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0章

朱彝尊《書萬歲通天帖舊事》:“子長性好藏書,見秘冊,輒令小胥傳鈔,儲之舍北萬卷樓。其季弟子京,以善治生產(chǎn)富,能鑒別古人書畫。所居天籟閻,坐質(zhì)庫估價。海內(nèi)珍異,十九多歸之。顧嗇於財,交易既退.予價或浮,輒悔,至憂形於色,罷飯不啖。子長偵諸小童,小童告以實。子長過而問曰:‘弟近收書畫,有銘心絕品,可以霽心悅目者乎?’子京出其價浮者。子長賞擊不已,如子京所輿值償焉,取以歸。其友愛若是。子京子六人,無一達(dá)者。子長子德楨,萬歷丙戍進(jìn)士;夢原,萬歷已未進(jìn)士。德楨子鼎鉉,萬歷辛丑進(jìn)士;聲國,崇禎甲戌進(jìn)士。鄉(xiāng)人以為厚德之報也。”昌熾案:項希憲為子長仲子,見《太平清話》,希憲當(dāng)是夢原之字。聲國字敉公,見《嘉興府志》。其藏印曰“圣師”、曰“師孔”,謂項橐也。曰“馬生角”,篤字離合體也。曰“浙西世家”、曰“少溪主人”、曰“蘭石主人”、曰“萬卷堂藏書記”。又有“桃花村里人家”、“杏花春雨江南”兩印。

一六七、項元汴子京 項禹揆子毗 項德棻

十斛明珠聘麗人,為防奔月替文身。

紫茄白莧秋風(fēng)里,一度題詩一愴神。

《明詩綜小傳》:“項元汴字子京,號墨林子,又號香嚴(yán)居士、退密齋主人。”

《韻石齋筆談》:“墨林生嘉、隆承平之世,資力雄贍。出其緒余。購求法書名畫,三吳珍秘,歸之如流。每得名跡,以印鈐之,累累滿幅。譬如石衛(wèi)尉以明珠精镠聘得麗人,而虞其他適,則黥面記之。抑且遍黥其體無完膚,較蒙不潔之西子,更為酷烈矣。復(fù)載其價於楮尾,以示后人,此與賈豎甲乙?guī)げ竞萎悺2贿^欲子孫長守,縱或求售,亦照原值而請益焉,貽謀亦既周矣。乙酉歲,大兵至,嘉禾項氏累世之藏,盡為千夫長汪六水所掠,蕩然無遺。詎非枉作千年計乎?物之尤者,應(yīng)如煙云過眼觀可也。”

朱彝尊《還鄉(xiāng)口號》詩:“墨林遺宅道南存,詞客留題尚在門。天籟圖書今已盡,紫茄白莧種諸孫。”自注云:“天籟閣下有皇甫子循、屠緯真題詩,尚存。”昌熾案:竹垞稱于京有子六人。

《嘉興府志》:“項穆字德純,元汴子,國學(xué)生。以子皋謨,贈中書舍人。著《貞元子集》。季弟德明,字鑒臺,諸生。”

《無聲詩史》:“穆字元貞,一號蘭臺。”

《明詩綜小傳》:“元汴子德新,字又新,一字復(fù)初。”又竹垞跋《蘭亭神龍本》云:“子京分授其子德宏。”

《式古堂書畫考》:“陸柬之《蘭亭詩》,有李日華跋,云:‘項子京物,以遺長公元貞。’”則諸子中,德純最長,德新第三,元度為墨林第五子,皆見陳眉公筆記。以字義求之,元度疑即德宏之字。眉公又屢稱項德棻、項德達(dá),是否墨林子,未詳。元汴諸孫最有名者曰圣謨、嘉謨。

《昭代名人尺牘小傳》:“圣謨字孔彰,號易庵,又號胥山樵,元汴之孫。有《朗山堂集》。”眉公筆記稱‘項酉山’,卞令之載孔彰《蘭竹圖》,有“大酉山人“印,是酉山即其號也。

《明詩綜小傳》:“嘉謨字向彤,一字君禹。有《讀選堂集》。”

《靜志居詩話》:“向彤,墨林之孫。乙酉城破,投天星湖死。”又案:子京昆弟三人,仲即子長。長名元淇、字子瞻,著《少岳山人集》。子道民,字民逸,能詩,逃於禪。皆見《嘉興府志》。

