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3章 桓公(起七年,盡十八年)(4)

  • 春秋公羊傳注疏
  • 何休
  • 3791字
  • 2015-11-13 14:22:19

“復(fù)入者”至“有惡”。

解云:襄二十三年“晉欒盈復(fù)入于晉”之屬是也。

“入者,出入惡”。

解云:下文“許叔入于許”,“鄭伯突入于櫟”之屬是也。

許叔入于許。稱叔者,春秋前失爵,在字例也。入者,出入惡,明當(dāng)誅也。不書出時者,略小國。

[疏]注“稱叔”至“字例”。

解云:正以莊十六年“同盟于幽”,經(jīng)書許男故也。

注“不書”至“小國”。

解云:正以上文忽與突出入并書故。

公會齊侯于鄗。

鄗,戶老反,又火各反,《左傳》作“艾”,《穀梁》作“蒿”。

邾婁人、牟人、葛人來朝。皆何以稱人?據(jù)言朝也。

[疏]注“據(jù)言朝也”。

解云:正以隱十一年傳云“諸侯來曰朝”。

夷狄之也。桓公行惡,而三人俱朝事之。三人為眾,眾足責(zé),故夷狄之。

秋,九月,鄭伯突入于櫟。櫟者何?鄭之邑。曷為不言入于鄭?據(jù)齊陽生立陳乞家,言入于齊。

櫟,力狄反,一音匹沃反。

[疏]“櫟者何”。

解云:欲言國都,不言鄭;欲言入于鄭,復(fù)言櫟邑,故執(zhí)不知問。

注“據(jù)齊”至“于齊”。

解云:在哀六年。彼傳云“景公死而舍立,陳乞迎陽生于諸其家”,“諸大夫不得巳,皆逡巡北面,再拜稽首而君之爾”。然則陽生實入于陳乞家,而言入于齊。今突入于櫟,而不言于鄭,故難之。

末言爾。末者,淺也。解不言入國意。曷為末言爾?據(jù)俱篡也。祭仲亡矣。亡,死亡也。祭仲亡則鄭國易得,故明入邑則忽危矣,不須乃入國也,所以效君必死,國必亡矣。

易,以豉反。然則曷為不言忽之出奔?據(jù)上言出奔也。言忽為君之微也。祭仲存則存矣,祭仲亡則亡矣。言忽微弱甚於鴻毛,僅若匹夫之出耳,故不復(fù)錄,皆所以終祭仲之言,解不虛設(shè)危險之嫌。

[疏]注“皆所”至“之言”。解云:上云祭仲亡則亡矣者,所以效十一年“君必死,國必亡”之文。今此傳云“言忽為君之微也”已下者,可以終十一年“國可以存易亡”之文,故言皆所以終祭仲之言也。十一年雖不出祭仲之口,但傳家為祭仲而為此辭,故得云祭仲之言也。

注“解不”至“之嫌”。

解云:權(quán)者,危險之事,祭仲比來欲為君存國,非徒然也。但國內(nèi)凡人嫌其虛設(shè),故作經(jīng)傳以解之,故曰解不虛設(shè)危險之嫌。

冬,十有一月,公會齊侯、宋公、衛(wèi)侯、陳侯于侈,伐鄭。月者,善諸侯征突,善錄義兵也。不舉伐為重者,用兵重於會,嫌月為桓伐有危舉,不為義兵錄,故復(fù)錄會。

侈,昌氏反,二傳作“袲”。為桓,于偽反,下同。

[疏]注“月者”至“錄會”。

解云:正以隱七年“秋,公伐邾婁”之屬,則言征伐例時,而此書月,故決之。

十有六年,春,正月,公會宋公、蔡侯、衛(wèi)侯于曹。

夏,四月,公會宋公、衛(wèi)侯、陳侯、蔡侯伐鄭。

秋,七月,公至自伐鄭。致者,善桓公能疾惡同類,比與諸侯行義兵伐鄭。致例時,此月者,善其比與善行義,故以致,復(fù)加月也。

復(fù),扶又反。

[疏]注“致者”至“伐鄭”。

解云:桓是篡賊,動作有危,今能疾篡脫危而至,故致之。

注“致例時”。

解云:即上二年“冬,公至自唐”之屬是。

冬,城向。

向,式亮反。

十有一月,衛(wèi)侯朔出奔齊。衛(wèi)侯朔何以名?據(jù)衛(wèi)侯出奔楚不名。

[疏]“衛(wèi)侯朔何以名”。

解云:嫌問出奔之屬何以名,故復(fù)連句問之。

注“據(jù)衛(wèi)”至“不名”。

解云:在僖二十八年。

絕。曷為絕之?據(jù)俱奔也。得罪于天子也。其得罪于天子奈何?見使守衛(wèi)朔,朔,十二月朔政事也。月所以朝廟告朔是也。而不能使衛(wèi)小眾。時天子使發(fā)小眾,不能使行。越在岱陰齊,越,猶走也。岱,岱宗,泰山也。山北曰陰。先言岱陰,后言齊者,明名山大澤不以封諸侯,以為天地自然之利,非人力所能加,故當(dāng)與百姓共之。傳著朔在岱陰者,明天子當(dāng)及是時未能交連五國之兵早誅之。

