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 藏書紀事詩
- 葉昌熾
- 4857字
- 2015-11-27 15:53:59
《式古堂書畫考》:“張來儀《懷友書畫合卷》后有一行云:‘嘉靖壬午存余堂重裝?!骡j‘朱氏子儋’、‘左庵’二朱記?!辈裏氚福鹤淤偈寄┪丛?。壬午為嘉靖元年,文征仲尚及見其為文,是其人當生正德前。袁褧之少弟袠,舉嘉靖四年乙酉鄉試?!肚劂甓罴钒希骸嵊杨櫲市н^訪’云云,雖在嘉靖十五年丙申,然王文恪為作記,是丙申至錫山時,其齒已宿,皆正德間人也。故以子儋與仁效、褧,皆次于正德之末,嘉靖之前。
一二八、豐坊存禮
潦倒書淫墨癖中,滑稽世乃有人翁。
紫清舊宅歸來日,元祐圖書一旦空。
《列朝詩傳》:“豐坊字存禮,鄞縣人。嘉靖進士,除吏部主事。以吏議免官,居吳中,貧病以死。張司馬時徹序其集曰:片語合意,輒出肺肝相啖;睚眥蒙瞋,即援戈矛相刺。亦或譽嫫母為嬋妍,斥蘭荃為薋菉。知者以為激詭,不知者以為窮奇也。”昌熾案:坊字存禮,改名道生。嘉靖癸未進士,除禮部主事,非吏部也。附見《明史豐熙傳》。然據下“天官大夫”印,梨洲“考功”云云,又似官吏部,未詳。
黃宗羲《豐南禺別傳》:“豐坊更名道生,字人翁,別號南禺外史。讀書注目而視,瞳子堂(常?)墮眶外半寸。人有出其左右,不知也。自考功遷謫,失職而歸,書淫墨癖,無所不知。亦遂目空今古,滑稽玩世,洸洋自恣而已?!?
全祖望《天一閣藏書記》:“豐氏為清敏公之裔。清敏之子安常,安常子治,監倉揚州,死于金難。治子誼,官吏部,以文名。誼子有俊,以講學與象山、慈湖善。有俊子云昭,云昭子稌,稌子昌傳,并以學行為時師表,而云昭群從曰芑、茝,皆有名。蓋萬卷樓之儲,災自元祐以來啟之。自吏部以來,遷居紹興。其后至庚,六遷居奉化。庚子茂,四遷居定海。茂孫寅初,明建文中官教諭。寅初子慶,睠念先疇,歸葬父于鄞城西大卿橋以南紫清觀。紫清觀者,宋豐尚書故園也。以其余治宅,于是元祐以來之圖書,由甬上而紹興、而奉化、而定海者,復歸甬上。慶官河南布政。子耘,耘子熙,官學士,即以諫大禮拜杖遺戍者也。豐氏自清敏后,代有聞人,故其聚書之多,亦莫與比。迨熙子道生,晚得心疾,潦倒到書淫墨癖之中,喪失其家殆盡。而樓上之書,凡宋槧與寫本,為門生輩竊去者,幾十之六。其后又遭大火,所存無幾。范侍郎欽,素好藏書,至是以其幸存之余歸于是閣?!庇衷疲骸暗郎砸约矣袃?,謬作《河圖》石本,《魯詩》石本、《大學》石本,則以為清敏得之秘府,謬作朝鮮《尚書》、日本《尚書》,則以為慶得之譯館。貽笑儒林,欺罔后學,皆此萬卷書為之厲也?!?
《式古堂書畫考》:“豐南禺臨《養生論》,有‘清敏公家’、‘發解出身’、‘南禺外史’三朱記。又跋后有‘四明’、‘人翁’、‘天官大夫’三印?!庇郑骸啊兜侨鹗皆娞酚小S氏人季’印?!?