《式古堂書畫考》:“子京《荊筠園》,后有跋云:‘季父此卷,入元鎮(zhèn)、孟端堂奧。萬歷癸巳項德裕識。’稱子京季父,疑亦元淇子。又有項禹揆,字子毗,秀水學(xué)生,不知其輩行。士禮居藏宋刻《陶集》,即其家本也。子瞻印曰“眾山鄉(xiāng)齋”,子京題跋皆署“攫寧庵”,其藏印曰“寄敖”、曰“退密”、曰“墨林山人”、曰“世濟(jì)美堂”、曰“傳家永寶”、曰“神游心賞”、曰“古槜李狂儒墨林山房史籍印”。

《天祿琳瑯》“明刻《春秋經(jīng)傳集解》、《六臣注文選》,皆有‘世美堂’、‘古狂’二印,疑亦項氏物也。德棻藏書處曰‘宛委堂’,吾家調(diào)生丈所得《避暑錄話》,陳仲醇手鈔者,其舊藏也。

一六八、潘允端仲履

海上天然圖畫樓,道人何處訪元郵。

黃門墳素堆場圃,綠野衣冠嘆壑舟。

昌熾案:《天祿琳瑯前編》:“明刻《文選》,有‘云間潘氏仲履父圖書印’。”《續(xù)編》:“《史記》,元祐時槧本,有‘御史大夫章’、‘潘印允端’、‘天然圖畫樓收藏書籍印’、‘唐室分封肇姓皇明科甲世家’四印。《六臣文選》,河?xùn)|裴氏刻本同,惟多‘潘印硌如’一印。”《上海縣志》:“潘恩傳子允端,字仲履,嘉靖四十一年進(jìn)士。以四川右布政移疾歸,構(gòu)樂壽堂以奉父。其父恩,以南京工部尚書都御史致仕。”故有“御史大夫”章。

《持靜齋書目》:“《考古圖》十卷,《續(xù)圖》五卷,有‘豫園主人’印。”

《紅豆樹館書畫記》:“孫雪居畫冊,有‘南箕老人’、 ‘元郵道人圖書’、‘云間潘氏仲履父圖書’三印。”

一六九、歸有光熙甫 妻王氏

新田呰窳寢邱貧,夫婦歸來堂上人。

但見安亭金寶氣,卿云如蓋覆輪囷。

《明史歸有光傳》:“有光字熙甫,昆山人。嘉靖十九年舉鄉(xiāng)試,四十四年始成進(jìn)士,授長興知縣。隆慶四年,大學(xué)士高拱、趙貞吉引為南京太仆丞。”

《震川集世美堂后記》:“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謙,成化初,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扁曰‘世美’。嘉靖中,曾孫某以逋官物鬻于人。余適讀書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頓有《黍離》之悲。’余亦自愛其居,閑靚可以避俗囂也。乃質(zhì)金以償鬻者。安亭俗皆窳而田惡,人爭以不利阻余。余稱孫叔敖請寢邱、韓獻(xiàn)子遷新田之語以為言。吾妻以余好書,故家有零落篇牘,輒令里媼訪求,遂置書無慮數(shù)千卷。”又《題金石錄后》:“余少見此書于吳純甫家。至是,始從友人周思仁借鈔,復(fù)借葉文莊公家藏本校之。觀李易安所稱其一生辛勤之力,頃刻云散,可以為后世之戒。然余生平無他嗜好,獨好書,以為適吾性焉耳,不能為后日計也。”

《池北偶談》:“歸熙甫與門生王子敬一帖云:‘東坡《易》、《書》二傳,曾求魏八不與。此君殘俗惡,乞為書求之。畏公作科道,不敢秘也。’借書雅人事,乃亦徇勢力如此。且在嘉靖間,世風(fēng)已爾矣。”

黃宗羲《天一閣藏書記》:“歸震川曰:‘書之所聚,當(dāng)有如金寶之氣,卿云輪囷,覆護(hù)其上。’”

《鐵琴銅劍樓書目》:“宋刻《鄧析子》,有朱文方印,曰‘世美堂印’,又有長方朱文印,曰‘魏國文正公二十二代女’,疑為震川先生配王夫人印記。震川居安亭,夫人嘗屬里媼訪求古書也。”昌熾案:《天祿琳瑯》,明刻《文選》有“世美堂”、“瑯邪王氏珍玩”、“一往有深情”諸朱記,亦王夫人印也。又案:熙甫先生晚達(dá),明嘉靖四十四年始成進(jìn)士。此書有科目者,以釋褐先后為序,故次在后。

