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讀懂親子性格色彩——孩子以天生性格成長,才會長成“茁壯的樹”(2)
- 親子性格的力量:聽小嘉老師講親子性格色彩
- 小嘉老師
- 3106字
- 2015-12-28 11:49:54
小嘉教子微語錄V
父母與孩子性格匹配的四項原則
孩子在只按自己意愿進行教育的父母指導下成長,只會一點點地剝蝕他們的自信心和存在感。然而,把握一些原則、匹配親子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讓親子關系變得更加融合。
其一,父母應該承認孩子的性格有可能與自己的不同。在很多父母眼里,孩子就像外星人一樣,可是,在旁人看來,他的生機勃勃、他的小個性是一樣的獨特而受歡迎。所以,與其苦惱于“為何孩子不像我”,不如接受“我的孩子當然跟我不一樣”的想法。只有真正接受“人與人相處時,最重要的是能接受他人與自己的不同”的事實了,才能協調好性格之間的差異。
其二,父母應放棄對理想性格的期待。不要看到孩子沉默寡言就期待他能言善辯,不要看到孩子害羞內向就覺得他像傻瓜一樣不會表達自己。其實,每種性格本身都有其獨特的魅力,一味地要求孩子具備與天生性格不一致的特征,只會阻礙固有個性中優點的發展。事實上,孩子只有充分發揮其自身性格的優勢,才能自信滿滿地面對生活。
其三,父母要善于觀察孩子,發現他們的天生性格。每個人都有自己注意力集中的興奮點,孩子也不例外,因此,父母要想與孩子的性格相匹配,就要善于觀察孩子,就要正確感知孩子的性格。
其四,孩子表現固有性格時,應稱贊其長處。讓孩子按照其天生性格成長,他們才能感到快樂,才能充滿自信。不過,承認孩子的天生性格,并非把孩子培養成父母所期待的樣子,而是幫助孩子把固有的潛能,也就是他們獨特的氣質充分地發揮出來。
03“九型人格”教育,開啟父母與孩子的性格魔盒
人的性格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但是一旦形成就有相對的穩定性。通常,3歲的孩子在性格上已經有了明顯的個體差異,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其性格改變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小。所以,培養孩子性格的關鍵取決于養育方式。這里所說的“九型人格”教育就是開啟父母與孩子的性格魔盒的一把密鑰。
九型人格是希臘語中代表“九”的單詞“ennea”和表示“圖形”的單詞“gram”的合成詞,它按照人們的思維、情緒和行為的各不相同,將人分為九種互不相同的性格類型。在這九種性格類型中,沒有哪一型比較好,也沒有哪一型比較差。事實上,每個人都有幾種不同類型的性格特征,只是其中居支配地位的性格特征會決定著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思考和處世方式。
通過九型人格理論,我們能客觀地了解并審視自我、明確自身優勢與潛能,進而掌握良好的人際交往技巧與方法。同時,九型人格這一理論還能幫助我們在了解自己和孩子的性格類型的基礎上,明確教育孩子的方式與方法。
如果說通過九型人格理論掌握我們的性格類型,只是邁出正確了解自我的第一步的話,那么,對其進行深入研究,才是幫助我們更準確地感受并理解自己,繼而找回真實的自我,讓自己自由自在地生活的真諦所在。
小嘉教子微語錄V
如何將九型人格理論運用于家庭教育中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有這樣的體驗:盡管自己每天都在反省,可是遇到類似情況時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要知道,改變一個人是件極其不易的事情,對于已經形成的習慣,如果沒有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和徹底改變的決心,一切付出只會變得徒勞。所以,如果你真心希望孩子有所改變,那么就要深入地了解和接納他們,同時你還要具備堅強的意志和熱情的態度。那么,對于“九型人格”這種教育方式,又該如何將其運用于家庭教育中呢?
