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 費隱禪師語錄
  • 佚名
  • 3263字
  • 2015-11-27 18:02:08

雜著

題血書華嚴經(楚文禪人乞)

法界無邊量。分明在一身。毛孔無窮盡。心思不可論。彼此多交攝。自他共一真。滴血收華藏。全經是血林。一字一法門。一筆一佛身。染凈同時顯。圣凡不二因。遮那純妙體。秪在剎那成。雖然如是。父母未生已前此身未具。者一部微塵經卷畢竟在甚么處。不妨向者里尋個分曉去。

跋天衣上座華嚴經

華嚴智境。重重無盡。無盡重重。不可說香水海。毛頭許華藏界。佛身廣大。菩薩無邊。神通莫測。智慧難窮。盡被天衣上座筆尖頭上放出墨光。一時收攝。罄無不盡。從前至后。自始至終。從內至外。一一筆遍歷華藏界。一一墨點出佛功德。義星朗耀于長空。文海浩瀚于意地。虛窗凈幾。不異于寂滅之場。斗室匡床。豈隔于妙善法堂。含毫吮墨。正是廣長舌相。展紙舒軸。莫非放光震地。風動云行。正明其六相大義。鳥啼花落。尤顯于十玄妙門。理法界。事法界。乃至事事法界。舍此又向何處歸宗。理無礙。事無礙。至于事事無礙。離他更說什么端的。直是大中現小。小中現大。一為無量。無量為一。于一毫端現寶王剎。坐微塵里轉大法輪。時時與遮那相見。念念被普賢把臂。可謂當人自己成就。慧身不由他悟。只要信得及。透得徹。便作佛之長子。亦為世之津梁。雖然如是。縱到恁么田地。猶是法界量邊。若要出法界量邊。須向祖師門下別覓棒吃始可。

題雪浪法師墨跡

雪浪法師。千古杰雄。談經義。勝前人。瀾翻貝葉新新旨。唾吐注文舊舊塵。天下聲騰雷灌耳。京師僧擁火傳薪。況能書法超群輩。金畫銀鉤妙入神。活動宛如源水瀉。端方堪比玉華新。光輝映目多琳聚。晉代流芳有真。

金剛經跋

此經無住為宗。真空為體。破疑為用。熟酥為教相。然無住者不住有無。對待之法如旋火輪。如水長逝。無暫停息。以見此般若之性。亙古恒存。熾然不息。無容人涉途路。受波吒。落窠臼。若涉途路。受波吒。落窠臼。則非契此般若之性也。真空者十法界中四圣六凡。千差萬別。不出依正二報。根塵識三六三十八當體全空。無有一法可當情。以見此般若之性徹底真空。無容人別作解會也。破疑者如須菩提在會當機。頻頻發問。種種生疑計二十七。而世尊悉皆按下。都與決破。如金剛寶劍不容人擬議觸犯。所謂對有有壞。遇空空敗。總教人直下信入。到真空無住之法為究竟也。熟酥者蓋世尊自出世來。住世四十九年。說法三百余會。從阿含小教。方等并談。至此般若會上。諸大弟子根機淘汰。才得純熟。堪歸實相無上甚深妙法。然則此經具有此四重大義。故自古至今。傳布人間。流通四海。若緇若素。若男若女。咸肯書寫讀誦。受持解義。乃至刊刻印行。皆是宿種善根而來。以能信受此法。如乳之變酥。酥之變熟。更無疑惑者矣。且此經古德常稱為句句鐵橛子。令人豁落見聞。悟旨發機。所以六祖大師一聞應無所住便悟得。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更有古德忽聞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亦皆開悟。溯上若在家。若出家。受持讀誦。信解悟入者亦不勝屈指。可見此經是傳佛祖之慧命。是眾生入道之增上緣。以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故能普令十二類生悉皆悟入無余涅槃。蓋以般若無住故。般若實相故。般若破疑故。如是則重谷陸居士具有宿根。荷負此法。刊刻流通。印行布施。亦是要人悟入此無住之真宗。傳佛祖之慧命。乃作自利利他。于塵勞網中做個金剛漢子。雖然如是。更須分曉佛未開口。祖未西來。者一著子透脫得灑灑落落。不依佛。不依法。不依賢圣僧。才有自由自在分。不然依經解義。三世佛冤。離經一字。即同魔說。請向于此著一只眼。可也。試決之。陸居士以為何如。

一化上座募裝大悲菩薩像并供器等乞偈為引

千手千眼大悲佛。接引眾生無窮極。眾生攝在一光中。感應道交難思憶。不知此光起何處。推窮無虛亦無實。如環無端密且圓。六根互用猶如一。一根返源六解脫。圓通普應無差慝。如斯神用不思議。永為眾生作利益。所以繼公發大心。募眾檀那裝像立。像既裝嚴供亦然。供具莊嚴非等匹。道場成就赫赫然。最勝因緣人追繹。正念攝心入圣林。從聞思修莫放逸。世間多少奇男子。遭此良因財勿惜。

小佛事

為亡僧舉火。云。性火真空。性空真火。如是了然。超佛越祖。信步迢迢脫體行。大千界內無生路。

祗園請為比丘尼慈庵起龕。以拄杖擊云。衲僧家要住即住。要行即行。騰騰任運。任運騰騰。隨緣脫灑。八面風生。又擊一擊云。好隨我來。遂以拄杖引之而出。舉火云。會得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底人則入水不濕。入火不燒。天上人間。自在逍遙。秪如煙消火滅一句作么生道。透脫眼光非殼漏。不妨隨處示全真。

