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2章 成公(起元年,盡十年)(4)

  • 春秋公羊傳注疏
  • 何休
  • 3920字
  • 2015-11-13 14:22:19

解云:謂元氣是總三氣之名,是故其德與之相合者謂之皇。皇者,美大之名。

注“孔子曰皇象”至“明謚”。解云:皆《春秋說》文。宋氏云“言皇之德象合元矣。逍遙猶勤動,行其德術,未有文字之教,其德盛明者,為其謚矣”。

注“德合天者”至“可放”。

解云:天者,二儀分散以后之稱,故其德與之相合者謂之帝。帝者,諦也。言審諦如天矣。當爾之時,河出圖,洛出書,可以受而行之,則施于天下,故曰河洛受瑞可放耳。

注“仁義合者稱王”至“歸往”。

解云:二儀既分,人乃生焉。人之行也,正直為本,行合於仁義者謂之王,行合人道者,符瑞應之,而為天下所歸往耳。是以王字通於三才,得為歸往之義。

注“天子者,爵稱也”。

解云:案《辨名記》云“天子無爵”,而言天子為爵稱者,言爵者,醮也。所以醮盡其材,天子有圣德,居無極之尊位,謂之爵稱亦何傷?而云天子無爵者,謂無如諸侯以下九命之爵,豈謂無尊美之爵乎?《禮記·郊特牲》云“古者生無爵,死無謚。”天子有謚,有爵明矣。

注“此錫命稱天子”至“不當賜也”。

解云:如此注者,決文元年“天王使毛伯來錫公命”,言天王矣。彼注云“主書者,惡天子也”。古者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文公新即位,功未足施而錫之,非禮也。然則文公初受命而未有功,而王錫之,故見非也。但文公年長,故稱天王。今成公幼少,當須如父教子,未當錫也,是以為之張義而言天子矣。

注“月者,例也”。

解云:正以此經書月,故知例月然外來朝聘皆例書時,天王錫命而書月,魯人喜得王命而詳錄之故也。然則莊元年“錫桓公命”,文元年“錫文公命”,雖承上日,不蒙上日亦可知矣。

冬,十月,癸卯,杞叔姬卒。棄而曰卒者,為下脅杞歸其喪張本文,使若尚為杞夫人。

[疏]注“棄而日卒”至“杞夫人”。

解云:外夫人之卒,經例書日,即襄三十年夏,“五月,甲午,宋災,伯姬卒”,何氏云“外災例時,此日者,為伯姬卒日”是也。今此已棄而書日,故解之。其棄者,即上五年“春,王正月,杞叔姬來歸”是也。

注“為下脅杞歸其喪”。解云:即下九年春,“杞伯來逆叔姬之喪以歸”,傳曰“脅而歸之”是也。

晉侯使士燮來聘。

叔孫僑如會晉士燮、齊人、邾婁人伐郯。

衛人來媵。媵不書,此何以書?據逆女不書媵也。言來媵者,禮,君不求媵,諸侯自媵夫人。

來媵,以證反,又繩證反。

[疏]注“據逆女不書媵也”。

解云:蓋通內外言之,何者?隱二年“紀履緰來逆女”,桓三年“公子翚如齊逆女”之屬,皆不書媵故也。

錄伯姬也。伯姬以賢聞諸侯,諸侯爭欲媵之,故善而詳錄之。媵例時。解云:即下九年夏,“晉人來媵”,莊十九年“秋,公子結媵陳人之婦于鄄”之屬是也。然則此經文承日月之下,不蒙日月明矣。

九年,春,王正月,杞伯來逆叔姬之喪以歸?據巳棄也。內辭也,脅而歸之也。言以歸者,與忿怒執人同辭,而不得專其本意,知其為脅也。已棄而脅歸其喪,悖義恥深惡重,故使若杞伯自來逆之。

悖,布內反。

[疏]注“言以歸”至“為脅”。

解云:言忿怒執人同辭者,即襄十六年春,“晉人執莒子、邾婁子以歸”;昭十三年秋,“晉人執季孫隱如以歸”之屬是也。

注“而不得專其本意”。

解云:正以以者,行其意之辭故也。是以桓十四年冬,“宋人以齊人、衛人、蔡人、陳人伐鄭”,傳云“以者何?行其意”,何氏云“以巳從人曰行,言四國行宋意”。今叔姬之喪言以歸,不得專其本意,明知杞伯有忿怒,是以知其被脅耳。言知其為脅者,為讀如“子為衛君乎”之為也。