[疏]注“明天子”至“誅之”。

解云:其五國者,莊五年“冬,公會齊人、宋人、陳人、蔡人伐衛(wèi)”是。

屬負(fù)茲舍,不即罪爾。屬,讬也。天子有疾稱不豫,諸侯稱負(fù)茲,大夫稱犬馬,士稱負(fù)薪。舍,止也。讬疾止不就罪。

屬負(fù)茲,音燭,注同。屬,讬也。諸侯有疾稱負(fù)茲,言朔讬有疾。

[疏]注“天子”至“負(fù)薪”者。

解云:皆漢禮之名。豫,詁為樂。諸侯言負(fù)茲者,謂負(fù)事繁多,故致疾。大夫言犬馬者,代人勞苦,行役遠(yuǎn)方,故致疾。士稱負(fù)薪者,祿薄不足代耕,故致疾。

十有七年,春,正月,丙辰,公會齊侯、紀(jì)侯盟于黃。

二月,丙午,公及邾婁儀父盟于趡。本失爵在名例,中朝桓公稱人。今此不名者,蓋以為儀父最先與隱公盟,明元功之臣,有誅而無絕。

趡,翠癸反。

[疏]注“本失”至“在名例”。

解云:正以隱元年得褒,乃書字故也。

注“中朝”至“名者”。

解云:即上十五年“邾婁人、牟人、葛人來朝”是。

注“蓋以”至“之臣”。

解云:隱元年“公及邾婁儀父盟于昧”是也。

注“有誅而無絕”。

解云:有誅者,十五年稱人,是責(zé)之。無絕者,今還其字,無絕其功故也。

五月,丙午,及齊師戰(zhàn)于奚。夏者,陽也。月者,陰也。去夏者,明夫人不系於公也。此戰(zhàn)蓋由桓公曰“同非吾子”云爾。

去,起呂反,下同。

[疏]注“此戰(zhàn)”至“云爾”。

解云:莊元年傳云“公曰‘同非吾子’”是。然則夫人姜氏三年至魯,六年九月莊公乃生,桓公何云同非吾子?蓋夫人譖之也。或云蓋在齊之日已共私通,魯侯知之,悼恨之言耳。

六月,丁丑,蔡侯封人卒。

秋,八月,蔡季自陳歸于蔡。稱字者,蔡侯封人無子,季次當(dāng)立,封人欲立獻舞而疾害季,季辟之陳。封人死,歸反奔喪,思慕三年,卒無怨心,故賢而字之。出奔不書者,方以起季奔喪歸,故使若非出奔?xì)w。不稱弟者,見季不受父兄之尊,起宜為天子大夫。天子大夫不得與諸侯親通,故魯季子、紀(jì)季皆去其氏,唯卒以恩錄親,季友、叔肸卒是也。

[疏]注“魯季”至“其氏”。

解云:即閔元年“季子來歸”,莊三年“紀(jì)季以酅入于齊”是也。

“唯卒”至“是也”。

解云:即僖十六年“公子季友卒”,宣十七年“公弟叔肸卒”是也。

癸巳,葬蔡桓侯。稱侯者,亦奪臣子辭也。有賢弟而不能任用,反疾害之而立獻舞,國幾并於蠻荊,故賢季抑桓稱侯,所以起其事。

幾,音祁。并,必政反,又如字。

[疏]注“稱侯”至“其事”。

解云:正以諸侯之葬皆稱公,故決之。

及宋人、衛(wèi)人伐邾婁。

冬,十月,朔,日有食之。是后夫人譖公,為齊侯所誘殺。去日者,著桓行惡,故深為內(nèi)懼其將見殺無日。

行,下孟反。為,于偽反。

[疏]注“去日”至“無日”。

解云:若以隱三年傳言之,即某月某日朔日有食之者,食正朔。若言某月某日日有食之者,謂二日食也。若言某月日有食之者,謂食在晦也。今此言朔而不書日,故此解之。

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公會齊侯于濼。

濼,郎沃反,又音洛,《說文》云匹沃反。公夫人姜氏遂如齊。公何以不言及夫人?據(jù)公及夫人會齊侯于陽穀。

[疏]注“據(jù)公”至“陽穀”。

解云:在僖十一年。

夫人外也。若言夫人,巳為公所絕外也。

[疏]注“若言”至“外也”。

解云:欲言不假言及,是外之意。

夫人外者何?內(nèi)辭也。內(nèi)為公諱辭。

為,于偽反。其實夫人外公也。時夫人淫於齊侯而譖公,故云爾。言遂者,起夫人本與公出會齊侯于濼,故得并言遂如齊。不書夫人會,書夫人遂者,明遂在夫人。齊侯誘公使遂如齊,以夫人譖公故。

