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爾時大德迦葉白佛言:“奇哉!世尊!聞是等經,乃能不生愛惜之心。”

佛告迦葉:“眾生成就四法,聞是等經不生愛惜心。何等四?多諸放逸,不信業報,不信大地獄,不信我當死。迦葉!是名四法不生愛惜心。迦葉!眾生復有四法,不生愛惜心:自怙強壯,自怙有力,染著五欲耽荒嗜酒,不起善心。是名四法不生愛惜心。

“迦葉!比丘成就四法,謗佛菩提。何等四?本造眾惡,毀亂正法,現造惡業,謗比丘尼。彼有和上阿阇梨,多人所敬,然謗菩提;是亦隨學謗于菩提;少于聞見,以嫉妒故謗佛菩提。迦葉!是名四法謗佛菩提。

“迦葉!又有一法,沙門婆羅門之所應作。何等一法?于一切法心無所住。是為一法沙門、婆羅門之所應作。迦葉!猶如有人墮高山頂,其心迷悶,無所覺知,不識地處,不識樹處,悉作空想,出入氣息斷絕不續。如是,迦葉!彼執一切法,執著眼想,執著眼相,作非沙門法,非婆羅門法。如是執著耳、鼻、舌、身、意想,執著耳、鼻、舌、身、意相,作非沙門法,非婆羅門法,執著色、受、想、行、識想,執著色、受、想、行、識相,作非沙門法,非婆羅門法。執著凈持戒,執著持戒相,求于菩提。執著多聞,執著多聞相,求于菩提。執著慚愧,執著去來,作非沙門法,非婆羅門法。若有執著,則為所害。云何為害?為貪所害,嗔癡所害,執著眼想是執著眼相,為眼所害,愛不受色,如是執著耳、鼻、舌、身、意,以執著故為意所害,謂可意法、不可意法。若為所害,則為所欺。所謂地獄、餓鬼、畜生及與人天諸所害者,皆由著故,為其所害。是中云何名為想著?謂想著我想,著我所想,著地大、水火、風大想,著骨想、壞想、青想、蟲想、血涂想、脆想、解脫想,而是解脫當有何想而猶執著?謂執于此,當得解脫,執著過去無量生處,執著我當憶念是處,執著未來及著現在,起如是想:‘我是過去,我是現在。’隨在在處皆起想著,乃至涅槃亦起想著。作是念言:‘我當得涅槃。’起是想著。迦葉!略說乃至隨所意想,皆名為著,乃至空想皆名想著。如是皆悉非沙門法,非婆羅門法,非沙門行,非婆羅門行,沙門婆羅門法,如來所說。

“迦葉!猶如虛空及與大地,不作是念:‘我是虛空,我是大地。’如是,迦葉!沙門、婆羅門不作是念:‘我是沙門,我是婆羅門。’所作之法,以何緣故名沙門我是婆羅門?迦葉!若無意念,是名沙門、婆羅門所作之法。以何緣故名沙門、婆羅門所作之法?沙門、婆羅門不作是念:‘我當作是,我不作是。’沙門、婆羅門終不作于如是之念。

“迦葉!猶如有人于夜闇中,以其兩手捫摸虛空,搖動囗鼻,作如是言:‘我弄世間,我弄世間。’迦葉!于意云何?為弄于誰?”

迦葉白佛言:“世尊!是人自弄。何以故?是黑闇中,無人見故,無可弄故。”

佛言:“如是,迦葉!若有比丘,至阿練兒處,或至樹下,若至露處、空處,作是想念:‘眼是無常,耳、鼻、舌、身、意悉是無常。’作是思惟:‘思惟色是無常,聲、香、味、觸、法悉是無常。’作是想念:‘我趣涅槃。’則為自誑,非沙門行。何以故?先著于眼,后修無常,后行無常。作是惡執,先執著耳、鼻、舌、身、意,后修無常,后行無常。而是三處俱不可得,執著三處隨所想著,當于何處而得一心?

