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鏡錄云。問。六趣升沉。皆唯是識。初生善惡之趣。其相云何。答。隨福所資。果報不等。勝福資識其境則大。劣福資識。其相乃微。顯識經云。大藥白佛。眾生舍身。云何生諸天中。及至地獄。佛言。眾生臨終之時。福業資者。棄之本視。得天妙視。見天宮等。如睡不睡。安隱舍壽。將舍壽時。天父天母同止一座。天母手中自然華出。搖弄之時。命便終盡。無相之識。棄舍諸根。持諸境。業。遷變果報。猶如乘馬。棄一乘一。速托花內。現天母手。大藥白佛。無形之識。云何假因緣力。而生有形。云何有形。止因緣內。佛告大藥。如木和合。相觸生火。此火木中。初不可得。若除于木。亦不得火。緣合而生。因緣不具。火即不生。木等之中。尋火色相。了不可見。然咸見火從木而出。如是大藥。識假父母因緣和合。生有形身。有形身中。求識不得。離有形身。亦無有識。大藥。如火未出。火相不現。暖觸皆無。若未有身。識受想行。皆悉不現。大藥。行惡業者。命終之時。甚大憂苦。見諸地獄。應合入者。足豎向上。顛倒向下。又見一處。地純是血。緣味著心。便生地獄。腐敗臭穢。識托其中。譬如糞穢。諸臭蟲生其中。入地獄者。托臭物生。亦復如是。(策字函第五卷)。
瑜珈論云。若薄福者。當生下賤之家。彼于死時及入胎時。便聞種種紛亂之聲。及自妄見入于叢林竹葦險惡之處。若福多者。當生尊貴之家。見寂靜境。或聞美妙可意之聲。及自妄見升宮殿等。可意相現。(習字函第一卷)。
寶積經云。此識從眾生身內。移于彼處。有取有受而住。或受福。或受罪。從于此世。移至彼世。猶如蜜蜂。取諸花味。而舍其花。更移別花。或舍惡花。移至好花。坐花上已。樂著彼花。取彼香味。然此神識以多善根。或受天身。受天身已。以惡果故。復受地獄畜生餓鬼。輪回不已。(文字函第九卷)。
三十八個七日變 二十九種諸風吹
瑜珈論云。爾時父母。貪愛俱極。最后各出一滴。濃厚精血。和合住母胎中。猶如熟乳凝結。依阿賴耶識。即此名為羯羅藍位。(習字函第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