一二九、楊儀夢羽
稚子迎門婦下機,庭前七檜是耶非。
空山猿鶴休相訝,為戀殘書解組歸。
龔立本《常熟志》:“楊集字浩然,景泰甲戌進士,安州知州。子舫,成化丁酉舉人,莒州知州。舫子儀,字夢羽,嘉靖五年進士,山東副使。移病家居,惟以讀書著述為事。構萬卷樓聚書,其中多宋元本。”
《蘇州府志》:“楊副使儀宅在迎恩橋東北,有萬卷樓。”
《松窗快筆》:“楊夢羽《初歸》詞曰:‘萬卷樓前,百花徑里,年來草色荒蕪。天涯客子,歸夢久模糊。猿鶴驚猜已甚,故山遂千里歸途。念少日煙霞,色相落魄,帶經鉏?!湎麻犜疲骸松巫钥?,風波險惡,歲月奔徂。笑侯門稚子,驚問征夫,惟有下機山婦。應私訝貧似當初,覽囊中虎符龍敕,猶恐事虛無?!?
《士禮居藏書題跋記》:“《珩璜新論》舊藏七檜山房,鈔本,立齋相國手校。七檜山房,海虞楊夢羽書齋名也。其藏書所曰萬卷樓,人所共知,七檜山房則罕知矣?!?
《式古堂書畫考》:“松雪《淵明象》,楊夢羽題,有‘華陰世家’印?!辈裏氚福簤粲穑惶栁宕?。
一三〇、唐順之應德 唐宇昭 唐仁良士
整齊舊聞汲放失,左右文武儒稗編。
好屬女孫收腳本,一圈一擲莫忘筌。
《明史唐順之傳》:“順之洽貫群籍,年三十二,舉嘉靖八年會試第一,改庶吉士,調兵部主事。盡取古今載籍,剖裂補綴,區分部居,為左、右、文、武、儒、稗六編,行于世。以御倭擢右僉都御史,代李遂為鳳陽巡撫。三十九年卒,年五十四。崇禎中,追謚襄文。子鶴征,隆慶五年進士,亦以博學聞。”
吳偉業《汲古閣歌》:“嘉隆以后藏書家,天下毗陵與瑯邪。整齊舊聞汲放失,后來好事知誰及?!?
彭文勤公《知圣道齋讀書跋》:“余見季滄葦所藏正德年初印《盡忠錄》,尚無《補錄》二卷,有滄葦手跋。其夫人唐氏,乃毗陵孔明父之女,荊川四世孫也。以是見貽,朱墨皆荊川筆云。細閱書中,絕無批評,但有圈抹,不能得其讀書之意。既取荊川右編勘之,圈者皆入右編,抹者節去。始知即其纂右編時腳本,滄葦之言益信。”
《拜經樓藏書題跋記》:“唐宇昭字孔明,家富藏書。毛斧季嘗聞其有宋槧趙孟奎《分類唐詩》一百卷,輾轉借之而未得。”
《天祿琳瑯續編》:“宋刻《孝經》有‘唐’安朱文圓印,又‘晉昌秘笈記’、‘唐仁’、‘良士’、‘毗陵唐良士藏書’四印。”
《楹書隅錄》:“北宋本《孟東野集》有‘毗陵唐良士藏書’、‘于辰’、‘良士’三印。”
一三一、李開先伯華
云煙已逐邊劉散,又自江南到濟南。
積劫微塵應悟徹,本來禪誦及瞿曇。
《明詩綜小傳》:“李開先字伯華,章邱人。嘉靖己丑進士,除戶部主事,歷太常少卿,提督四夷館。罷歸,有《閑居集》。錢受之云:‘伯華罷歸,治田產,蓄聲伎,征歌度曲。自詡馬東籬、張小山無以過也。’”
《靜志居詩話》:“中麓最為好事,藏書之富甲于齊東。詩所云‘豈但三車富,還過萬卷余’,又云‘借鈔先館閣,博覽及瞿曇’是也。先時,邊尚書華泉、劉太常西橋亦好收書。邊家失火,劉氏散佚無遺,獨中麓所儲,百余年無恙。近徐尚書原一購得其半,予嘗借觀,簽帙必精,研朱點勘。北方學者能得斯趣,殆無多人也。聞中麓后人尚余殘書數十部。巡撫丹徒張公物色之,中有陸農師《禮象》一篇。張公歿后,訪之不能得矣?!?