一七〇、邱集子成

稿項黃馘山澤癯,閉門造車出可驅(qū)。

邑居一一署紙尾,橋西涇北河南隅。

《嘉定縣志》:“邱集字子成,精《三禮》。家貧,或日不重炊,而讀書不輟。晚依妻族周氏,居太倉雙鳳里,萬歷癸卯卒,年八十。學(xué)者稱寒谷先生。”又《藝文別集類》:“《陽春草堂集》六卷、《西行小稿》二卷、《橫槊小稿》二卷,皆邱集著。”注引馬舒曰:“子成沒后,其子攜父書求售。予典錢付之,得書數(shù)種。”

《天祿琳瑯后編》:“宋刻《唐六典》,書末有墨跡云:‘蘇州嘉定服禮鄉(xiāng)沙岡里泰定永福橋西茭門涇北河南邱氏藏書押。’有一印破脫,又有‘茭川文房之印’、‘嘉定邱家’、‘頤桂堂’、‘邱集’、‘依叔’諸朱記。”

《愛日精廬藏書志》:“《書蔡傳旁通》,邱氏跋曰:‘予得之昌門市中,考其印記,乃盧嘉威藏書也。予性嗜書如藥與餌。辛卯伏日,袒裼裝葺,識而藏這。年六十八,萬歷十有九年,嘉定寒谷邱集子成。’”又《跋》題“黃泥田父手記”。又《跋》:“壬寅仲夏,再閱一過,在邑居敦義堂。三完老人,時年七十九。”

一七一、趙文毅用賢 子琦美玄度

死后精英尚不磨,荒山靈鬼哭煙蘿。

但聞白首無書嘆,何有充箱塞屋多。

《明史》:“趙用賢字汝師,隆慶五年進(jìn)士。歷吏部左侍郎。天啟初,贈太子少保、禮部尚書。謚文毅。”

《常熟縣志》:“用賢子琦美,字玄度。以蔭至刑部郎中。隆美字文度,由刑部郎中出知敘州府;士春、士錦皆共字也。”

錢受之《刑部郎中趙君墓表》:“君天性穎發(fā),博聞強(qiáng)記。欲網(wǎng)羅古今載籍,甲乙銓次,以待后之學(xué)者。損衣食,假借繕寫三館之秘本,兔園之殘冊。刓編嚙翰,斷碑殘甓,梯航訪求,朱黃讎校,移日分夜,窮老盡氣。好之之篤摯,與讀之之專勤。近古所未有也。官南京都察院照磨,修治公廨,費城而功倍,君曰:‘吾取宋人將作營造式也。’丞太仆,印烙之事,人莫敢欺,君曰:‘吾自有《相馬經(jīng)》也。’”

《香祖筆記》:“常熟趙定宇少宰,閱《舊唐書》,每卷必有朱字?jǐn)?shù)行。或評史,或閱之日所遇某人某事,一一書之。”

秦四麟《錄異記跋》:“趙子玄度,為今大司成定宇公冢器。翩翩好古,綽有父風(fēng)。”

《讀書敏求記》:“《洛陽伽藍(lán)記》五卷,清常道人跋云:‘吳琯刻齟齬不可句,因購得陳錫元、秦酉巖、顧寧宇、孫蘭公四家鈔本,改訛四百八十八字,增脫三百廿字。丙午,又得舊刻本校于燕山龍驤邸中,復(fù)改正五十余字。凡歷八載,始為完書。’清常言校讎之難如此。予嘗論牧翁絳云樓,讀書者之藏書也。趙清常脈望館,藏書者之藏書也。清常歿,其書盡歸牧翁。武康山中,白晝鬼哭,嗜書之精爽若是。予腹笥單疏,囊無任敬子之異本,然絳云一燼之后,凡清常手校秘書,都未為六丁取去。牧翁悉作蔡邕之贈,豈非幸哉!”又《也是園書目后序》:“趙玄度初得李誡《營造法式》,中缺十余卷,遍訪藏書家,罕有蓄者。后于留院得殘本三冊,又借得閱本參考,而閣本亦缺六、七數(shù)卷。先后搜訪,竭二十余年之力,始為完書。圖樣界畫,最為難事,用五十千,命長安良工,始能措手。今人巧取豪奪,溝澮易盈,焉知一書之難得如此。元度收藏二酉五車,斯架寒屋,臨老乃發(fā)無書之嘆。非無書也,掛一漏萬之意也。”昌熾案:琦美自號清常道人,有《脈望館書目》。

一七二、胡應(yīng)麟元瑞

祖龍之所弗能燔,仲尼之所存弗論。

玉京人鳥須彌頂,一切奇書皆寓言。

《明詩綜小傳》:“胡應(yīng)麟字元瑞,更字明瑞,蘭溪人。萬歷丙子舉人。有《少室山房稿》。”

