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成功的職業生涯源于積極心態
書名: 你能行:微軟精英給年輕人的職場忠告作者名: 肖文鍵本章字數: 10623字更新時間: 2015-12-28 11:49:39
一個人擁有積極的心態,就能樂觀豁達地面對職場沉浮;一個人擁有積極的心態,就能勇往直前地面對工作中遇到的挫折;一個人擁有積極的心態,就能坦然面對職場中的得與失……總之,成功的職業生涯源于積極的心態。
忠告1.職場中你輸的不是能力,而是積極主動的心態
年輕人要擁有一顆積極、主動的心,要善于規劃和管理自己的事業,為自己的人生做出最為重要的抉擇。因為沒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事業,沒有什么東西像積極主動的態度一樣更能體現你自己的獨立人格。
——李開復
李開復于1998年加盟微軟,隨后創立了微軟中國研究院,任微軟全球副總裁,是信息產業的執行官和計算機科學的研究者。
積極主動這個詞最早是由著名心理學家維克托·弗蘭克在獄中提出的思維準則,這正是每一個追求成功的人都應具備的人生態度。
一些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項統計,每一個人每天大約會產生5萬個想法。如果擁有積極的態度,那么就能富有創造性地把這5萬個想法轉變成正面的能源和動力;如果擁有消極的態度,那么就會把這5萬個想法變成負面的障礙與阻力。
同樣的道理,我們面對工作也需要積極主動的態度。如果我們能積極主動地工作,那么工作就會給我們回報。相反,如果我們消極怠慢地工作,那么永遠也不可能取得任何成就,甚至還可能被解雇。
然而,很多剛入職場的年輕人,他們總是認為自己的工作不如意,消極地對待工作。上班時,常常聊QQ、逛淘寶網、玩游戲、看電影等,對領導交待的任務從不認真完成,整天抱怨工資低,還總想換工作,甚至時不時地曠工,有意跟公司過不去。
微軟精英李開復針對年輕人這種現象,勸導他們:“年輕人要擁有一顆積極、主動的心,要善于規劃和管理自己的事業,為自己的人生做出最為重要的抉擇。因為沒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事業,沒有什么東西像積極主動的態度一樣更能體現你自己的獨立人格。”這便是他成功的秘訣之一。我們一起來看看李開復是怎么積極主動地工作的:
微軟公司規定,全球各研究院每年都有4次向比爾·蓋茨匯報工作的機會。大家非常重視這4次機會。全球各研究院在匯報的幾個月前就開始提早排隊,報上最得意的成果。
微軟中國研究院剛成立的那一年,在幾個研究項目還沒有得到最終結果時,李開復就冒險爭取了6個月后向比爾匯報兩個研究成果的機會。因為李開復很清楚當時很多人都不理解中國研究院,如果能在比爾面前成功地演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那么就會對中國研究院的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
當時,很多人都為李開復的做法感到擔憂,但李開復初步評測了當時的4個項目,認為它們可能在6個月后會得到好的結果,但它們各自的成功概率也只有60%。盡管如此,李開復不可能等到100%確定后再去申請,那樣就可能錯失機遇。于是,李開復用兩個措辭含糊的報告題目預訂了位置。
果然不出李開復所料,6個月后,兩個項目得到了非常好的結果。因此,李開復修改了報告題目,10多個人一起飛到美國向比爾做了現場演示。演示非常成功,比爾高度評價了他們的項目。
在匯報的第二天,比爾說了一句非常著名的話:“我敢打賭,你們都不知道,在微軟中國研究院,我們擁有許多位世界一流的多媒體研究方面的專家。”比爾這句話在微軟公司建立了中國研究院的信譽。
比爾贊賞的不只是李開復他們所帶去的項目,還有他們積極主動地爭取匯報成果的機會的這種態度。
態度決定一切,李開復之所以能夠在工作中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是因為他擁有積極主動工作的態度。假如他像其他人那樣,消極地等待機遇,散漫地工作,毫無疑問,他肯定會錯過這次機會,那么中國研究院也不會擁有如此高的聲譽。
微軟精英華宏偉說:“人是可以做成主動的。在業務來之前就主動地做一些事情。在問題沒有發生之前就主動地做一些事情,在問題很小的時候就解決掉,而不是等問題到了很大的時候才來解決。”