“迦葉!諸佛菩提極為甚深,難得難到,生死難過。迦葉!云何名一心?推求法時,不見一法,不得眼實,不得耳、鼻、舌、身、意實。雖言一切諸法不實,亦復不得。何以故?本性如是。本性若爾,終不生心言。一切法不實、叵得,不得是心。若過去世、未來、現在,無念、無行,是名無行。云何名無行?無新無故,故名無行。是中無過去心解脫,無未來心解脫,無現在心解脫。若不得心,是名一心,是名說一心。

“迦葉!未來當有自名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是等當作破壞言說:‘彼有陰想,如來所說五陰如夢。’是等爾時說陰是實:‘此夢是有,有夢言說,夢若無者,我等何由于是生想?有此說故,我等于中,而生夢想。定有此陰,是故說言陰猶如夢;若無有陰,則不應說陰猶如夢。’是諸癡人復于此夢而生實想,聞是等經,而生誹謗。有比丘尼往施主家唱如是言:‘某是羅漢,某是羅漢。’是比丘等,依止淺智比丘尼住,妨廢善事,造不善業。是中優婆塞、優婆夷,聞于少戒,乃至少偈,聞已便去。

“迦葉!當爾之時,諸比丘等有二十臘至三十臘,住阿練兒處,有優婆塞初信一日,所解佛經等無差別。迦葉!當爾時世互唱空名‘此空此凈,此空此凈。’時有比丘,聞是法已共相聚集,聞已不畏作如是言:‘此經不與出家相應,非在家相應,共舍棄之,非導師說。何以故?此非我同,又不汝同。’若有聞說甚深大法,在家出家悉當誹謗。何以故?迦葉!今者梵行極為純凈,信者尚少,況復爾時,如是智者漸已滅度,好者轉少好者轉少。

“迦葉!當于是時,千比丘中求一比丘正入正解,猶尚難得,設有一人輕笑不學,乃至三千比丘眾,欲索一人正入正解,亦當難得。迦葉!當爾之時,在家出家互相誹謗。迦葉!未來若有諸比丘等勤行精進,為斷一切諸不善法,成就善法,初夜后夜離于睡眠,是諸惡人當奪其命,輕賤呵毀,舍而棄之。迦葉!當爾之時,佛法毀壞,比丘毀壞,是中智者信甚深者、無染著者,應好恭敬,應好愛念,共相聚集,住空閑處。”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我此所說法,為明第一義,

說陰無堅實,觀之猶如夢。

爾時諸比丘,更互共斗諍,

彼此無有異,是得于有相。

比丘作是說,彼報言:‘如是!

如此之法眼,當無有差別。’

比丘語在家:‘汝甚為希有,

能解此菩提,汝逮得初果。’

彼自謂見法,來親是比丘,

持最上供養,數數而奉施。

如此比丘說:‘真實無有異,

與我所知同,見法而語我。’

施主及比丘,不住于正法,

破壞佛菩提,是出時未久。

勿親彼近我,我是說道者,

汝當速疾得,如我之速得。

此是第一句,更互說寂靜,

和合為一侶,毀壞于我法。

猶如大惡賊,殺害諸聚落,

令聚落空荒,及與諸城邑。

比丘當如是,無智闇鈍者,

無慧毀禁戒,依著我命人。

我所說應離,而反依于眼,

自說是羅漢,實是增上慢。

自和合聚集,我是最上僧,

有名無有智,一人尚難得。

若復有比丘,有惡往如實,

尚說其惡名,云非佛聲聞,

毀謗于菩提,法王之所有。

諸天極憂苦,數數而啼泣,

悶絕墜于地。有信諸天等,

云此釋師子,勝法今毀壞。

奇哉佛世尊!奇哉離染法!

奇哉福田僧!佛之所愛子,

我更不復聞,法王之所說,

當有大癡闇,能仁法毀壞。

發起大音聲,地天及中間,

唱令告諸天:‘法炬今欲滅,

莫后諸天龍,而致大悔恨。

仁自聞佛法,今當更不聞,

是佛無數劫,若自及與他,

堪忍是眾生,何時當成佛?