王文簡《跋山谷精華錄》:“予與中麓為鄉里后進,曾購其藏書目錄,累年不可得。僅于京師慈仁寺得小冊《西漢文鑒》,朱印宛然。后聞其書盡捆載歸昆山徐司寇矣??滴跷煲究艽巫诱轮贋楣げ坷芍?,以宋槧本《山谷精華錄》八卷見貽。視其卷首,即中麓印記在焉。此書藏濟南李氏二百年而歸于江南,又十余年而復歸濟南,似亦有數焉?!辈裏氚福何恬}王文簡《載書圖》:“十部唐簽未備觀,精華山谷輯來難。”自注:“先生所見《精華錄》乃明人偽本?!?
《讀書敏求記》:“斧季從輦下還,解裝出書二百余帙,皆秘本也。近代藏書家推章丘李氏、金陵焦氏。灰劫之余,未知金陵圖籍猶有存焉否?今斧季所購,乃中麓秘藏之物也。”
何焯《孟子音義跋》:“《孟子篇敘》自世綵堂以下,諸刻皆闕。毛丈斧季為東海司寇購得章邱李中麓少卿所藏北宋本,乃有之。”
一三二、范欽堯卿 從子范大澈子宣
煙波四面閣玲瓏,第一登臨是太沖。
玉幾金峨無恙在,買舟欲訪甬句東。
《明詩綜小傳》:“范欽字堯卿,一字安卿,鄞縣人。嘉靖壬辰進士,累官兵部右侍郎。有《天一閣集》?!?
《茶余客話》:“欽號東明,喜購舊本。兩浙藏書以天一閣為第一?!?
全祖望《天一閣藏書記》:“天一閣肇始于明嘉靖間,而閣中之書不自嘉靖始,固城西豐氏萬卷樓舊物也。豐道生晚得心疾,樓上之書為門生輩竊去,又遭大火,所存無幾。范侍郎欽素好購書。先時,嘗從道生鈔書,且求其作藏書記。至是,以其幸存之余,歸于是閣。又稍從弇州互鈔,以增益之。雖未能復豐氏之舊,然亦雄視浙東焉。吾聞侍郎二子,方析產時,以為書不可分。乃別出萬金,欲書者受書,否則 受金。其次子欣然受金而去。今金已盡,而書尚存,其憂劣何如也。”
又《天一閣碑目記》:“是閣之書,明人無過而問者??滴醭?,黃先生太沖始破例登之。于是昆山徐尚書健庵聞而來鈔。其后登斯閣者,萬征君季野、馮處士南耕。而海寧陳詹 事廣陵纂《賦匯》,亦嘗求之閣中?!庇衷疲骸伴w之初建也,鑿一池于其下,環植竹木,然尚未署名也。乃搜碑版,忽得吳道士‘龍虎山天一池’石刻,元揭文安公所書,而有記于其陰。大喜,以為適與是閣鑿池之意相合,因即移以名閣?!?
《東齋脞語》:“范氏立法盡善,其書不借人,不出閣,子孫有志者就閣讀之,故無散佚之患。其閣四面皆水,讀者不許夜登,不嗜煙草,故永無火厄。迄今三百年,雖十亡四五,然所存尚可觀也?!?
阮文達《天一閣書目序》:“此閣構于月湖之西,宅之東,墻圃周回,林木蔭翳。閣前略有池石,,與闤阓相遠。寬閑靜閟,不使持煙火者入其中,其能久一也。司馬歿后,封閉甚嚴。繼乃子孫相約為例,凡閣廚鎖鑰,分房掌之。禁以書下閣梯,非各房子孫齊至,不開鎖。子孫無故開門入閣者,罰不與祭三次;私領親友入閣及擅自開廚者,罰不與祭一年;擅將書借出,罰不與祭三年;因而典鬻者,逐不與祭。其例嚴密如此,所以能久二也。”
又《定香亭筆談》:云“余兩登此閣,閣不甚大,地甚卑濕,而列柜書干燥無蠹蝕,是可異也?!辈裏氚福何嵊淹鮿僦暝?,書干燥不蝕,由置蕓葉、石英之故。詳《隨園集登天一閣》注。
鄭梁《訥庵范公傳》:“訥庵范公,諱大澈 ,字子宣,又字子靜。從仲父兵部右侍郎欽游京師,官鴻臚寺序班。使琉球、遼東、朝鮮等處,璽書七下,進秩二品。月俸所入,輒以聚書。聞人有鈔本,多方借之。長安旅中,嘗雇善書者謄寫,多至二三十人。年六十七致仕,筑室郡城西郊,繙經閱名,品畫評書者垂二十年。萬歷庚戌九月八日卒,春秋八十有七。所著有《灌園叢談》、《臥云山房遺稿》。”
又《為陳怡庭壽范簡巖七十序》:“鄞邑好古藏書之家,豐氏而后推范氏。然人知司馬東明公之所藏特富,而不知鴻臚訥庵公為其猶子,其所藏不止如南北阮也。百余年以來,故家皂隸,華屋山邱,司馬天一閣之書名天下。然至論其簽題裝輯,奕世如新,則鴻臚手澤,擬諸司馬,正如石崇之于王愷矣?!?
