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2章

  • 大藏一覽
  • 佚名
  • 964字
  • 2015-11-12 18:00:36

論其先苦而后樂  復有先樂而后苦

增一阿含經云。比丘問佛。以何因緣。先苦后樂。先樂后苦。先苦后苦。先樂后樂。佛答。若人百歲之中。作諸功德。或百歲中。造諸惡業。彼于異時。或冬受樂。或夏受苦。如少時作福。長時作罪。后生之時。少時受福。長時受罪。若少時作罪。長時作福。后生之時。少時受苦。長時受樂。若復少長常作功德。分檀布施。彼于后生。先后皆樂。又云。若有人生卑賤之家。然無邪見。以知昔日施德之報。感得富貴。不作施德。恒值貧賤。能改所作。后生饒富。是謂先苦后樂。或有人生豪族之家。然彼邪見。與邊見相應。后生地獄。若得為人。在貧賤家。是謂先樂后苦。或人先生貧賤之家。然懷邪見與邊見。后生地獄。若貧賤家。是謂先苦后苦。或人先生富貴之家。敬重三尊。恒行惠施。后生人天。恒受富貴。是謂先樂后樂。(馨字函第一卷)。

或有身樂心不樂  或復心樂身不樂

增一阿含經云。或有人身樂。心不樂。或有人心樂。身不樂。或身心俱樂。或身心俱不樂。若作福凡夫。于四事中。衣服飲食。臥具醫藥。無所乏短。但不免三惡道苦。是謂身樂心不樂。若阿羅漢。不作功德。于四事供養之中。不能自辦。但免三惡道苦。是謂心樂身不樂。若凡夫人。不作功德。不得四事供養。復不免三惡道苦。是謂身心俱不樂。若作功德阿羅漢。四事供養。無所短乏。復免三惡道苦。是謂身心俱樂。(馨字函第一卷)。

或施有果而無用  或施有用而無果

彌勒所問論云。布施果。有四種。一有果無用。二有用無果。三有果有用。四無果無用。初有果無用者。謂不至心施。不自手施。輕心布施。彼如是施。雖得果報。不能受用。如舍衛天主。雖得種種珍寶。不能受用。二有用無果者。謂自不施。見他行施。起隨喜心。以是義故。雖得受用。而自無果。如天子物。一切沙門婆羅門等。雖得受用。而自無果。又如轉輪圣王四兵。雖得衣食而不得果。三有果有用者。謂至心施。不輕心施。如樹提伽諸長者等。四無果無用者。謂布施已因即滅盡。或為出世圣道障故。猶如遠離煩惱圣人(傳字函第四卷)。

○未離欲施生人天  ○能起悲心成佛道

智度論云。未離欲布施。生人中富貴。及六欲天中。若離欲心布施。生梵世天上。乃至廣果天。若離色心布施。生無色天中。離三界布施。為涅槃故。得聲聞道。布施時。惡厭憒鬧。好樂閑靜。喜深智慧。得辟支佛。布施之時。起大悲心。欲度一切。得成佛道。(名字函第三卷)。

受者因物以為惡  施人推憫有何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浦区| 大洼县| 石首市| 临湘市| 台东市| 青河县| 山西省| 固安县| 阿克陶县| 连南| 阿拉善盟| 新邵县| 南安市| 澄迈县| 武山县| 富平县| 巴南区| 绥宁县| 宿松县| 西城区| 岳阳县| 定远县| 高密市| 东乌珠穆沁旗| 普兰县| 叶城县| 花垣县| 邵武市| 镇坪县| 曲阜市| 冀州市| 射阳县| 横山县| 安溪县| 临沭县| 安化县| 潼南县| 澄城县| 绥化市| 花莲县| 右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