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曰。此釋變義。此論一宗總有二釋。此即初釋 護法等云。謂諸識體即自證分。轉似相.見二分而生。此說識體是依他性。轉似相.見。二分非無亦依他起。依此二分執實二取。圣說為無。非依他中無此二分。論說唯二依他性故。此除真智緣于真如。無相分故。不爾如何名他心智。后得智等不外取故。此二廣釋。至下第七.及第十末。并二十唯識述記中說。
許有相.見二體性者。說相.見種或同或異 若同種者。即一識體轉似二分相用而生。如一蝸牛變生二角。此說影像相.見。離體更無別性。是識用故 若言相.見各別種者。見是自體義用分之。故離識體更無別種。即一識體轉似見分別用而生。識為所依轉相分種似相而起。以作用別性各不同。故相別種。于理為勝。故言識體轉似二分 此依他起非有似有。實非二分似計所執二分見.相故立似名 相別有種何名識變 不離識故。由識變時相方生故。如大造色。由分別心相境生故。非境分別心方得生。故非唯境但言唯識。
此顯能變.相見二分。用.體別有。何故說識似二分生。
論。相見俱依自證起故。
述曰。若無自證二定不生。如無頭時角定非有。及無鏡時面影不起。皆于識上現相貌故。故說二分依識體生。
此總顯示依他起性。此上顯示識之所變。問此依他起。如何說為我法二相。
論。依斯二分至無所依故。
述曰。依止依他相.見二分。施設遍計所執我法二實分也。依起執故。若離于此依他二分。彼無所依。故說依他為執依止。染分依故。此世間我法 圣教我法。義依于體亦復如是。此顯我法假說所由。上來總是護法解訖 安惠解云。變謂識體轉似二分。二分體無。遍計所執。除佛以外菩薩已還。諸識自體即自證分。由不證實有法執故。似二分起即計所執。似依他有。二分體無。如自證分相貌亦有。以無似有。即三性心皆有法執。八識自體皆似二分。如依手巾變似于兔幻生二耳。二耳體無。依手巾起。彼引世親所造緣起論中末后決擇。說無明支許通三性。故除如來皆有二分是計所執 問此二體無。識體如何轉似二分 答相.見俱依自證起故。由識自體虛妄習故。不如實故。或有執故。無明俱故。轉似二分。二分即是相及見分。依識體起。由體妄故變似二分。二分說依自證而起 若無識體二分亦無。故二分起由識體有 既有自體及此二分。依何分上假說我法 答依斯二分施設我法。依此相.見計所執上。世間.圣教說為我法。此相.見之中皆說為我法。彼我法二離此相.見無所依故。故依所執相.見二分施設我法。世尊能知識自證分及真如等。法性離言非我非法。為除愚夫所執實我法。于彼識所變二分之上。假說為我法。方便誘引令知假說。非謂實有 問前護法解。后安惠解。何故我法但依二分。不計自體以為我法 答若護法說。據實亦計。且舉所變二分為依。非無依于自體計也。略有三義所以不說。一二執遍。我執不依自證起故。二共許遍。今古大小皆不許有自證分故。三義已說。若計自體即能取攝。見分中收。但言二分攝能所取。非不依于自體分計。今顯自證離見體無。故但說二見分中攝。顯能所取攝法盡故 若安惠解。凡是所執體皆是無。若執自體即說能取不異見分。故更不說為我法依。以自證分體是有故。或離言故。不可依說 問護法云。相.見識所變。相.見名唯識。自證不言變。應非是唯識 解若立三分。種所變故名為唯識。若說四分。三.四更互變名唯識。又即識體何故非唯 問何故二師所說三分。義各有異今合為文 答譯者欲以文同義別文約義繁。所以合二師總為一文也。又如因明宗等多言名為能立陳那所說宗非能立。今舉其宗意不違古文辭遣同。義取所等因一喻二以為能立。