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經云。善男子。善女人等。聽是大涅槃經。常應訶責女人之相。求于男子。何以故。是大乘經典。有丈夫相。所謂佛性。若人不知是佛性者。則無男相。所以者何。以是男子。不能自知有佛性故。我說是等名為女人。若有女人。能知自身定有佛性。我說是等。即為男子。(邇字函第九卷)。
沙門故以道為號 長老良由德乃稱
要覽舉寶積云。沙門者寂滅故。調伏故。受教故。身凈故。如實義故。得解脫故。離世八法故。堅心不動如地故。護彼我意故。于諸形相無染著。如空中動手無所礙故。成就多法。故名沙門。又婆耆尊者偈曰。
若能反本源。乃名曰沙門。
梵語比丘。秦言乞士。謂上于諸佛乞法。資益慧命。下于施主乞食。資益色身。涅槃云。能破煩惱。故名比丘。梵語苾芻。乃西天之草名。能具五德。一體性柔軟。喻出家人。能折伏身語粗獷故。二引蔓旁布。喻出家人。傳法度人連延不絕故。三馨香遠聞。喻出家人。戒德芬馥故。四能療疼痛。喻出家人。斷煩惱毒故。五不背日光。喻出家人。常向佛日故。梵語具云。僧伽。唐言眾。今略稱僧。以和合故。有其六義。一戒和同修。二見和同解。三身和同住。四利和同均。五口和無諍。六意和同悅。以和為上。亦云和上梵語阇梨。唐言軌范。
大莊嚴經云。長老者不在發白面皺。所貴能修福德滅去眾惡。凈修梵行。是名長老。(君字函第一卷)。
念他粒飯非容易 忖己無功作么當
要覽引教云。佛弟子受食時。先存五觀(去聲)。端想自警。然后方食。一計工多少。量彼來處(智度云。此食墾植收獲。舂磨淘汰炊煮。及成用工甚多。一缽之飯作夫流汗。食少汗多。僧祗律云。施主減其妻子之分。求福故施)。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毗尼母云。若不坐禪誦經營三寶事。及不持戒受人信施。為施所墮。缺則不宜。全則可也)。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明了論疏云。出家先須防心三過。謂于上味食起貪。下味食起瞋。中味食起癡。以此不知慚愧。墮三惡道)。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形枯者。即饑渴為主病。四百四病為客病故。須以食為醫藥用扶持之。若食粥可云不正良藥)。五為成道業。應受此食(不食成病。道業何從。增一偈云。
多食致苦患。少食氣力衰。處中而食者。如秤無高下。)
○(飲食時非時聽不聽。已收入第三卷十善品。可參照)。
有德萬金何足道 不求四事自然隨
永嘉云。不思議解脫力。妙用恒沙也無極。四事供養敢辭勞。萬兩黃金亦消得。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