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即自心成佛者。還立他佛否。若決定不立。則無諸佛威神護念。便成斷見。答。以自心性。遍一切處故。若見他佛。即是自佛。不壞自他之境。唯是一心。如天帝釋不修天業。宮殿何以隨身。輪王不作王因。七寶無由聚集。唯憑自善。外感勝緣。或有人念佛。佛現。但彼佛。非佛。非非佛。而現于佛。何以故。以彼妄心。希望現故。是故彼佛非相(本無定相)。非非相(緣起諸相)。非有非無。不可量度也。但彼凡夫隨心而有。即生現佛想。或一向謂彼心外有佛。不知自心。和合而有。或一向謂心外無佛。即為謗正法也。釋曰。何謂非相本無定相者。以因心所現。外相無體。緣盡即滅。何相之有。何謂非非相。緣起諸相者。既稱無定。但隨緣現。幻相不無。若能不生分別。不執自他。內不執有而取諸蘊。外不執無而謗正法。則開眼合眼。舉足下足。非見非非見。為真見佛矣。(侈字函第七卷)。
○影化爰從心感現 ○原夫豈是彼來迎
問。既心外無佛。見佛是心。云何教中。有說化佛來迎。生諸凈剎。答。法身如來。本無生滅。從真起化。引接迷根。以化即真。真應一際。即不來不去。隨應物心。又化體即真。說無來去。從真流化。現有往還。即不來相而來。不見相而見也。不來而來。似水月之頓呈。不見而見。猶行云之忽現。
問。如上所說。真體。則湛然不動。化相。則不來而來。正是心外有他佛來迎。云何證自心是佛。答。乃是如來。本愿功德力故。令彼有緣眾生。修集功德。則自心感現佛身來迎。不是諸佛實遣化身。而來接引。但是有緣眾生。時機正合。能令自心見佛來迎。則佛心湛然常寂。無有去來。眾生識心。托佛本愿。功德勝力。自心變化有來有去。如面鏡像。似夢施為。鏡里之形。非內非外。夢中之質。不有不無。但是自心。非關佛化。是知凈業純熟。目睹佛身。惡果將成。心現地獄。如福德之者。執礫成金。業貧之人。變金成礫。礫非金而金現。金非礫而礫生。金生但是心生。礫現惟從心現。轉變是我。金礫何從。抱疑之徒。可曉斯旨。(侈字函第七卷)。
○休迷名位生分別 ○但明凡圣體交參
問。成佛本理。但是一心。云何更立文殊普賢行位之因。釋迦彌勒名號之果。乃至十方諸佛國土。神通變現。種種法門。答。此是無名位之名位。無因果之因果。是心作因。是心成果。是心摽名。是心立位。初后皆心。因果同證。只為根機莫等。所見不同。若以一法逗機。終不齊成解脫。須各各示現引物歸心。雖開種種之名。皆是一心之義。若違自心。取外佛相勝妙之境。則是顛倒。所以華嚴經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