積極主動不僅是一種行為美德,也是一個人在工作中應該持有的態度。如果一個人能抱著積極主動的態度做事,那么不管他從事什么工作,都會得到領導和同事的喜歡。那么如何遠離被動習慣,培養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呢?李開復給年輕人提供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一、面對他人言,冷靜辨析、積極求證
如果你想知道什么,不要立即去問別人,可以去書里或者網上找答案,實在無法解決,再向他人求助。假如你聽到了什么,也不要盲目地信從,自己應該去網上驗證一下,再作出判斷。
二、不要讓事情找你,應主動對事情施加影響
每一件發生在你身上的事都應該是由你的決定而發展、變化的,不應該是因為你無所作為才變成現實。所以,我們要積極主動地去完成每一件事情。
三、不要習慣性地同意或追隨別人,要有主見
年輕人一定要知道自己喜歡什么、需要什么,千萬不能隨波逐流。否則,時間久了,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我們要學會在每一件小事上表達出自己的意見,學會對自己的生活做出合理的安排。
四、不要說“我辦不到”,積極主動地去嘗試解決每一個問題
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不要給自己找借口,而應該靜下心來努力地尋找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然后再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冷靜一段時間再來解決這個難題。
五、多說“我要……”等積極語言
語言會下意識地引導我們的思想,也會真切地反映一個人對環境的態度。因此,我們要學會在言語中賦予自己決定的權利,經常說一些積極主動的話語,比如“我選擇……”“我要……”“我決定……”等。
職場忠告
在職場中,工作積極主動一些,機會就多一些,薪水就高一些。因此,剛入職場的年輕人一定要積極主動地工作。這樣,更容易獲得領導與同事的喜歡,更容易獲得機會,工作起來自然會得心應手。
忠告2.自信是號角,鼓勵你奮勇前進
只要能籌措到足夠的資金,并且請到優秀的人來幫我做事,我一定會成功!
——比爾·蓋茨
比爾·蓋茨,美國微軟公司的董事長,與保羅·艾倫一起創建了微軟公司。在1995年到2007年的《福布斯》全球億萬富翁排行榜中,比爾·蓋茨連續13年蟬聯世界首富。
愛默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蕭伯納也說:“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由此可知,自信對我們是多么重要,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學習中,我們都必須對自己充滿信心。
信心是一汪山泉,不斷滋潤你追逐夢想的心靈;信心是一種堅定的信仰,使你堅持不懈地向夢想前進;信心是你心中的太陽,能照亮你前進的方向;信心是一根柱子,能撐起你精神世界里那片廣漠的天空……我們只有對自己充滿信心,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我們的潛能,才能擺脫平庸,才能取得一番突出的成就。
然而,有一部分剛畢業的大學生也缺乏自信。他們對社會充滿了恐懼,總覺得社會黑暗、人心險惡。因此,當他們步入社會時,總是前怕虎后怕狼,唯唯諾諾,不敢前進。在職場中的具體表現便是:找工作時,看到世界500強的公司時,便不敢投簡歷;在面試時,不敢抬頭看面試官的眼睛,唯唯諾諾地回答面試官的問題;在工作時,不敢向領導表達自己的見解,聽之任之……
比爾·蓋茨深知: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是對自身能力的正面評估,是一種健康、積極的個人品質。一個人只有對自己充滿信心,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回顧自己的成長歲月,比爾·蓋茨發現自己最初正是因為堅信自己能取得成功,所以,他才成功地創辦了微軟。在這里,比爾·蓋茨愿意把他青少年時的那份自信分享給大家,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天晚上,正上中學的比爾將幾張有點皺巴巴的活頁紙遞給爸爸,并說道:“前幾天,校長喬治·瑞爾先生在班上講了一些經濟學方面的課程,并交待每個學生下周都要交一份有關投資的報告。由于我對這個投資很感興趣,所以,我早早地擬了一份草稿,請你幫我看一下。”
比爾父親接過一看,題目是“蓋氏家族的投資計劃”。
“我想請你做我的法律顧問。”比爾·蓋茨說道。
比爾父親問道:“那我先考考你,什么叫做‘投資’?”