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杞伯同盟于蒲。不日者,巳得鄭盟,當以備楚,而不以罪執之,旋使離叛,楚緣隙潰莒,不能救,禍由中國無信,故諱為信辭。使若莒潰非盟失信,所以甚中國,因與下潰日相起。

[疏]注“不日者已”至“信辭”。

解云:正以《春秋》之義,不信者日,故以不日為信辭矣。言巳得鄭盟者,有鄭伯也。當以備楚者,正以楚人數為諸夏之患故也。

注“而不以罪執之”。

解云:即下文秋“晉人執鄭伯”是也。正以僖四年傳曰“稱侯而執者,伯討也。稱人而執者,非伯討也”,今經稱人,故曰不以罪執矣。

注“旋使離叛者”。

解云:即其下文云“晉欒書帥帥伐鄭”是也。

注“楚緣隙潰莒”。

解云:即下文冬“楚公子嬰齊帥師伐莒。庚申,莒潰”是也。言楚人緣其有不和之隙來伐莒而潰之,故曰緣隙潰莒矣。知不能救者,正見以下遂無救文故也。

注“所以甚中國”。

解云:謂其作信辭也,所以甚惡中國之無信矣。

注“因與下潰日相起”者。

解云:其言因非正為之辭矣。言此盟不日,非直甚中國之無信,亦因欲起其下潰書日者,乃是中國無信,同盟不相救,至為夷狄所潰矣。言相者,兩事相共之辭,則下潰書日,亦起此盟之不信矣。

公至自會。

二月,伯姬歸于宋。

夏,季孫行父如宋致女。未有言致女者,此其言致女何?錄伯姬也。古者婦人三月而后廟見,稱婦,擇日而祭於禰,成婦之義也。父母使大夫操禮而致之。必三月者,取一時足以別貞信,貞信著,然后成婦禮。書者,與上納幣同義。所以彰其絜,且為父母安榮之。言女者,謙不敢自成禮。婦人未廟見而死,歸葬於女氏之黨。

廟見,賢遍反,下同。操,七刀反。別,彼列反。且為,于偽反。

[疏]“未有言致女者”。

解云:謂《春秋》無此經也。

注“古者婦人”至“之義也”。

解云:此皆《曾子問》文也。其文云:“孔子曰:取婦之家,三日不舉樂,思嗣親也。三月而廟見,稱來婦也。擇日而祭于禰,成婦之義也。”鄭注云“謂舅姑沒者也,必祭成婦義者,婦有共養之禮,猶舅姑存時,盥饋特豚於室”是也。

注“書者與上納幣同義”。

解云:即上八年“夏,宋公使公孫壽來納幣”,傳云“納幣不書,此何以書?錄伯姬也”,注云“伯姬守節,逮火而死,賢,故詳錄其禮,所以殊於眾女”是也。今此書其致女者,義亦然,故云書者與上納幣同義。

注“所以彰其絜”至“敢自成”。

解云:重得父母之命,乃行婦道,故曰所以彰其絜也。其女當夫,非禮不動,光照九族,父母得安,故曰榮之。

注“禮婦人未”至“氏之黨”。

解云:《曾子問》文也。其文云:“曾子曰:‘女未廟見而死,則如之何?’孔子曰:‘不遷於廟,不祔於皇姑,婿不杖,不菲,不次,歸葬于女氏之黨,示未成婦也。’”鄭氏云“遷,朝廟也。婿雖不備喪禮,猶為之服齊衰”是也。