理即別也。此文亦然。文不相違所以合譯義有乖返故為二釋 問真如非識之所變現。何成唯識。亦依真如執為實法。寧非染分之所依止 答雖非識變。識實性故亦名唯識。真如離言。與能計識非一非異。非如色等可依起執。故非執依。此中不說 又解深密經說亦為執依。然與依他稍不相似。依他之法與所計執。有少作用相狀可同。隨能計心新新而起。心上所現即是依他。是能計心之所親取。真如不爾。故此不說。遠望疏言亦可依執。諸末學者依起執故。解深密說亦不相違。真如既非識所轉變。應非唯識。不以變故名為唯識。不離識故亦名唯識。此中且說依他唯識 問依所變相執為我法。內道外道皆可了知。依所變見執法可爾。如何依見亦執我耶 答如外僧佉執思為我。犢子部等我名能見。故依二分皆執我法。前敘計中已略敘說 安惠已前諸古德等。皆說二分是計所執。護法已后方計三四依他分也。實有四分。今說三者隱而不說。以對他故。義準知故。順陳那故。略敘宗故。非極研尋故且不說。第二卷中自當建立。
論。或復內識轉似外境。
述曰。即是難陀。親勝等義。依攝論說唯二義也。但立見.相以為依他。不說第三.第四分也。相分體性雖依他有。由見變為故名唯識。此相分體實在于內不離于識妄情執為似外境現。實在內也。即以依他似計所執。依此似外相分之上。世間圣教執說我法。見變似能取亦相分攝 文雖有二。義即有三。或實說一分如安慧。或二分親勝等。或三分陳那等。或四分護法等。此中護法但說三分。以證自證分別義建立義相猶隱。所以不說。
制作此論知見不同。或有一師假敘異執。種種研尋方于最后申了義說。于假施設中咸言有義。非多有義便謂多師。即護法等多為此釋。如敘本有種子是也。以護月與同時故敘之此中破斥。或復諸師各說異理。故此論下多言有義。勿皆謂一師假設研究致多有義。然多釋中為例非一。或初無有義后方言有義勝者在初。或于初后皆言有義勝者多后。或彼初后皆言有義。理等教齊任情取舍。此大文例非獨此論。余新翻者皆準此知。謂前但解后說理征。此即一師所假說也。或前理廣后理教略。初無有義此為勝也。或前理略后理教廣。皆言有義而后勝也。或初后有義理教皆均。取舍難知。無偏勝也。今此亦爾。無偏勝故。
論。我法分別至變似我法。
述曰。依第二釋三文科者。已別釋字。后廣分別。此中有三。初以法喻別解依他.遍計所執。或有.或無。二說所執及與依他。皆假所由。遮增減執。三依二諦攝彼二假。至下當知。此即初也。于中有二。初法后喻 若護法.難陀等解。由無始來第六.七識橫計我法。種種分別熏習力故 若安惠解。七識相應諸心.心所皆名分別。能熏習故。即由分別熏習種生。熏者擊發義。習者數數義。由數熏發有此種故 后諸識起變似我法。護法釋云。識自證分所變相.見依他二分。非我非法。無主宰故。無作用故。性離言故。圣教名我法者是強目彼。如世說火口不被燒。所說火言明非目火。世間凡夫。依識所變相.見二分依他性上。執為我法。此所變者似彼妄情名似我法。彼妄所執我法實無。非可說牛毛似彼龜毛。故不說似彼但說似情 難陀等言。于識所變依他相分。諸圣者等愍諸凡類不知自識。方便假說我法二言。便于識變強名我法。令彼斷除我法實執。方便解了離言法性。凡夫依此依他相分執為我法故說識變似我法言 安惠解云。變似我法總有二解。一若世間圣教皆是計所執。世間依八識所變總無之上。第六.七識起執于我。除第七識余之七識起執于法。不許末那有法執故。如是總說。執為我法種種別相熏習力故。八識生時變似我法。六.七似我。圣教愍諸有情。說凡愚所計為假我法。亦依總無假說為別我法。由聞此熏習。八識生時變似我法 又解諸識生時變似我法者。即自證分上。有似我法之相。體變為相但依他性。依此堅執為我法者方是二分。其似我法不名二分。以下約喻依他性有故。識所變似我似法是識自體。雖有二解后解難知。前解為勝 然護法等云。第六.七識妄熏習故。八識生時變似我法。安慧釋云。由七識熏習分別力故。八識生時變似我法。八識之中皆有執故。
