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 東南紀事
  • 邵廷采
  • 4846字
  • 2015-11-27 16:00:17

論曰:莊烈自信王繼統,無腹心股肱之助,不動聲色而除魏忠賢,天下欣然以為明王復出。泊臨御十七載,憂勤宵旰,終用身殉。后之論者,不欲以亡國之咎訾之。然剛而自賢,莫肯慮下,屢用詔獄,廷杖以待言者。任人理財,每與大學平天下之道反其好惡。觀黃道周、劉宗周之進退,亦可見矣。其失天下,不可謂已無以取之。宗周粹然儒者,非一代之士。道周說經議事,與匡衡、劉向相類,而直節則李膺、范滂之流,雖才不及濟亂,要亦三百年之元氣所留也。鳴呼!后之人主,無執理任剛,決于違諫,使君臣俱覆,以宗社為孤注,如莊烈者,可不鑒哉!

○蔣德璟

蔣德璟,字八公,泉州晉江人,進士。崇禎中,官詹事侍讀學士,遷禮部右侍郎。十四年,晉尚書,與黃景昉、吳甡,同為東閣大學士,入直。德璟明習國典,曉練世務,立朝持正,和而近情,上甚響之。左都御史劉宗周,以救姜采、熊開元得罪,且不測。德璟引唐太宗優容魏征事微解,上顏改霽,宗周削籍歸。又偕周延儒因日講進言,赦前少詹事黃道周,復其官。

十七年正月,李自成陷山西,三輔震恐,上罪已求直言。

科臣光時亨疏陳練餉之害。德璟票本謂:“曩來聚斂小人,倡為練餉搜括諸議,以致民窮禍結,危及社稷。”上大不懌,召問聚斂小人,誰也對即前戶部尚書李待問。乃極言抽練無實,空增七百三十萬之餉,民安得不困。上怒德璟朋比,遂引病出直。三月八日,疏辭去國,舟及滄津,京師陷,時論深惜德璟.福王時,德璟不起。唐王在位,應召入直,位次黃道周下。嘗自請行關,相機督戰,守關將施福等不受節制。德璟知事去,太息,乞罷職歸泉州。大清兵下泉州,不食死。所著有《愨書》行世。

○路振飛

路振飛,字見白,直隸曲周人,天啟五年進士。崇禎中,官福建按察使,晉僉都御史,巡撫淮揚,唐王在鳳陽高墻,振飛入見,奇其神宇器識,深相結好,奉私錢周之,由是知府張以謹以下,視遇有加,吏不侵辱。福王立,中外洶洶,鎮將劉澤清、高杰,欲寄家屬于江南,左都御史劉宗周劾之,并及振飛。已,廉知振飛公清,尋悔曰:“參兩鎮過責淮撫,是余激也。”乙酉五月,南都敗,振飛東走,及其鄉諸生韓雄都等聚兵大湖,不降。

唐王思舊恩,使吳江諸生持敕書訪之,敕曰:“麥飯豆粥,念久欲報。”既至,拜文淵閣大學士,入直。振飛持論有執,不肯阿上。上欲用王朝升為總督,彭遇僉都御史,振飛鼓誚必循資格,豈得非常之人,恐非休休雅量。”振飛執言:“臣等無私隙,遇降賊,乞憐馬士英,為浙撫搜括激變。朝升在太湖,奉劍州知州朱盛征,始稱通城王,繼稱皇帝,賣官奪女,百姓不容,故爾逃來。若大用此二人,無乃傷新政乎?”卒從其諫。

大清兵至延平,王乘馬奔,振飛追扈不及,縊邵武山寺。

○曾櫻

曾櫻,字仲含,江西峽江人,萬歷四十四年進士。天啟中,知常州府,時有詔逮高攀龍,攀龍自裁。緹綺欲載尸察驗,并逮其子回奏。無錫知縣吳大樸,依阿其間,櫻力持不可,乃免。