《澹生堂藏書訓(xùn)》:“婺州胡元瑞以一孝廉,集書至四萬二千三百八十四卷。”

《人海記》:“義烏虞守愚侍郎,藏書萬卷。蘭溪胡孝廉應(yīng)麟,賤值得之,隨亦散佚。”

王世貞《二酉山房記》:“余友人胡元瑞,性嗜古書籍。少從其父憲使君京師。君故宦薄,而元瑞以嗜書故,有所購訪,時時乞月俸。不給,則脫婦簪珥而酬之。又不給,則解衣以繼之。元瑞之橐,無所不罄,而獨其載書,陸則惠子,水則宋生。蓋十余歲而盡毀其家以為書錄,其余貲以治屋而藏焉。屋凡三楹,上固而下隆其址,使避濕,而四敞之可就日。為庋二十又四,高皆麗棟,尺度若一。所藏之書,經(jīng)史子集,四萬二千三百八十四卷。元瑞自言:‘于他無所嗜,所嗜獨書。饑以當(dāng)食,渴以當(dāng)飲,誦之可以當(dāng)韶囗(音蒦),覽之可以當(dāng)夷施,憂籍以釋,忿藉以平,病藉以起。性既畏客,客亦見畏,門屏之間,剝啄都盡。亭午深夜,坐榻隱幾,焚香展卷,就筆于研,取丹鉛而讎之。倦則鼓琴,以抒其思,如是而已。’噫!元瑞于書,聚而讀之幾盡矣。屠龍之技?xì)棧酪酂o所用子矣。盍亦舍而從吾游乎玉京、人鳥、須彌之頂。有祖龍之火不能燔,而仲尼之博,姑存之弗論者。吾將發(fā)其一二以窺子,即二酉之藏,皆糟粕已。”

《少室山房筆叢》:“張文潛《柯山集》一百卷,余于臨安僻巷見鈔本,印記奇古,裝飾都雅。余驚喜,時不持一錢,顧奚囊有綠羅二匹,并解衣烏絲直掇、青蜀錦半臂罄歸之。其人若書不售,得值慨然,因約明旦。余返寓,通夕不寐。黎明不巾櫛訪之,則夜來鄰火延燒,此書倏煨燼矣。悵惋彌月。”

一七三、莫云卿廷韓

得一古書益一友,劉牢之乃似其舅。

余事云間作畫師,清談霞外尋仙叟。

陸文定《中江莫公墓志銘》:“公諱如忠,字子良,中江其號,浙江右布政使。子男九人,是龍,恩貢生,有文名,先公卒。”

《上海縣志游寓傳》:“莫是龍字云卿,以字行,更字廷韓,號秋水。華亭方伯如忠子。工古文詞,書畫亦陵轢古今。一時名流,無敢抗席。”

《無聲詩史》:“廷韓得米海岳石 ,下刻‘云卿’二字,因以為號。”

《士禮居藏書題跋記》:“《珩璜新論》,楊夢羽藏書,后有墨筆題識,出莫云卿。陳子準(zhǔn)云:‘五川身后,因事被累,舉所藏書歸諸莫氏。’蓋云卿為五川之甥也。又詩云:‘七檜山房萬卷樓,楊家書籍莫家收。’自注:‘云卿與董文敏相傳是甥舅。’今又云為五川之甥,未知其的,當(dāng)詢子準(zhǔn)。”昌熾案:陳眉公《偃暴余談》亦云“廷韓得其外家常熟楊夢羽藏書。”眉公與董文敏為石交,云卿若為其甥,不容不知也。云卿《筆麈》:“蓄一古書,須考校訛謬。及耳目所不及見者,真似益一良友。”又《與友人書》:“古梅花放時,以磬石置彝鼎器,焚香點茶,開內(nèi)典、素書讀之,正似共百歲老人捉麈談霞外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嵊州市| 华容县| 铅山县| 兰考县| 府谷县| 芦溪县| 麻阳| 临安市| 华宁县| 大名县| 张家界市| 米易县| 疏附县| 宽甸| 张家口市| 正阳县| 泽普县| 准格尔旗| 兰考县| 日喀则市| 芦溪县| 确山县| 荔浦县| 象山县| 清镇市| 合川市| 江安县| 河东区| 博湖县| 浮梁县| 廉江市| 阿荣旗| 正安县| 高碑店市| 桂林市| 武功县| 信丰县| 元阳县| 辽阳县| 上饶县| 江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