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無常品上(1)

  • 出曜經
  • 竺佛
  • 3666字
  • 2015-11-13 16:18:17

如河駛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

逝者不還

是時彼比丘聞此語已。內自慚愧。解知一切萬物。皆當歸死無常變易不可久居。恩愛別離怨憎會苦。思惟無我無人無命心意專正趣泥洹門。江水所漂蓋不足言。死河所溺永劫不解。當求方便去離駛流。爾時比丘聞佛切教。心開意解淡然無想。即于佛前離生死難成阿羅漢。三自稱善快哉福報所愿者得。爾時坐上無數眾生。聞此比丘成道果證皆發無欲清凈之行。皆得須陀洹果。

所造功勞永世乃獲如杖擊水

離則還合

昔佛在毗耶離城甘梨園中。爾時眾多比丘觀見土界。國豐民盛所居平正。谷食豐賤縱情恣意。不隨法禁上下相慢各謂真正。爾時世尊愍彼愚惑。以種種方便導引法味。即集大眾告諸比丘。夫為智者以譬喻自解。猶如地界水滿其中。東西南北地無空缺處。有一瞎鱉無數千劫不可稱計生長于水。有一薄板縱廣一肘唯有一孔為風所吹。然彼瞎鱉經歷百歲。一舉東看風吹板在南方。云何比丘彼瞎鱉者為值孔不。對曰不也。世尊復經百歲。復得南看風吹板復在西方。云何比丘彼瞎鱉者為值孔不。對曰不也。世尊。如是四方隅角亦復如是。云何比丘彼瞎鱉者會當值孔不乎。對曰不也。世尊。時諸比丘白世尊曰。此瞎鱉身會當與孔相值不耶。世尊告曰。此事極難時乃有相值期耳。受畜生身復難。于此畜生求人復甚難。于此如是比丘人身難得。雖得為人值命促短。不類古人壽命無量。毗婆尸世尊出現于世。如來至真等正覺自佛去世人壽七萬歲。復有佛出名曰式棄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世尊。彼佛去世后人壽六萬歲。爾時有佛名曰毗舍浮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世尊。出現于世彼佛去世后人壽五萬歲。爾時有佛名曰迦鳩留如來至真等正覺。十號句義出現于世。彼佛去世后人壽四萬歲。爾時有佛名曰迦那迦牟尼如來至真等正覺。十號句義。彼佛去世后人壽二萬歲。有佛出世名曰迦葉如來至真等正覺。十號句義。彼佛去世后人壽百歲。我今出世名釋迦文如來至真等正覺。十號句義。比丘當知極壽百歲出者無幾壽百歲者時時乃有。是故說曰所造功勞永世乃獲。古人積德壽命無量眾行備具亦無疾病兇疫惡氣。人壽八萬四千歲。時有三疾患。一曰所欲二曰饑渴三曰衰老。如今比丘五濁鼎沸世人壽極短四百四病纏裹人體。尊者馬聲亦作是說。

諸患集為體為老死所伺

毒劍熾火逼萬患守營衛

是故說曰。所造功勞永世了獲以杖擊水離則還合。如今比丘人命危脆不可久保。誰當貪慕愿受此生。唯有凡夫無知之人愿生三有。時諸人民聞佛所說皆發清凈不退轉行。

譬人操杖行牧食牛老死猶然

亦養命蟲

昔佛在摩竭國界羅閱城中。佛將阿難著衣持缽。道見有人驅牛千頭就其美草放煙瞻候。佛問阿難汝見有人驅放群牛不乎對曰。唯然見之。佛語阿難此群牛本有千頭在外瞻守掌不牢固。為虎惡獸所見啖食死者過半。余不覺知方相抵觸跳踉喚吼。傷其無智何乃甚哉。佛語阿難眾生處世亦復如是。計于吾我不知非常。貪著五欲養育其軀。快心極意共相殘害無常宿對卒至無期曚曚不覺。何異于彼群牛者乎。雖好水草長養其膚。但促其命無益于己。佛還精舍以此因緣誡勵眾會四輩弟子。中有二百余人聞法意悟得六神通成阿羅漢。佛告比丘或有眾生應聞切教而得度者。或有眾生應聞妙智思惟分別而得度者。或有譬喻而得度者。或有愚闇趣聞一句便得度脫應聞喻者。此偈則是其義隨時料量而得度者。是故說曰譬人操杖其事如斯。