與李應升為同年生,借官帑以給官旗之逮應升者。時常民集者數千人,欲擊官旗,櫻再三曉諭而散。

崇禎十六年,為登萊防撫。大清兵破萊陽、棲霞、寧海諸州縣,二月廿一日,攻登州,櫻御之,乃退。嘗為副使,分巡興泉道。

唐王時,拜大學士,入直。櫻忠款懇至,言語委密,處孤主驕臣之間,調護上下,使無疑忤,上親臣腹心依之。鄭芝龍不肯出兵,駕往來延建,櫻以為此非遲久策,失海內望,請速幸贛州,并力出江西湖南。卒不決而敗。櫻至廈門,依朱成功,辛卯春,大清泉州守將襲破廈門,成功還救不及,櫻自縊。

○傅冠

傅冠,字元甫,江西進賢人。丙戌二月,以行在太子太保,兼禮兵二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督師,同忠孝伯朱成功,大守永定關。崗兵張安、丘華,俱聽節制。前軍方入建昌境,餉已告匱,后軍聞警,輒歸。冠見令不行,十二疏乞罷,不許。后敕揭重熙佐冠共事,冠無心任職,日午方起。重熙奏之,乃勒令歸。

九月晦,汀州破。大清兵分道自江西入邵武,冠避泰寧之分水村。村人江亨龍新執贄,縛冠以獻,大帥李成棟解縛,進曰:“公大臣,釋留,當取令旨,但去發,保無他。”冠厲聲曰:“汝知千古有文文山乎?吾鄉先進也!吾鄉惟有斷頭宰相爾。”成棟載至汀州,飲食與俱。已而成棟入粵東,使鎮將李發衛之。十一月廿一日,對局弈罷,發閱文書,曰:“公必不順,令旨收公矣。”冠欣然曰:“早畢我事,爾之賜也。”整衣冠南向拜,曰:“負國無狀,死不足贖。”復西向拜,曰:“祖父暴骨,愧見先人地下。”

初,就執日,嘆曰:“負國重恩,永慚地下。”以足三頓地,夜半,風雨大作,頓足處崩陷數十丈。其首函寄汀獄,或無故動搖。數見夢于獄,夜嘗有光。囚冤濫者,祈卜,皆奇驗。

家人傅國楨等負其骸,初墓汀之羅漢嶺,與忠誠伯周之蕃相望。

閱三年,冠子號哭,請合身首,歸葬。舊衣二棄故汀墓旁,經年色如新,行道指曰“相公衣”。

○金聲

金聲,字正希,徽州休寧人。從父商武昌,以嘉魚籍中天啟甲子鄉試。崇禎元年戊辰,成進士,選庶吉士。己巳,王師薄都城,袁崇煥敗,上御左順門,問方略。聲伏地哭舉同館劉之綸,白衣申甫知兵。申甫者,云南人,初為僧,自言:“入嵩山遇異人,授以書。中言車戰,乃習之。”瘞其書嵩山下,脫浮屠服,游京師。與聲、之綸善,三人甚相得。至是,上命甫隨之綸入對,大悅,立擢之綸兵部右侍郎,甫京營副總兵,聲試御史參軍事。然實無兵與甫,聽召募市人,取民間牛車,加竹盾給之聲。疏陳不可狀。而忌甫者謀委之餌敵,日夜督戰,竟敗。

先一日,總兵滿桂戰歿安定門外。甫繼出,死蘆溝橋。越日,之綸取遵化,軍娘娘山,遇伏,死戰一晝夜,援兵不至,流矢貫顱死。金聲嚙其鏃出,以授其母,賻喪歸蜀。言者論聲書生誤國,上遣中使覘聲館,布被蕭然,為太息。與至郭外,得甫尸,喜曰:“甫能死事,雖敗,舉不失人矣。”聲自劾,上察其清忠,贈之綸官,予謚察葬,而復聲庶吉士。告歸。

十六年,流寇蹂蘄黃,將逼留都。聲遭父喪,蹶起請當事團結鄉勇守御。時馬士英開府鳳陽,募黔兵數千,紆道侵掠饒徽界。徽人以為賊,縱鄉兵格斗。脫者奔告士英,言金翰林實主之。奏聞,逮治,聲慷慨就道,曰:“吾不出眾無所恃。”

