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鼎冠軍,威廉·惠特克的復仇
2005年秋天,特瑟的第二場機器人穿越加州沙漠的比賽剛剛在內華達州邊境結束,斯坦福大學的機器人專家就已經開始慶祝。斯坦利——那輛一度瀕臨崩潰、由計算機控制的大眾途銳汽車,剛剛上演了一場“后來居上”的經典勝利,沖到了巨大橫幅下的數千名觀眾眼前。
不過,就在幾米遠的另一個帳篷中,氣氛就像在剛剛輸掉了球賽的橄欖球隊的更衣室里一般嚴肅。卡內基·梅隆大學的隊伍一直被看好,他們擁有兩輛機器人賽車,和一名嚴肅的領導者、前海洋探險家和攀巖愛好者威廉·L.“萊德”·惠特克(William L. “Red” Whittaker)。他的隊伍最終在競賽中失利的主要原因是運氣不佳。18個月前,惠特克就已經憑借另一輛獲得巨資贊助的通用悍馬進入了第一屆DARPA大賽,不過因為一只輪胎在一個陡峭的坡路上微微駛出路沿而失利。這輛車陷入沙土中,最終退出了競賽。那時,惠特克的機器智能車實際上仍然與其他對手難分伯仲。因此,這次帶著有兩輛車的參賽隊和一眾圖像分析專家組成的陣容(在比賽之前悉心鉆研)回歸時,他很容易被看作最具實力的冠軍爭奪者。
不過,同樣的劇情再次上演,壞運氣仍然陰魂不散。惠特克團隊的主力車幾乎一路領先,卻在比賽后半程出現故障,大幅減速,這給斯坦福大學的斯坦利留下了機會,讓后者順勢奪走了200萬美元的獎金。在經歷了第二次失利后,惠特克站在帳篷里,在所有團隊成員的面前進行了一段可以媲美任何橄欖球校隊教練的鼓舞人心的演講。“每個周日……”就像一個輸掉了比賽的主帥,他開始對自己的隊伍講話。他們的機器人車直到比賽中后期都處于領先地位,如果不是因為幾個松動的組件,結局也許會改寫。
這次失利顯得格外痛苦,因為斯坦福冠軍團隊的領導者塞巴斯蒂安·特龍和邁克·蒙特梅羅都曾是卡內基·梅隆大學的機器人專家,可他們卻“叛逃”到斯坦福大學,培養了競爭對手,并最終贏得了勝利。幾年之后,這次失利仍然讓惠特克耿耿于懷。他的辦公室門外掛著那支被命運捉弄的機器人汽車設計師團隊的照片。在走廊里,惠特克迎接了到訪的客人,然后重復講起那次失敗的細節。
這場比賽的失利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因為惠特克一直被看作全美首屈一指的機器人專家。在參加挑戰賽的時候,他早已成了業界傳奇,他設計出了能夠探索無人險境的機器人。幾十年間,他將“可以做到”的態度和冒險家的精神結合在一起。他的父母都曾頂著傳奇的光環駕駛過飛機。他的父親曾經是美國空軍的轟炸機飛行員,在戰后經營礦業炸藥;他的母親是一位化學家,也是一名飛行員。惠特克年輕時,他的母親還曾開飛機帶他穿過橋洞。
惠特克在賓夕法尼亞的成長經歷造就了他開發機器人的風格。他主要將機器當作拓展冒險家能力的工具,這一風格沿襲了傳奇登山家伊馮·喬伊納德(Yvon Chouinard)和深海探險者雅克·格斯特(Jacques Costeau)的傳統——前者曾設計制作了自己的登山設備,而后者也親自打造了自己的水下呼吸設備。擁有普林斯頓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學位以及兩年海軍軍士的經歷,身高1.90米的惠特克率先推出了“野外”機器人,這些機器走出實驗室,進入現實生活。
不過,在惠特克的機器人世界中,人類仍然占據重要的位置。在所有的實驗中,他都將這些機器作為延展冒險家能力的工具。他創造了能在賓州三里島(Three Mile Island)和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后的環境中工作的機器設備。20世紀80年代末,他設計了一個高達5.8米的巨型機器人“安布勒”(Ambler),它的設計初衷是在火星上行走。惠特克曾派機器人進入火山,他參與的卡內基·梅隆大學Navlab項目也讓他成了美國第一批探索自動駕駛汽車的機器人專家。
“這并不是未來的工廠,”惠特克總是這樣坦承,“在工廠里成功的想法并不適用于外面的世界。”惠特克年輕時熱衷于各種挑戰運動,喜歡賽艇、摔跤、拳擊和登山。不過,對冒險的熱愛也給他帶來了難以擺脫的傷痛,他花了10年的時間攀巖,偷偷離開自己的機器人項目,在優勝美地和喜馬拉雅山上花了不少時間。他曾經獨自在冬天攀登馬特洪峰(Matterhorn)東麓。作為匹茲堡當地探險俱樂部的一員,他起初只是休閑式地攀爬,但后來在遇到另一位年輕的登山者時,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那種隨意性演化成一種激情。當時,惠特克看到了公告板上的一句話,上面寫著“專業登山者愿意教對的人”,還補充道,“你必須有輛車”。
這兩個人在未來10年間成了一對形影不離的登山伙伴。
對惠特克來說,這段充滿魔力的時間在他們二人決定在秘魯攀巖的那個夏天戛然而止。那時,他的朋友與另一位年輕的登山者正在攀巖,兩人用繩索將彼此系牢,可不幸的是,那個年輕人腳下一滑,兩個人一起翻滾著墜落了近300米。事故發生時,惠特克并沒有將自己系在同一根繩子上,從而幸免于難。他成功救起了那個年輕的登山者,但好友的生命卻被永遠留在了那個秋天。受到這次事故的打擊,惠特克返回了匹茲堡。他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鼓起勇氣來到那個已逝攀巖好友的家里,清理他的房間。
好友的死給惠特克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傷痕。他停止了攀巖,不過仍然渴望其他挑戰性的冒險。惠特克開始打造一些更奇特的機器人,這些設備能夠勝任各式各樣的任務——從簡單的探索到復雜的修理工作,他的冒險延伸到了火山上,最終也許也會延伸到月球和火星上。雖然20世紀七八十年代時,他一直在地球上攀巖,但想找到一些未經發掘的處女地已經越來越困難了。隨著“虛擬探索”成為可能,新的局面也將無限展開,惠特克可以再一次繼續自己登山和速降的夢想,這一次可能是和另一個世界的人形機器人一起實現的。
在品嘗了那次輸給斯坦福大學斯坦利汽車的苦澀之后,惠特克終于在2007年第二屆挑戰賽上完成“復仇”。他那輛通用汽車公司贊助的“老板”參賽車最終贏得了城市駕駛挑戰賽的冠軍。