昌熾案:《天一閣書目》所列范氏諸印有“四明范氏書記”、“甬東范氏家藏圖書”、“古司馬氏”、“萬古同心之學”、“東明山人”、“東明草堂”、“七十二峰一吾廬”、“和鳴國家之盛”,司馬印也?!胺蹲邮苁稀薄ⅰ办o思齋”、“昆侖山人”、“西郭草堂”、“范伯子子受”、“少明”、“清寧宇宙中人”,皆司馬之子少明印也。
又案:《天祿琳瑯》:“《初學記》有‘范大澈印’、‘子宣父’、‘西園’、‘生平樂事’、‘滄州外史’?!端囄念惥邸酚小妒献有?、‘明州范生’、‘臥云’、‘寶墨齋’、‘四明真逸’、‘南海釣者’、‘典屬國印’、‘典客侍從之臣’、‘句章灌園叟’、‘對此展玩咀嚼’、‘自謂葛天之民’、‘金峨玉幾’、‘丹山赤水’諸朱記,皆子宣印也。丹山赤水為剡源之第五曲,亦名三石村。全謝山《湖語》所云‘獨剡源之五曲,忽孕為丹霞之古文,迅流成雷,來歸于三石之村’,是其地矣?!?
一三三、秦汴思宋 子炳汝操 柱汝立
僵李居然可代桃,劉郎一字誤題糕。
草堂自在梁溪畔,繡石家風秦汝操。
《天祿琳瑯》:“《童溪王先生易傳》,劉日新寬鋟梓,有‘錫山秦汴’、‘次山秦子思宋’、‘少保秦端敏公仲子’諸記。秦汴字思宋,無錫人,秦金仲子。金字國聲,弘治進士,官刑部尚書,謚端敏。”
《鐵琴銅劍樓書目》:“《二妙集》,無名氏跋曰:‘吾友顧仁效過訪次山秦思宋,執是為贄。嘉靖丙申寓繡石堂記。’”又:“《續談助》五卷,皇象山人姚咨跋云:‘故友秀水令江陰徐君子寅家藏。子寅歿后,其家人售于秦汝立氏。汝立乃余門人,汝操之弟,儲蓄甚富?!庇郑骸啊赌绿熳觽鳌?,孱守老人跋云:‘崇禎己卯,借得錫山秦汝操繡石書堂本?!庇郑骸啊抖U月集》,卷末有‘秦柄圖書’、‘雁里草堂’二朱記?!辈裏氚福骸稛o錫縣志》:“秦柱字汝立,金之孫。工書,師歐陽率更,草學孫虔禮。以薦授中書舍人?!庇帧敦暽怼罚喝f歷五年有秦柄,汝操當為柄字。余所見秦氏藏書,又有“雁里子柄”一印。以是知雁里草堂為秦氏藏書處也。猶憶修郡志時,同年徐君愛檆問余:“雁里草堂誰之宅也?”童時不知闕疑,以沈與文告,徐君即據以纂入第宅園林類,而不知沈君藏書處名野竹宅,雁里自在梁谿也。附志于此,以明余過,且冀后之踵修者為改正之。
一三四、安國民泰
膠山樓觀甲天下,曲橋華薄蕩為煙。
徒聞海內珍遺槧,得一珠船價廿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