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15章

  • 法苑珠林
  • 道世
  • 3085字
  • 2015-11-27 16:45:20

第五呵觸欲過者。此觸是生結使之因。是系縛心之本。何以故。余四情各當分。此則遍身染著。以其難舍常作重罪。爾時世尊為諸比丘。說本生因緣。過去久遠世時。波羅柰國山中有一仙人。以仲秋之月。于澡盤中小便。見鹿[麚-(巨-匚)+幾]麀合會。淫心即動精流盤中。麀鹿飲之即時有身。月滿生子。形類如人。唯頭有一角。其足似鹿。鹿當產時至仙人庵邊而產。是子是人。以付仙人而去。仙人出時見此鹿子。自念本緣。知是己兒。取已養育。及其年大勤教學問。通十八種大經。又學坐禪。行四無量心得五神通。一時上山值霖雨泥滑。其足不便。躄地破其軍持。又傷其足。便大嗔恚。以軍持盛水。祝令不雨。仙人福德諸龍鬼神皆為不雨。不雨故五谷五果盡皆不生。人民窮乏無復生路。波羅柰王憂愁懊惱。命諸大寮集議雨事。明者議言。我得聞仙人山中有一角仙人。以足不便故上山躄地傷足。嗔祝此雨。令十二年不墮。王思惟言。若十二年不雨。我國了矣。無復人民。王即開募。其有能令仙人失五通。屬我為民者。當分國半治是國。有淫女。名曰扇陀。端正巨富。來應王募。女問諸人。此是人非人。眾人言。是仙人所生。淫女言。若是人者。我能壞之。作是語已。即取金盤盛好寶物。語王言。我當騎此仙人項來。淫女即時求五百乘車。載五百美女。五百鹿車載種種歡喜丸。皆以眾藥草和之。以彩畫令似雜果。及持種種大力美酒色味如水。服樹皮衣行林樹間。以象仙人。于仙人庵邊作草庵而住。一角仙人游行見之。諸女皆出迎逆。好華妙香供養仙人。仙人大喜。諸女以美言敬辭問訊。仙人將入房中坐好床褥。與好凈酒。以為凈水。與歡喜丸。以為果蓏。食飲飽已。語諸女言。我從生已來初未得如此好果好水。諸女言。我一心行善故天與。我愿得此好水好果。仙人問諸女言。汝以何故膚色肥盛。答言。我曹食此好果飲此美水。故肥如此。女白仙人言。汝何以不在此間住。答曰。亦可住耳。女言。可共澡洗。即亦可之。女手柔軟。觸之心動。便與諸女更互相洗。欲心轉生。遂成淫事。即失神通。天為大雨七日七夜。令得歡樂飲食。七日以后酒食皆盡。繼以山水木果。其味不美。更索前者。答言已盡。今當共行。去此不遠。有可得處。仙人言。隨意。即便共出。去城不遠。女便在道中臥言。我極不能復行。仙人言。汝不能行者。騎我項上。當擔汝去。女先遣信白王。王可觀我智能。王敕嚴駕出而觀之。問言。何由得爾。女白王言。我以方便力故今已如此仙人無所復能。令住城中好供養恭敬之。足吾所欲。拜為大臣。住城少日。身轉羸瘦。念禪定心樂厭世欲。王問仙人。汝何不樂。身轉羸瘦。仙人答王。我雖得五欲。常自憶念林間閑靜諸仙游處。不能得去。王自思惟。若能強違其志為苦。苦極則死。本以求除旱患。今已得之。當復何緣強奪其志。即發遣之。既還山中。精進不久。還得五通。佛告諸比丘。其一角仙人者。即我身是也。其淫女者。今耶輸陀羅是。爾時以歡喜丸惑我。我未斷結為之所惑。今復欲以藥歡喜丸惑我。不可得也。以是事故知。細軟觸法能動仙人。何況愚夫。如是等種種因緣。是名呵觸欲過失。如是能呵五欲便除五蓋也

五蓋部第二

問曰。云何為五。答曰。一貪欲蓋。二嗔恚蓋。三睡眠蓋。四掉悔蓋。五疑蓋

第一貪欲蓋者。謂端坐修禪心生欲覺。妄念相續求之不已。遂致生患。如智度論。術婆伽以思王女。欲心內發尚能燒身。延及天祠。況生欲毒。熾而不燒。諸善法心若著欲無由近道。故論偈云

入道慚愧人  持缽攝眾生

云何縱欲塵  沉沒于五情

已舍五欲樂  棄之而不顧

如何還欲得  如愚自食吐

諸欲求時苦  得時多怖畏

失時多熱惱  一切無樂處

諸患如是已  云何能舍之

得福禪定樂  則不為所欺

第二嗔恚蓋者。嗔是失諸善法之根本。墮諸惡道之因緣。法樂之怨家。善心之大賊。惡口之府藏。禍患之刀斧。若修道時。思惟此人惱我。及惱我親。贊嘆我怨。圖度過去未來亦復如是。是為九惱處故生嗔。嗔念覆心故名為蓋。當急棄之無令增長。如智度論。釋提婆那以偈問佛云

何物殺安隱  何物殺無憂

何物毒之根  吞滅一切善

佛說偈答云

殺嗔即安隱  殺嗔即無憂

嗔為毒之根  嗔滅一切善

如是知已當修慈悲。以忍除滅令心清凈。觀聲空假不應起嗔。故智度論云。菩薩知諸法不生不滅其性皆空。若人嗔恚罵詈。若打若捶。如夢如化。觀聲本無。唯是風聲從緣而有。何須可嗔。故論云。如人欲語時。口中風名憂陀那。還入至臍。觸臍響出。響出時觸七處起。是名語言。如偈言