再疏申本末,上識聲名,特旨修撰起用。會母喪,力請終制。

明年三月,都城陷,慟哭嘔血,不欲生。

甲申五月,王師下南京,徽民議降。聲奮身出懸高皇帝像于明倫堂,率郡人大監三日,起兵。閩中授僉都御史,巡撫池、太、徽、守,晉兵部右侍郎,假便宜。然池、寧、太,已歸大清,三面敵境,獨用徽城孤撐,當杭嚴上疏,凡三閱月。會道臣林貞從福州至,主客相疑。張家玉請分嚴杭隸貞,令徽得展布,無使一瓢百輿。張天祿自寧國引兵薄徽,聲嬰城守,黃澍由饒州詐言逃歸,開門延之。是夕,城遂陷。先是,聲知不濟,麾將士曰:“徽本不欲守,吾為禍始,義當死。汝曹從吾死,無益。”多涕泣不忍去。

至南京,洪承疇欣然迎見。聲張目問之曰:“卿相識否?”

曰:“爾金正希,胡不識?”復語聲曰:“爾相識否?”聲曰:“朱之識也!”曰:“吾承疇耳。”聲叱之曰:“承疇登甲第,受神宗皇帝,莊烈皇帝深恩,歷重任,死松杏,先帝震悼輟朝,與祭九壇,賜陰二子,仍望祭立廟,祀春秋。此我朝忠義之臣,何物么麼,敢冒其姓名耶?”承疇俯首,已,謂此人老,火性未除,吾不能再見。屢使勸之降,不可。十月八日,死于通濟門外。望拜孝陵,端坐受刃,年四十八。子敦涵,間道走閩。贈禮部倘書,謚文毅。從死者參軍江天一,自有傳。

一云:天一掖聲歷階,每佐聲申語,辭氣甚厲。稍近承疇,出袖中硯擲之。承疇大怒,牽出斬之,罵不絕口。聲亦于是日遇害。

○萬元吉

萬元吉,字吉人,江西南昌人,天啟乙丑進士。崇禎中,監大學士楊嗣昌軍,扼夔門,與石柱女帥秦良玉合兵擊賊。招降關索,惠登相、王光思有功。會嗣昌敗,薄其賞,稍遷大理評事。李自成陷西安,上命大學士吳甡出師,以元吉充軍前贊畫。尋召還甡,不果行。元吉在軍中久,曉練兵事,諾宿將左良玉、金聲桓等皆憚之。元吉亦見天下壞,矢報國。

乙酉,良玉死,子夢庚及聲桓等以全軍降大清,南都不守。

元吉散家貲募兵,與清江進士楊廷麟,同郡進士郭維經,起義師于贛州。元吉扼吉安,東西犄角,軍容甚盛。

時大清已命聲桓開府南昌,所部皆左營饒將,南軍不能進。

聞福京立君,拜表:請乘輿親出江西,臣等堅守贛州,以待王師。詔加元吉,廷麟并督師大學士,維經兵部尚書。命鄭彩出杉關,蘇觀生出南安,進恢湖東,援贛。彩逗留不行,而永寧王招峒兵謝志良等,復建昌、撫州,數月之間,湖東屢失屢復。

丙戌二月,吉安陷,元吉退守皂口。大清盡下湖東西,殺永寧王,進逼贛州。元吉亦遂入贛,贛人將竄,見督師移眷入署,始定。元吉分兵三營,番休辟,黎遂球等為監軍,以兵科楊文薦任城守,而身晝夜督戰。下及婦女,皆感其意,曰:“甘死無貳。”援兵累敗。六月,廷麟等又收散亡及滇粵兵,進營城下,共四萬余人。元吉欲待水師至方戰,王其弘諫,不聽。

八月,大清兵迎擊水師,乘勝遂破諸軍,自是贛州城下,無一廝卒。廷麟等人,與元吉共死守。福州既陷,贛州援絕,元吉斷指入函,請救于湖南、廣東,蘇觀生在南安,觀望不敢前。大清兵筑長圍困之。自五月至于十月,城中食盡,斗米至八錢,餓死載道,人無畔志。元吉子欲縋城請降,斬之,人呼元吉為“萬精忠”。