比爾·蓋茨想了想回答道:“簡單地說,‘投資’就是一種用錢的方式。用錢的方式有很多,但是‘投資’就是要把錢用在最有機會變出更多錢的地方。”
“不錯,觀點很清楚。”比爾父親贊賞道。
比爾·蓋茨得到了父親的贊賞,更加活躍地說道:“我敢打賭姐姐克麗絲汀一定不敢投資,她一定寧可把錢存在銀行里,她是一個膽小鬼。”
比爾父親有些不悅地說道:“別這樣說你姐姐。現在,我先來研究一下你的這份報告,然后再決定要不要接受當你的法律顧問。”
比爾父親仔細地查看這份報告,比爾·蓋茨將自己當做一個發明家,擁有一套全新的醫療設備,并大量生產這個產品,行銷到整個西雅圖,再用賺來的錢照顧那些孤苦無依的病人……
比爾的父親看到這里,臉上露出了會心的微笑。然而,更讓他高興不已的是,比爾報告中的最后一句話:“只要能籌措到足夠的資金,并且請到優秀的人來幫我做事,我一定會成功!”因為這句話充分說明了比爾·蓋茨相當自信。
當父親看完報告后,比爾·蓋茨就迫不急待地問道:“怎么樣?你覺得如何?”
“簡直是太好了!比我想象中的還要好!這真的是你自己一個人寫的?”父親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喜笑顏開地說道。
“當然!”
比爾并沒有失言,他成功地創辦了微軟。
如果比爾·蓋茨年少時沒有那份自信,那么他絕對不敢從哈佛大學退學,自然不可能踏上創辦微軟公司的道路。正是因為他擁有這份自信,他才成功地創辦了微軟。
比爾·蓋茨用他的親身經歷告訴剛入職場的年輕人:如果想有作為,就必須對自己充滿信心。因為自信是號角,它鼓勵你勇敢地嘗試新的領域,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才能,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從而摘取成功的桂冠。
無獨有偶,微軟精英李開復也深有同感,他在《做最好的自己》中說道:“所謂自信,就是要在充分認識自己的基礎上充分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在面對困難與挑戰的時候,將自己最大的潛能釋放出來,相信自己可以在理想和興趣的引導下堅定不移地走向成功。”那么如何培養自信呢?
李開復在《做最好的自己》中建議大家采用以下6個步驟培養自信心。
一、尊重自己,鼓勵自己
李白說:“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都有尚未發掘出來的潛力與特質。只要努力發揮出這些潛質,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取得成功。因此,自信的第一秘訣就是永遠相信自己有足夠的潛能,并因此尊重和鼓勵自己。
二、贊美自己,從潛意識做起
用具體的事例反復“訓練”你的大腦,經過潛意識的每一次思維,告訴自己你是最值得信任的,你應當為自己自豪,必須成為自己最好的拉拉隊。
三、用言行激發自信
1.多用“我認為”“我希望”等語詞來激發自己。
2.學會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一旦獲得他人的認可,信心將倍增。
四、從成功里獲得自信,從失敗里增強自覺
不管獲得多么小的成功,都要為自己感到自豪,鼓勵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如果失敗了,便學會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鼓勵自己繼續前進。
五、制定具體目標,由自覺達到自信
在培養自信時,既要基于自覺的態度,又要設定具體可行的目標,并根據目標一步一步地前進。在不斷實現目標的過程中,自信也隨之增強。
六、發揮優勢,放飛自我
培養自信的關鍵在于認識并發掘自身的優勢,讓自己有更大的機會取得更優秀的結果,從而增強自信,走向成功。
職場忠告
只要不給我們自己設限,人生中就沒有限制你發揮的樊籬。年輕人一定要對自己充滿信心,只有對自己充滿信心,才能相信自己有能力勝任這份工作,才能在工作中做出一番成就,才能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挫折與磨難。