論。此我法相至似外境現。
述曰。顯法在內似外境現。此說所變似我法相雖在內識。而由六.七。或總八識。虛妄分別之力。實非在外似外境現準前諸解。即依他起緣所生法。名似我法二種相也。
論。諸有情類至實我實法。
述曰。諸有情類由無明力。無始時來緣此所變似我似法。執為實我實法自體。即依依他起遍計所執。不說依于圓成起計所執。親不得故。如前已說。若安惠初解。以無依無。別依于總。
論。如患夢者至外境相現。
述曰。此意喻上我法分別以下論文。此對經部等。若對薩婆多此喻不成。夢等所見皆真實故。此上總顯道理二性。自下重顯二性有無 如患熱病損眼根力。所見青色皆以為黃。故覺愛論云。唯識無境界。以無塵妄見。如人目有翳。見毛.月等事。及如夢者顛倒緣力。所夢諸事皆謂真實。如大迦多衍那意愿勢力。令婆剌拏王夢見異事。不應見境。彼境便生即患.夢緣。心似種種外境相現。體實自心。
論。緣此執為實有外境。
述曰。由患.夢力不了真虛。遂執所見以為實有。此喻喻上諸有情類以下論文。護法解云。如依他起。愚夫不了此是自心。緣之執為實有外境。外境即是遍計所執。前所變者依他起性。可說非無。若執為實體性非有。即解二性一有一無。此對經部。三釋如前。
論。愚夫所計至都無所有。
述曰。依初二科。自下第二總解三句。下有三文。一顯我法皆假所由。二遮增減執。三二諦攝。準義可知依第二三科。自下第二解其二性皆假所由遮增減執。此即先敘法體非有。以下之文唯是難陀.護法二說。無安惠解。以無內識所變我法故。護法.難陀二義準解。謂諸愚夫虛妄所執。實我實法都無所有。此但情有理皆無故若爾如何前說為假。
論。但隨妄情至說之為假。
述曰。此顯所執但隨妄情而施設彼為我為法。故說所執。亦名為假。非彼體有可說我法二種假言。無體隨情。無依于有。二假皆得。準前以釋。此顯世間假我假法。非必有體方說為假。但隨妄情說為假故。
論。內識所變至實我法性。
述曰。此顯依他我法名假。先顯其體實非我法。內識所變似我似法。雖體依他緣起是有。而非是彼妄情所執實我法性。此緣起法。無主宰故。無作用故。
若爾如何諸圣教等說為我法。
論。然似彼現故說為假。
述曰。此正解假。即顯圣教假我假法。有體施設.義依于體。二假皆得。由似我法能執妄情有主宰用現。說此依他為假我法。
論。外境隨情至非有如識。
述曰。自下先敘心境有無。方言遮執。遍計所執心外實境。由隨妄情施設為假。體實都無。非與依他內識相似。
論。內識必依至非無如境。
述曰。由內識體是依他故。必依種子因緣所生。非體是無如遍計境。彼實我法猶如龜毛。識依他有故非彼類。即顯內識是依他有。心外實境體性都無。此中色等相.見二分內識所變。不離識故總名內識。由此真如是識性故。亦非非有。
論。由此便遮增減二執。
述曰。由此內識體性非無。心外我法體性非有。便遮外計離心之境實有增執。及遮邪見惡取空者撥識亦無損減空執。即離空有說唯識教。有心外法輪回生死。覺知一心生死永棄。可謂無上處中道理。此即第二皆假所由遮增減執。
問內境是有外境都無。皆依內識而說為假。彼及內識。為世俗有。亦勝義耶。
論。境依內識至亦勝義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