初三日,大兵獲響導,夜,自小南門上,鄉勇猶巷戰。及明,大兵大集,城上舉炮,皆裂,遂陷。元吉、廷麟赴水死,維經入嵯峨寺禁死,同死者:兵科給事中萬發祥、太常卿彭期生、主事襲芬、林珽子、斯昌、王其弘、黎遂球、柳昂霄、魯嗣宗、錢謙亨、御史姚奇胤、舍人袁從諤、劉孟鈞、劉應泗、贛州同知王明俊、推官吳國球、知縣林逢春、臨江推官胡縝、監紀通判郭寧登、鄉紳盧象觀、舉人馬芝、貢生楊述鴻、諸生段之輝等數十人,士氣大喪,南中精銳亦盡。時議以為王亟幸贛,則元吉等不死,而贛不陷,福州亦不亡。贛之陷,唐王為之。

○楊廷麟〔傳闕〕

○曹學佺

曹學佺,字能始,福建侯官人,萬歷三十二年進士。嗜古博學,天啟中,以文字觸魏忠賢怒,削籍,名重海內。累官四川按察使。唐藩即位,文臣任事者,首張肯堂、何楷及學佺,而學佺尤饒大略,因事有匡建,鄭芝龍以下咸敬禮。王知其宿儒,言無不從。晉太常寺卿,行在禮部右侍郎,署翰林院事,纂修崇禎實錄總裁,專設蘭臺館處之,編修何九云等皆屬焉。

學佺討論本禮經,行朝戎祭,封爵,贈謚,并遣詞臣咨問,倚以取斷。始捐家財助軍,肯堂等議且水師,又括萬金助海舟。

天興饑,買米以賑。時年已七十三歲,福州陷,沐浴正衣冠,縊于中堂。子女被收,五日始得蓋棺,蟲流于戶。所著有《石倉集》行世。

先是,大清兵至延平,閩縣貢生齊巽、中書張份、醫僧不空等,陰結眾起義。使告學佺,學佺資之千金,始克召募,殺來師之懸民榜者,人心震動。永福人黃璂密報貝勒,急下福京,遂各解散閩人皆惜巽等之志,痛學佺。

○姜一洪

姜一洪,字開初,紹興余姚人,鏡子仲子也。登萬歷丙辰進士,累官至廣東布政使,所在有聲跡。己酉五月,魯王監國紹興,毀家助軍餉。尋以黃道周薦,詣福州,唐王問:“卿來大不易。”一洪伏地脫 責曰:“臣發故在也。”上喜,手掖之,除吏部右侍郎。

比大清兵迫,唐王將幸贛州,命一洪兼戶部尚書,先行,集援師。未至而汀州陷,贛州亦破。一洪次雩都,慟哭曰:“吾間關萬里,從朱氏子孫,今已矣!”夜赴榔木里水中死。賓從皆散,獨兩仆不去,哀慟,村里諸生鐘國士等為殮。子天植,奔訃,負骸骨歸葬。

○吳聞禮

吳聞禮,字去非,浙江錢塘人。唐王時為上游巡撫,自請防御分水關。及敗,逃入山寺,不肯降順。人勸之,曰:“豈有堂堂巡撫,而畏死耶?”復率鄉勇赴敵,為亂兵所殺。

○鄭為虹

鄭為虹,字天玉,揚州人。崇禎癸未進士,年少美豐姿。

初令浦城,清操愛民,聲冠閩中。唐藩入仙霞,下令求遺書,為虹進大明會典。及即位,召為御史,浦民交章乞留,具言不可去者十。乃即命為虹以御史知浦城,巡視仙霞關。軍人相戒勿犯浦境。尋命巡按上游。鄭芝龍標將陳俊奪民船為虹召而叱責。芝龍密訴于王,王曰:“干戈未靖,全賴文武和衷,為虹叱責,亦是代卿為束。”芝龍不敢復言。丙戌七月,大清兵取衢州,將度仙霞,潰兵南奔者,焚掠為食,人士流離,家不相保。為虹閉城,發倉米銀布以犒,歡呼而去,一郡獨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勤县| 什邡市| 河东区| 沧州市| 宁远县| 白城市| 平昌县| 灵石县| 贵定县| 乌兰察布市| 青铜峡市| 黑水县| 洛川县| 谢通门县| 富阳市| 宣恩县| 和田市| 万山特区| 斗六市| 开鲁县| 房产| 垣曲县| 丹凤县| 桐柏县| 页游| 贺州市| 唐河县| 张家川| 菏泽市| 唐海县| 巩义市| 湟中县| 天门市| 定州市| 鹿泉市| 沂源县| 三门峡市| 永春县| 吉安市| 石台县| 东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