譖公,側(cè)鴆反,下同。

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齊。不書齊誘殺公者,深諱恥也。地者,在外為大國所殺,於國尤危。國重,故不暇隱也。

[疏]注“不書”至“恥也”。解云:如此注者,正決昭十一年“楚子虔誘蔡侯般殺之于申”之文也。

注“地者”至“隱也”。

解云:魯侯被殺,例不舉地,故隱公、閔公直言薨而巳。今此言齊,故如此解。

丁酉,公之喪至自齊。凡公薨外致日者,危痛之。外多窮厄伐喪,內(nèi)多乘便而起,不可不戒慎。加之者,喪者死之通辭也,本以別死生,不以明貴賤,非配公之稱,故加之以絕。

便,婢面反。別,彼列反。稱,尺證反。

[疏]注“凡公”至“痛之”。

即此及定元年“夏,六月,癸亥公之喪至自乾侯”之屬是也。

秋,七月。

冬,十有二月,已丑,葬我君桓公。賊未討,何以書葬?據(jù)隱公也。讎在外也。讎在外,則何以書葬?據(jù)俱讎也。君子辭也。時齊強魯弱,不可立得報,故君子量力,且假使書葬。於可復(fù)讎而不復(fù),乃責(zé)之,諱與齊狩是也?;刚?,謚。禮,生有爵,死有謚,所以勸善懲惡也。禮,諸侯薨,天子謚之。卿大夫受謚於君,唯天子稱天以誄之。蓋以為祖祭乃謚,可酉公之喪至自齊;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戊午日下昃乃克葬是也。以公配謚者,終有臣子之辭。上葬日者,起生者之事也,且明王者當(dāng)遣使者與諸侯共會之。加我君者,錄內(nèi)也,猶君薨地也。

懲,直升反。使,所吏反。

[疏]注“諱與齊狩是也”。

解云:莊四年“冬,公及齊人狩于郜。公曷為與微者狩?齊侯也。齊侯則其稱人何?諱與讎狩”是也。

注“禮諸”至“誄之”。解云:即《曾子問》曰“賤不誄貴,幼不誄長,禮也”,鄭注云“誄,累也。累列生時行跡,讀之以作謚。謚當(dāng)由尊者成”;又云“唯天子稱天以誄之”,注云“以其無尊焉”;又云“諸侯相累,非禮也”是也。

“蓋以”至“是也”。

解云:所以知祖祭乃謚者,正以公之喪至自齊,未有謚。丁巳葬我君定公,欲葬遇雨不得葬。經(jīng)書定公,故知宜是作祖祭時為之也?!抖Y記·檀弓下》篇云:“公叔文子卒,其子戍請謚於君云:‘日月有時,將葬矣。請所以《易》其名者。’”義亦通於此。

注“上葬”至“地也”。

解云:考諸古本,皆無“上”字,衍文。隱三年傳“過時而日,隱之”,注云“隱痛賢君不得以時葬,‘丁亥,葬齊桓公’是也”。然則此君四月薨,至于今十二月,亦是過時而日者,亦是痛其賢君不得以時葬,非其辭貞,故曰起生者之事,言其非為臣子矣?;蛘呱显釣榇松衔闹幔粽讶辍霸犭晒敝?,注云“月者,襄公上葬,諸侯莫肯加禮,獨滕子來會葬,故恩錄之”之類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川| 台湾省| 乡宁县| 横山县| 潜江市| 星座| 蒙山县| 淮南市| 清镇市| 额敏县| 汝阳县| 思茅市| 天祝| 汾阳市| 宝山区| 津市市| 五峰| 扎赉特旗| 吉水县| 威海市| 汶上县| 桂林市| 平南县| 兴山县| 简阳市| 紫金县| 余江县| 萍乡市| 辽阳市| 体育| 麻栗坡县| 平果县| 万荣县| 龙川县| 北票市| 浪卡子县| 崇明县| 绵竹市| 朝阳县| 从江县| 许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