是日已過命則隨減如少水魚

斯有何樂

佛告比丘。夫人處世所行不同所見亦異。一日過去人命隨減。雖壽百年臥消其半。便與眾會而說此偈。

夫人欲立德日夜無令空

日夜速如電人命迅如是

時來會者觀察此義分別修行。日夜已過死緣難計。愚人依憑染著受有當念勤如興勇猛心無失軀體。是故說曰。

是日已過令則隨減如少水魚

斯有何樂

汝等比丘當明此理。大海江河猶有枯竭。萬刃大魚曝脊在外。況是少水而不然乎。或有時溝澗瀑雨溢滿流疾趣下聲震四遠。彼岸人。喚此不聞聲。此間人喚彼不聞聲。或時溝澗水盡無余。四趣眾生雖受形分命則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或有眾生壽命極長。諸天壽八萬四千劫。地獄壽一劫。畜生與地獄同壽。餓鬼壽命無有限量。如尊者滿愿至時持缽正服。入弗迦羅國。時有餓鬼倚城門立。比丘滿愿問餓鬼曰。汝今在此何所求索鬼報彼曰。汝今見我耶。比丘報曰。我先見矣。鬼復語曰。我夫入城于今未還故于此立自待夫主耳。比丘問曰。汝夫入城為何所求。時鬼報言。今此城中有大長者患癰積久。今日當潰膿血流溢。夫主將來二人共食以濟其命。比丘復問。汝夫主入城經幾許時。然彼城郭逼近江河。舉手指城語比丘曰。此城于彼此岸成敗以來今為第七。我夫入城經爾許時。餓鬼受形壽不可稱亦無齊限。然人受形極壽百歲雖出無幾。是故說曰如少水魚斯有何樂。故別說人不墮四趣。

不寐夜長罷惓道長愚生死長

莫知正法

昔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有四夜睡眠者少覺寤者多。云何為四。女與男想睡眠者少覺寤者多。男與女想睡眠者少覺寤者多。三曰盜賊睡眠者少覺寤者多。比丘求定勤修正法睡眠極少覺寤者多。三覺夜長修正法。比丘不覺夜長。罷惓道長愚生死長莫知正法。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那律邠阿藍。有一梵志緣本宿世造立功業緣至應度。暫聞此偈愚生死長。然彼梵志多饒財寶仆從給使居業成就。所納妻室顏貌殊特與世無雙。女人姿容一以無闕。時彼梵志內自思惟。我宜往彼至如來所。當來諸佛為有幾乎。梵志出城至祇洹精舍到世尊所。共相問訊在一面立。叉手合掌白世尊曰。愿欲所問若見聽者敢自陳啟。世尊告曰恣汝所問。如來為汝敷演其義。梵志白曰。云何世尊于當來世。為有幾許等正覺耶。世尊告曰。將來世諸佛數如恒沙。時彼梵志聞佛所說。瞻仰喜踴不能自勝。善心生焉。當來諸佛數如恒沙。于諸佛所善修梵行。興功立德為福不惓。然吾處世饒財多寶。仆從給使居業成就。所納妻室顏貌殊特與世無雙。我依此業便當分檀布施。有所求索不逆人意。爾時梵志聞佛教誡。戢在心懷。繞佛三匝舉手辭讓便退而去。爾時梵志行道未遠。復作是念。我向所啟問將來佛。然吾退忘不問過去諸佛世尊。我今宜還至世尊所問過去佛。梵志即還至世尊所。共相問訊在一面立。爾時梵志白世尊曰。過去諸佛為有幾所。佛告梵志。過去諸佛數如恒沙。梵志復前便自悲泣。并自舉聲而作是說。愚處生死纏綿積久。恒沙諸佛吾不及睹。斯何苦哉。復自投地宛轉自責。斯由放逸行不從本。使我退在處凡夫地。或在泥梨地獄畜生餓鬼長夜受苦。刀山劍樹火車爐炭。或伏雪山劫敗乃移。或處炙獄受痛無量。雖出為人值生邊地。有佛興世不值不睹先有比丘教誨我言愚生死長。誠哉斯言。我今宜加精勤用意自歸如來。復待將來諸佛為乎。田業妻婦斯是外役。何必貪慕毀敗圣教。爾時梵志叉手合掌佛前長跪白世尊曰。唯然世尊。聽為道次得修梵行。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將此梵志。教授威儀度為比丘。比丘受教即度為沙門。在閑靜處思惟挍計修上人法。所以族姓子出家學道。剃除須發著三法衣。以信堅固于家出家。修無上梵行。潔身受證以自娛樂。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有。如實知之。已得為道。在無余境得阿羅漢果。爾時世尊觀察此義思惟本末。亦使諸比丘速取滅度。為后眾生現其大明。然熾正法久存于世。重與梵志而說此偈。不寐夜長。罷惓道長。愚生死長莫知正法。非有子恃。亦非父兄。為死所迫。無親可怙。