是佛世導師,為一切眾生,

所演說正法,今當滅永盡。

今法壞亂起,極造大暴惡,

魔使極惡魔,少欲者劣弱,

詐偽無智慧,幻偽小凡夫,

熾盛生嗔恚,謗毀善逝法。’

聞地天聲已,上天生驚怪,

四大天王等,聞已生愁悶,

夜叉眾來集,聚在曠野城,

悉皆同愁淚,發大呼哭聲。

大音甚悲切,諸天悉來集,

更互共相語,心中所念者:

‘諸莊嚴城邑,眾寶之所成,

一切無光色,猶若如土聚,

是城無威德,無須臾可樂,

是城無威德,如本可愛樂。

我本所生處,諸天眾來至,

見已悶躄地,當作如是報。’

諸天下至地,往至可畏處,

如此真實法,今者悉毀壞。

下至閻浮提,見大毀壞事,

佛子見逼惱,逃竄至異處。

勝成七日中,無諸威德色,

是諸天七日,數數而啼泣:

‘咄哉勇健佛,我等面睹見,

今者永不見,佛法復滅盡。’

舍衛所住處,來至恭敬已,

于是住處地,數數而啼泣:

‘此是佛所坐,人尊所坐處,

演說四圣諦,我等面自聞。’

世間還黑闇,互不相恭敬,

作惡已當往,墮于惡道中,

多有諸天宮,皆悉當復空,

眾生無救護,閻浮提如是。

此是經行處,空荒悉毀壞,

世間不可樂。法王滅度后,

帝釋自在主,三十三天中,

憂愁受苦惱,發起大音聲,

諸三十三天,舉手而號哭,

如所聞諸國,在中而馳走。

當有諸天等,數數論說佛,

導師舍離我,能多說法者。

諸天更不食,無諸歌笑聲,

帝釋天六月,心中甚憂惱。

阿修羅等聞,佛法無光明,

我等今當往,至三十三天,

閻浮提諸王,當壞佛塔寺,

天阿修羅集,爾時當有是。

有諸比丘等,當墮在惡道,

有諸比丘尼,亦墮于惡道。

在家毀戒者,住家優婆塞,

發大惡聲已,當趣于惡道。

有諸惡女人,是亦至惡處,

世界悉動搖,爾時有是事。

有逃至聚落,有走至山林,

眾生悉馳騁,少有存活者。

多有諸賊盜,及與諸饑饉,

種五谷不獲,蟥蟲作災患。

時谷米勇貴,人有命終者,

死后墮餓鬼,于是受眾苦。

諸有塔寺處,四方招提僧,

爾時諸比丘,當共分取之。

如是等眾苦,于我滅度后,

宜當速疾作,莫觀見是時,

諸凡夫無智,諸凡夫無慧,

造凡夫行已,速疾墮惡道。

應當勤讀誦,從慧者來處,

以慧教眾生,速至于善道。

以慧光照明,應當學如我,

舍一切煩惱,速疾至涅槃。

正法不久住,應堅勤精進,

我如是戒敕,應當正修行。

于我滅后持,六十小劫中,

有聞佛名號,誰當有愛者?

互共來集會,為饑所逼切,

食母食子肉,互展轉為是。

諸有生小兒,不令至余家,

兒自在于室,猶生大恐畏;

