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脈息小數。用姜汁炒川連三分、法半夏一錢、扁豆三錢、苡仁三錢、木香五分、北沙參二錢。服后吐瀉止。手足溫。舌苔亦退。能進稀粥。但口渴殊甚。遂改用麥冬、天花粉各一錢五分。北沙參二錢。白術一錢。苡仁、扁豆各三錢。兩劑瘥。

張姓婦年四十余。先于四月間病心悸怔忡。頭眩發熱。予以天王補心丹加青蒿、地骨等藥治愈矣。及至夏間。陡患腹痛上沖于心。嘔吐清水。下利紅白。痛甚則手足俱冷。汗出神疲。按其脈沉遲而小。望其色則面白唇淡。蓋陽虛中寒之病。殆由乘涼飲冷所致。問之。果連日臥竹床乘涼。且稍食西瓜等物也。與附子理中湯加吳茱萸、桂枝、白芍、砂仁。一服痛稍緩。兩劑痛始平。手足溫。遂以原方去附子。減輕姜、萸。自是利止食進。復以歸芍六君子湯。調治數日而痊。

詹云溪先生幼子。甫生數月。夏間因服荷葉露、銀花露過多。下利手冷。面色 白。口吐涎沫。其家以為難活矣。予用理中湯加丁香。減小其劑。一服利止。而涎沫亦不吐矣。二服神氣充。手轉溫。復以五味異功散。培養胃氣而安。今已十歲。為國小校之學生矣。

張星五大令(紹棠桐城人)宰昆山時。其如君年四十余。患血崩癥。經醫治愈。自是遂不能寐。精神疲憊。飲食不多。延予治之。左脈細小。心脈尤弱。臍左有動氣勃勃。甚則上沖。心悸多汗。勁胸間嘗覺筋掣。蓋血舍空虛。筋無血養。而虛陽不能斂納也。乃與阿膠雞子黃湯稍能寐。遂接服至十五劑。病大退。飲食亦較多矣。嗣以原方加生地、熟地。制成膏劑。常服全瘳。

庚戌三月。葉姓婦臥病垂危。其子來邀予診。行色愴惶。口稱已經某醫延醫數日。稱為不治。并求速往。視之果神色大衰。時出冷汗。手冷額冷。面色萎黃。心悸頭暈。精神不支。脈息小弱。蓋陽氣大虛。亡陽在即之危候也。遂以四逆加人參湯。再加黃 、白術、棗仁、白芍、紅棗等。姜、附各用一錢五分。參、 、術均用三錢。急煎與服。旋即汗止手溫。神氣亦轉。能進米粥。原方去附子。稍輕其劑。接服三日全安。

朱姓婦因病小產。旋即手冷惡寒。自汗不止。胸悶不欲食。脈息 滑而小。舌苔薄白。此產后陽虛。而兼有痰濕阻滯也。用黃 建中湯去飴糖。加橘皮、半夏。一劑汗收手暖。二劑全愈。

壬寅臘月。家慈因侍先外祖母病。及經營喪葬事。悲勞過度。復冒風雪。遂患關節疼痛。不能起于床。服千金獨活寄生湯數劑。痛止。亦稍稍能起坐矣。越兩日晨間。忽大汗淋漓。目直視。手冷。家人見之。惶駭不已。以為不祥之征也。家君入視后。取吉林人參半枝。紅棗約十數枚。急火煎服。才下咽而神色即覺寧靖。汗亦漸收。復以理中湯加黃 。接服兩日而安。距今已十三年。未嘗患病。此亦予家得力于醫之一事也。

方兆珍君令媳。年二十余。臥病經旬。服藥多劑。而煩躁譫語。卒不能平。延予治之。見躁擾不安。妄言罵詈。欲食冷物。手冷。脈息沉弱。口雖渴而不能飲。唇雖焦而舌則潤澤。且舌色不紅。面色黃淡。身不發熱。予謂此虛寒病也。殆寒涼發散太過乎。檢閱前方。果皆芩、連、羌活、栝蔞、海石之類。病家問既系寒病。何以煩躁欲食冷物。而譫語不能寐也。予應之曰。寒病有常有變。凡惡寒手冷。下利清谷。口中和而不渴者。此其常也。若躁擾不安。欲臥冷地。欲食冷物。則其變也。何謂之變。以其寒病而反現熱象也。其所以現此熱象者。因陽氣虛寒。龍雷之火浮越于外。古人所謂陰盛格陽。又曰內真寒而外假熱之病也。治宜引火歸元。否則涼藥入口則立斃矣。乃與四逆湯。干姜、附子各二錢。加肉桂八分。黨參、白術、熟地、棗仁、茯神各三錢。煎成冷服。果躁擾漸寧。接服一劑。能安睡矣。自是神安能食。不復罵詈。復以歸芍六君子湯。調補數日而痊。