昔佛在摩竭國道場甘梨園北石室精舍中。時有一男子將從嚴駕隨大導師入海采寶。余小賈人以類相從。飲食[飢-幾+燕]樂施諸貧窮沙門婆羅門。以得入海采致珍寶。還至平岸共相娛樂。飲食歡[飢-幾+燕]日日不斷。時彼一人飲食粗惡唯服麨而已。不改常儀。然復多財珍寶所獲無量。時大導師語其人曰。汝今處世饒財多寶少有比類。何為自困不肯食啖。夫人處世當行二業。一者廣施。二者自食。彼人聞已心不納受。乃更懷恨漸生憂悴。語導師曰。吾設食啖無以濟彼妻婦男女。后遇疾急。竟不至家。中道無常。彼大導師說斯偈曰。

夫人慳貪貯聚財產念家怨仇

不覺命終

爾時世尊以天眼觀清凈無瑕穢。見彼導師興功采寶中道無常。爾時世尊以此因緣。觀察此義思惟本末。欲使諸比丘示現滅度。為后眾生現其大明。然熾正法久久于世。爾時世尊便說斯偈。

非有子恃亦非父兄為死所迫

無親可怙

時諸大眾聞佛所說。心開意悟興功立德。拯濟窮乏持齋修戒。歲三月六未始有闕。四事供養衣服飯食床座臥具病瘦醫藥。須衣與衣須食與食。財寶七珍金銀珍寶車磲馬瑙真珠虎珀。有求索者不逆其意。遠來久住經過人者皆悉供給。華香脂粉亦用給與無所吝惜。無數大眾厭患生死。除貪著意執信堅固。出家修道修增上法無退轉意。各以次第成阿羅漢道。

千百非一族姓男女貯聚財產

無不衰喪

眾生居世馳趣四方。貪求財貨興欲無厭。盛夏冒焰冬履嚴霜。饑寒勤苦艱難憂慮。萬失一獲猶用自慶。施心難果意不開悟。既自不食復不施人。雖饒寶貨與無不異。坐禪之人裝以七寶。雖目視之意不甘樂。以慳貪故流轉生死。從今世至后世。爾時世尊以天眼觀清凈無瑕穢觀了眾生馳趣四方貪求財貨不顧后慮。皆為愚惑所見迷誤。世尊以此因緣尋究本末。為諸比丘導引法味。亦為將來眾生示現大明。然熾正法久存于世。三世諸佛盡見將護。爾時世尊于大眾中。而說此偈。

千百非一族姓男女貯聚財產

無不衰喪

時世坐上數千萬人。聞佛所說專意聽受。各隨所念成得果證。

常者皆盡高者亦墮合會有離

生者有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巫山县| 渭源县| 山西省| 濉溪县| 新乐市| 石城县| 巩留县| 古交市| 皋兰县| 侯马市| 察哈| 奇台县| 岱山县| 青神县| 江北区| 彭州市| 九龙县| 德钦县| 科技| 那曲县| 喜德县| 新巴尔虎左旗| 莱州市| 金华市| 阿鲁科尔沁旗| 赫章县| 毕节市| 湄潭县| 荔波县| 商城县| 陕西省| 普宁市| 东光县| 康定县| 涟水县| 怀化市| 竹北市| 唐海县| 定陶县| 鹤庆县| 德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