晉人來媵。媵不書,此何以書?錄伯姬也。義與上同。復發傳者,樂道人之善。

復,扶又反。

[疏]注“義與同上也”。

解云:謂亦與上致女,皆同書納幣矣。

秋,七月,丙子,齊侯無野卒。

晉人執鄭伯。

晉欒書帥師伐鄭。

冬,十有一月,葬齊項公。

楚公嬰齊師師伐莒。庚申,莒潰。日者,錄責中國無信,同盟不能相救,至為夷狄所潰。

潰,戶內反。

[疏]注“日者錄責”至“狄所潰”。

解云:正以凡潰例月,即僖四年春,王正月,蔡潰;文三年春,王正月,沈潰之屬是也。今而書日,故如此解。

楚人入運。

秦人白狄伐晉。

鄭人圍許。

城中城。

十年,春,衛侯之弟黑背,率師侵鄭。

夏,四月,五卜郊,不從,乃不郊。其言乃不郊何。據上不郊不言乃,僖公不從言免牲也。

[疏]注“據上不郊不言乃”。

解云:即上七年夏,“不郊猶三望”是也。

注“僖公不從言免牲”。

解云:僖三十一年夏,“四卜郊不從,乃免牲,猶三望”是也。

不免牲,故言乃不郊也。不免牲,當坐盜天牲,失事天之道,故諱使若重難不得郊。

難,乃旦反。

[疏]注“使若重難不得郊”。

解云:宣八年傳云“而者何?難也。乃者何?難也。曷為或言而,或言乃?乃難乎而也”,何氏云“言乃者內而深,言而者外而淺。下昃日昳久,故言乃”。然則乃者難之深,今經云“乃不郊”,故云使若重難不得郊也。重難之義,皆出於乃字。

五月,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衛侯、曹伯伐鄭。不致者,成公數卜郊不從,怨懟,故不免牲,不但不免牲而巳,故奪臣子辭以起之。

數,所角反。懟,直類反。

[疏]注“不致者”至“牲而巳”。

解云:莊六年傳云“得意致會,不得意致伐”,注云“此謂公與二國以上也”。然則此經“公會晉侯、宋公”以下“伐鄭”,亦是二國以上,若得意宜致會,不得意宜致伐。今全不致,故如此解也。言成公數卜郊不從者,即此上文“五卜郊,不從”是也。五卜郊,卜之多者,故言數。云不但不免牲而巳者,謂成公意,卒竟而不復郊。知如此者,正以不免牲,上文巳有說。今此仍不致,故知更有罪也。

注“故奪臣子辭以起之”。

解云:謂不致也,奪其臣子之辭,以起見其罪矣。所以不致得謂之奪臣子辭者,桓二年注云“凡致者,臣子喜其君父脫危而至”。今不書至,似若不得脫危然,故曰奪臣子辭也。桓元年注云“不致之者”至“故復奪而凡奪臣子辭,成誅文也”者,義亦通于此。

齊人來媵。媵不書,此何以書?錄伯姬也。三國來媵,非禮也。曷為皆以錄伯姬之辭言之?婦人以眾多為侈也。侈,大也。朝廷侈於妒上,婦人侈於妒下。伯姬以至賢為三國所爭媵,故侈大其能容之。唯天子娶十二女。

侈,昌氏反,大也。妒,子故反。取十,七住反,本或作“娶”。

[疏]注“朝廷侈於妒上”。

解云:言妒其有賢才而居於巳上位者,是朝廷侈之妒也。

注“婦人侈於妒下”。

解云:言不能容眾妾而妒惡之者,是婦人妒也。

“故侈大其能容之”。解云:考諸舊本,“大”上無“侈”字。

注“唯天子娶十二女”。

解云:《保乾圖》文。孔子為后王立制,非古禮也。

丙午,晉侯獳卒。不書葬者,殺大夫趙同等。

獳,乃侯反。

[疏]注“不書葬”至“同等”。

解云:《春秋》之義,君殺無罪大夫,例不書其葬,見其合絕之。是以僖九年“晉侯詭諸卒”,何氏云“不書葬者,殺世子也”是也。其殺趙同等,即上八年“晉殺其大夫趙同、趙括”是也。

秋,七月。

公如晉。如晉者,冬也。去冬者,惡成公,前既怨懟不免牲,今復如晉,過郊乃反,遂怨懟無事天之意,當絕之。

去,起呂反。惡,烏路反。復,扶又反。

[疏]注“過郊乃反”至“天之意”。

解云:謂明年“三月,公至自晉”,是過郊乃反,是其無事天之意。

注“當絕之”者。解云:當合絕之,不可為魯侯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克陶县| 离岛区| 牙克石市| 通辽市| 成都市| 五莲县| 房产| 渑池县| 雅安市| 灵寿县| 麻江县| 五大连池市| 河北省| 淳安县| 南陵县| 莆田市| 平塘县| 万山特区| 茌平县| 金寨县| 章丘市| 乌什县| 西畴县| 平原县| 卢湾区| 永平县| 仲巴县| 商水县| 赣榆县| 泾川县| 恩平市| 晋中市| 城市| 牟定县| 青川县| 桂阳县| 鄂托克旗| 福贡县| 承德县| 广德县| 泸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