忠告3.抱怨工作、自嘆懷才不遇的人都沒有才
一般來說,懷才不遇的人都覺得自己是個“人才”,而周遭的林林總總卻阻礙了自己的發揮,于是開始消極厭世,把自己與眾人劃分開來,慨嘆“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醉”,于是飄飄然幾欲歸隱了。
——老可
老可,本名可會明,供職于微軟MSN中文網。
古往今來,我國有眾多懷才不遇之士。他們雖然有非凡的才能,卻懷才不遇,以致抱恨終生。比如,屈原、韓愈等有識之士。然而,時過境遷,不管是國家,還是職場,都在努力為廣大有才之士提供發揮潛力的平臺。
盡管如此,依然有很多剛入職場的年輕人自嘆懷才不遇,抱怨命運不公平。2009年,一封被網友譽為“史上最牛的辭職信”迅速躥紅網絡。據了解,這封辭職信出自湖州某物業的一名保安之手,不僅全文用文言文寫,而且近400字的文中運用了近20個典故。
在網上看過這篇辭職信的朋友不得不承認此作者頗有一些古文功底,他開篇首先作了自我介紹:“李云舟者,蜀中高隱,川北野儒也!浪跡江南,棲滯湖州。”接著便感慨自己懷才不遇,“雖有經天緯地之才,而奈時遇不濟,命運多舛,馮唐亦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竄梁鴻于海曲……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古今才大難為用。”
另起一段便自我表揚:“吾之品格精神,如臨風之玉樹,又如當空之明月浩然,怎堪與俗流共舞哉!可嘆屈身于湖州某某物業,為一小小秧護員。誠如伏櫪之驥,縱有千里之志,而奈縛手縛腳,無所可為,混跡于碌碌無為中矣!鑒于此,特向公司主管大人先生們引咎請辭!”
讀完這封辭職信,我們發現文中雖然有幾個錯別字,比如,臨(凌)等,個別典故引用不當,但如語文老師評價的那樣“瑕不掩瑜”。可是,如此有識之士,為什么沒有得到公司的重用呢?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仔細閱讀這封辭職信,我們不難看出此作者的“清高與孤傲”。當他不恥與“俗流共舞”時,他就已經將自己孤立了起來。
從現代“團隊精神”的常識來看,此作者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不合群”之人,其“唯我獨尊”的思想也是現代企業文化所不容的,也許這就是他“引咎辭職”的原因吧!
辭職事件給我們剛入職場的年輕人敲響了警鐘,很多高學歷的畢業生,尤其是那些名牌大學畢業的畢業生,他們進入公司以后往往會比較失落。因為當他們發現現實中的工作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樣,于是便開始抱怨自己“懷才不遇”。我們一起來看看微軟精英邢志新是如何對待“懷才不遇”的:
1998年11月2日,邢志新跨進了美羅大廈,去微軟公司面試。經過8關面試,邢志新已初步被Office技術支持部錄用。就在微軟要求他進行第9次面試簽合同時,心高氣傲的邢志新認為自己已經是軟件開發的部門主管了,還去做技術服務簡直是大材小用。因此,他斷然地拒絕簽合同。
然而,邢志新后來受到女友的點撥后,又想進微軟,于是,便給唐總打了一個電話。他確實是一個有才之人,經過面試,他被錄用了。
可是,剛入微軟時,邢志新依然心高氣傲,更不把公司的領導看在眼里。同理,公司領導自然也不看好他。因此,邢志新便像很多人那樣,開始抱怨自己懷才不遇。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他慢慢地調整了心態,認為自己只有做出了業績,才可能得到領導的重視,于是便收起心浮氣傲的心理,開始靜靜地等待展現自己的時機。
有一次,邢志新做一個case。他意識到這是一次機會,于是,便立即動手做了起來。然而,由于這家客戶基于微軟Office和后臺服務器的集成運用,并在此基礎上做了二次開發。可是,開發的這套方案不能正常運行,隨機出現數據不能保存的問題。邢志新沒有技術支持的經驗,而遇到的又是技術十分復雜的問題。他雖然先找出了問題的線索,基本上給了一個預備方案,但是,客戶不滿意,還要求找出原因。