有見聞此者,生死苦如是。

誰生于貪欲?欲想是女人,

生無知慧根,欲本是女人,

生起眾苦根,是故應舍苦。

若有癡眾生,親近欲女人,

若有智慧人,速至于涅槃。

不正造業苦,果報來應現,

此果是有漏,是故墮惡道。

若諸無漏法,空為無所有,

不堅寂靜者,速應修行道。

“迦葉!是名比丘成就初法。若有欲樂無漏法心,應不住于一切諸法,說一切法。

“復次,迦葉!菩薩應當堅作堅住。云何堅作?云何堅住?應堅其心,應堅精進。是中云何名曰堅心?名曰堅進?迦葉!堅心者,菩薩應生如是之心,供養恒河沙等諸佛,然后乃發于一念心。如是恒河沙等劫中無一佛出,如是復起恒沙等心,得一人身,得于是恒沙等身,聞一句法,增長此慧至無上道;是菩薩生如是之心。是菩薩念:‘我今應當修行如是難行苦行,精進勤修于佛智慧,我今應當如是推求。’迦葉!菩薩應當如是堅心。迦葉!我引是喻,諸有智者以喻解耳!迦葉!若如是苦行得于菩提,恒河沙劫不應懈怠,勤學不懈,勤學不息,恒沙等劫學于菩提。菩薩念:‘我今應生堅勢堅欲,我終不舍無上正道。’迦葉!菩薩如是應堅其心。迦葉!若有菩薩,如是堅心,為取何等?謂不取處、不取非處。云何不取處、不取非處?若處、非處悉無所有,不障礙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速疾得成。迦葉!若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七寶持用布施,若于如來今所演說如是等經,趣向菩提正眼之處,推求索之,依附依住,是人福聚倍多勝彼。迦葉!菩薩應當如是堅心,亦復不得于是堅心,然不休息。云何初業多殖初業?云何多殖?不謂一心能知多業。何以故?是法不可以言說故,恒于是中多種初業,所謂堅心。”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非心作心相,常有大怖畏,

我當成不成,是事當云何?

是常起疑覺,住在于一切,

修造作方便,云何得菩提?

彼是懈怠想,非是菩提想,

斯有一切疑,若佛及聲聞。

悕望而不及,善賢諸佛法,

不以音聲故,能獲值安樂。

斯有信欲樂,能集極勝妙,

非但小思惟,能獲得勝道。

于一切法中,當住于一法,

覺智增益已,修行為得道。

“迦葉!說是法時,若有菩薩成就此行不值于佛,而自說言:‘我當作佛.如來.應供.正遍覺。’迦葉!在家菩薩應如是作,云何修行能得菩提?迦葉!在家菩薩有三種業求于菩提。何等三?生極欲心,于一切智不著本作,應持五戒。具是三分,趣于六法。何等六?得于圣法,諸根完具,不盲聾啞,不粗惡色,速得信心,不畏深法,聞已速解,疾得不退,應當具足如是六法。五障法應當善知。何等五?知于兩舌,終不妄語,菩薩之人應見是慳是菩薩障,應當不慳,若著于欲是菩薩障,終不作欲。如是五法能作障礙。又復應當作于三法。何等三?常恒有于欲出家心,于凈持戒沙門、婆羅門所,殷重恭敬從受教誨,諸有著相演說法者應常遠離。何以故?是菩薩所不應學故。菩薩不應擔不實草。何以故?是非菩提故。若擔不實,是學障礙,不學集法。

“復次,迦葉!菩薩當學于三法。何等三?心常專念趣向作佛,應當精勤修習讀誦,常于眾生修行慈心。應當修集如是三法。又復應當親近三法,何等三?離搏捶打,不說他人云是卑賤,怖畏眾生而為作救。應當親近如是三法。”

而說偈言:

“不親近下人,見不正直者,

見已當遠離,猶遠惡毒蛇。

不應學于彼,亦不禮敬是,

應當極遠離,猶如見惡狗。

是人墮惡道,諸有著相者,

若修是學者,此亦同彼去。

不疑于空法,聞于佛法已,

及樂空比丘,此所生恭敬。

是中增多聞,亦生利智慧,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乡市| 库伦旗| 常宁市| 曲阜市| 土默特左旗| 本溪| 宁城县| 蒙城县| 临安市| 河东区| 临沂市| 延吉市| 芜湖县| 金寨县| 平罗县| 太谷县| 丰原市| 屯门区| 什邡市| 梁平县| 万山特区| 江孜县| 邵东县| 通化县| 无为县| 寻甸| 威海市| 萨迦县| 平阳县| 什邡市| 杂多县| 万载县| 隆回县| 江北区| 涞源县| 蒙山县| 太保市| 海安县| 麻栗坡县| 磴口县| 五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