王姓老婦。年約六旬。偶病感冒。醫者以發散藥與之。次日遂發狂奔走。欲脫去上下衣服。

欲臥冷地。其子惶駭。延予診之。予視其面色黃淡。手足俱冷。脈息沉弱。是陽虛欲脫也。

急以四逆湯加黨參、熟地、肉桂。兩劑而安。嗣以人參養榮湯。調補數日乃瘥。

壬子正月。利記糖棧駱達三君。患感冒病。頭痛惡寒。飲食無味。脈息小滑。予用蔥豉湯加荊芥、紫蘇、半夏、橘皮等。詎此藥服后。忽喘息不能臥。頭腦中覺熱氣上升。小腹左偏作衰。寒氣逼龍雷之火上越也。其喘息不能臥者。肺腎兩虛不能納氣也。其腹痛嘔吐痰水者。寒氣內擾氣血不能通調也。其畏寒手指作冷者。虛寒病之本相也。乃與理中湯合六君子湯。加肉桂、白芍、五味子。服后喘吐俱平。腹痛服后諸癥悉退。病家自以為病愈。遂不服藥。越數日。復惡寒頭痛手冷。時或手足發熱。

精神疲倦。不思飲食。舌苔少而色白。小便黃。脈仍沉小。乃以理中湯。合小建中湯去飴糖。

加半夏。服后諸癥少退。但時覺虛火上升。則頭痛大作。手足亦覺發熱。而其身則殊不熱。

遂師李東垣法。用潞黨參、白術各二錢。肉桂五分。升麻、茈胡、川芎各一錢。炙甘草八分。茯苓三錢。半夏一錢五分。加生姜、紅棗同煎。覆杯而頭痛止。手足亦不發熱。接服一劑而安。凡老年之病屬虛者多。非偏于陽虛。即偏于陰虛。而亦有陰陽兩虛者。醫家于此。尤宜加意焉。

盧谷山年近六旬。患泄瀉。由夏炳如先生介紹邀診。脈息小弱。兩手俱冷。精神疲倦。此脾胃氣虛。陽氣衰弱之病。乃用理中湯加山藥、木香。接服兩劑。精神較好。能進飲食。原方加肉桂四分。枸杞子二錢。又服二劑。手稍轉溫。泄瀉已止。但頭眩殊甚。原方去姜、桂。

加熟地。接服三日。頭眩較減。而手仍冷。復于原方中加鹿角膠、黃 。服兩劑后。精神殊覺爽健。惟手終不暖。蓋高年真火已衰。非旦夕所能奏功。乃囑購鹿茸半具。研末。每日服五厘。用高鹿參三錢煎湯和服。盧君遂托友在瀘購辦參茸。如法服之。半月后返閩。今年春間。盧君復來鎮江。言鹿茸甚有效。現下精神甚好。而手亦轉溫。今擔任賴大有皮絲煙號經理云云。大凡積虛之病。皆須悠久成功。而尤必藉血肉有情之品。始易奏效。鹿性純陽。能補人身陽氣。茸生于首。兼能補腦。故有此特效也。

乙巳二月。季姓婦。咳喘倚息不得臥。惡寒發熱。頭疼身痛。胸悶不舒。心痛徹背。脈沉而滑。舌苔白膩。此風寒痰飲內外搏結。肺氣不得下降而成肺脹也。乃用小青龍湯合栝蔞薤白湯。麻黃、細辛、各四分。干姜、五味子各五分。栝蔞、薤白各三錢。甘草五分。余藥各一錢五分。服后得汗。而寒熱喘息俱平。惟身痛咳嗽未已。易方。以桂枝湯和營衛。加干姜、五味子各五分。細辛三分以治咳。一劑效。因貧不復延診。遂漸愈。