在萬般無奈之下,邢志新不斷地重復再現對方的問題,最后才發現這種病因不應該出在Office軟件,很可能在二次開發的應用方案上。找到問題后,他喜出望外地給出了一套解決方案。終于,客戶依據這一解決方案解決了問題,微軟產品的聲譽得到了維護。
這段時間,領導也將邢志新的努力看在眼里。因此,沒過幾天,邢志新就得到了提升。
供職于微軟MSN中文網的微軟精英老可對此深有感觸,他曾說:“自嘆懷才不遇的人往往沒有才。”如果你堅信自己是一個人才,卻又自嘆懷才不遇,總是抱怨公司沒有給你發揮潛能的機會,或者賭氣離開公司。你在這樣想時,就應該明白一點:地球離了誰都會轉。公司也一樣,可以說,一家公司有你不多,無你不少,你的離開并不會給公司帶來多大的損夫。
所以,老可告誡大家:懷才就像懷孕,久了總能看出來。如果你真的堅信自己有才,那么不妨給自己證明自己能力的時間,等待機遇,甚至創造機遇,把自己的才能展現出來,自然就能得到領導的認可與重視。
那么,當今的大學生如何做才能避免走進“懷才不遇”的心理誤區呢?下面有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著眼現實,不盲目攀高、好高騖遠
大學畢業生普遍存在著對職業期望值過高、脫離現實的現象,這實際上是一種心理誤區。由于理論知識與實踐總有一段距離,沒有工作經驗的他們剛入職場后常常碰壁。因此,建議大學畢業生著眼現實,從基層做起,多積累工作經驗。
二、不心存不滿、怨天尤人,學會把握機會
在擇業過程中,大學畢業生自嘆懷才不遇、怨天尤人,從而,喪失了良好的機會。因此,大學生應盡早做好擇業準備,適當掌握一些必要的擇業知識和技巧。
三、勇于正視自我,不互相攀比、忌賢妒能
很多大學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不能正視自我,喜歡互相攀比、忌賢妒能,喪失了向他人學習的機會。所以,大學畢業生應該勇于正視自己的不足,多向他人請教、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四、相信自己,要有主見
自信心不足、缺乏主見是大學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出現的另一種心理誤區。所以,大學畢業生首先應該確定自己的擇業取向,主動推薦自己,一旦拿定了主意就不要再受他人干擾。
職場忠告
“所謂人才,就是你交給他一件事情,他做成了;你再交給他一件事情,他又做成了。”這句話值得每個自嘆“懷才不遇”的人反思。
忠告4.職場中遇到困境是你人生中的大幸
問任何一個在市場崩潰之前收購了什么的CEO……感謝上帝,先不說別的,市場崩潰,有時候你很幸運。
——史蒂夫·鮑爾默
史蒂夫·鮑爾默畢業于哈佛大學,獲得了數學和經濟學學士學位,是全球領先的個人及商務軟件開發商——微軟公司的首席執行官。
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句話的意思是禍與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轉化,比喻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可以說并非每一次不幸都是災難。因此,我們要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世間的幸與不幸。俗話說:“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我們在失去一件東西時,卻得到了另一件東西。其實,得與失、禍與福都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上帝是公平的,他沒有給你美貌,卻讓你懂得美麗靈魂的價值;沒有給你愛情,卻讓你懂愛情;沒有給你一個單純的世界,卻讓你懂得分辨是非。
有一天,農民把一個稻草人插在田埂上。稻草人頭上頂著一頂破草帽,身上套件寬大的青布衣裳,孤獨地守護著一片麥田。
稻草人望著孤寂的麥田,想起那些成群結隊的鳥兒時,就自言自語道:“我的身軀來自這片原野,我的心依然是那顆樸素的稻草心,可你們為什么要怕我呢?僅僅是因為我披上了人的衣裳嗎?”