第一,父母首先要正確地了解自己。因為只要當父母真正地了解自己時,才能為自己同時也為孩子帶來很多變化。雖然對多數父母來說這是一種挑戰,但是為了能給孩子一個安定的成長環境,為了與孩子的步調保持一致,為了讓孩子對父母和社會充滿信賴感,通過了解自己,你肯定會找到最適合自己也最符合孩子特點的教育方法,而正是這一過程恰恰穩定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
第二,了解如何與孩子共同成長,減少親子相處過程中的矛盾。誠然,父母與孩子相處時很容易產生摩擦,尤其當自己與孩子性格不同時更是如此。所以,真正了解自己和掌握如何減緩壓力的方法才是能為孩子帶來快樂的最好途徑。
第三,了解自己與孩子的優點和潛力。性格沒有好壞,每種性格類型都有其獨特的優點。所以,父母要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性格優點,培養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家長,而孩子受到父母身上散發出的這種良好性格的影響,也能更好地挖掘和發揮自身的潛力。
04父母性格不同,教子方法也不同
性格是一個人固有的色彩和味道,即使是父母與子女,性格也會不同。然而,現實生活中,不少父母固執地按自己的性格教育孩子,結果不但影響孩子一生,還往往令自己疲憊不堪。
不久前,我做過這樣一個心理輔導:一位年輕的上班族媽媽告訴我,她那剛滿六歲的女兒總拿自己開玩笑。在她看來,這是孩子不懂得尊重別人的表現,這讓她很惱火。我問她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這位媽媽說,因為孩子沒有遵守約定,所以,她嚴厲地批評了孩子,而孩子卻抓住她話語中的“小辮子”,跟她開起了玩笑。更令這位媽媽不可思議,甚至是惱怒不已的是,為什么面對如此嚴肅的問題,女兒會表現出一副嘻嘻哈哈的樣子:“她怎么不能像我一樣認真對待呢?”這種情況我見過很多,用本書介紹的九型人格理論來分析就是:媽媽屬于“完美型”媽媽,對每件事情都要恪守原則、謹慎對待;而她的女兒屬于“活躍型”孩子,總是追求快樂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因此,這位媽媽在不了解親子性格差異的前提下就斷然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管教孩子的話,很可能會費力不討好。
經過我的一番引導和幫助,這位媽媽漸漸了解了自己與孩子性格類型的共同點和差異之后,她又試著去理解孩子的想法,于是,在接下來的一次心理輔導課上,她這樣對我說:“當我明白了性格差異的存在,再去看孩子的行為時,我突然弄懂了很多事情。相比以前,我一直認為女兒的舉動是在向我反抗、向我示威。可是,當我真正走入孩子的世界,試圖去讀懂她、安撫她時,我竟然發現其實孩子并不是一味地只想逃避,她是會集中精神聽我講話的。”不得不說,這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這位媽媽通過了解孩子和父母的性格類型,從而更好地理解彼此,使自己與孩子共同進步。
現實生活中,依然會有很多父母總是按自己的模式去看待、評價孩子,結果不但限制了孩子的發展,也讓親子關系變得極不融洽。活潑、積極的外向型爸爸常常覺得沉靜、害羞的內向型孩子很無聊、很乏味;安靜、穩重的內向型媽媽常常覺得活潑好動、經常惹禍的外向型孩子一點也不安分……到頭來,這些父母只會嘆氣說:“我與孩子簡直就是八字不合。”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一種性格一定適合另一種性格”的原則。看看那些甜蜜戀人、幸福夫妻、和諧親子吧,你會發現很多時候,他們的性格是完全相反的。不管雙方性格是相似還是不同,都會有磕磕碰碰,只有相互理解才能和睦相處。
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沒有誰的影響可以比父母的影響大了,而父母的教育方法又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性格成長,而且由于父母性格類型的不同,也會使孩子的后天性格發生很多改變。所以,要想做一個智慧的父母,就請先了解自己、了解你的孩子吧。要知道,只有找到了適合自己性格的教育方法,才能給孩子一個最好的未來,而那些只顧自己意愿、不考慮自己行為給孩子造成不利影響的父母,其行為終究不能稱之為“教育”單方面的行為而已。
小嘉教子微語錄V
以孩子喜歡的方式表達愛意
世界上沒有哪個父母是不愛自己孩子的,但是在愛的路上,我們仍需記住這樣一句話:任何不考慮孩子的真正需要,任何父母單方面固執己見、一意孤行的行為,最終只會毀掉孩子。然而,當父母嘗試改變自己的時候,孩子才會有所進步;當父母真心接受孩子的性格色彩和氣味的時候,孩子才可能有一個最好的未來。這也正是為什么“要以孩子喜歡的方式表達愛意”的原因所在。只有在自主性受到尊重的前提下,孩子的性格才有可能向好的方向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