:“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妙語點評】

我們理應學習孫中山先生那種不懂就問的精神,還要認真思考和體會他小時候說的那句話:“學問學問,不懂就問,為了弄清道理挨打也值得。”我們在學習過程當中,遇到不懂的問題,不能不懂裝懂,要善于思考,及時提問,虛心求教,要讓不懂就問的良好習慣伴隨我們的一生。

【智慧感悟】

虛心求教,不懂就問。問,沒什么大不了。很多人會覺得丟人,覺得把自己在外人面前自設的面子給丟掉了。其實,面子是別人給你的限定和束縛,你完全可以不去理會,記住一句話,面子是這世界上最不值錢的東西。只要你虛心地、真誠地去請教別人,此刻你的虛心成就了你的成長,這次不懂的下次就知道了。

要想進入一扇門,必須讓自己的頭比門框更矮;要想登上成功的頂峰,就必須低下頭彎起腰做好攀登的準備,即不懂就問,虛心向別人求教。那些登上事業頂峰的人們,在講臺上發表演說時,總是微微低著頭俯視腳下的人群,因為他們站在高處;而他們腳下成千上萬的人們,總是高高地抬起頭向上仰望,因為他們站在低處。民間有句非常貼切的諺語:“低頭是稻穗,昂頭是稗子。”越成熟、越飽滿的稻穗,頭垂得越低。只有那些穗子里空空如也的稗子,才會顯得招搖,始終把頭抬得老高。

一個人的知識是有限的,所以,我們不應把提問當作一件羞恥的事。相反,這是一種博采眾長的學習方法,既提高了我們的學習效率,也體現了一個求學者應有的度量。一堆巨石被山洪沖到草地上,把一片小草壓在下面,小草為了呼吸那清新的空氣,享受那溫暖的陽光,改變了生長方向,沿著石間的縫隙彎彎曲曲地探出了頭,沖出了亂石的阻隔。這也是在告訴我們,為了自己的生存,為了自己增長某方面的知識,只要別人這方面比我們強,就值得我們去請教。

總之,不要看輕自己,不必自怨自艾,世間很少全才,更少有十全十美的人,只要你有一技之長,你就可能在這方面勝過別人。韓愈說:“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又說“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虛心求教,肯向別人學習,這才是“不懂就問”的精神。

【實用寶典】

當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問題,遇到難題時,我們首先想到的常常是自己尋求、摸索。而當自己實在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時,就要想到學著去問了。這“問”的哲學,直接關系到我們能否快速、順利地得到答案。在如何“問”的問題上,以下幾點是關鍵:

(1)把握“問”的時間。有問題需要請教同事、領導的時候,一定要關注時間。問題出現,我們一定要先看資料、看前例、看聯系,而不是一出現問題就詢問同事或者領導。一次兩次,他們會覺得你積極主動,但次數多了,他們能否有這樣的感覺就很難說了。所以,一定不要馬上就“問”。

(2)抓好“問”的時機。有問題需要請教別人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時機。時機的選擇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別人對這個問題能否給予答復,以及答復時的態度和答復的滿意度。不能在別人最忙碌的時間去問,不能在別人心情煩躁時去問,不能在別人特別想休息時去問。所以,我們要學會察言觀色,在最恰當的時機去“問”。

(3)運用“問”的方法。有問題需要請教別人的時候,一定要留意方法。請教、詢問時的方法好與壞,直接導致的同樣是能否給予答復,以及答復時的態度和答復的滿意度。假如你的一個不恰當的用語,正好刺到被問人的忌諱,就很可能“問”不出你想要的結果。

(4)反思“問”的結果。請教問題的目的是要解決問題。但問題解決后要多問幾個這樣的問題:為何我就沒有想到這樣解決?為什么我沒有這樣去思考?為什么他會這么處理它?等等。千萬不要“為結果而結果”。要知道,對結果進行反思的“不懂就問”是取得質的飛躍的最好途徑之一。

不懂就問,應該做到有準備地“問”。這樣的“問”才能“問”出結果,“問”出水平,“問”出進步。

習慣秘笈

所謂“學問”,就是既學又問。善學者必善問。“問”是由思考得來的。凡是有學問的人,必定是勤于思考,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而且追問到底的人。

第四節取長補短,巧妙“嫁接”別人的長處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述而》

我們常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人都有他的長處,也有他的弱項,只要你細心就會發現每個人的身上都有閃光的亮點。所以我們做人做事必須保持謙虛的態度,要學習他人的經驗,學習他人的智慧,學習他人的教訓,學習他人一切可以作為借鑒的東西,善于汲取別人的長處來充實自己、完善自己。

學會多角度看人,學會欣賞別人的優點,學好贊美別人的長處,常對世界懷感恩之心,你的人生就進入一種更新、更美的境界。

【精彩故事】

有一個網絡公司的編輯張某,很有才華,也很有能力,他做事效率高得驚人。但他有時候會自作主張,用領導的話說,就是不按常理出牌。而跟他做一樣工作的另一個同事,相對來說沒有他那么有爆發力,也沒有他的創新能力強,但對方做事很踏實,而且每次都能超額完成任務。因此領導就很偏愛他那個同事,每次會議上都拿這位同事作為標桿,讓張某向同事好好學習。張某卻很不屑,覺得對方做的并不怎么樣,只要自己稍微做得認真一點就可以超過他。

這位同事跟張某關系也不是很友好,倆人雖然做的是一樣工作,但都互不理睬,相互保密。張某很不喜歡這個同事,覺得同事心眼不好,喜歡算計,經常在領導面前說自己壞話,與這樣的人為伍簡直就是一種恥辱!不過,張某依然經常被批評,他的同事依然經常被表揚,而且領導依然提醒他多向同事學習。

非常遺憾的是,在公司工作半年后,張某參加轉正筆試和實操均不合格,這對他來說打擊甚大!領導這次并沒有罵他,只是讓他回去好好想想。在接下來的一個月,他還有最后一次考核機會,如果這次再不合格,那他只能打包走人了。

因為切身壓力所迫,以及后來領導的提醒,張某很快調整了自己的心態,決定先不管對方的人品有多糟糕,去學習對方身上的優點。

天生聰慧過人的張某,學習能力非常之強,很快就超過了那個同事。除此之外,他也慢慢意識到了他們編輯部門其他幾個人身上的優點,而且心里很明確需要向大家學習什么樣的技能。

就這樣,張某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參加筆試和實操考核的時候,順利通過!

【妙語點評】

實踐告訴我們,在職場放大別人的優點去學習,你會變得很開心!而這個故事更深刻的意義在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即使“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人也有力所不及之處。善借外智,才能思路開闊;善借外力,才能攀上高峰。否則,就是狹隘的自大心理的反映,其結果只能有一個:停滯不前。

【智慧感悟】

要想學習他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除去勉勵自己之外,在與人相處時要自身保持低調,肯定他人長處,胸有足夠雅量,傾聽不同聲音,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取長補短,讓自己更趨近于完美。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安县| 买车| 隆昌县| 沁源县| 称多县| 山阳县| 铁岭县| 吉水县| 织金县| 沿河| 民权县| 余庆县| 凯里市| 渝中区| 德令哈市| 乐亭县| 铜山县| 桃源县| 罗田县| 连州市| 和平县| 微山县| 颍上县| 沭阳县| 和平区| 墨玉县| 牙克石市| 海原县| 邹城市| 汾西县| 皋兰县| 体育| 湖北省| 北辰区| 余干县| 崇左市| 山东| 仪陇县| 同德县| 娄烦县| 郎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