稻草人見沒有人理會它,嘆著氣自語道:“這里曾經草長鶯飛,也許是我的到來打亂了這和諧的場景……”
稻草人的話還沒說完,一只停在它肩頭的云雁就打斷它的話,大聲說道:“不,你錯了。我們曾經在這片田野上肆無忌憚,我們的兄弟姐妹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是,你的到來卻警醒了我們,讓我們心存畏懼,用警惕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因此,我們才得以險中求活。相反地,假如沒有我們的侵擾,你也不會站在田邊。”
稻草人恍然大悟。
這雖然是一個寓言故事,但故事中小鳥的回答卻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示:禍與福是能相互轉化的。小鳥因為稻草人的到來不能再肆無忌憚,卻也因為稻草人的到來讓它們心存畏懼,才得以險中求活,從而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犧牲。
凡事都有兩面性,關鍵在于你以什么樣的態度去面對它。在創業面前,假如你以消極的態度去面對,那么毫無疑問,你最終還是會走向失敗;假如你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那么你離成功又近了一步,最終會走向成功。
在這個物質條件不斷得到提升的年代,很多人是父母的獨生子女,從小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從來沒有吃過苦。當他們大學畢業進入職場后,便無法忍受一點點勞累與辛苦。2010年6月,富士康公司員工跳樓事件雖然與公司的管理制度有很大的關系,但也充分說明剛入職場的這些年輕人的心理素質不足以承受職場中的種種挫折。
據一項調查表明,在職場中,近六成的年輕人無法承受職場中的挫折。其實,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遇到一些困難并不是壞事。有時候你所遇到的困難反而是你人生中的一大幸事。微軟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史蒂夫·鮑爾默深有感觸,當記者采訪他未能收購雅虎這件事時,史蒂夫·鮑爾默坦言道:“問任何一個在市場崩潰之前收購了什么的CEO……感謝上帝,先不說別的,市場崩潰,有時候你很幸運。”
2008年初,谷歌公司在搜索廣告與整個網絡廣告市場的份額遠遠超過微軟和雅虎。微軟首席官鮑爾默對此作出預計,網絡廣告市場總價值將增至近800億美元。然而,微軟和雅虎在這一領域的份額卻不斷遭到谷歌的侵蝕。因此,微軟經過商討決定,只有與雅虎聯手才有可能利用雅虎的網絡優勢來抗衡谷歌。因此,2月1日,微軟公司宣布以446億美元收購雅虎公司,這一舉動引起IT界“地震”。
然而,雅虎搖擺不定,使收購陷入了“拉鋸戰”。鮑爾默完全沒想到自己會遭到雅虎的拒絕。4月5日,他便向雅虎發出“最后通牒”,要求雅虎在3個星期內就微軟的收購提議作出回應,否則將直接將此事交由雅虎的股東決定。
但是,雅虎絲毫不受鮑爾默的影響,毅然決然地拒絕了鮑爾默的要求。5月3日,鮑爾默發表聲明稱,由于在收購價格上無法達成一致,微軟公司已撤回收購雅虎公司的提議。
后來在舊金山WEB2.0峰會上,記者采訪道:“鮑爾默先生,請問你怎么看待未能收購雅虎這件事?”
史蒂夫·鮑爾默坦然道:“問任何一個在市場崩潰之前收購了什么的CEO……感謝上帝,先不說別的,市場崩潰,有時候你很幸運。”
讀完上面的故事,我們發現史蒂夫·鮑爾默最后一句話道出了困境中幸與不幸相互轉化的關系。當微軟公司在搜索廣告與整個網絡廣告市場的份額遠遠低于谷歌時,鮑爾默意識到了市場危機。當他想收購雅虎以化解危機時,卻不想受到了雅虎的拒絕。這對于鮑爾默來說無疑于雪上加霜。在這種情況下,鮑爾默并沒有悲觀失望,而是看到了幸運的一面。
其實,不幸的背面就是幸運。是的,在職場中,當我們受到領導的批評時,我們可以改正自己的錯誤;當我們與同事出現矛盾時,我們學會了怎么跟同事相處;在我們辛苦工作時,不僅積累了工作經驗,還鍛煉了我們的毅力……
所以,面對工作中出現的困境時,不要悲觀失望。因為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必將會為你開啟一扇窗。也許他多給你一分美貌,就會少給你一分智慧;他多給你一分經驗,就會讓你多經歷磨難;他多給你一分財富,就可能讓你享受不到真正的幸福與快樂……