為覺心禪人舉火。云。皮袋一靈。一靈皮袋。薦取當機。處處無礙。更問覺心何處是。火光洞徹大千界。

為繼賢舉火。云。衲僧家正要向火焰里橫身。三世諸佛近不得。歷代祖師傍不得。即近傍不得處。要且透體清涼。所謂般若如大火聚四門。皆不可入。又云。般若如清涼池。四面皆可入。且道端的在甚么處。火里蓮花開劫外。陰陽不涉笑春風。

掛板。師舉椎云。叢林耳目。人天號令。衲子參差。一椎打正。且道以何為驗。遂擊板一下云。急急如律令。

掛板。鐘板既然掛起。法幢早已建立。衲子縱有千差。據令自然條直。點即便到一句又作么生。遂擊板云。大家在者里。

掛板。云。云從龍。風從虎。衲子依棲。有本可據。一聲玉板震山林。鐵額銅頭諳落處。試點出看。遂擊板一下。為亡僧解如舉火。云。解如解如。受用不虛(此僧久病。臨逝乃索飯吃。至一飽坐脫)。生來死去。無欠無余。助汝殷勤一把火。任從隨處倒騎驢。

師為耆舊映虛老師舉火。云。老師平素護惜叢林。如惜眼珠。深信因果。天清月朗。德行甚可贊揚。威儀尤見孔昭。曾扣諸方作家來。臨終故能多分曉。早晨沐浴更衣禮佛。夜間趺坐脫然自了。耆舊之中第一人。禪海之眾亦希少。我今舉火特表揚。天上人間作師表。遂燒。

澄若。心如二禪座請為優婆夷胡氏。法名性汝入塔。師以拄杖擊香幾云。不肯人間埋荒草。特來世外覓棲真。旃檀林里香風遠。吹動靈苗茂且新。芥納須彌多自在。千山圍繞涅槃城。又以拄杖敲幾云。即此便是真常真樂。真我真凈。入不二門。居不動地。雖然如是。更有末后一句。須是自悟始得。良久云。鳥棲無影樹。花發不萌枝。

舉火。云。日出天明。日落天暗。明暗兩忘。寂光顯煥。莫是天明禪德安身立命之處么。其或未然。老僧再為汝點過。遂燒。云。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根身器界融通。便明無上大道靈明廓徹絕周遮。任運騰騰當安樂。乃擲火炬。散。

孝徒非幻。本明等送令先師蓮如上座靈骨入塔。請師舉骨。云。藏身處沒蹤跡。沒蹤跡處莫藏身。兩邊俱不住。風光格外新。翠竹蒼松長作伴。清風明月許為鄰。明眼之人多自得。萬年流水不知春。遂送入。

破休上座請為令師送靈骨入塔。師提骨云。大眾還知么。離山禪德在生親近天童先師。而今死后到此徑山入塔。可謂頭正尾正。且道他安身立命在什么處。遂送骨入。云。劫外乾坤大。壺中日月長。頻吹無孔笛。曲調別官商。老僧恁么舉。一任子孫揚。雖然如是。更有轉身一句。須是他出頭來親道始得。又以拄杖擊香幾三下。

送開愚耆舊靈骨入塔。提骨云。叢林耆舊。持戒阇黎。為眾心切。始終不移。病久知行天正午。了然清凈契無為。普同受用如天地。亙古彌今樂自怡。雖然如是。收因結果一句又作么生道。遂入塔。云。突出威音那畔行。

請為隱安耆舊舉火。云。當人個事。無去無來。休心離念。寂滅自諧。火光爍破娘生面。身世兩空絕點埃。更有超方向上路。臘月蓮花觸處開。

炳文上座請為令師完初禪德入塔。師提骨云。白云為蓋。流水作琴。清明耳目。亙古彌今。從上圣賢同住處。清風明月樂禪心。今日老僧親證據。無縫塔鎖萬年春。便入。

忍可上座請為令師祖覺幻老師入塔。師提骨云。覺幻老師在生出入先師之門。為人器骨古勁。先師甚取焉。向在嘉禾勸化一方。歸寂以來將二十年。幸得令孫忍可上座送此入塔。可謂生不離大眾。死不離大眾。無水不朝東。有星皆拱北。同住涅槃城。共受無生法。如何是無生法。滿目高山青潑黛。春秋不涉自忘年。便送入。

請為清印禪德送靈骨入塔。師提骨云。清印老師年高有德。叢林聞望。于真際庵示寂多年。令徒澗月上座特送徑山。入此普同。然既到普同底時節。則根塵不偶。六識無依。了無蹤跡。迥脫離微。且無住為本一句作么生道。到頭霜夜月。任運落前溪。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宁县| 会理县| 泊头市| 鹤岗市| 凤山县| 察雅县| 宾川县| 湟源县| 双流县| 石城县| 临江市| 黑河市| 曲周县| 茂名市| 克什克腾旗| 宜城市| 奎屯市| 常德市| 房山区| 徐闻县| 张掖市| 烟台市| 平昌县| 静乐县| 开远市| 溧阳市| 剑河县| 白银市| 昌平区| 临江市| 长垣县| 漳浦县| 德保县| 若羌县| 元氏县| 牡丹江市| 乐都县| 寻甸| 辽宁省| 东安县| 新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