風名優陀那  觸臍而上出

是風七處觸  項及龂齒唇

舌咽及以胸  是中語言生

愚人不解此  惑著起嗔癡

又優婆塞經云。有智之人。若遇惡罵當作是念。是罵詈字不一時生。初字生時后字未生。后字生已初字復滅。若不一時云何是罵。直是風聲我云何嗔。故智度論云。菩薩觀眾生。雖復百千劫罵詈不生嗔心。若百千劫稱贊亦不歡喜。了知音聲生滅如夢如響

第三睡眠蓋者。謂內心昏憒名之為眠。五情暗蔽放恣支節。委臥垂窳名之為睡。此睡眠蓋。能破今世后世實樂。如此惡法最為不善。何以故。余蓋情覺可除眠如死人無所覺觸。以不覺故難可除滅。如智度論。菩薩教誡睡眠弟子。說偈云

汝等勿抱死尸臥  種種不凈假名人

如得重病箭入身  諸苦痛集安可眠

如人彼縛將去殺  災害垂至安可眠

結賊不滅害未除  如共毒蛇同室宿

亦如臨陣白刃間  爾時云何而可眠

眠為大暗無所見  日日欺誑奪人明

以眠覆心無所見  如是大失安可眠

第四掉悔蓋者有三。一口掉者。謂好喜吟詠諍競是非無益戲論世俗言話等。名為口掉。二身掉者。謂好喜騎乘馳騁放逸筋力相撲扼腕指掌等。名為身掉。三心掉者。心情放蕩縱意攀緣。思惟文藝世間才技。諸惡覺觀等。名為心掉。掉之為法。破出家心。故智度論偈云

汝已剃頭著染衣  執持瓦缽行乞食

云何樂著戲掉法  放逸縱情失法利

既無法利。又失世樂。覺其過已當急棄之。所言悔者。若掉無悔則不成蓋。何以故。掉時猶在緣中故。后欲入定時。方悔前所作。憂惱覆心。故名為蓋。此有二種。一者因掉后生悔。如前所說也。二者作大重罪人。常懷怖畏。毒箭入心。堅不可拔。如智度論偈云

不應作而作  應作而不作

悔惱火所燒  后世墮惡道

若人罪能悔  悔已莫復憂

如是心安樂  不應常念著

若有二種悔  若應作不作

不應作而作  是則愚人相

不以心悔故  不作而能作

諸惡事已作  不能令不作

第五疑蓋者。謂以疑覆心故。于諸法中不得定心。定心無故。于佛法中空無所獲。如人入于寶山。若無有手無所能取。復次通疑甚多未必障定。今障定者。有三種疑。一疑自。二疑師。三疑法。一疑自者。而作是念。我等諸根暗鈍罪垢深重。其非人乎。作此自疑。定慧不發。若欲學法勿當自輕。以宿世善根難測故。二疑師者。彼人威儀相貌如是。自尚無道。何能教我。作是疑慢。即為障定。欲除之法。如臭皮囊中金。以貪金故不可棄于皮囊。行者亦爾。師雖不清凈。亦應生于佛想。三疑法者。如世人多執本心。于所受法不能即信敬心受行。若生猶豫即法不染心。何以故。如智度論偈云

如人在岐道  疑惑無所取

諸法實相中  疑亦復如是

疑故不勤求  諸法之實相

是疑從癡生  惡中之惡者

善不善法中  生死及涅槃

定實真有法  于中莫生疑

汝若懷疑惑  死王獄吏縛

如師子摶鹿  不能得解脫

在世雖有疑  當隨妙善法

譬如觀岐道  利好者應逐

問曰。不善法無量無邊。何故但舍五法。答曰。此五法中名雖似陜義該三毒。亦通攝八萬四千諸塵勞門。第一貪欲蓋。即是貪毒。第二嗔恚蓋。即是嗔毒。第三睡眠蓋疑蓋。即是癡毒。其掉悔一蓋。即是等分攝。合為四分煩惱。一中即有二萬一千。四中合有八萬四千諸塵勞門。是故若能除此五蓋。即能具舍一切不善之法。譬如負債得脫。重病得差。如饑餓人得至豐國。如于惡賊之中得自免濟安隱無患行者亦爾除此五蓋其心清凈。譬如日月以五事覆。煙云塵霧修羅手障則不明了。心亦如是。合喻可知

頌曰

五欲昏神識  五蓋蔽福力

六根成苦業  六賊亂心色

欲浪逐情飄  愛網隨心織

三毒障人空  四流漂不息

至今雖改修  斬籌方未極

鸛鴿既無窮  猿攀此焉踣

自非絕欲蓋  何能遠升陟

齊[車*犬]屆寶城  共睹能仁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宾川县| 江北区| 六安市| 廉江市| 西乌珠穆沁旗| 凤阳县| 普陀区| 鹤岗市| 谷城县| 临夏市| 汕尾市| 崇左市| 平湖市| 南和县| 邢台市| 泽州县| 桂阳县| 乐清市| 慈溪市| 综艺| 甘南县| 神农架林区| 韩城市| 象州县| 溆浦县| 亳州市| 高阳县| 东方市| 海南省| 边坝县| 大关县| 安庆市| 宜兰市| 纳雍县| 岳西县| 黑河市| 陆良县| 翁牛特旗| 长泰县| 青海省| 博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