吳某年十五歲。咳嗽音嗄。自春徂秋。迄未能愈。咳而無痰。飲食能進。不熱不渴。脈如平人。與三拗湯加干姜、五味子、半夏。服三劑后。咳減聲音如常。每次麻黃只用三分。至第四劑則減至二分。后以六君子湯調補三日而瘳。

劉某病延兩月。咳嗽吐痰甚臭。身熱口渴。手足心熱。舌紅無苔。右脈滑數。此肺臟伏熱勢將成癰也。與黃芩、貝母、玉竹、蔞仁、桑葉、知母、枇杷葉等作煎劑。加梨汁和服。一劑熱輕嗽減。三劑全愈。

鮑姓子三歲。發熱數日。咳吐臭痰。大便完谷不化。捫其額熱爍手。舌干苔少。口渴脈數。

乃肺臟受熱也。擬方用黃芩、馬兜鈴、地骨皮、知母、貝母、栝蔞、苡仁、桑葉、甘草、枇杷葉。一劑知。二劑已。

孫姓婦年四十余。素有肺病。咳嗽痰中帶血。頭暈心悸。徹夜不寐。精神疲憊。心內覺熱。

飲食不多。脈息細弱。此平日勞神太過。血液衰耗。肺病日久。將成肺癆也。擬方用百合、棗仁、茯神、柏子仁各三錢。沙參、麥冬、地黃各二錢。阿膠一錢五分。服后血止能寐。但汗多氣喘。原方去百合。加黃 五分。枸杞子二錢。浮麥三錢。胡桃肉三錢。接服兩劑。汗收喘定。但尚有咳嗽而已。原方去黃 。加地骨皮、貝母、枇杷葉。服三劑后。咳大減。精神亦健。能乘輿出門。遂改用集靈膏。令其常服而痊。

劉錫九君咳嗽多日。音嗄。起居如常。體胖。脈息緩滑。舌有膩苔。蓋痰飲病也。與二陳湯加白芥子六分。白術二錢。苡仁三錢。三服而瘳。

周珊甫君夫人。年逾五旬。素患肺病。咳嗽哮喘。痰聲如拽鋸。呼吸幾不能通。予視其體胖神強。兩手脈滑有神。蓋富裕之家。奉養太過。肥甘油膩。蘊釀成痰。致肺氣管枝發炎也。

擬方用杏仁泥、白前、桔梗各一錢五分。薄荷五分。橘紅八分。貝母、苡仁各三錢。茯苓二錢。甘草五分。枇杷葉一片。作煎劑。一服呼吸大暢。哮喘亦定。接服三劑全愈。

孫姓女。甫周歲。咳嗽多日。初延西醫某治之無大效。后延中醫某治之亦無效。因來求診。

予見其精神疲憊。面色淡白。舌紅無苔。滿舌俱破。有汗不熱。乃虛癥也。用生脈散加百合、元參、扁豆等作煎劑。初次僅用沙參。接服兩劑。咳嗽大減。神氣亦佳。惟夜間汗多。原方加黃 一錢。浮小麥三錢。改用黨參。又兩劑。咳嗽亦減。舌破亦愈。其舌上亦并未用吹藥也。

龍耀南君夫人。咳嗽多日。時發寒熱。舌光無苔。脈息濡緩。與生脈散加青蒿、黃芩、苡仁、百合、貝母、枇杷葉。接服兩劑。寒熱退。咳嗽亦減。惟目光不足。視物昏花。

原方去青蒿、黃芩、苡仁。加干地黃、女貞子。三劑而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海县| 芦山县| 廊坊市| 喀喇| 滦平县| 岳阳市| 西乌珠穆沁旗| 江永县| 河南省| 松滋市| 乌兰察布市| 牟定县| 海城市| 咸丰县| 衡阳市| 大丰市| 宁明县| 前郭尔| 陇南市| 资阳市| 甘孜| 万荣县| 溧水县| 新干县| 丽江市| 大石桥市| SHOW| 禄丰县| 石首市| 崇阳县| 鄂托克前旗| 石门县| 庐江县| 宜君县| 大竹县| 上虞市| 龙泉市| 永寿县| 尖扎县| 乳山市| 盐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