職場忠告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我們多少都會遇到一些困境,職場中更是如此。不過,困境不是懲罰,而是學習的機會。當我們成功地戰勝困境后,我們就學會了反思與堅強。最大的學習機會不是來自成功,而是來自困境。
忠告5.消除狹隘心態,培養寬廣胸懷
人生在世,我們要用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用胸懷接受不能改變的事情,并用智慧分辨二者的不同。
——李開復
有這樣一個經典的故事:
有一個老人為了讓兒子們多些人生閱歷,為了促進他們成長,于是就對他的3個兒子說:“你們三人出門去,3個月后回來,把旅途中最得意的一件事告訴我。我要看你們哪一個所做的事最讓人敬佩。”
兒子們聽從老人的安排,什么也沒說,就動身出發了。
3個月很快就到了,他們3個都回來了。老人便一一詢問他們所做的最得意的事情。
長子首先說道:“有一個人把一袋珠寶存放在我這里,他并不知道有多少顆寶石。假如我從中拿幾個,他也不知道。等到后來他向我要時,我原封不動地歸還他。”
老人聽了之后,說道:“這是你應該做的事,如果你暗中拿幾顆,那么你想你會變成什么樣的人?”長子聽了,覺得這話很有道理,便退下了。
次子接著說道:“有一天,我看見一個小孩落入水里,我立即把他救了起來,他的家人要送我厚禮,我沒有接受。”
老人聽了,說道:“這也是你應該做的事,假如你見死不救,那么你心里過得去嗎?”次子聽了,什么話也沒說,就退下了。
最小的兒子便上來說道:“有一天,我看見一個病人暈倒在危險的山路上,只要一個翻身就可能摔死。我走向前一看,竟然是我的仇敵。在那以前,我幾次都想報復他,但一直沒有機會。這次,如果我要弄死他,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但是我不愿意暗地里害他,我把他叫醒,并且送他回家……”
最小的兒子還沒說完,老人就拍著手,十分贊賞地說道:“你兩個哥哥做的也是符合良心的事,不過,你所做的卻是以德報怨,那就更難了。因為以德報怨更能彰顯人性的光芒。”
一般來說,一個沒有寬廣胸懷的人是無法去原諒那些曾經傷害過他的人,而要做到以德報怨,那就更難了。
故事中最小的兒子不僅不愿暗地里害自己的仇敵,而且還救了他一命。這種以德報怨的做法實屬難得,不僅僅彰顯出人性的光芒,更顯示出他寬廣的胸懷。
有一句話說:“一個人的心胸有多大,他的舞臺就有多大。”李開復對此也有相同的見解,他認為,一個人有多大的胸懷,就有多大的成就。
雨果說:“世界上最寬廣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胸懷。”李開復的胸懷讓許多人都感到震驚,然而,正是他這種寬廣的胸懷才成就了他輝煌的人生。
胸懷是人生的志向與抱負,是一個人對待世界萬物的氣量與風度,是一個人人格的品位與質量。胸懷能使弱者攀上別人難以到達的高峰,能使人包容他人的過錯,能使人在不懈的探索實踐中揭示人生真理……
胸寬則能容,能容則眾歸,眾歸則才聚,才聚則業興……有胸懷才能成功,有多大的胸懷才能取得多大的成就。
當你一旦擁有胸懷,你就會發現身邊的人并不像原來那樣不懷好意,那樣難以相處。只有擁有了寬廣的胸懷,你就能在成功的路上體會到更多的快樂與愜意。那么如何消除狹隘的心胸,培養寬廣的胸懷呢?
一、確定一個積極的目標
確定一個長遠的、積極的目標,那么就能看得很遠,自然不會計較眼前的得失。
二、正確處理人際關系
如果一個人不愿意結交和自己意見相左或強于自己的人,那么他只能在自己的小圈子徘徊。因為只有心胸開闊,坦誠交友,才能促使自己進步。
三、自我暗示,厭惡猜疑
當你懷疑別人在背后說你壞話時,你可以暗示自己“猜疑是有害的”“我不該懷疑他”等。反復強調,慢慢就能克服多疑的毛病。
四、學會袒露心底想法
假如某個人對你有意見,那么不妨坦誠地與對方交換意見,誠懇地把自己的疑問提出來,心平氣和地和對方交談。一旦解開疑團,自己便會豁然開朗。
職場忠告
在職場中,寬廣的胸懷使你能夠接受、支持或包容他人的不同意見,能夠讓你不計較成敗得失,不會因為一時一地的利益或一人一事的欲求而自亂方寸。從而有助于你與同事和睦相處,有助于你包容下屬的失誤……進而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