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州五泄靈默禪師(見馬祖)到石頭問曰。一言相契即住。不契即去。頭據坐。師便行。頭隨后。召云。阇梨。師回首。頭云。從生至死。秪是這個。回頭轉腦作什么。師有省。乃拗折拄杖。
○僧問。何物大于天地。師云。無人識得伊。僧云。還可雕琢也無。師云。汝試下手看。僧云。此個門中始終事如何。師云。汝道目前底事。成來得多少時也。僧云。不會。師云。我此間無汝問底。僧云。和尚豈無接人處。師云。待汝求接即接。僧云。便請接。師云。汝欠個什么。
京兆興善寺惟寬禪師(見馬祖)白居易問。既曰禪師。何以說法。師曰。無上菩提者。被于身為律。說于口為法。行于心為禪。應用者三。其致一也。譬如江湖在處立名。名雖不一。水性無二。律即是法。法不離禪。云何于中。妄起分別。又問。既無分別。何以修心。師云。心本無損傷。云何要修理。無論垢與凈。一切勿念起。問曰。垢即不可念。凈無念可乎。師曰。如人眼睛上。一物不可住。金屑雖珍寶。在眼亦為病。問。無修無念。何異凡夫也。師曰。凡夫無明。二乘執著。離此二病。是曰真修。真修者。不得勤。不得忘。勤即近執著。忘即落無明。此心要爾。
湖南東寺如會禪師(見馬祖)崔相公入寺。見鳥雀于佛頭上放糞。乃問師曰。鳥雀還有佛性也無。師云。有。公云。為什么向佛頭上放糞。師云。伊為什么不向鷂子頭上放。又問。師以何得。師曰。見性得。師方病眼。公譏曰。既云見性。其柰眼何。師曰。見性非眼。眼病何害。公稽首謝之。
廬山歸宗寺。智常禪師(見馬祖)刺史李渤問曰。教中道須彌納芥子。渤即不疑。芥子納須彌。莫是妄談否。師曰。使君讀萬卷書。是否。李曰。然。師曰。摩頂至踵如椰子大。萬卷書向何處著。李俯首而已。李又問。大藏教明得個什么邊事。師舉拳示之云。還會么。李云。不會。師云。這個措大拳頭也不識。李云。請師指示。師云。遇人即途中授與。不識即世諦流布。(以上振字函第七卷)。
汾州無業禪師(見馬祖)狀貌瑰偉。祖曰。巍巍佛堂。其中無佛。師禮問曰。即心是佛。實未明了。祖曰。只未了底心即是。更無別物。又問。如何是祖師密傳心印。祖曰。大德正鬧在。且去別時來。師才出。祖召曰。大德。師回首。祖云。是什么。師便領悟。禮謝云。某甲講得諸部經論。將謂無人能過。若不遇師。虛度一生。爾凡學人問。多答莫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